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南方周末: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

南方周末: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

--------------------------------------------------------------------------------

地震过去半个月后,因教学楼倒塌致127名学生死亡的绵竹市富新镇第二小学,依然处在巨大的漩涡之中。

令悲伤的遇难学生家长不解的是,在这个垮掉的教学楼周围,没有一座房子倒塌,而包括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房子在内,场镇上的楼房均安然挺过大地震。他们质疑,这所学校的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

5月25日,百余名遇难学生家长怀抱遗像,列队徒步前往德阳市讨要说法。途中,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四度跪下挽留未果。第二天下午,蒋国华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目前,由绵竹市之外的建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正在对垮塌的教学楼进行彻底调查,调查将在公正公平的宗旨下进行。

“如果学校被鉴定为工程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该追究的一定追究,同时对家属作出相应的补、赔偿。”蒋国华承诺,鉴定结果将在一个月内公布。

记者遍访设计者、施工者、时任乡党委书记,还原19年前一座教学楼从设计至竣工全过程,试图追寻导致这起127名学生死亡的垮塌事故,到底是因为天灾,还是天灾中掺杂着人祸?

猝死的教学楼

“我们自己盖房子,也不会用这么细的钢筋。”一位家长说,“这座教学楼到底是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

一位事发时在现场的老师说,富新二小教学楼在不到10秒钟内猝然坍塌。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离上课还有两分钟,老师们还在办公室,大部分学生刚从午睡中醒来。没有任何征兆,三层教学楼在巨幅摇摆之后,近200名惊慌失措的学生被埋在了瓦砾砖石之中。“楼房倒得堆成山一样。”地震后10多分钟,六年级二班张义的母亲桑敏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学校,她看到的是一片废墟。

事后的统计表明,共有127名学生在这次事故中遇难,数十名学生受伤。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闻讯赶来的家长们疯一样徒手在砖石堆里挖掘,他们合力掀开了巨大的楼板,身上划出血痕。

六年级一班的张琪最终被父亲张忠俊在楼梯口找到。张忠俊夫妻双方都是三代单传,两家一共有15口人在废墟里四处寻找。还有二十多天,张琪就可以从这里毕业。“他差一两步就能跑到楼外面,生死就那么一线之隔。”张忠俊满眼血丝,伸出两只手指比划出一条细微的线。

当天天黑后,在废墟里的楼梯附近,桑敏找到儿子张义。他全身被打折,年幼的面部模糊不清。由于统一穿着校服,许多家长认不出自己的孩子。通过校服里面的T恤衫,她得以确认儿子的遗体。

刘明贵在第二天上午11时才找到女儿刘佳玉,她保持着临死时双手上托的姿势:当时房子正从上面塌下来。

位于一楼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因为并在一个教室讲试卷,灾难降临时,狭小的教室门根本通过不了75名学生,他们中有39人丧生。三年级的学生午睡后被老师叫到操场“呼吸新鲜空气”,侥幸逃生。

据家长介绍,富新二小的前身是五福中学。2007年,富新和五福两镇合并,学校也随之变更,原五福中学并入另一所中学,空出的教学楼则留给了富新二小。

去年9月,富新二小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搬入了这栋腾空的三层小楼。此前,他们在楼房边的瓦屋中就读。地震之后,这些瓦屋保持了挺立,没有搬入楼房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因而幸存。

不仅是这些瓦屋,除这座教学楼外,场镇上基本没有彻底垮塌的楼房,这让失去孩子的家长们难以接受。他们在现场发现,教学楼倒塌的外墙断面整齐,和基座上没有任何钢筋水泥连接,就像堆积木一样。断裂的主梁里只有4根粗细不一的钢筋,较细的钢筋还不足成人小指粗。“我们自己盖房子,也不会用这么细的钢筋。”一位家长说,“这座教学楼到底是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

多次更改的复印设计图

教学楼倒塌,一个原因是房屋设计本身就有缺陷,设计图上并没有考虑抗震功能。设计图上并没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构造柱。

