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8-7-16 23:06
只看此人
暑期,是“放养”还是“圈养”
暑期,是“放养”还是“圈养”
日期:2008-07-15 作者:王 婧;陈 杰 来源:新闻晨报
各类暑托、夏令营爆满,孩子无处可去难煞部分家长
参加暑期活动班将孩子“圈养”起来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安排,然而同时又有不少家长苦恼孩子无处可去,只得选择将孩子“放养”。但是,无论是“圈养”还是“放养”都并不科学,要让孩子的假期过得健康、快乐又富有意义,能不能有更多的途径呢?
[现状一瞥]
各色暑期班、夏令营火爆异常
最近,记者听到很多家长和学生抱怨:“有很多暑期兴趣班和夏令营,期末考试还没考我就去报名,结果对方还是说满了。”还有一位家长在某网络论坛上慨叹:“今天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报上了暑期班,大家都像抢购一样。”而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许多暑假兴趣班从6月中旬开始就有人报名,主要集中在开发智力、培养艺术才能等多方面。有的班供不应求,只好补招插班生。
同时,各种课外辅导班、培训班也重现火爆场面。记者在本市一些小区采访时了解到,很多小区的留言板上都贴着各种暑期培训班的招生短讯,而居民的信箱里也经常收到一些培训机构寄来的信件。
“唉!这个假期我可能比上学还要累,妈妈没和我商量就给我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暑假培训班。”说起放暑假,即将读高一的学生小成无精打采。
“我也很想让孩子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可我们夫妻二人都要上班,没办法照顾孩子,只好把他们交给培训班了。”小成的妈妈无奈地对记者说。“孩子暑假里参加培训班,总比让他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好吧。”
孩子放暑假,家长要上班。即使家长有闲暇时间,也不知道该怎样陪孩子一起过暑假。与小成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让孩子在暑假里有事做、忙起来,孩子就不会把暑假的时光白白浪费了”。很多家长认为,暑假里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圈养”比“放养”要好很多,暑期培训班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典型对比]
“放养”、“圈养”各有苦恼
“圈养”理由:用课程填满孩子暑假生活
“周一、周三、周五:8:00-10:00奇乐作文;10:20-12:20奥数尖子班;13:30-15:00拉丁舞(孩子自己非要学的);15:30-17:00硬笔书法(字写得不好,学校老师说会丢清洁分,建议学的);19:00和她爸爸去游泳。
周二、周四: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复习前一天在培训学校的知识。上网一小时建自己的小博客(我们帮她开的,自己会把写的作文、照片发上去。)
周六、周日:请家庭教师教英文3个小时。”
这是一位家长晒在网上的孩子暑假课程表,密密麻麻的假期安排让做妈妈的也感到心疼,但考虑到家里没有老人照顾,又不能把孩子就这样扔在家里,只能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圈养”起来,用各种各样的课程填满孩子的暑假生活。
“放养”理由:没了方向才不得已“放养”
家长陶女士孩子今年刚升小学,本来她想好了要让孩子上些课程班度暑假,可是放假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太忙,陶女士没有及时为孩子报班,没想到转眼到了7月,想给孩子报的班都已经满额,陶女士这下没了方向,陷入了焦虑之中。“索性就把孩子‘放养’在家,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被繁重的学习压力打垮,过个自在的暑假吧。”陶女士说。
但是,这样一来,孩子要么没命地玩;要么该睡不睡,该起不起,饮食无节制,打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暑假作业马马虎虎,常常完不成。一个假期下来,不但没有什么收获,还可能造成体质下降。那可怎么办呢?陶女士又犯了愁。
[专家观点]
一味“圈养”和“放养”都不对
知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吴增强表示,家长在暑期要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不能一味地“放养”孩子,使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或者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圈养”起来,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家长要与孩子商量抽出一定时间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但切忌在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上层层加码。
家长应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充当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家长可以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从而丰富孩子的阅历。
适龄青少年还可以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
关键是让孩子接受休闲教育
放暑假的主要目的是让青少年得到休整。让孩子接受休闲教育,让他们丰富身心、发展爱好、陶冶性情,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适当的条件下,为孩子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培训,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但学生和家长都切忌追逐风潮,特别是参加一些贵族式的夏令营和培训,应该谨慎选择。在选择课外培训和夏令营时应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们不妨给孩子“松一下绑”,利用暑假让孩子参加一些“体验式”课外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