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TIMSS?
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主持,美国波士顿学院TIMSS国际研究中心设计和实施的一项教育研究。在实施之初被誉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为严密、最具综合性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实施的TIMSS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集中于三个年级段:小学中段(3、4年级)、初中中段(7、8年级)和中学最后一年级(美国为12年级),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名学生参与其中。1999年进行了TIMSS-R(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Repeat),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研究对象为8年级学生。2003年,TIMSS更名为“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测试4年级和8年级学生数学和科学学科成就的发展趋势,参与国家和地区共46个。
在众多的参与国家中,美国对TIMSS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国家的教育政策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美国学生在三次TIMSS中的表现不佳。1995年,美国4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位于12位和第3位;8年级学生在41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位于28位和17位;12年级学生的基础数学和科学成绩在21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位于19位和16位,高级数学和科学成绩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位于15位和16位。1999年,美国8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在38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列于19位和18位。2003年,美国4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在25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位于15位和第9位。从总体上而言,美国学生的科学成绩优于数学成绩,年级优于高年级。虽然美国在三次TIMSS考试中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却离老布什总统所制定的“数学和科学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教育目标相去甚远。
TIMSS 2007 評量試題架構
TIMSS 2007 試題評量架構的開發,是世界超過60個國家的專家團體們合作努力的成果,為了施行 TIMSS 2007,這份文件包含了三種架構— 數學、科學及背景問卷,它也提供評量設計的概觀,包含試題發展的一般變數。
當開發四年級和八年級的具體評量目標時,TIMSS 2007 的內容架構是依賴 TIMSS 2003 的架構,並予以大規模的更新。TIMSS 2007 更進一步的整合主要的內容領域,並分別在兩個年級提出其主要內容領域,內容如後:
數學
● 四年級:數、幾何圖形與測量、資料呈現
● 八年級 :數、代數、幾何、資料與機率
科學
● 四年級:生活科學、自然科學、地球科學
● 八年級: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
在數學跟科學的評估架構下也有一認知領域---認知、應用與推論。為了確保以上的認知領域,TIMSS 2007 為了加重在分類之中的特性作了某些修正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激烈竞争也在教育方面得以体现。如何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改进教育体制弊端成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1.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某个班级有28名学生,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为4∶3,那么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多少?酸乳酪、肥皂、食用油三种物品中,哪一种是使用了细菌才生产出来的?上述2个问题,无论用何种语言来提问似乎都十分简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今世界近50万小学生被问及类似问题时,不同国家小学生的表现竟大相径庭,有些答得很好,有些则相当糟糕。上述问题的考试是由一家名为“第三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的国际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的。在该机构第一阶段的考试中,共有41个国家的学生参加了考试活动。新加坡在活动中夺得了榜首地位,该国学生平均考试分数是位于垫底地位的南非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2倍。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远远胜于很早就推广教育普及制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美国在自然科学、数学项目分别位列17位、28位,英国在数学项目上仅列第25位。而东亚地区最发达的4个国家及地区占据了数学项目的前4名位置。
像捷克、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尽管政府在教育方面投资低于西方的一些富国,但是这些国家学生的考试成绩完全胜过那些富国的孩子。自然科学、数学项目的前15国家中,东欧国家占据了6个席位。这样看来,一个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多少与该国学生受到更好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所想像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学生享受到的教育投资费用比韩国学生多出了2倍,可是在考试中韩国学生却轻而易举地击败了美国学生。
类似于TIMSS机构组织的此类国际教育水平比较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既引起了学术界愈来愈大的热情,也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特别是各国教师对此类活动几乎完全采取敌视的态度,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虽采取超脱的、不参与争论的态度,可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担心:怕本国的孩子在考试中因成绩不佳而丢人现眼,甚至会招来政治对手的强烈攻击。因为预测结果的差劲表现要么会使对手谴责现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无能,要么会使对手抓住把柄攻击现政府在教育事业上乱花纳税人的钱。
现在,这些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至少在政客中是这样的。在过去10年间,各国政府已经逐步倾向于更多地了解、掌握本国教育水平与它国比较的结果,并希望从比较中获取一些经验教训。这种转变和期望已经超过了过去那种担心出丑的心理。与以前相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乐于参加TIMSS的考试活动,同时各国主要教育专家和新闻媒体对考试结果及从中获得的研究成果也较以往投以更多的关注