5月25日,在倒塌的教学楼附近,此前曾负责该校后勤的吴老师说,地震后他专程从兰州赶回学校,看到教学楼周围的瓦房没事才舒一口气。这些房子是在他任内修建。据他介绍,三层的教学楼在1988年开始修建,时任乡教委常务副主任的是原五福小学校长刘卫京。

当天傍晚,南方周末记者辗转找到退休在家的刘卫京。刘卫京说,之前一天,绵竹市纪委和市教育局,已经派人专门向他询问富新二小的修建事项。

刘卫京说,当年是分级办学,乡办乡管。因为校舍只有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四间平房,远远不够。1988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该乡决定修建五福中学。当时负责中学施工的是绵竹东北乡的一个建筑队——东郊联合建筑队,建筑队队长是张乐胜。

随后在东北乡一处农家乐,记者找到早已转行的张乐胜。据他介绍,具体负责施工的是副队长江绪银。

时隔多年,和张乐胜一样,江绪银早已不再从事建筑业。他说,当天上午,绵竹市纪委负责人向他索取原始建设资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五福中学的设计图和验收材料。

由他提供的五福乡中学教学楼工程的竣工报告表明,1988年,由五福乡政府决定,投资16万元,修建五福乡中学教学楼。令人惊诧的是,所用的教学楼设计图是一份复印图。

“我们当时盖房子用的就是复印件。”江绪银说,“这份设计图复印自邻近的什地乡什地中学设计图。”这些设计图经过了绵竹县(当时并未县改市)教育局批准。“施工过程中,按乡里要求,复印的设计图又更改了多处。”江绪银说,包括临时添加楼层,改变屋顶和将矩形梁变细等。

上述报告注明,该工程共三层,每层四个教室,建筑面积1073平方米,于1988年6月动工,1989年5月竣工,工期一共11个月,比原定工期超出五个月。而超出的原因则在于,原计划的一楼一底的两层设计被改变,临时增加一层。这时两层楼已经开始封顶,故而“一切材料都得重新考虑”。

在施工图纸上,其它变更包括,矩形梁断面由500mm×240mm 缩 减 为 500mm×200mm,屋顶则由瓦顶修改为空心顶平板屋面。除此之外,江绪银声称,施工使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水泥,以及施工过程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进行。

江认为,在地震中,教学楼倒塌,一个原因是房屋设计本身就有缺陷,设计图上并没有考虑抗震功能。他说,设计图上并没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构造柱。在建筑学上,构造柱是在多层建筑的适宜部位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与圈梁和基座连接,用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他认为,按照设计,这种房屋结构此次高达11度的地震烈度。

时任五福乡党委书记兼教委主任的是孙安全,孙现任绵竹市政协副主席。孙安全回忆,修建五福乡中学时,县教育局共拨款5万元,其余部分由五福乡自己解决。学校建设过程中,乡党委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协调和找钱,当时的钱远远不够。

刘卫京谈到,预算紧张,修学校时各方面能省则省,这种情况当时各地都普遍存在。他说,1990年,五福乡曾重建小学(平房),是学校自己画的设计草图。按当时的行情,房屋的设计费为每平方米3元左右。也就是说,面积一千余平米的五福中学,设计费用为三千多块钱——这些钱可以建半间教室。

当时修建中学教学楼是先由建筑队垫资。江绪银说,1991年时,他们建筑队曾向五福乡催款。记者看到,这份催款通知上,该建筑队为五福乡修建的三个工程,总价27万元,由建筑队垫资就达到12万元。“乡级财政紧张,总希望少花钱多办事。”江绪银说,后来这些钱靠收取教育费附加以及贷款等方式,几年后才全部还清。



竣工报告同时提及,当时施工过程中,二层大梁曾因水泥质量问题,两天后拆模时发现未凝固,马上组织人工敲掉,重新组织水泥再次进行浇注。而“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圆满地按三层建筑完毕”。

失效的救命通道

遇难学生家长熊永豪看到,一根断折的承重梁中,钢筋水泥的横断面里,肉眼可见充斥着碎砖块和木头等杂物。

19年斗转星移,五福中学、乡政府和绵竹市教育局换了好几拨负责人,这座教学楼却一直没有经过大修和加固。

富新中学副校长李华介绍,对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检查,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来完成,每年都应该进行例行安检。

