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与《圣经》无关——评电影《出埃及记》

与《圣经》无关——评电影《出埃及记》

与《圣经》无关——评电影《出埃及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61e3a5128ca510d#rd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影评】

    无神论者好莱坞大牌导演斯科特,在影片中对《圣经·出埃及记》最突出的改写就是抹去有关神与神迹的内容,他采用的手法就是以心理现象解释上帝,以自然现象解释神迹,他甚至拣选一个10岁小男孩扮演上帝。影院里每个人对自己的罪毫无感觉,却只觉得上帝邪恶。


文/ 严行


以上帝之名赚钱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讲,的确出埃及记是极好的题材,既有电影情节需要的戏剧冲突,又有电影特效容易出彩的神迹场景,给大片导演提供了重现历史震撼场面的绝佳机会。


然而,根本不信神的斯科特,他想要的只是向这个“坐下吃喝,起来玩耍”的世代献媚,大捞一笔票房。他既无心于神的意愿和神的作为,也无心传讲以色列人出埃及惊心动魄的历史,他只想站在后现代文化多元主义立场上,向众生“炫酷”,以强大的音响效果和高技术支持下的3D影像效果,打造超乎想象的视听奇观。


为此,斯科特比上帝还上帝,他可以拿起剪刀,肆意剪裁圣经出埃及记的内容;他可以操纵镜头,布置场面,让千军万马按自己的意志演绎历史;作为导演,他有权柄控制整部电影的制作,以自己的意志统治影片。


他高居于 “天地王者”之上,连上帝都不过是他影片中的一个小角色,他可以拣选一个小男孩来扮演。就这样,《出埃及记·天地王者》一片,除了背景仍保留了一些圣经的信息外,几乎与圣经无关。


斯科特有意要表现出埃及记作故事框架,只为了圣经强大的影响力会带来票房保证。当年詹姆斯·卡梅隆战战兢兢拍《阿凡达》时,直到影片公映的一刻,他也不敢担保他投下的十亿美元是赔掉了底还是赚翻了天。拍了一辈子电影的斯科特当然不会冒这个险,他让上帝当他盈利的保障。


私意篡改圣经,妖魔化上帝


不信神的斯科特,在影片中对《圣经·出埃及记》最突出的改写就是抹去有关神与神迹的内容,当此际,创世记二章一节中“神岂是真说……”再次在后现代的今日,向心意迷惶的观众响起。


斯科特来重新告诉人,岂是真的有神呢?岂是真的有这些神迹呢?因此,他采用的手法就是以“科学的”、“现代的”观点,重新阐述:


一是以心理现象解释上帝。表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内容,无论如何绕不开上帝,斯科特将这些内容,都用现代心理学的内心冲突来表现。


在他看来,所谓上帝,就是人心里的另一种声音,是每个人在选择时都会出现的纠结、疑问,换言之,是自我(id)与本我(ego)的对话。所以,摩西会与上帝讨论、争辩,这都是他的自我挣扎。


就连神颁给摩西十诫的法版,也只是摩西自己的作为,他拿着锤子在山上自己凿出来的(圣经清楚写明是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在石版上的)。当以色列人终于走出埃及,摩西的内心矛盾消退后,影片中便看到代表上帝(摩西的本我)的小男孩从人群中退隐出去了。

二是以自然现象解释神迹。斯科特当然需要“十灾”、“红海分开”、“海水淹没法老军兵”等事件,但他却不要事件的实施者上帝,于是“水变血”是鳄鱼吃人;蛙灾、蝇灾、蝗灾都是自然灾害;“红海分开”是退潮;“海水淹没法老军兵”是龙卷风加海啸……斯科特都找到了自圆其说的途径。

为了配合大片特有的刚柔相济的需要,为了让影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影习俗,斯科特在删减出埃及记的许多重要情节之外,特意保留摩西与妻子儿子的场景,添加了“小我”与“大我”的矛盾:西坡拉要求温暖的家庭生活;而摩西必须肩负民族的使命。当然,这矛盾在影片结束时,一如贯例地两全其美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摩西与妻子重逢……

影片中谁是反面角色?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吗?不,在斯科特眼中,两族相争,难分对错。换了你,你肯随便放走这数以万计的廉价劳力奴隶吗?以色列人要求离开埃及走向自由,也没错啊?那么,谁有错?导演斯科特剑指上帝。


“杀长子”一场,是斯科特唯一无法“科学解释”的神迹,也正是在这场戏中,他站在埃及人一边发出控诉:“什么样的神会如此狠手?”当黑暗掩杀过来,埃及的长子一个个死去时,我听见临座的白人女生失声叫道:“Oh,no!”


