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与宁浩有关的日子

与宁浩有关的日子

与宁浩有关的日子
https://mp.weixin.qq.com/s/-MGL0pi_QQRl4JtobylTjw

与宁浩有关的日子
原创: 马东不吃饭  桥下有人  今天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筹建成立西北实业公司,决定在太原建钢厂。1937年,西北炼钢厂建成,之后数次易名。1950年,重工业部将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钢铁厂。



1977年9月9号,太原钢铁厂一对双职工夫妻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宁浩。





1





宁浩在太钢厂区度过了整个童年。他不喜欢那个环境,到处都是炼焦的煤气味,树是黑的,噪音特别大。



宁浩从小学画。一半是喜欢,一半是想靠画画逃避上学。他没念完高中,退学上了中专,山西电影学校,美术专业。很好考,基本上只要报,就能上。



「那个学校太牛逼了,完全是一个放羊的学校,一年多没校长」,宁浩在那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一下不知该如何挥霍,幸好学校有个电影院,学生买票半价,混熟直接免票。



电影院帮宁浩打发了很多时间,但真正改变他电影观的,是录像带。一次,几个年轻老师从北京带回来一批录像带,说是内参资料,其实就是外面看不到的,港片以外的片子。



那个阶段,宁浩开始广泛接触各种电影,除了美国电影外,欧洲电影和日本电影也都陆续看到了,他见识到了真正的电影世界。



宁浩学的是画电影海报,那时的海报都是手绘的。但他后来就画过一张,画的是刘德华,「画完那张,我就失业了,打印机诞生了」。



毕业后,宁浩被分配到太钢电视台,他没去。他还是想干和艺术有关的活儿。后来,宁浩又被分配到太原话剧团,他去了。但剧团半死不活,宁浩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打水擦地,「我觉得太绝望了,你学的东西在这个地方根本用不上」。



在剧团待了几个月,宁浩耗不动了,他和单位请了病假,直奔北京。他上中专时常去北京看画展,他知道,搞艺术,就得去北京。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刚到北京时,20岁的宁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想了想,还是得考学,是个出路。他身上只带了两千块,去报中央工艺美院的考前班,交完学费和房租,手里还剩一百多。



考工艺美院时,需要回山西考文化课,宁浩英语一直不行,他托朋友在太钢找一个跟他长得像的人替考。朋友问,长得像怎么能知道他英语好。宁浩说,是个人英语就比我好。头两门是宁浩自己考的,考英语时换那个兄弟上。两人剃一样的头,穿一样的衣服。成绩公布后,宁浩一看,满分一百五,考了三十多。



宁浩有点无奈:「你这个好像跟我去考也差不多,我要都选A,也差不多这个数。」对方表示很抱歉。最后,两个长得很像的人坐在汾河边,抽完了一盒烟,就地告别。



工艺美院落榜后,宁浩还考了几个学校,电影学院、服装学院、戏曲学院、无锡轻工,都没考上。



对宁浩打击最大的是他去考成人高考,一体检,医生说他是色弱。当初考山西电影学校时不正规,根本没体检。「这个事情对我打击比较大。都画了快十年了,然后突然告诉你,你画不了了,挺荒诞的。」





2





宁浩唯一考上的一次,是北师大艺术系的成人教育,影视制作专业。上学需要钱,但他不想跟家里要。上小学时他就在厂里宿舍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赚零花钱,2分钱一本。他从不缺赚钱的办法。



刚上工艺美院考前班时,他就开始靠拍照赚钱了,他和一个舍友学会了拍照片、洗照片,然后借了相机,自己出去贴小广告,拍人像,一个胶卷一百块。



他在北京还干过很多活儿,自行车装配、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记者,他都干过。没有不能干的,时刻准备着。



在北师大上学时,一次跟朋友去蹭饭,认识了唐朝乐队的老五,搭上话后,宁浩觉得是个机会,就直接开口问,五哥,能不能帮你拍一套照片。老五说好啊。然后宁浩跑出饭馆,在隔壁小卖部买了个一次性胶卷相机。最后,宁浩就在饭馆门口给老五拍了照。



那套照片没拍好,设备、光线、环境都不行。宁浩坐车回了太原,找朋友一起连夜修图,熬了一宿,挑出六张,重新抠图、重换背景、重新制作。第二天他赶回北京,托人把照片给了老五,当天下午,老五就呼他见面,请他做新专辑摄影师。后来,在老五的推荐下,音乐圈找宁浩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了。



