发新话题
打印【有34个人次参与评价】

面对孩子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减压

面对孩子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减压

导语:长期在小学任教的钟美芳老师,为调查现阶段7~8岁儿童的学习负担问题,对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双休日上一个兴趣班的孩子占11.6%,上两个兴趣班的占46.7%,上三个兴趣班的占21.5%,甚至还有8.2%的同学上四个兴趣班,而不报班不补课的仅占12%。另据千龙网对50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得知,25~40岁的女性网友承认在孩子教育上时刻都有压力感和焦虑感的占22.5%;经常有压力,时常向朋友倾诉的占31.4%;有时有压力,可以与伴侣交流释压的占27.6%;男性网友这三项的比例分别为8.4%、12.6%、15.3%。
由此可见,父母养育子女的心力成本和财力成本不但大大增加了,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如今,为此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父母屡见不鲜,而母亲承受的心理压力又大大超过父亲。一部分已婚家庭因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意见不一,而出现了矛盾冲突,成为目前城市中已婚夫妇除“外遇”之外,排名第二的离婚诱因。
那么,父母们应如何相互协作,并适时地减压,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我们先听听几位有见地的父母的建议吧。.

TOP

家长观点之一

孩子功课好,父母将来就幸福?那可未必。(钱伟,36岁,会计,孩子10岁)

在咱们中国,为什么孩子考不好,最痛心疾首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我认为,这与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很多父母对独生子女在精神上非常依赖,逼着孩子有出息,不允许孩子“泯然众人矣”,说到底就是为自己争面子,老了可以有靠山。这是许多声称“我是为你好”的父母说不出口的一个私心。然而,出类拔萃的孩子等父母老了,真会留在你身边尽孝心吗?NO!营养大师洪昭光曾谈到了,什么样的老年人最开心,什么样的老人最孤独失意,我很受启发。他说,最开心的老人是拖平板车的老爷子,闺女在胡同口卖水果,儿子在家门口修自行车,有事一喊全来了,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最孤独失意的老人是大学里的老教授,儿女全在国外,想孩子在视频上见见就不错了,圣诞节寄1000美金一张卡来,就算尽了全副孝心。谁的幸福感更多,我们一看便知。其实,洪教授并不是叫做父母的去挡着儿女出息的路,而是叫父母别那么一根筋、死心眼,光以孩子的高分为乐,以孩子的低分为悲。换言之,孩子能给父母带来荣誉,但并不一定能带来嘘寒问暖的实惠。如果我们想通了这一点,至少就不会因为孩子没考上清华、北大而郁闷难当了。.

TOP

家长观点之二

既然教育是投资,就要关注到它的风险。降低压力和风险的方法之一,是把投资控制在你不后悔的范围之内。(程夕清,39岁,公务员,孩子12岁)

很多朋友和我聊天时说,孩子一学钢琴,她们就变成“后娘”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算笔账,一台钢琴1.5~3万元,不少家庭为买钢琴还调大了房子;老师一周授课一次,50分钟/次,学费120~150元;考级前的专门辅导每周两次,费用200元/次。对于任何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所以,从钢琴一入家门,父母就开始用戒尺伺候不听话的孩子了。一位好友不禁反问说:“如果某一项投资超出了你们的支付能力,你们当然会为此血压上升、手心冒汗,容不得它出一点儿差错,教育投资也是这样。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能把投资控制在自己不后悔的范围之内呢?” 我听了这话,觉得说得在理。
于是,我对女儿试着降低标准,让她只学游泳和书法。因为她喜欢游泳,而书法的投资又很小,所有的废报纸都可以当练习纸用,写后照样能卖废纸。既然我和爱人不想让女儿当游泳健将、书法家,便对女儿“约法三章”:学够三年即可。正是因为没有给女儿施加压力,她反而把两件事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她不但多年没生过病,而且字也写得相当好。我和爱人开玩笑说,以女儿的身体素质和书法功底,当居委会主任肯定没问题。女儿笑着说,我们既没花多少钱又没陪上多少时间,能当居委会主任助理就不错了……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投资之前,千万不要给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太大压力。最好先问自己一声:如果血本无归,是否可以一笑置之?.