2.政府忙于“补课” 综观那些在考试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国家,它们无不采用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及入学考试标准。因此,在此次考试中成绩居后的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本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某些不足。特别是政治家们纷纷发出话来,表达对本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愿望。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提到,法国教育部因担心法国成年人的差劲表现而决定退出一项针对此类考试的国际研究项目是相当丢人的。英国政府则要求本国教育与就业部门开展一项研究工作,对英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竞争国如法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的工人素质状况与英国工人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德国政府对此次TIMSS考试中德国小学生处于中间位置的表现也十分不满。德国小学生只是在数学方面略好于英国小学生,而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则落后于英国、俄罗斯和美国。为此,德国一家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则名为“德国教育危机”的特别报道,该国的一批有识人士纷纷指责政府长期忽略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学标准下降等问题。
情况还远不止此。由全球29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相继发表了有关各国教育方面一系列年度报告。经合组织收集了各国政府如何花费总共1万亿美元的教育预算费用的具体数据及每个国家人口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比例。该项新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下去,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对各国小学、中学、大学具体运作的比较,并分析政策制定者在运作中所扮的角色等。
在某些国家,教育水平的国际比较已经成为推动该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试中,瑞典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糟糕表现曾引起瑞典国民的震惊,由此在瑞典国内掀起了一股呼吁教育改革的热潮,政府特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方案,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岗位培训。最近一次的TIMSS考试结果表明,瑞典政府的这一措施收效明显,此次瑞典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已在平均水平之上。
尽管日本的孩子们在历次TIMSS考试中都有良好表明,尤其是在数学课目中更是屡拿高分,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比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面就比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差许多。目前,日本政府已经着手改革小学统一的教学课程。在早期的一些考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保加利亚的小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方面表现较为出色,可是在文学阅读方面就明显落后,因此保加利亚政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花些时间指导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暂且不考虑那些考试结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促使各国政府自觉参与国际教育水平比较研究呢?目前,至少存在两大刺激因素。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众所周知,教育已经成为国家、个人“发家致富”的决定性因素。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就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够狠下决心、积极努力,成功地提高了本国整体教育水平。这一点已经为全球普遍认可。第二个因素则是资金的使用价值。现在,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醒悟到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政府公共开支方面对教育的投资也不像以前那样抠门。经合组织国家已经将国民收入的6%用于教育事业。然而,政府在增加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因为至今没有任何精确的仪器可以检验出教育水平得到了多大的提高,投入教育事业的资金是否都用到了刀刃上、发挥了最大的利用效率。究竟该拿出什么证据才能说服公众、消除压力呢?于是,各国政府自然而然地想到教育水平的国际间比较,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各国政府对这种考试活动的参与热情与日俱增。
那么,这种考试比较真的就这么管用吗?它并没有提出一整套保证教育成功的方案,比如在学校硬件上该投入多少资金才是恰当的、学校该如何管理、每门课程该如何教授等。不管怎么样,考试活动已经证明了其积极效应,目前已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的机会”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关键之路,即孩子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然而,现在有许多事实证明上述看似千真万确的观点实际上存在着偏差。亚合组织进行的一项有关学校教学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某项课程上所花的时间与该学生这门功课上取得的成绩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奥地利的小学生确实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其考试成绩也十分高;但是,新西兰的孩子在这两门课程上花了同样的时间,可考试成绩却比那些很少将功夫用在这两门课程上的挪威孩子好不了多少。
3.国情不同结果不一 对于上述令人费解的现象,谁也解释不清楚。来自教师工会组织方面的意见认为,造成教育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缺乏资金。然而,实际上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不算多的韩国及捷克在TIMSS考试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教育投资较大的美国、丹麦的排名却并不理想。显而易见,造成某些国家教育水平高,而另一些国家教育水平低的内在原因不仅仅是经费问题。韩国、捷克的例子足以说明在教育上大把花钱并不是提高本国教育水平的首要条件。
此外,教育界一直认为班级人数越少学生成绩就越好的信条,现在经研究证明并非灵验。综合其它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结果,TIMSS发现在法国、美国、英国等推行“小班化”教育模式(即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20名以内)的国家,其学生成绩远远不如东亚国家“大班化”教育模式(即班级人数在40名左右)培养下的学生。当然,各个国家自身的社会因素不同。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通过国际间教育水平的比较研究,完全可以否定“大班必然导致学生成绩差”的论点。