直到在北师大的第二年,宁浩开始大量地拍作业,他才对影像有了兴趣,他把某些绘画的思维带到了作业中。他在现场招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突然有希望了,这个事情好像有点意思了」。



宁浩快毕业时,天堂乐队的雷刚问他,你会拍 MTV 么,宁浩说会啊。其实他没拍过,但见过别人拍,觉得不难。宁浩跑到公主坟租了一台摄像机。拍完以后,宁浩在圈内的名声就传开了,很多人开始找他拍 MTV,「当时主要是便宜。别人十万,我就八万,别人八万,我就六万」。



宁浩拍 MTV,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在拍 MTV 的过程中,还是训练了很多对于现场的知识,怎么拍摄,怎么当导演」。



紧接着他又给屠洪刚和孙浩拍了 MTV,边上学边拍,业务不断。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拍五六个。大二下半年他回了趟老家,把二十万现金放到了他爸桌上。



除了拍 MTV,宁浩也一直在拍叙事的片子。在北师大毕业时,宁浩拍了一个毕业作品,叫《星期四,星期三》,是个剧情片,定剪77分钟。他在这个故事里尝试了多线程交叉叙事。他站在人生米字路口之际,这个片子,给他指了条道。



《星期四,星期三》让宁浩拿下了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二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最佳导演奖。这是他拿的第一个奖,是一个导演奖。「拿奖给了我很大的一个肯定。我才慢慢开始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做导演的人。」



到北京的第三年,宁浩就在北京买了房,还买了辆车,年收入几十万。在社会上混了一圈后,宁浩决定要当一个导演,他想考北京电影学院,想去导演系,好好学学电影。



但导演系老不招生,他已经二十四了,等不了了,想着哪个专业招生就考哪个专业,实际上是他心里生出了一个上电影学院的情结,「情结的需求大于实际的需要」。





3





2001年,24岁的宁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但他不怎么好好上课,因为他上的是图片摄影专业,整个电影学院离电影最远的专业。老师在上边讲,他在下边用笔记本电脑写剧本,剧本的名字叫《香火》。



《香火》讲的是一个村里的和尚筹钱修佛像的故事,灵感来自宁浩认识的一个大同的和尚。2002年年底,剧本写完了,开始在学校里流传。导演系的韩小磊老师看了本子后来找宁浩,答应帮他找钱,让他拍出来。韩老师找了一个他的大款学生投资,约在天上人间见面。



宁浩进去有点紧张,总在操心要不要给身边的小姐结小费,生意场上的套路,进门先一人安排了一个。最后稀里糊涂就谈成了,对方当场从包里给宁浩掏出四万块钱,算启动资金。



筹备开机阶段,宁浩迟迟等不到后续的钱,最后等来一个电话,因为一些新出台的关于电影投资的规定,对方不投了。宁浩决定自己投,自己出钱拍,他花两万块在中关村买了一台 DV,索尼190P,拍摄地选在大同下边的一个村,主要演员找的都是他的中专同学。剧组一共八个人,大年三十开的机。



一直拍到正月十五才杀青。那是2003年,非典来了。学校乱了,毕业展览不用办了,论文也不用答辩了,宁浩再没返过校,潦潦草草地毕业了。



闲着没事儿,宁浩和他在电影学院认识的女朋友邢爱娜一起剪《香火》,弄完算个交代。



陷于沉寂时,宋柯来找宁浩给金海心的《悲伤的秋千》拍 MV,帮他恢复了正常生活,「拍完之后等于又进入到了快乐的赚钱生活里」。



好事儿手拉手,没过多久,宁浩给朴树拍《Colorful Days》 MV,组里一个摄影师听说他拍了个长片,就问他要不要送电影节,选片人正好在北京,可以帮忙联系。宁浩说行啊,扔着也是扔着。



选片人匆匆看了一半就赶飞机走了,两三个月没动静,突然一天打来电话,邀请宁浩带着《香火》参展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宁浩抱着免费旅游的心态去了,在洛迦诺待了十五天,没拿着奖。回来后就进了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剧组,当执行导演。他要求高,脾气倔,在组里干得不痛快,正好东京银座电影节又邀他参展,他就离组了。



这回,宁浩得奖了。《香火》拿了第4届东京银座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后来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拿了一个奖。香港那个奖有奖金,宁浩拿着钱去金店买了一条最大最粗的金链子。后来,他每拍一部电影,就奖励自己一条金链子。



有一段时间他特别爱戴金链子。他说那种工人气质,工厂的氛围对他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我比较喜欢那种无产者气质,他看似是金链,实际上他带有的是一种无产者气质。是一种蛮粗放的美学」。