TOP

家长观点之三

如何让“厌学”的孩子度过在校的最后时光?(周连芝,42岁,中学教师,孩子16岁)

我在一所四星级重点中学教书,带班带得很好,各种荣誉得了一大堆,可就是带不好自家的孩子。儿子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9岁才回到我们身边,此时他的脾气性情已定型了。他特别任性,喜欢学的课程比老师懂得还多,也肯钻研;不喜欢的课程,学完后书好像没翻过一样。可是,他喜欢的全是学校不重视的副科:音乐、劳技、信息技术、体育,而数理化和语文、英语,上初三以后就跟听天书似的。我愁得头发都白了,整天在他耳旁唠叨,还带他去劳动力市场感受没文凭的人生存有多困难,功夫没少费,可全白搭。有段日子,我们天天冷战,双方一开口就吵架,我气得直冒火,他也不甘示弱,宁可睡网吧也不愿回家。
丈夫后来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儿子厌学已经是事实了,咱们得接受事实。你再发脾气也于事无补。你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应仔细想一想,如果他是你班上的学生,你会怎么对待他?”我的头脑忽然冷静了,如果我不把儿子当作自己的脸面,而把他当作工作对象,应该怎样与之相处,一同度过初中的最后时光呢?
从那一天起,我改变了跟儿子的谈话方式,不再问他今天考试了吗?测验了吗?排名倒数第几?而是问他:今天在学校发生哪些可乐的事?帮别人什么忙了?我告诉他,坏消息可以忘掉,但好消息一定要与父母分享。此后,儿子虽然还是厌学,但至少可以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他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组和无线电兴趣小组,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便建议中考时报考热门的汽车修理专业。没想到,儿子还真争气,真的考上了。现在,他到了一个喜欢的环境,信心大增,说读完中专还想上大专,学航空机械修理……
从亲身经历中,我得到两条宝贵经验:一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大学,有的孩子会走别的谋生之路,父母要有思想准备;二是,有的孩子会在16岁以后才能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有学习的动力,在此之前,你与其逼他、打他,不如想办法使父子(母子)关系变得融洽些,静等孩子“开窍”。.

TOP

家长观点之四

放下了攀比心,压力就稀释了一半。(刘英娇,37岁,公司职员,孩子12岁)

在我周围的朋友当中,女性朋友对子女的教育付出更多,期望值更高,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特别是那些兄弟姐妹或同事朋友的孩子特别出色的女性,自家孩子一平庸,就格外容易着急上火。三年前,我也是如此。只要孩子不是前三名,家里就会起“战火”。同事劝我说:“你在公司里也不是前三嘛,干嘛非对孩子要求这么高呢?”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女性教育子女的压力较男性大得多?后来,我终于明白了,男性一般都不以孩子为中心,不会将自己的荣耀时刻与孩子的成绩绑在一起,他们不会过多地牺牲自我去保障孩子,当然对孩子的期待值就不会那么高。而且男性教育孩子时,很少唠叨没完,常常是几句话就完活,孩子的印象反而更深、收效更大。我丈夫和孩子谈话时,从来不说“你看××的孩子多有出息”而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他只就儿子自身的问题来谈,点到为止,儿子听过后,表现常常大有改观。
联线总结:教育孩子是一项细致的长期工程,中间肯定会有很多挫折和反复,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减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国外,当父母发现教育子女的压力已无法承受时,通常会去看心理医生或咨询心理健康专家。而在国内,由于心理服务不普遍,我们还没形成看心理医生的习惯,因此大多选择向亲朋好友倾诉来释压。
在朋友圈子中,我们不要一味地结交那些子女特别出类拔萃的朋友,幻想着照搬他们的经验。即便是我们处处照着哈佛女孩儿刘亦婷的培养模式去做,也未必能培养出来这么优秀的子女。有时,反倒是那些小时功课“不佳”,早早步入社会历炼的孩子,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教育孩子是夫妻的共同责任,双方应该相互体谅、全力合作。由于男性与女性的教育观念有差异,承受的压力不同,所以,男性常能正确评价出女性在教育上的偏执与错误。而单亲家庭在教子方面,也应该多听听另一方的意见。两个人一起承担这份压力,心理上就会轻松一半。
当我们压力过大时,也可以寻求孩子的配合与帮助。动辄斥责、打骂不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对孩子前程的担忧说出来,试着让孩子去理解我们的苦心,帮助他认清形势,变消极为主动,才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成龙成凤”,那么就别逼他,帮他寻求一种可以接受的、能自立谋生的专长。
人生的路还长,岂可一试定终生;人生的路很坎坷,谁也不能替孩子焦愁谋划,我们最多是扶上马送他一程,后面的路还得靠他自己去走。请记住,放过孩子,也就等于放过了我们自己。.