有人对考试结果持怀疑态度的一个原因在于考试将东亚国家教育的成功归功于这些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亚洲,其家庭的权威及浓厚的社会价值观都促使孩子努力学习,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但持客观观点的人认为将东亚教育模式重搬硬套到西方国家未必适用。TIMSS有关文化因素的作用显然是夸大了。如果真的是“文化”因素使美国的孩子在数学课程落后了,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在自然科学课程却表现得出色呢?还有,英国学生自然科学课程成绩比日本、韩国差不了多少,如果是文化在“捣鬼”,那么为什么英国学生自然科学成绩优秀、数学成绩糟糕,而法国却刚好相反呢?最简单、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英国学校自然科学教得好,数学教得差;法国学校的数学课比自然科学课出色;东亚国家学校则两门课都教得很好。
尽管教育水平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是否冲击传统教育观念的讨论尚无定论,但是这种对比研究毕竟具有一些建设性成果。虽目前得出的结论也仅仅是尝试性的,可至少有些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4.共性经验值得借鉴 为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TIMSS的研究人员曾在多个考试国与参加考试的小学生同堂听课,参加考试。尽管一些研究数据仍在分析之中而无法得出结论,但是最终的结论会指明哪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对那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国家在教学方式上有何共性特征开展了研究。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朱丽叶?威特伯恩研究了日本和瑞士两个国家在数学课程传授方面的异同之处。虽然日本和瑞士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这两个国家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却都一直名列前茅。威特伯恩女士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两个国家尽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可有一些因素却是十分相似。
一是在数学四则运算等的基础知识方面花费了大量教学时间。
二是在教小学生进行笔算前,先教会他们心算的方法,计算器一般是禁止使用的。
三、标准化的教材在公开发行前,一般需经过大范围的试用并得到检验认可。
四、全面推广一种名为“全班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授课后马上向学生提问,让孩子们依次回答以确保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并理解上课的内容。而英国、美国的学校则喜欢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则在几个小组之间来回奔跑了解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这种方式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威特伯恩女士指出,在日本和瑞士的学校,分小组学习的方法仅在艺术、手工课时才采用。
五、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位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如果有学生落伍了,那就采取加班补习、辅导的方法,保证他与其他同学一同进步。
当然,学习之路不可能是“单行道”。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学校忙于模仿日本学校教学模式之时,日本的中小学及大学都受到了来自日本国内用人单位的巨大压力。雇主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员工在创造力、个性化方面比西方国家的员工逊色许多。同时,正当美国、英国的政治家大声疾呼要求英美学校仿效东方国家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给学生们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之时,韩国政府却要求学校每周有几天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这些孩子像西方国家的孩子一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其实,在教育上各种体制间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方面。
表1-3-1
國際數理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報告成績統計 2003
初二科學 初二數學 小四科學 小四數學
排名 平均 (標準誤 ) 平均 (標準誤) 平均 (標準誤) 平均 (標準誤)
分數 分數 分數 分數
1 新加坡 578 (4.3) 新加坡 605 (3.6) 新加坡 565 (5.5) 新加坡 594 (5.6)
2 中國台湾 571 (3.5) 南韓 589 (2.2) 中國台湾 551 (1.7) 香港 575 (3.2)
3 南韓 558 (1.6) 香港 586 (3.3) 日本 543 (1.5) 日本 565 (1.6)
4 香港 556 (3.0) 中國台湾 585 (4.6) 香港 542 (3.1) 中國台湾 564 (1.8)
5 愛沙尼亞 552 (2.5) 日本 570 (2.1) 英格蘭 540 (3.6) 比利時 551 (1.8)
6 日本 552 (1.7) 比利時 537 (2.8) 美國 536 (2.5) 荷蘭 540 (2.1)
7 匈牙利 543 (2.8) 荷蘭 536 (3.8) 拉脫維亞 532 (2.5) 拉脫維亞 536 (2.8)
8 荷蘭 536 (3.1) 愛沙尼亞 531 (3.0) 匈牙利 530 (3.0) 立陶宛 534 (2.8)
9 美國 527 (3.1) 匈牙利 529 (3.2) 俄羅斯 526 (5.2) 俄羅斯 532 (4.7)
10 奧地利 527 (3.8) 馬來西亞 508 (4.1) 荷蘭 525 (2.0) 英格蘭 531 (3.7)
11 瑞典 524 (2.7) 拉脫維亞 508 (3.2) 奧地利 521 (4.2) 匈牙利 529 (3.1)
12 斯洛維尼亞 520 (1.8) 俄羅斯 508 (3.7) 新西蘭 520 (2.5) 美國 518 (2.4)
13 新西蘭 520 (5.0) 斯洛維尼亞 508 (3.3) 比利時 518 (1.8) 賽普勒斯 510 (2.4)
14 立陶宛 519 (2.1) 奧地利 505 (4.6) 義大利 516 (3.8) 摩爾多瓦 504 (4.9)
15 斯洛伐克 517 (3.2) 美國 504 (3.3) 立陶宛 512 (2.6) 義大利 503 (3.7)
16 比利時 516 (2.5) 立陶宛 502 (2.5) 蘇格蘭 502 (2.9) 奧地利 499 (3.9)
17 俄羅斯 514 (3.7) 瑞典 499 (2.6) 摩爾多瓦 496 (4.6) 新西蘭 493 (2.2)
18 拉脫維亞 512 (2.6) 蘇格蘭 498 (3.7) 斯洛維尼亞 490 (2.5) 蘇格蘭 490 (3.3)
19 蘇格蘭 512 (3.4) 以色列 496 (3.4) 賽普勒斯 480 (2.4) 斯洛維尼亞 479 (2.6)
20 馬來西亞 510 (3.7) 新西蘭 494 (5.3) 挪威 466 (2.6) 亞美尼亞 456 (3.5)
資料來源: 國際教育成就評比學會(IEA)12月15日公布。
數學成績網址
http://timss.bc.edu/PDF/t03_download/T03_M_Chap1.pdf。
科學成績網址
http://timss.bc.edu/PDF/t03_download/T03_S_Chap1.pdf。
附註: TIMSS 2003 初二生調查共有48個國家地區參與,小四生有26個國家參加,本表僅列各類排名前20名。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8-6-23 08: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