得奖归来后,他接着拍 MV,同时拍电影的心思也没丢,一个机缘让他对蒙古族小孩与乒乓球这个题材起了兴致。



他自己先从北京开车去了一趟内蒙,一直开到边境线。后来他又带着编剧去采风,回来之后就写剧本,开始筹拍。剧本叫《绿草地》,讲的是世代住在大草原上的几个小朋友捡到一个乒乓球,从没见过,以为是国宝,打算归还国家。



一切就绪,即将开拍时,资金又出了问题,之前谈好的香港资方突然撤资。宁浩给老婆打电话,问家里还有多少钱。邢爱娜说还有十二万。宁浩说留下两万,打过来十万。片子全拍完,一共花了四十万,都是宁浩和其他几个人凑的。



拍摄过程一路要命。景地在中蒙边境,手机没信号,剧组租了一个所谓的卫星电话,得用十几米高的竿子挑起来才能打通,沟通特别费劲。



草原的晚上特别冷,实在难扛,他们学牧民把牛粪放到铁皮桶里,点着取暖,挂在蒙古包顶上。半夜,蒙古包被点着了,火光冒顶。宁浩踹醒摄影,赶紧往出跑。所幸最终人和设备都没事。



第二天,拉演员的车栽到了沟里,很多人受伤、骨折。大家都说没法儿再继续拍了,走了一批人。翻车那天是9月9号,宁浩的27岁生日。



前后都算上,一共翻了三辆车。那段时间特别寸,天天出事,断断续续一直有人离开。到后来,录音师每天搬把椅子往那儿一坐:「我看今天还能出什么事。」宁浩说:「没人给我们拍纪录片,要是有人拍,纪录片恐怕要比电影还精彩。」



剧组在草原上待了四个月,刚建组时有六十多个人,到杀青时,只剩十一个了。那天下午四点,在一个小学,宁浩宣布「我们杀青了」。他没等来预想中的掌声,所有人集体沉默。



返程时,天色渐暗,摄影开着车,跟宁浩说:「我觉得有点不太真实。我总觉得这个片子拍不完了。」





4





《绿草地》入围参展了五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宁浩又开始了新一轮免费环球旅游。在柏林电影节国际新电影单元放映时,宁浩数了一遍,台下只有四十个观众,他有点糟心:



我拍一个电影不是为了跑几万公里去跟几十个观众交流,我希望我的表达能够有更多观众看到。我应该拍一些中国观众喜欢的电影,这才是我的方向。



回来之后,宁浩又去了香港电影节。在香港,刘德华公司的合伙人余伟国来找宁浩聊。当时刘德华正在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在全亚洲挑六个年轻导演,投钱给他们拍电影。



余伟国说他看了《绿草地》,觉得拍得很喜剧,问宁浩愿不愿意拍一个喜剧片,他们投五百万,具体故事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管。



当时,宁浩手上有三个选择。台湾的焦雄屏要和他合作,法国一个基金项目也要找他拍片。三个选择里,「亚洲新星导」给的钱最少,但自由度最高。宁浩看中了这个「不管」,选了刘德华。



宁浩当时就想拍一部商业片,他不想再拍一个文艺片去跑一遍电影节。



宁浩打算拍的是一个叫《红色赛车》的故事,讲一个北京聋哑快递员,他的梦想是买一辆自行车赛车。一个荒诞喜剧,拍出来大概需要七百万。宁浩正想着再和刘德华要二百万,凑够七百万,没想到香港先来了消息,告诉他要削减投资,五百万给不了了,只能给三百万。



《红色赛车》不能拍了,宁浩想起他在《香火》之前写的一个剧本,叫《大钻石》,讲一个警察追查一颗被盗钻石的故事,三百万够拍了。那个本子当年被中戏98级毕业生排了毕业大戏,主演是邓超。



《大钻石》后来改名叫《疯狂的石头》。宁浩怕别过几天投资再给削减了,就赶紧催着把合同签了,直奔重庆。他打算先到重庆看,不合适就再去宜昌、武汉都看看。他们下了飞机进了城已经是半夜了,路上所有司机都在摁喇叭。



「他们那稍微一堵车,司机就摁住喇叭不放。这儿的人太火爆了。路边儿的人全光着膀子吃火锅、麻辣烫,就那个劲儿,很有生命力。我觉得这个劲儿好,不用走了。故事发生的地方,就应该是这个状态。」



