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ououmama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发表于 2008-7-15 17:45
只看此人
给困惑中的家长 推荐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当家庭的个性化教育和学校的应试教育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由于应试制度的存在,学校的个性化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面对学校整齐划一的模式教育,一些素质较高的家长对此很有看法,尤其是当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较优秀,孩子的个性由于学校刻板枯燥的教育方式而受到压制,家长不知该如何面对,很是迷惘。有的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屈服于学校这种模式教育,以至于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浪费了人的智力资源,有的甚至造成孩子的厌学;也有的采取折中的办法,觉得孩子已经会了的作业,或觉得孩子负担太重了时,家长代替孩子做作业,从而使孩子对老师的威望产生动摇,对家长的做法产生疑问;有的则在极度失望之余,干脆让孩子回家自学。这其中也确有成功者,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走这条路的,而且这很容易导致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使孩子们失去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集体观念的形成。
常常看见有关智力超常孩子的报道,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的优异,而在生活中却显得比较孤傲,不太合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窦蔻流浪记》的小作者----窦蔻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我曾经看过对他的电视专访。这个仅有六岁的孩子,从四岁半就开始写书。他曾经上过三个月的学,但在学校和同学们合不来,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最后只得退学回家。
人类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展个性、增强自主性,而这种个性,自主性只有与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未来社会实现其最大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以我们所培养的人既不应是负载某种空洞理念的工具,也不应是承担某些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具有健全人格的能融入这个社会的人,即社会人,而这个融入社会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既要让孩子的个性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又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另类,因为孩子最终将融入这个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个性化教育的信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分数,正确地看待冲突,把孩子应对冲突的过程视为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使冲突化为锻炼孩子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以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应对冲突,而不是逃避
一、重素质教育,但也正视应试教育制度。
平时多多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呵护孩子的怀疑精神;鼓励孩子进行独立思考,使孩子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孩子多做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毅力、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心等,这样可保持孩子良好学习状态的可持续性,孩子的潜力将是巨大的。
《犹太法典》上有这么一段话:“一个要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以下素质:能够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仁’);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勇’);要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件事(‘智’)。”目前应试制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所以孩子到了临考前一年,则应该把精力放在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按应试的要求进行训练,如按考试题型进行训练,对卷面表达进行训练、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等,这样就能做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不误。弓有张有弛才能保持弹性,宽松的学习环境,既可以张扬孩子的个性,保持孩子对学习兴趣的持续性,还容易使孩子对竞争产生一种渴望,当需要他们去冲刺时,能量将是巨大的。
二、张扬孩子的个性,但不怂恿孩子任性。
在孩子确实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不要逼孩子去那些简单重复的题目,可充许孩子打做作业折扣,但不要有意怂恿孩子不听老师的话,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望。比如孩子不做或少做作业,作为家长应该过问原因,当孩子向你说明理由的时候,也就是反思自己行为对不对的时候,这样可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如果觉得作业实在太多,要孩子不做作业,那你一定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并要告诉孩子,做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方式,充许你不做,是因为你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如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难于接受,孩子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可宽容对待,但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习的目标却必须达到。
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不斤斤计较、分分必争。
让孩子置身于群体之中,孩子很自然地会产生竞争意识,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把眼光放远,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要只盯住眼前的分数,成为分数的奴隶。比如有的孩子思路比较开阔,解题方法多样,尽管做对了,却因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扣分,这时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他很棒;又比如孩子反映快,思维属跳跃式,导致在表达步骤上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这时,我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以保持孩子这一可贵的品质;更有时孩子因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答题超出答案要求而失分,这时,千万不要压抑孩子,要知道,分数固然重要,但创新能力更为可贵。