在地震中失去孙儿的黄清泰老人说,他曾问现任的小学校长,每年例行安全检查有没有发现过教学楼问题。得到答复:没有收到过上级的整改通知。“就像生病了,是你去找医生,还是让医生来找你?”他认为每年例行的安全检查并不规范。

为遇难学生家长所诟病的是,这栋能容纳三百多名学生的教学楼只是在中部有一个2米宽的单向通道,事实上安全通道并不存在。李华提到,他所在的中学一栋教学楼也只有一个楼梯,在消防、教育等部门检查后,在去年安装上了新的楼梯。这个新的楼梯在地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唐建成说,富新二小的教学楼本来也应该添加新的楼梯,但由于它的二楼与教师办公楼通过铁桥相连,这座铁桥被当作了救生通道。而实际上,地震一发生,这座救命铁桥随即断裂,小楼里的学生们只能涌向惟一的楼梯。

桑敏说,地震后仅在垮塌的楼梯处,就找到了五六十名遇难学生的遗体。学生们层层叠叠挤在一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某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地震后在灾区进行房屋鉴定。他察看富新二小现场后也证实,整个教学楼并没有修建构造柱,这属于房屋的先天性设计缺陷。

这位专家说,在现场他随手一掰,就能从水泥墙上扒下一块砖头:“这说明,砌筑沙浆的标号不够,水泥成分比较少。”他认为,施工质量肯定存在问题。

遇难学生的家长熊永豪则看到,一根断折的承重梁中,钢筋水泥的横断面里,肉眼可见碎砖块和木头等杂物。熊永豪也从事建筑业,事发后他被遇难学生的家长推举为代表和专家组一起参与鉴定工作。他认为,这样的水泥柱,承重力会大打折扣。

至于临时将二层的教学楼改成三层,上述专家说,如果没有经过论证和加固,在建筑上也是不允许的。

5月26日晚,黄成刚接到记者电话后,才知倒塌的教学楼依据自己画出的图纸建设,19年来他对此毫不知情。在这次地震中,他侄女也埋在了富新二小的废墟中。而他女儿看过现场后,曾对房屋的设计施工者发泄怨气。获知其父为教学楼图纸的原作者后,啼笑皆非。

黄成刚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什地中学校长,询问什地中学教学楼的现状。获知什地中学教学楼没事后,他才把提起的心放下。

被富新二小教学楼抄袭图纸的什地中学,距前者不过三四公里。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经过地震后,只出现了局部损毁而没有倒塌。什地中学校长张宗喜介绍,这座楼在富新二小教学楼之前一年即1988年开始使用,到1992年起改作阅览室等其它用途。

黄成刚说,他当时挂靠在绵竹县建筑规划设计所。设计图由该所人员签字后,就可以被认可使用。

“复印的图纸怎么能够用来施工?”黄成刚认为,设计图可以复印,但地质勘探情况是无法复印的。每处的地质情况都不同,用复印的图纸施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由于没有看到结构图,黄成刚说已记不清设计图上是否有构造柱。而当时,许多低层建筑并没有构造柱,国家对此没有强制要求。

因为采用同样设计图的什地中学没有倒塌,他认为“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就不会有错”。他认为自己的设计图被盗用且被随意更改。“我不承认自己是富新二小教学楼的设计人。”黄成刚说。

废墟上的灵堂

地震后,在教学楼废墟上,家长们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家长们紧抱着孩子的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

江苏某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认为,在有房屋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房屋和地震等资料,建模后模拟现场,便可知到底是房屋设计的原因,还是施工方面的原因。

5月26日,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目前,该市已派出调查组对富新二小教学楼问题进行彻查,而“为了保证调查的独立性,组成人员以省内建筑专家为主,绵竹市的专家都不参与。我们向省里和其它各市发出请求,希望派专家支援,调查将在公平公正的宗旨下进行”。