宁浩他们在重庆大学后门一个招待所租了两间半地下的客房,在重庆待了小一个月,感受这个城市的气息,感受这个城市的人,开始在原来那个底子上写剧本。



找演员阶段,宁浩先找男主,找的是郭涛,郭涛愿意接。他还给小陶虹发邮件,打算邀她出演,当时小陶虹和她老公徐峥共用一个邮箱,徐峥看到了这封邮件,邮件里附带的剧本抓住了徐峥。小陶虹没接,但徐峥很喜欢这个黑色故事,想接这个活儿。



宁浩当时真没这个预算,他觉得徐峥是个明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但又真没钱,最后只能明挑:「你要来的话我只能给你一个红包,真的没钱。」徐峥说别谈钱,他冲这个故事来的。



电影里还有个配角黑皮,宁浩给一个即将从北电配音班毕业的人发了邀约,那个人叫黄渤,之前演过戏。



正要和郭涛签合同时,制片人告诉宁浩说孙红雷要演。当时孙红雷是腕儿,他要演了,这个片儿就有可能能上映。但宁浩实在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就让制片人去和郭涛说。郭涛最后也没生气,说那就算了,有机会再合作。



然后继续对接孙红雷,孙红雷在电话里和宁浩说:「钱不用谈了,你这边肯定没钱,我这儿帮你。只有一个要求,你等我两个月。」



宁浩等不了,一切都到位了,必须马上开拍,「我这人有一个毛病,什么事都不能等」。宁浩打了两个电话,和孙哥说,实在等不了了,下次再合作,和涛哥说,机票订好了,您再来吧。开机前三天,主演郭涛最后一个进组。



开机前一天的讨论会上,宁浩陪着笑,双手合十拜托大家:「各位大哥,帮忙了啊,下点功夫。」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么多职业演员合作,那年他二十八。





5





王迅进组时有一个感觉,这个组是一个草台班子。这话没错,各部门确实很不专业,都是年轻人,都没经验。黄渤进组时也感觉是在拍学生作业,全都是小孩儿,制片人才二十六。很多基础要求都做不到,场记、化妆、道具,每个环节都得宁浩死盯着,手把手教,动辄发火。



只有故事层面宁浩不愁,片中那些工厂里的小人物他非常熟,「这些都是小时候天天在我们家打麻将的人」。他还很懂那些市井流民、城市无产者,觉得这些人代表了一种城市的气息。



他也希望演员表演时可以带出这种气息,他主张演员拍戏的时候在现场,不拍的时候就出去玩,一定要玩好。然后,晚上就再也找不着这些人了,尤其是那三个贼,天天在酒吧嗨,对外声称是体验生活。



宁浩可能也意识到了这次是一场硬仗,想起《绿草地》的教训,他这次专门安排了人,跟组拍纪录片。



这次虽然没上次那么精彩,但也是一路磕磕绊绊,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各方面预算都在超。最难的是一场撞车戏,一辆面包撞一辆豪车。他们的预算只够撞一次,没撞对或没拍好,就得再花钱找车,没那个钱。所以,只有一次机会,不能失败。



最早找了一辆老款奔驰,宁浩到现场一看,根本不行,太老了,放在剧情中不合理。宁浩过不了这关,不能凑乎。制片赶紧再去联系,在片场打电话:「老板,我现在要撞那辆宝马,需要多少钱。」



那场戏当天没拍成。又过了十几天,终于拍了,宝马5系一次撞成,没有失败。车是和修理厂租的,实拍时撞太狠,老板不干了,要抬价,聊了半天才摆平。其实那时已经超支了,但剧组没停,宁浩自掏十万块,继续拍,最后把导演费也贴进去了。



很多中国导演拍电影用的其实是文学语言,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还有的是诗歌。宁浩拍电影,用的是电影语言。由于前期构思清晰,宁浩废戏率很低,整体上拍得很快,一共只拍了四十六天,2006年刚过完元旦杀的青。



宁浩原计划拍六十天,但后来钱撑不下来了,只好加大每日拍摄量,节约资金。虽然艰难,但组里创作氛围特别好,每个人都下功夫琢磨,想把活儿弄好,赚钱不是第一位的。主演郭涛拿了八万块片酬,黄渤拿了一万。徐峥拍了20天,宁浩最后给徐峥包了个一万块的红包,徐峥全给助理了。