我儿子初中时分数在年级倒着数(重点中学分数差距不大),据我的分析,就跟上面所述的因素有关,然到了高中,却一举进入优秀行列。因为高中题目难度大,这些影响分数的因素已显得微不足道,而这些优秀品质却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但要做到这点,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
四、争取老师的理解,也理解老师。
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应尽量地争取老师的理解。注意和老师的沟通。其实老师一般是能理解的,但难于接受。因为老师的工作业绩是与学生的分数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大班制的教育现状,老师是心有余力不足,分层次教学有着相当的难度,所以老师有着老师的无奈,对此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只有家长从内心理解老师,关系就容易处理了。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寻找与老师沟通的方式。如果孩子在某些知识确实已掌握,有能力冲剌奥赛,家长可与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少做些简单重复的题目,而把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奥数题上,这样既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老师也容易接受,因为孩子竞赛获奖也是为学校的争取荣誉。另外,孩子如果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家长可和老师说明,如果学习效果能达到,老师自然也能够理解。
五、争取正当权利,但遵守规章制度。
个性比较强的孩子,在学校显得不太听话,很可能受打击,尤其是当孩子当时的成绩不是在班上显得特别优秀时。对此,家长应给予关注,如果因为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把个子矮的安排在最后坐,家长应该去向老师交涉,据理力争,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正当权利应该维护。但如果学校或班上对座位制定了相关规定,就要去遵守。哪怕这个制度对自己不利,或者不是很合理。不是说不要去挑战制度,而要让孩子懂得,只有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你才能去挑战制度。遵守对孩子明显不利的制度,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儿子因读书早,初一时个子在班上自然显得小,可当时因为做作业常打折扣,加上他不爱背政治,题目难度小,理科优势发挥不出来,当时的排名是倒着数,老师对此很恼火,把他按在最后一排坐。我为此就找老师交涉过,老师后来将孩子的座位进行了调整。但后来制定了相关规定,我便让孩子遵守,尽管这个规定对孩子明显不利。
六、先有正确的认识,而后才有胆量。
有些家长嘴上很赞同素质教育,但行动上不敢做,觉得这太冒风险了。现在到处都要考试,不搞应试教育心里总有点虚,他们的理论是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以至于学校减负了,家庭加负,把分数看着唯一;也有的曾尝试做过一下,但孩子的考试成绩短期内受到一点影响,便对素质教育产生怀疑;还有的人因孩子个性大强,受到点打击,如孩子被罚停课,便乱了方寸,甚至后悔。这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的表现。这种家长的行动前后不能一致,很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真正坚定对素质教育的信心,才有胆量坚持素质教育,赢得最后的胜利。
七、有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而不要包办代替。
有些家长把一些事总是看得很严重,不相信孩子的力量,什么都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如因做作业打折扣被老师罚抄甚至被老师停课,这都可能会遇到。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吧,这其实也正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考验。当然这时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心理承受力与自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曾有一位网友,孩子学习不错,上课忍不住会插嘴,又不愿做那些对他来说简单重复的作业,老师便用停课来惩罚孩子。当时这孩子表现真不错。一个才七岁的孩子,竟然会自己找到学校的门卫,请他带自己去找年级组长求情,让班主任充许他上课。反倒是他妈妈表现得不太冷静,方寸大乱,在网上与网友交流时竟忍不住哭了。所以,我们真不可太轻视了孩子的能力。
八、欣赏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虚伪的表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要发自内心地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长发自内心的赏识才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心,孩子才能经受来自各方面包括来自学校的压力。成绩拔尖的孩子只是一小部分,学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成功。成材的路有千万条,只要家长有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最佳成长区,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有一位名叫舟舟的小男孩,天生弱智,但他的父亲却慧眼识才,发现了他特殊的音乐才能,最后把他培养成为了一位有名的音乐指挥。
九、发挥优势树形象,而不是逃避。
重素质教育,不重分数,但应试制度下的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们重分数。分数高的同学,朋友都多一些,同学们也瞧得起。如进行素质教育影响分数,加之又不太听话,很可能在班上受到孤立和打击。其实这你也不用担心,环境会迫使他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展示给同伴们看,以赢得同伴们的尊重。如动手能力强的,他会在做试验时显示自己的能力;体育好的,他们将尽力在篮球场上赢得同学们的掌声;有会弹琴的,他们会在文艺会演时展露才华;还有棋类棒的,他也会尽量地寻找时机予以表现。这正是他们寻求融入社会的方式,这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是个很好的锻炼。
十、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孩子,但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止养成坏习惯。
当孩子不受欢迎时,有的老师往往会用比较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被老师“告状”是常事,作为家长,应做到胸中有数。孩子就是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孩子。对于孩子犯的一些错误,应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根据情况处理。不要因老师一告状就打孩子,用打孩子来表示自己不偏袒孩子。
我儿子在初一时,曾因打篮球与一位同学发生冲突,因他个子小,自然吃点亏。对些我并没有把此事看得很重,孩子之间发生一些纠纷是很正常的事,孩子自会从中领悟一些道理。但必须注意的是,要防止让孩子养成环习惯,如迷上电子游戏。我儿子有些同学,中午在学校吃完饭便去网吧,由此影响了成绩。我了解这种情况后,便特别注意让孩子在家里吃饭,充许孩子在家里上网,以方便引导孩子。孩子中学因此从来没有去过网吧。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他所遇到的问题也将与其他孩子不尽相同的,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相信和帮助孩子去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使孩子在家长的关怀下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取得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赢,最大限度地在未来社会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8-7-15 17: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