TOP

给个好评.

TOP

学习中, !.

TOP

此帖对家长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对于有焦虑感的家长倒是一幅好贴。顶了。.

TOP

阅。.

TOP

赞一个。调整好家长的心态才能教育好子女。.

TOP

时常看看 .

TOP

ZT: 11岁男孩5年参加30余培训班发白如雪---看了好心痛啊

http://www.hong.org.cn/html/info/079609543810773.html
11岁男孩5年参加30余培训班发白如雪
发布时间:2007-9-6 9:51:11  阅读次数:48次


子豪一周的学习安排






学生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

  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这些形容词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11岁男孩的真实面容!

  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湖南宁乡男孩陈子豪(化名),5年间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学习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从一个天真孩童变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天才少年”。

     但也正是这5年“填鸭战”,使得承受巨大压力的他身心疲惫,小小年纪就成了“白头翁”。

  陈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载了5年“爱心”与“魔鬼”同在的训练,父母的无限期望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到底孰轻孰重?谁该为造就白头天才少年反思?

  11岁男孩头发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宁乡县一环路玉潭镇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里,记者见到了白头天才少年陈子豪。小家伙瘦瘦的身子,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神情疲惫。他特意戴了顶帽子,但帽檐下的根根白发却露了“马脚”,不愿让人细看的小家伙马上躲到了妈妈刘琴(化名)身后,偷偷注视着大人们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亲称,儿子昨晚做作业一直做到今日凌晨3时许,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后,又开始复习功课,接着又去兴趣班上课。听了爸爸的话,坐在一旁的子豪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取下帽子的子豪显得很腼腆,满头的白发与年纪极不相称,看了让人心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要我上兴趣班。”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了看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的,功课永远都做不完”,子豪向记者叙述起自己紧张的每一天。

  天没亮就起床,夜深了还在做作业,一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就连上厕所和上学路上也要背英语单词,晚上还要参加三个培训班的学习——这就是11岁少年陈子豪紧张“战斗”的一天。

  孩子心里不情愿但又被父母逼着学,父母虽然心痛,但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两代人的无奈。专家认为,这种“填鸭”式的强迫性教育极为不妥,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性情变得暴躁,变成“问题少年”。

  孩子自述

  一个11岁少年忙碌的一天

  从子豪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他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真正是紧张的一天,“战斗”的一天。

  上厕所要背英语单词

  凌晨6时许,天还没亮,伴随着录音机里的外语朗诵声,子豪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语单词书带进去看看,也能背几个单词噻!”对着急匆匆上厕所的子豪,母亲刘琴顺手将一本英语书塞入儿子怀中。

  5分钟时间洗漱完毕后,子豪开始吃妈妈早已给他准备好的早餐——牛奶、鸡蛋和糕点,这是刘琴按营养书上所写搭配的。

  由于与学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学。在母亲的“监管”下,路上还得再背些英语单词。

  在学校遭“轮番轰炸”

  早上7时许抵达学校后,子豪开始上早自习,还处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课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师就抱着一堆试卷走了进来。

  接下来就是一天的学习了:讲解习题,考试,上课。中午12时,半小时吃完中餐后,又得抓紧时间做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同学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着了”。

  下午又开始新一轮学习。“我们把这叫做轮番轰炸。”子豪说。

  晚上参加两个培训班

  终于熬到放学。17时30分,下课铃一响,子豪的妈妈刘琴早已等在校门口。一手接过孩子沉重的书包,一手递上保温饭盒。母子俩匆匆赶往“培优班”。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子豪食之无味地吃着晚餐。