做后期时,宁浩的日子紧到了家,「当时我有辆车,但我每天都要等收停车费的人走了才敢开车回家,我要逃停车单,因为真的是没钱」。



片子彻底做完是五月,出了碟。一天早上,宁浩被一个电话惊醒,对方是中影的,说韩总想见他。宁浩问,哪个韩总,对方回,韩三平。



韩三平见了宁浩很激动,说他看了《疯狂的石头》,非常喜欢,决定由中影来发行,找刘德华买版权,印一百个拷贝,同时发。当时全国荧幕数少,一百个拷贝已经很多了,一个拷贝一万块。



六月,《疯狂的石头》上映,天惊石破,盛赞如潮。据传当时有影迷自费购票一百张发给路人,请大家一定要到影院去看这部电影。韩三平跟宁浩说:「你这个片子卖多少钱不重要,关键是如果挣来钱,我都投给你下一部电影,挣多少我投多少。」



宁浩当时接受采访说,他自己的钱差不多都垫完了,如果这部还不能成,实现不了自己养活自己,他就要改行了。



宣传期间,刘德华帮了大忙,引爆了第一波宣传高潮。之前他也去重庆探过一次班。



最终,投资三百万的《疯狂的石头》票房过了三千万,破纪录的十倍投资票房比,成了当年的票房黑马。同时,《疯狂的石头》还拿下第43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宁浩本人也成了新一代开山怪,影迷心中最期待的大陆导演。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宁浩和黄渤、徐峥结下了交情,形成了一个最强创作链。



算下来,《疯狂的石头》最终盈利一千多万,韩三平没有食言,他把这一千多万都投给了宁浩,让他继续拍下一部电影。



宁浩这回想做个实验,「某一种类型是可以复制的,所以我想把《疯狂的石头》这个结构、方式方法重新复制一遍」。他觉得一个工业体系下,需要有这样的产品。



2007年7月,宁浩的第二部商业电影《疯狂的赛车》在厦门开机。中途一度改名叫《银牌车手》,后来老被人叫成《银牌杀手》,就又改回来了。



他找了《石头》里的男五号黄渤,来演《赛车》男一号,「我那时候比较任性,找黄渤演主角,不怕,反正就是觉得他很棒,觉得他成为明星是迟早的事」。徐峥也来客串了一个角色。



相比《石头》,《赛车》这次的多线程叙事更加交叉缠绕,宁浩尝试了新的创作方式,一口气找来七个编剧,比《石头》时多了四个。



一两个编剧肯定不行,有时候编剧们是真的写不下去,一整天一个想法都说不出来,我只好给他们放假。这个电影的逻辑关系太复杂,把情节线索和人物关系画成一张图,像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



片子拍完后,宁浩和中影组织了一场样片超前试映观影调查活动,这招是跟国外学的。他们邀请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60位观众提前看片儿,看完后填调查问卷,问卷涉及情节、人物、造型、台词、配乐各个方面。片方最后再根据反馈对片子进行修改。



最终,《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宁浩成为国内第四位进入亿元导演俱乐部的导演,前三位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



宁浩的实验,成功了。这是宁浩第一次靠拍电影赚到钱,前三部,都在倒贴。





6





实验成功后,宁浩没有复制实验成果接着打造下一部,他就是想试试能不能成,并不愿意一直重复。



拍《绿草地》时,每天待在人烟稀少的荒凉草原,宁浩琢磨了很多关于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从社会中脱离出来,把他丢到一个没有社会的地方,你就会发现,有别的东西要出现了。因为人往往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能够组织出一个故事来,他想聊聊人的动物性。于是他又拉来五位编剧一起写剧本,编剧里还有姜文的老搭档述平。故事的名字叫《无人区》,这回是个单线叙事公路片。



宁浩写得很过瘾,「我觉得我写的时候能够捋清楚人是怎么回事,我创作和写东西最大的出发点是这个,不是想能不能拍,而是通过写东西想明白一个事是怎么回事」。



韩三平问他要多少钱,宁浩说,上次是一千万,这次两千万吧。



宁浩这回找了徐峥做男主,「我想找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符号,所以就找了徐峥,徐峥是很城市人的形象,不土。中国很多演员,其实都是有乡土气息的,残存了很多农耕文明的影子」。徐峥为了角色需要,一个月减了25斤。当然缺不了黄渤,宁浩给他留了一个表演空间很大的荒野暴徒。