1992年,桑敏从这栋教学楼毕业。她说,当时教学楼的外墙就曾微裂后粉刷;15年后,她的儿子张义搬进同一栋教学楼,8个月后永远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学校路边悬挂的白色的布幅上,写着斑驳的血字。家长们咬破手指,在白布上写下孩子的姓名和他们永远的年龄:刘紫薇,10岁半;刘佳玉,11岁;张义,12岁;张琪,13岁……富新二小教学楼,则死于19岁。

地震后,在教学楼废墟上,家长们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5月25日,阳光下,八个救人时挖出的废料堆环绕着灵堂,如同八座巨大的坟墓。家长们紧抱着孩子的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

不是一个年级的小学生们,藏在镜框的后面,挤在同一个狭小的临时灵堂里。相框都别着黑色的花朵,如课桌样排列整齐,不同的是,灵堂代替了教室。学生们稚气、纯真、灿烂,每个人在画框里含笑无言,明亮的眼睛看着灵堂外的世界。似乎一堂课还未结束,下课铃声还未敲响,他们从未离去。.

TOP

建设部专家认定聚源中学是问题建筑

2008年05月29日 14:01南方周末
聚源中学有两幢教学楼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瞬间垮塌,278名师生遇难,11人下落不明。……总理也为此悲伤落泪,向死难者三鞠躬志哀。

但聚源中学周边的楼房并未倒塌,严重的也只是成为危房而已。这令家长们难以接受。“为什么单单倒了学校,这说明聚源中学的倒塌不只是天灾的问题!”赵德琴说。她的双胞胎女儿在聚源中学遇难,这个四十多岁的母亲已为此憔悴如老妇。

废墟现场,一些残砖上的水泥可随意敲掉,预制板中的拉丝极细。这曾让前来救援的国家地震救援队的队员难抑愤怒:“混凝土里全是铁丝,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不只是聚源中学,死伤惨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学也情况相似。新建小学的半幢教学楼在大震中垮塌,死难师生239人。但在垮塌教学楼后面,同一年建的城关幼儿园却安然无恙,墙上甚至很少有裂缝。新建小学外围一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均未倒,离新建小学百米之远的北街小学也只是墙体部分受损。

在新建小学废墟现场,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有部分折断的水泥预制板里,居然无一根钢筋和铁丝!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都江堰向峨中学。地震发生时,向峨中学教学楼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坍塌,420名学生只逃出了数十名。杨华清家族因此绝后,两个孙子杨亮、杨科,两个外甥李攀、李扬皆殒于此。杨华清同样认为,向峨中学不堪一击的工程质量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死伤。

在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倒塌的校舍有北川中学、茅坝小学、茅坝职中、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向峨坝中学、平通镇小学、漩口中学、映秀小学、东汽中学、实古镇小学、蓥华镇小学和中学、八角镇小学、洛水镇小学、红光小学、东湖小学、木鱼中学、汉旺镇一所中学一所技校,红白中学、红白小学,绵竹县富新二小等。截至本月14日,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数字未包括)。南方周末记者就校舍倒塌间数和学生死亡人数的最新数字向四川省新闻办主任侯雄飞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新的数据还在统计中。

面对如此悲剧,建设部专家陈保胜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应该反思。”

具体到聚源中学,他认为,首先是选址问题。聚源中学教学楼是南北向,和断裂带大致平行,地震波易把它夷为平地。同样结构形式,实验楼是东西向,与地震带垂直,虽已破坏,但没有倒塌。

他还认为,聚源中学的预制板质量也存在问题。合格的预制板内应该有直径4毫米的预应力钢筋。这样的预制板,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它就像橡皮筋一样,会弯曲但不会折断,有抗震作用。但现在的预制板却像“几个人用拉丝机拉出来的东西,没有考虑荷载,层层相压,必然导致倒塌”。

陈保胜还测量了倒塌教学楼的立柱内钢筋,直径1.2厘米。他认为钢筋偏细,不合正常要求。

他介绍,聚源中学的教学楼在建筑构造上,是配合结构,抗震性能差。且钢筋没有拉结筋,柱跟墙的连接没有拉结筋。一遇到地震,墙与柱的拉结,梁、板的搁置长度,板与板之间的拉结等处会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强震中,这样的房屋倒塌是正常的,不倒塌才怪。”陈保胜感叹。