斯科特刻意选用了一个天使般的小宝宝作拉美西斯的长子,以唤起人们的同情,显出上帝的残忍、无怜悯。影院里每个人对自己的罪毫无感觉,却只觉得上帝邪恶。


影片最后,当海啸掀起的滔天巨浪席卷过来时,摩西与拉美西斯因手足情深而遥遥相望……洪水退去后,斯科特又让他们双双生还,只是置身在不同的两岸……


影片结束之际,银幕亮出字幕,斯科特将此片献给2012年自杀身亡的弟弟托尼•斯科特,遂真相大白。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出埃及记是旧约圣经中冲突特别激烈、场景最为壮阔的一段历史,耶和华神选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归回应许地,刚硬的法老不肯放以色列人,神降下十灾,分开红海,最终得以让200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出埃及!


这段历史集中了最多的神迹,展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耶和华神拣选了最卑微软弱身为奴隶的民族,与当时世界最强盛的超级大国埃及对抗,向世界见证唯有耶和华是真神!《圣经·出埃及记》清晰地记载了这段历史,比史诗更震撼。


以色列人昂然无惧地出埃及。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摩西就向海伸杖,……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出埃及记14:8-28节选)


这是何等的文字!在中国连甲骨文还没出现以前,神就藉摩西写出这样如歌如泣激扬跌宕的诗史,这本身就是神迹,是神进入人的历史,引导人的历史的证明!

以色列人出埃及40年后,一个远在埃及几百公里以外的耶利哥城里,有一个年轻妓女喇合对以色列的探子说:“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时,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拯救我们性命不死。”


妓女喇合就因她信所听闻的这件在出生以前发生的大事,就蒙了拯救。她也因此被记入圣经之中,列在神家的谱系里。


那么,面对《出埃及记》,你是信斯科特呢?还是信圣经?



《出埃及记》证实2014《圣经》电影年落空

文/袁晓明


今年被视为好莱坞的《圣经》年,因好莱坞推出了多部以圣经为题材的大片,其中包括《诺亚方舟》、《玛利亚》、《上帝之子》》,还有最近上演的《出埃及记》最受人注目。

《出埃及记》主角摩西是《圣经》旧约中最重要的人物,故事宏大精彩。过去100年里,以《圣经》为基础,有关摩西的影视剧已有10部以上,最早的一部拍于1909年。

无论从内容,还是该题材的影视历史来看,《出埃及记》都应是头等大片。1956年的巨片《十诫》,获7项奥斯卡提名,在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上都创了记录,当时制作成本为1300万美元,票房收入为1.2亿美元,按2011年价格计算,票房收入为20亿美元,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七卖座电影,至今美国最全面的电影评论网站“烂西红柿”www.rottentomatoes.com 上,《十诫》都有罕见的的91%高分。

此外,好莱坞大片的卖座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和主演。《出埃及记》导演是好莱坞的老名导莱德利·斯科特,而饰演主角摩西的则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曾主演过多部《蝙蝠侠》大片,其他演员阵容也非同寻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莱德利·斯科特就执导过极为卖座的科幻片《外星人》,并拍了一段经典的苹果广告片,耗资近百万美元,2000年斯科特拍了获得五项奥斯卡奖的《角斗士》,该片并获得5亿美元高票房,无论在电影艺术,还是在创票房收入,斯科特都是好莱坞的顶尖导演之一。

但《出埃及记》上演后, 在美国主流媒体的影评版,包括《纽约时报》、《纽约邮报》,《TheAtlantic》等,斯科特的《出埃及记》都得到了非常负面的评论,许多影评人用 “灾难性失败”的词句来给《出埃及记》做了定论,在“烂西红柿网站www.rottentomatoes.com上,《出埃及记》只得到27%的低分。

《纽约邮报》的娱乐版专栏作家Lou Lumenick说得最透彻:“《出埃及记》的演出极差,剧本也烂,导演没有激发性,特技也是低级”。公平地讲,《出埃及记》的特技是该片的亮点,在第一周赚得的2400万的票房,观众很可能是被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所吸引。


为什么《出埃及记》一片会得到“灾难性的失败”?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所谓的好莱坞《圣经》年。2013年年底,英国《电讯报》发了一篇题为“好莱坞圣经电影的回归”。在该文中,作者Nick Allen提到好莱坞在拍摄中的“玛丽亚”、《诺亚方舟》,预示2014年将有多部圣经电影。

2014 年年初,综合新闻网站The Daily Bestz发文“好莱坞宣布2014是圣经年”,该文作者Andrew Romano列举了更多基于圣经、与基督信仰有关的电影,其中提到《玛丽亚》、《上帝之子》、《天堂是真的》、《诺亚方舟》、《出埃及记》等。

在2014年即将结束时,我们发现好莱坞2014圣经年是却并没有真正实现。从片名看《诺亚方舟》、《出埃及记》,似乎直接来自《圣经》,但在电影屏幕上看完《诺亚方舟》、《出埃及记》,你发现这根本不是《圣经》电影。