本来是计划找刘德华演男主的,票房会高得多,刘德华也同意了,但档期对不上,需要等很久。宁浩照例任性,照例没等。



《无人区》主要在■新▲疆■和甘肃的戈壁沙漠无人地带取景。比起《绿草地》时,宁浩这回终于不用再过苦日子了,一到■新▲疆■,他就租了一个可以覆盖五十公里的对讲机站。



拍《绿草地》时,剧组在草原上住过一个叫「帝豪大酒店」的地方,八块钱一个房间,能睡两个人。宁浩一看,操,这么烂的条件还敢叫帝豪大酒店,不过名字够霸气。于是,宁浩在《无人区》里的沙漠腹地也安排了一个「帝豪大酒店」。



《无人区》,听名字就不好拍。开机第一天,拍摄就被七级大风吹到被迫中止。天气对剧组的影响非常大,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长。戈壁滩土软,行进如踩雪,脚陷得很深,非常耗体力。



剧组一共小两百人,还请了香港的特技团队,拍摄工程量很大。戈壁滩上的夜戏难拍,经常需要打亮几座山,拍摄时,要把灯和发电车全部运上山。



宁浩对抗完环境还得对抗人。开拍半个月后,黄渤突然说他和当地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之前演错了,状态完全不对,必须重演。重拍就是扔钱,而且毁掉的景还得重布。全盘考虑下,宁浩表示不行,黄渤坚持死磕。最终,宁浩为了保证片子的最佳质量,决定重拍,前半个月的戏,全部废掉。



《无人区》一共拍了七十多天。电影拍完后,遭遇技术原因,一直无法上映。直到2013年12月3日才得以公映。尘封四年,砍下2.6亿票房,豆瓣8.2分。



宁浩工作室的书架上立着一个木制相框,里面裱着一张纸,正文字不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你公司送审的故事片《无人区》已经电影审查委员会通过。请制作完成片。2013年10月9日。」



这部电影在创作上,对宁浩很重要,「到《疯狂的赛车》,还是有很多花哨的东西给你们看。到《无人区》,我开始更多地有逻辑、有目的地通过电影探索一些问题,探索一些对于世界的认识」。





7





宁浩后来的每部电影都缘起于一个琢磨。拍完《无人区》后,他开始琢磨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成长,于是,有了《黄金大劫案》。



这个电影我一直想讲的就是你人生中有那么多磨难,跟唐僧取经一样,这些磨难是什么?这些磨难都是你自己,都是你的欲望,你都是在战胜自己的一些东西,然后才能得到一个真理。



不过这回宁浩没取到经,《黄金大劫案》口碑不一,也只收下1.5亿票房。



那几年正好赶上麦基来中国开培训班刷钱,麦基看完《黄金》后针对剧作疯狂吐槽三千字。



有朋友问宁浩怎么看麦基的恶评,宁浩还有几分委屈:「那他妈就是我照着他的书拍的呀。」



《黄金》没用那么多编剧,一共就三个人:宁浩、邢爱娜、岳小军。岳小军一直在给宁浩写剧本,在《疯狂的石头》里演过小军。



拍完《黄金》后,宁浩一直盘算着下一部电影拍一个科幻片,讲外星人。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打乱了他的计划。他的好哥们岳小军离婚了,情绪不好,走不出去。宁浩想帮他排解,同时也排解自己的《黄金》糟心,于是两个人决定自驾出去走一圈,散散心。他们去了武当山、张家界、凤凰、桂林、北海。



回来以后,宁浩发现这趟经历挺有意思,值得写一个故事,「这段旅程给了我一个灵感,我觉得我们可以谈,如何面对我们之前觉得不够成功的人生」。



电影一开始叫《玩命邂逅》,后来老有人问宁浩邂逅是什么意思,他就把名字改成了《心花路放》。



宁浩这次想来把简单的,拍戏时他告诉所有人,要最简单。摄影问怎么弄,他说,就照电视剧弄。他想回归一种最朴素的,像古代章回体小说一样的叙事。



宁浩又找来了两位老搭档。最早的安排是徐峥演颓的耿浩,黄渤演闹的郝义。耿浩就是岳小军。宁浩后来一想,这样不行,没意思,太理所当然了,还没拍就一眼看到了成片,他不想这么拍,于是他下手给两人拧了一把,互换角色,黄渤颓,徐峥闹。这样一拧,对三个人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定势创作挑战。最终的呈现效果,出奇的好。



从《心花路放》开始,宁浩自己有了一个调整,「我觉得我不该做一个职业导演,我还是一个作者导演」。《黄金大劫案》他是按职业导演的态度去拍的,大家并不接受,所以他用作者的态度,用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拍了《心花路放》。