当时,聚源中学还在使用的教室,是上世纪50年代用泥土、石灰夯起来的,已成危房。易安成就向时任乡(即现在的聚源镇)党委书记马如军申请,想盖一幢教学楼。那时乡里已把一笔万余元的教学经费给了聚源小学盖教学楼。“马如军看到我的报告后,认为中学的教学楼比小学重要,就把一万多元收回,给我们盖楼。”易安成回忆。

易安成又给教育局科长李云森打报告。都江堰市教育局规划科规划,建一座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每间60平方米。质量监督也由教育局负责。为了节省成本,教育局的工程师王良平直接借了附近的崇义中学的图纸,改了个名就变成聚源中学的。“办妥前面手续,出资方——聚源乡政府就把工程发包给聚源一位姓刘的包工头。”易安成回忆。

当时,乡政府只有这一万多元教学经费,“教学楼的建筑成本被压缩到极低,建筑商还要在这么低的价格里赚笔钱,所以质量就可想而知。”



后任校长林明富曾在1998年向都江堰市教育局打过一个危房报告,称1986年建的这幢教学楼存在安全隐患。当时教育局答复,让林明富在三楼顶楼用几根钢条撑住快要塌下来的屋檐,而未加固主体。这几根铁棒一直撑到地震把这幢教学楼震塌。

聚源中学还倒塌了一栋建于1996年的四层教学楼。据林明富回忆,这是聚源中学为迎接“普九”达标而建的。

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达标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有标准的教学楼。林明富回忆:“普九,上面有这个要求,镇领导就得作承诺。”按“普九”要求,聚源中学需再建一幢教学楼。聚源镇政府尽管财力不足,也得硬上。

林明富记得,图纸由都江堰教育局的工程师王良平牵头设计。承包该工程的聚源镇三坝村村支书祝朝洪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镇政府可能是为了省钱,图纸上设计的教学楼主梁钢筋只有正常直径的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当时我有疑问,钢筋太细了!会不会影响工程质量?”祝朝洪说。

在祝朝洪的记忆里,他承包的建筑价格在400到500元/平方米。但他不愿透露当时造这幢教学楼的总价格,但这一总造价显然对镇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林明富记得,镇政府因为造了这幢教学楼,“(债务)好几年没翻过身来”。

这种向建筑商、信用社等欠债搞“普九”,低价建校舍的情况,在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均不鲜见。四川省从1992年到1996年完成“普九”,但都江堰一直到去年底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在强调化解“普九”债务的问题。四川省一直到2005年底,尚有“普九”债务81亿元,至2007年底,还有约40亿“普九”债务。

这似乎是普遍现象,“普九”阶段,不少工程资金拖欠额度在工程总量的50%以上。有的地方学校到现在都没有全部兑现完工程尾款。因为资金严重短缺,建筑商只好向原材料供应商“赊”原料,“能够‘赊’到就是莫大的面子,无法保证建筑原材料质量”。另一个专揽学校工程的建筑商说。“这实际上是最低水平的运转——只要能把学生装进一个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何荣评介。他介绍,当时乡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严格的标准,有时连建设图纸也不完备,招个工程队就建了”。

完成“普九”后,成都市教育局也意识到“普九”时期的建设可能存在隐患,在1997年又搞了一次包括都江堰在内的“普九巩固提高”活动。但乡镇教育资金匮乏的状况一日未变,就一日难奏效。

2002年后,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主体设立后,教学楼建设的资金才有较好保障。何荣分析,正因为这样,在这次地震中,震区在2002年后建设的学校倒塌较少。以都江堰为例,都江堰新建小学在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建于1993年,1994年投入使用,恰好是在“普九”时期;并且,新建小学长期是残疾人特殊教育与低收入者子女的城区边缘校,当时争取建设资金的困难可想而知。

向峨中学倒塌的教学楼也建于“普九”时期。当地村民反映,1995年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被停建,1996年董家祥任乡党委书记后,为完成“普九”任务,重新开建,村上不少人还被要求捐了钱。