美国《新共和》杂志发了一篇影评,“莱德利·斯科特的《出埃及记》证实《圣经》电影趋势是无稽之谈”,作者Brook Wilensky-Lanford指出,《诺亚方舟》不是《圣经》电影,而是Darren Aronofsky电影,Darren Aronofsky是《诺亚方舟》的导演,而《出埃及记》更不是《圣经》电影,而是莱德利·斯科特电影。

Aronofsky公开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同时也是一位极端的环保主义者,按Aronofsky的话,《诺亚方舟》是最不圣经的电影,他仅仅是用圣经里的人物做一部世俗的电影,并把诺亚描述成一位环保主义者,在电影《诺亚》中,一次都没有提到神。

Aronofsky是在借用《圣经》的人物诺亚以及《圣经》的一些情节,去表达他的极端环保理念,人不爱惜环境,从而被洪水淹没。同样的,无神论者斯科特也是借用《圣经》人物即摩西,拍出无圣经意义的《出埃及记》,要表达的是他的理念,而不是《圣经》的理念。

尽管Aronofsky宣称他的《诺亚方舟》不是《圣经》电影,但他知道基督徒观众有不小比例,所以,《诺亚方舟》的创作团体也请了宗教咨询人做顾问,试图向基督教界推销《诺亚方舟》,在基督教媒体上,也能读到相关报道和采访。

就《出埃及记》而言,导演斯科特却完全将《出埃及记》当成一部世俗电影宣传,没有请任何宗教专家咨询,也没有通过教会的渠道推广,也没有通过基督教界媒体做宣传。当然,他也知道,因他的电影《出埃及记》与圣经中的有本质不同,希望看到《圣经》电影的基督徒会对他的《出埃及记》失望,如果在基督教界进行宣传,也收不到推广效果。

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受上帝呼召回到埃及,将为奴的以色列带领出埃及。圣经中也记载,摩西是希伯来人所生,由于当时埃及法老杀害希伯来婴儿,摩西父母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婴儿摩西送到了埃及法老女儿的手里,摩西以法老女儿养子的身份长大,是埃及的王子。

对于摩西出生到长大,圣经中只有几句经文描述。可斯科特却将电影重点放在圣经毫无描述的方面,即摩西作为养子与法老女儿亲儿子的争斗之上,也就是一个宫廷争斗的俗套。通过圣经我们知道,为了帮助摩西成就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伟业,上帝施行了许多超自然的神迹,比如,上帝将尼罗河变成了血,斯科特却用完全自然的方式去完成,大鳄鱼咬死了人,血便流成了河。

摩西手中的杖在圣经《出埃及记》中不可没有,而在电影《出埃及记》中,摩西的手中没有了杖。圣经中,上帝从燃烧的灌木中向摩西说话,在电影中,斯科特让上帝变成了一个10岁的小孩,与摩西进行对话。

斯科特是不是在向观众给出这样的寓意:上帝不过就是一个10岁的小孩,上帝就是摩西幻觉中的一个小孩,我们不需要对上帝那么认真,这明显是又一个用无神的视觉来解释上帝的干预。

从好莱坞历史看,以圣经为素材的电影中,凡忠于圣经的电影,在影评界获得好评,并且票房上都获得巨大成功,这不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这样,如前文提到的电影《十诫》,而且在本世纪,比如梅尔.格布森的电影《基督的热情》,在美国国内获得票房3.7亿美元,加上国际票房共收 6.12亿美元的票房。

凡不忠实圣经的电影都在评论界和票房遭到惨败,比如,同样是以耶稣基督为主题的电影《对基督最后的诱惑》,好莱坞名导演Martin Scorsese从一部亵渎耶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结果是,《对基督最后的诱惑》在票房上遭到惨败,仅仅收入800万美元。

斯科特的《出埃及记》也是如此,因不忠实于圣经,没有获得真正圣经电影那样的成功。


为什么斯科特等编导明知忠实于圣经的电影将获得成功,尤其是在票房上的成功,却要去放弃那样的成功?没错,对于好莱坞来说,票房是吸引人的,但对于斯科特那样的无神论者,拍摄忠实圣经的电影,其实是在摧毁他们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票房成功也难以让他们降伏。因此媒体所谓的2014年是好莱坞“圣经电影年”无非是一个虚名而已。

圣保罗在歌林多前书中说: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明显的是,斯科特等不能领会《圣经》讲述的事,因他们从属血气、属世的角度来看有属灵意义的事。

TOP

我所看过大多的圣经题材影视作品都是远离圣经的,包括评价颇高的《圣经故事》。至今为止,真正根据圣经严谨传达的据我看过的只有《耶稣受难记》。其他,觉得不看也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