2014年9月30号,《心花路放》公映,十七天后,票房突破1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四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最终收获11.69亿,拿下当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铁三角合力完成大爆炸。





8





2013年,宁浩改组公司,决定重换一个品牌,起名「坏猴子」。他一直都很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觉得孙悟空就不是个老实猴子,是个坏猴子。「坏是一种和创作有关系的坏。因为创作是一个打破规律的事情,把既定规律否定或者突破,不按照以前的道路走。」



2016年,宁浩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持新导演,培养有态度、有视角的新电影,就像当年助他起飞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发布会上一下就推出了十个导演。



宁浩不再满足于只做好自己的作品,他开始从导演向制片、监制转型,发掘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从创作、资金、组盘、宣传等各个方面全力帮助他们拍电影,推动行业发展。



宁浩说他能从监制工作中获得乐趣和价值感,还有实实在在的开心,「公司开会开五分钟我就烦了,但跟这些年轻导演开创作会,我很开心」。



有人问宁浩怎么发掘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宁浩说,就是把所有电影学院的毕业短片都看了,比较好的,就请他聊天。



2015年,宁浩看了文牧野拍的短片,觉得很不错,就托人约文牧野到公司聊天,一聊聊了两个小时,最后还吃了一顿火锅。没多久,文牧野就加入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那时文牧野刚毕业一年。



在这之前,宁浩正在给接下来打算拍的科幻片选景。一天,他收到一个剧本,叫《生命之路》。他从晚上十一二点一口气看到半夜四点。他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他每天要看很多剧本,但这个故事种进了他的心里。后来他给很多人讲过这个故事,他打算自己拍出来,就找徐峥演。



后来,他认识了文牧野,发现文牧野身上那种很浓郁的情感式的东西,特别适合导这个戏。最终宁浩割爱,把这个本子交给了文牧野来导,他做监制。《生命之路》改过几次名,最终定名《我不是药神》。



宁浩说他当监制,就像是打着教练的名义当陪练,陪着大家一起练,只帮忙不干预,「我会把自己的经验拿来跟他们交流,同时也会保护导演自己的创作」。



文牧野拍《我不是药神》时,平均每个镜头拍15到20条,宁浩从没干预过,文牧野觉得这就是作为监制的宁导很棒的地方:「他甚至不会跟我讨论,因为他知道,我作为一个新导演,他的一次讨论,会对我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会特别好的去掌握一个尺度。他只会潜移默化的稍微引导一下。」



2018年夏天,《我不是药神》上映,口碑票房双炸,震荡全国,豆瓣9.0分,票房破了30亿,甚至还影响了决策层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像韩国一样用电影改变世界,中国电影创作者一直幻想的这件事,就这么实现了。



这是文牧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宁浩、徐峥监制。





9





路阳的《绣春刀2》监制也是宁浩,拍摄时,宁浩在现场跟路阳说:「看你们拍的我都想拍了,手都痒了。」



除了监制别人的作品,宁浩自己的电影也没闲着,就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那部科幻片。



宁浩特别喜欢刘慈欣的小说,所有的都看过,他想把刘慈欣的小说拍成电影。



我觉得刘慈欣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作者,他有很多的色彩和倾向。所以他的作品呈现出很多样的感受,我希望能找到跟他契合的部分。



宁浩最终选了《乡村教师》,他在这个小说里,找到了他和刘慈欣的契合之处,就是荒诞性,他的电影,故事内核一直是荒诞。他打算从《乡村教师》的荒诞入手,进行深入创作。2009年,宁浩和刘慈欣第一次见面。他跟刘慈欣讲了他的改编思路,刘慈欣很认可。



2010年,宁浩买下《乡村教师》影视改编权,随后开始做剧本,断断续续一直写,一直改,大方向上就推翻三次,每次都要改一年,「内心都崩溃了,好几年白干了」。直到版权到期剧本还没写完,宁浩花钱又买了一遍,这时的刘慈欣身价已经涨了。



宁浩认为最高效的创作方式就是闭关。他经常带着编剧闭关写剧本,有时在酒店,有时回山西老家他父母那处院子,还有时去外地。宁浩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不能有噪音,酒店迎街的车马声也听不了。噪音是灵感的死敌。如果太吵,他会连着换好几家酒店。后来制片都是提前到他的房间,用毯子把房间包出来,自己做隔音。



这中间,宁浩把剧本《疯狂的外星人》拿给刘慈欣看过一次,刘慈欣发现基本已经是一个新故事了,和《乡村教师》关系不大,不好意思再挂改编署名。但宁浩坚持要挂,因为是从那个内核一步步走过来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基于这个起点。没有《乡村教师》,就没有《疯狂的外星人》。