  子豪赶往晚上第一个新“战场”——奥数“培优班”,四五十名刚下课的学生又聚在一起。子豪发现,有人因太疲劳,便趴在桌上睡着了。子豪虽然眼皮“打架”,但还是强忍着瞌睡听课。

  一个多小时后,课终于上完。刘琴又带着子豪坐上公交车,赶往3公里外的生物“兴趣班”。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终于下课,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

随后,子豪又赶往另一个“培优班”,直到晚上9时30分下课。

  回家做两个小时作业

  回到家已经晚上10时了。子豪喝完营养麦片,来不及休息一下,便开始做作业: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培优班”的试卷、妈妈附加的习题。一本,两本,三本,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时候,我做着做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就进来把我叫醒。”

  屋外万籁寂静,不远处偶尔传来狗吠声。做完所有作业,已经是晚上12时左右,精疲力尽的子豪丢下笔直奔床铺,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刘琴则开始打扫“战场”:收拾课本、给孩子脱衣服、洗脸……

  无奈父母

  我们是为了儿子的将来

  “我们也心痛孩子。我们也是无奈呀。”说起逼子豪学习的事,子豪的父母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年上30多个“兴趣班”

  子豪告诉记者,5年来,妈妈让他进了不下30个“兴趣班”。

  “我从没过周末。”子毫一脸无奈地说,“我希望一个星期有8天。”因为这样他就有一天休息了。

  “你晚上睡觉时一般做了什么梦呢”?记者问子豪。

  “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没睡觉,我会看见好多好多的题目,我还在一步步地演算呢。叔叔,你说这能算是梦吗?”面对孩子天真的提问,小子豪的父母和记者都沉默了。

  不能让儿子比别人差

  “孩子,别怨我,我也是为了你的将来。” 刘琴将儿子拥入怀中,眼睛湿润了。

  “我也心痛啊!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要狠下心送他进培训班。”说起儿子的满头白发,子豪的父亲陈先生痛心不已。他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时长出几根白发,当时他和妻子都没在意。两年前,儿子的白发越来越多,现在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头。

  医生表示,这是孩子精神压力过大所致。陈先生遵医嘱买回核桃、黑芝麻给儿子吃,可情况仍不见好转。

  “唉,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刘琴说,“别人的子女都报了培训班,我总不能让儿子落后啊!”

  记者问她:“孩子能理解你这样逼迫他?在他的心里,你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刘琴说:“一催孩子去兴趣班,他就总是对我发脾气。我想当孩子心中的天使,但这很困难了。”

  记者暗访

  培训班大多只想着赚钱

  据记者调查,在宁乡县玉潭镇,像子豪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这本不该有的沉重。那么,那些培训学校到底怎样呢?记者在玉潭镇及宁乡县城进行了一番暗访。

  参加培训者最小仅6岁

  在宁乡县玉潭镇某中学附近,竟挂着四五所培训学校的牌子。记者走进了紧靠校门的某心算培训学校。

  一位女老师向记者介绍,“每节课2小时,收费是每人每月800元到2400元不等。目前,“学校”有200多名学生,最小的才6岁,其中90%的学生同时在外面参加两个以上的培训班。

  多数培训班没经审批

  在宁乡县城一环路的某英语培训中心,孩子们正在大声朗读。记者走进去,误以为生意上门的老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我们算是比较正规的,有好多(培训学校)都是在自己家里搞的。”交谈过程中,记者获悉,在宁乡光各种补习班就有100多家,大多数是没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黑”学校。

  据这位老师介绍,许多无牌、无证的培训班场地简陋,老师都是从附近学校请的,根本就无法专心讲课,一些老师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这些培训班出了教育或安全问题后,就会卷铺盖走人,家长也无法向这些“游击队”索赔。

  “办培训班的人其实知道自己不够条件,但他们只想着从家长口袋里掏钱。”一名知情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内幕。

  专家解读

  “天才模式”易造就问题少年

  就此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们认为,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容易造就“问题少年”,是极为不妥的。

心理咨询师:

  过多增加孩子负担不妥

  法制周报心理干预中心志愿者、国家心理咨询师于先生认为,11岁左右的孩子处在以游戏为主的成长阶段,孩子不愿意但又迫于父母的压力,勉强接受学习,其效果是不好的,长此以往会出现厌学等不良的情绪。而像“满头白发”这种现象,就是不良情绪导致的躯体反映。

  家长望子成龙并不过分,然而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这是极为不妥的。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逆反情绪严重,性情变得暴躁,易变成“问题少年”。

  心理学家:

  违背了心理发展规律

  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洪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他说,那种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远离伙伴,变得自私自利。

  教育专家:

  四大因素加重学生负担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成松柳教授认为,孩子负担越来越重,一是因为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家长在发展预期上追求高学历,不仅仅想上大学,而且都想上重点大学。

  二是竞争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

  三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

  四是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由于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各种压力,教育教学片面地适应升学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相关背景

  八成城市学生进过“兴趣班”

  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的调查,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一些城市调查,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并且大多数在两个以上。

  许多中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学生为提高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创造能力受到压抑。

[信息来源:法制周报2007-09-03]
[信息作者:刘卓 赵芳 赵乙茜]


看了好心痛啊,居然有这样的父母还说是为了孩子好.

[ 本帖最后由 charles妈妈 于 2007-9-14 13:08 编辑 ].

TOP

有道理 有时我也不理解LG对女儿的未来如此的不关心,我总希望女儿上好学校在外面多上些课将来有好出路,可LG一直泼我冷水说我,女儿还没上学就操那么多心干嘛,自己找自己麻烦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嗨我真是没话说。.

TOP

是啊,我LG也是说对小朋友要进行快乐教育,那么小,就让他多玩玩...但这样下去,别的小朋友都会,他坐在那象个木头,也不是事啊...不过上面的话,对我有提醒作用...我会尽力调整好心态处理儿子上小学的事的...
多谢了.

TOP

宁可小孩读书中等,也要她有健康快乐。真不明白,为所谓的功课逼孩子的父母有脑子吗?学校里学的东西有几样到后来是真的有用的?值得花这么多精力吗?我自己也当过市重点高中的老师,我从未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对待学习,事实上他们照样成才。学习的成功恰好不是逼出来的。.

TOP

给了五个好评,谢谢。提醒自己过多的给予孩子压力,就是给自己加压。尽量放正心态。.

TOP

回复 15#chipmunk1 的帖子

.

TOP

我们孩子上小一,周二放学后钢琴课,周五和周六晚上吉德堡英语,周六上午拉丁舞,今天又给她报了周一和周四的公文(平时也每天要做的)
是不是报得太多了啊~~~~~自己有点晕~~~~~~~~~~.

TOP

每个孩子都自己的优势,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与好的建议,才是我们做家长的任务。我的孩子学的比较轻松,我只要她健康,快乐,我们家庭和谐幸福可以。.

TOP

如果学习和兴趣班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和快乐,那我就毫不犹豫地减少学习,哪怕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TOP

引用:
原帖由 2003xuanxuan 于 2007-9-15 23:35 发表 \"\"
我们孩子上小一,周二放学后钢琴课,周五和周六晚上吉德堡英语,周六上午拉丁舞,今天又给她报了周一和周四的公文(平时也每天要做的)
是不是报得太多了啊~~~~~自己有点晕~~~~~~~~~~
晕,我们就报了英语和思维,就已经觉得我们已经报得够多的了,没想到你们孩子报得更多。这两个课程都是宝宝有兴趣才给他报的,而且我们都很认可这两个课程的教育理念,一个是他语言的关键期给他一个良好的语感,另一个是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长期投入,不是短期的哦。至于其他的知识和技能嘛,他自己有兴趣自然会学。否则将来他回忆童年岂不是没有乐趣可言。

[ 本帖最后由 小轩妈咪 于 2007-9-17 20:36 编辑 ].

TOP

我们明年上小学了,不知道怎么搞的,我这个做妈的比女儿还害怕

[ 本帖最后由 小妞妞的妈咪 于 2007-9-17 20:48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