大地震让这三所学校震回原形,惨重的伤亡曾让在现场向局领导汇报的何荣,说到一半时就泣不成声。

事后何荣认为:“其实,当时如果能有一千万元,这几幢教学楼就会建得很好,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伤亡。”

何荣介绍,四川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在使用“普九”时期匆忙建设的校舍,国内其他不发达省份在“普九”时期建的村镇校舍也有相似隐患。他建议,“国家应对‘普九’时期建在地震带上的教学楼作一次全国范围的普查和维修”。

“对‘豆腐渣’绝不姑息”

“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程监理。”

但也有反例表明,紧张的资金预算并不必然建成像聚源中学这样的问题建筑。

网上广为流传的最牛希望小学——北川县刘汉希望小学,其建筑造价也只有400元/平方米,且是1998年建造的;而1996年由祝朝洪建造的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祝朝洪承认造价在400-500元/平方米。如果把两年间物价上涨因素计算入内,祝朝洪建造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的平均造价明显高出了刘汉希望小学。

刘汉希望小学是如何在低廉的资金预算中建出抗震好学校的?

据知情者李承鹏介绍,刘汉希望小学的承建者在施工时严格监理,如发现沙子含泥量高,都会要求施工方冲干净。当有关方面想卡拿部分捐助款、施工方拿不到钱时,承建者不惜与那些人撕破脸,追回捐助款给施工方。施工方及时拿到钱,就会用心地保证工程质量。

然而,一位长期承建校舍的包工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在上世纪90年代“普九”阶段,对教学楼发包、质量监管等相当混乱。修建教学楼等学校建筑主要由县教育局、或乡镇(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基本上不开展招投标。不少县教育局都有自己的建筑队或建筑公司,部分工程就由他们来做。“干部可根据自己的关系,将教学楼修建等工程给予和自己关系好的人来修建,哪怕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涉及建筑业!”这位包工头说。只要找到一个具有三级以上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取得(行话叫“借用”)该建筑公司的建筑资质,然后聘请几个懂行的专业人员,在周围农村招聘几十个民工,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程监理。”原教室拆除后,众多学生都等着进新教室上课,建筑进度都催得很紧,“建成后只要无明显隐患,建设部门想不通过验收都会面临巨大的各方压力”。

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的施工方祝朝洪否认有这种行为。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之所以能拿到聚源中学的工程,是因为他的公司是聚源镇上唯一具备建筑资质的都江堰市聚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他介绍,2000年后,聚源镇上的各中小学校舍都是他的公司建的。为什么聚源中学的倒了其他的校舍都没有倒?祝朝洪的解释是:“这说明不是我施工的问题,而是图纸问题。2000年后,聚源镇各学校用的设计图纸都是都江堰设计院设计的,而聚源中学1996年那幢楼是都江堰古建设计院院长张中山设计的。”

“所以,请你们先去查图纸有没有问题。如果图纸没有问题,就是我施工的问题。如果是我的责任,我一定会承担法律责任!”祝朝洪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

之前一天,祝朝洪回避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记者去镇政府找他时,他悄然与记者擦肩而过。当记者回过神来去追他时,他已无踪影。

据了解,他在聚源中学建教学楼时,公司名称为“聚兴建筑工程公司”。有知情者称,该公司早在2000年宣布破产,之后该公司改头换面成立了“聚兴建筑安装公司”,继续承接建筑项目。该知情者称,在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都江堰市中医院部分建筑也由该公司建造的。居民们反映,平日祝朝洪喜欢开着奔驰车四处逛,但聚源中学惨剧发生后,他变得行踪飘忽起来。

曾审批过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和向峨中学教学楼建设的都江堰市教育局前科长李云森,也在答应与记者见面后的十五分钟内反悔,此后不见踪影,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都江堰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周泽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在教学楼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政府一定会追究。”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在5月26日表示:“作为教育部门,在灾区倒塌学校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一定会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其中有偷工减料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TOP

上述结构设计应该都是90年以前的,构造柱、拉接筋等都是后来的产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