宁浩说他一直以来拍的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挣扎,这回也一样。《疯狂的外星人》是双男主,一个是动物园饲养员耿浩,一个是天天创业的大飞,因为一个外星生物,两人开始陷入挣扎。宁浩自己说,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外星人到中国旅游的故事。



为了讲好这个故事,宁浩组了一个通天大盘,他同时拉来了黄渤、沈腾、徐峥,这三个名字同时印到海报上,就值几十个亿。



黄渤继续演耿浩,宁浩没考虑过别人。沈腾演大飞,之前就合作过,在《心花路放》里客串一个酒吧老板。这回徐峥是通过动作捕捉的方式参与的表演,他演了外星人。



外星人好演不好做,宁浩这次感受到了这个难,「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独立日》的特效更难,其实不是,最难的是做生物,生物其实是特效中最难的那个级别,比灾难那一级还难」。宁浩找了两家美国一线特效团队来做这次的外星生物。



宁浩觉得很多人对科幻片其实有一种思维定势,觉得只有硬,才科幻,「科幻是一种题材,题材有各种性格,你可以把它拍成一个科教片一样的硬科幻,也可以把他拍成一个动作片、爱情片,还可以把它拍成一个喜剧片」。



《疯狂的外星人》是宁浩疯狂系列的第三部,距离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疯狂的外星人》是宁浩这十三年来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电影,「做这部电影,我用了五年时间,连上前头的创作就不止了。这四五年啥也没干,天天都在干这个,一天没休息」。



宁浩一直觉得,把一个电影拍出来,放到影院给观众看,是件很重要的事,「凭什么你要耽误别人两个小时,除非你真的有特别值得拿出来让大家看的事,那你再拍。没有什么必要说的事,就闭嘴好了」。



宁浩他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放弃编制下海经商,干了很多行,赚了不少钱。1997年,宁浩从话剧团辞职,打算北漂。他爸给他准备了几十万,让他在太原开个服装店,别去北漂。非去不可,只给两千。



宁浩没开服装店。二十多年后,他全身心投进去拍了一部科幻片,打算占用大家两个小时。





部分参考资料:



《混大成人》,宁浩 林旭东 对谈录

《蓝领宁浩》,刘珏欣

《疯狂的石头》十年:《时刻感到被时代追赶的焦虑》

《疯狂的石头》拍摄纪录片

《开讲啦》:宁浩《我不愿停在这里》

《第10放映室》:宁浩进化史

《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坏猴子」宁浩

《品道》:宁浩《别浪费观众两小时》

《<无人区>前我不知道什么是流血和牺牲》:对话宁浩

《人间电影大炮》:前后十年宁浩

《逐影·宁浩》:中国唯一坏猴子的破坏与创造

《观影会客厅》:探索新鲜领域 寻找更多表达

「时光网」专访宁浩:慢工出细活的「疯狂十二年」



感谢《疯狂的外星人》编剧之一潘依然老师

对本文的帮助。

TOP

@宝树
看了《疯狂的外星人》,影评写不动了,随便聊几句感想:

1. 的确是明说改编自大刘《乡村教师》,故事应该也是从改编乡村教师的尝试中来的,内容有50%是相同的——也就是标题里“外星人”三个字,其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2. 先忘记乡村教师,作品本身完成度很高,非常爆笑,非常黑色幽默,推荐去电影院轻松两小时。

3. 有人说这种故事就是看个热闹,看了就忘,我觉得也不是,里面有许多对社会和人性的辛辣讽刺。我疑心故事真正的原型是《E.T.》,和《E.T.》的主线很相似,有几个镜头还是有意致敬,但是是彻底的parody,彻底的解构。

4. 如果《E.T.》的主旨是不同种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话,《疯狂》绝对是反沟通的,人和外星人的“交流”主要靠两个,一个是赤裸裸的暴力威吓,一个是利诱加上谄媚讨好,偏偏又殊途同归,建立了“友好往来”。在笑谑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很黑暗残酷的宇宙观,值得玩味。

5. 最后结局逻辑上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不过影片本身是在一种恶搞和狂欢的氛围里,一般观众这些地方也不至于太较真,反正都在这酒里了。

6. 总觉得影片里还有个隐藏boss,主角是一代猴王的儿子,演过孙悟空,最后神猴发威,拿着金箍棒大闹公园,还有中美合作……弘扬民族文化……开花……[并不简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