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本市几起中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反思

本市几起中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反思

本市几起中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反思
生命教育如何触及孩子心灵

本报记者 彭薇 李爱铭    2008-09-05      03版:科教卫·综合新闻

--------------------------------------------------------------------------------

  开学以来,本市陆续发生几起中学生坠楼事件,如花的年轻生命轻易消逝,令人扼腕痛惜。看似偶然事件的叠加,引发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家长、学校和社会,在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中缺失了什么?专家指出,生命教育要触及孩子的心灵,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部分孩子对生命认识有偏差

  据了解,几名初中生轻生的原因,多数是生活小事。它暴露出孩子对生命知识的“盲区”和误区。黄浦区某小学曾对五年级15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当回答“人失去生命后,是不是可以重新获得?”一半学生的答案是“不肯定”,或者“可以重新再活”。老师告诉记者,这些答案多数来源于神怪小说或虚幻电影,“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死了就是没血了,补补血就可以活了。”

  专家指出,部分孩子不知生命为何物、不知生命没有第二次,这些“盲区”表明孩子对生老病死的过程缺乏了解,教育无法“有效到达”导致认识偏差。有些教师已经看到了问题并进行探索。建平中学副校长、生物高级教师杨振峰给学生上课的主题是“看你多幸运”:几万个精子争夺战,几万分之一的概率最终成就了你;母亲怀孕期间面临无数畸形可能,但你最终健康来到人世;父母不仅给了你健全的身体,还赐予你聪明的大脑最终考入建平中学……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但你都没有遭遇,这份幸运该如何珍惜?不少学生内心自发生出“珍惜生命”的理念。   

  生命不止属于你“一个人”

  孩子轻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指出,很多孩子认为生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很少考虑轻生后父母的感受。遇到不满和挫折时,一些孩子会采取封闭自己、与家人绝缘或自甘堕落等方式抗议,甚至以结束生命这一种“任性到了极致的做法”了结。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与咨询中心主任谢诒范教授进一步指出,孩子对生命的漠视,还源于社会和家长有意无意将他们当成一个“学习的工具”,孩子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谋个好职业。这让孩子们迷惑:不知自己为何而活。上师大教授钱源伟指出,生命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成年人除了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以外,还要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不仅是因为自己活着,还有朋友、家人。

  感恩回报体验生命价值

  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等指出,最高层次的生命教育,是鼓励孩子通过回报社会和父母,来实践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充分挖掘“极端”事例的人文性进行生命教育,最能触动孩子的心。不少学校让学生收看汶川地震新闻、收集地震中的感人瞬间,受重伤的同龄人被抬出时,微笑着感念“我还活着”,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互助的光芒。再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做志愿者、到阳光之家陪智障的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命状态,并通过为他人服务,来体验回报社会的快乐和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

  专家指出,生命教育,家庭尤其不可缺位。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亲近自然、亲近小动物、关爱他人。比如多带他们去公园写生、邀请小伙伴一同出游等,让他们享受生命中的闲暇时光及社会交往的快乐。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孝”的教育等,提升其对生命的道德体验。.

TOP

青少年“自护自救”体验基地开放

   2008-09-05      03版:科教卫·综合新闻

--------------------------------------------------------------------------------

  本报讯 (记者 彭薇)青少年“自护自救”实战体验基地近日在浦东新区开放。基地位于浦东凌空农艺大观园内,占地面积1000余亩。青少年可在基地内了解灾害知识,学习面对突发灾害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技能。.

TOP

连续两天4起学生坠楼事件引起父母忧虑

连续两天4起学生坠楼事件引起父母忧虑
“既怕孩子落后,又怕学业压力大”

本报记者 简工博 本报实习生 卢烃    2008-09-04      07版: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

  孩子上学第一天,家长们守在校门外不愿离去。 本报记者 张海峰摄


  “孩子以后肯定要面对竞争的,我不知道该给他什么样的环境……”昨天凌晨4时许,辗转难眠的年轻爸爸施先生更新自己的博客,倾诉自己的心理隐疾。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他已连续多日无法好好睡觉。

  开学两天,本市先后发生4起学生跳楼、坠楼事件,给不少父母带来心理压力。记者从本市一些心理咨询门诊获悉,近日前来咨询的家长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以孩子刚入学或即将毕业的家长居多。

  近日,本市先后发生4起学生坠楼事件:9月1日凌晨,杨浦区延吉东路131弄,一名14岁女生从四楼家中跳下,虽暂无生命危险但可能导致失明;同日清晨5时,菏泽路中大丽都小区一名15岁男孩从八楼窗户坠落受重伤;9月2日7时40分,仙霞路486弄一名12岁学生从六楼跳下身亡。此外,9月1日9时,嘉定区一所中学一初中生欲跳楼轻生,后被警方劝回。

  有关专家表示,新学期开始,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安全防护工作须重视。记者采访时,许多孩子的亲友都表示这些孩子坠楼可能与学业压力及家庭关系有关。

  “我们当家长的现在也很焦虑。”记者日前在一些学校采访时发现,不少新生家长送孩子上学后,又悄悄回到学校,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一师附小附近,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开学后自己请了年假,天天在学校附近“蹲点”。“我现在每天6点就会醒,晚上一两点也睡不着,要起床偷偷检查孩子是否入睡。”孙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初中生跳楼的消息让她胆战心惊:“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但如果给孩子太大压力,又怕他承受不了。我们家长要处理社会、家庭、亲子各方面问题,在孩子面前还必须装得若无其事。”

  一些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更是感觉压力巨大。市民王女士一想到儿子要高考,就会整夜回想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辗转难眠。她准备辞职回家专心“陪读”,没想到被儿子严词拒绝,说这样会给他带来巨大压力。“我现在挺矛盾的,既怕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顾、学习没人盯紧,又怕他神经绷得太紧,产生厌学情绪。”

  这样的紧张情绪甚至蔓延到一些年轻家长身上。今年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的施先生,最近出现了失眠和焦虑症状。施先生告诉记者,看到别的孩子会跳舞、画画、弹琴,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就担心孩子落在其他小朋友后面。经济压力是施先生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孩子渐渐长大,肯定要独立的房间和书房,要报各种培训班,一年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一想到这些就头痛”。

  “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家长和老师的焦虑。”心理咨询师严正伟告诉记者,非良性的家教互动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这种焦虑会通过家长的言行转移到孩子身上。“最后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没减下来,而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的焦虑感都上升了。”

  严正伟表示,开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一个节点,所以开学前学校应召开家长会,请权威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为家长梳理情绪,让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准确定位。学校要为学生开情绪管理的课程,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发泄、学会倾诉。.

TOP

相隔一周又一"动漫男生"寻死

相隔一周又一"动漫男生"寻死
■吞服过期安眠药幸被及时救治 ■沪上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现象值得关注
www.jfdaily.com 2008-09-09 10:13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在网吧,“网瘾学生”比比皆是。

□晨报记者 姚克勤 赵 磊 实习生 申 畅 南云鹏

  9月1日和2日,本市接连发生4起未成年人坠楼事件,仅仅相隔一周,本市又发生一起高中生服用过量药物的自杀事件。昨天上午,独自在家的高二男生友萌(化名)吞下一把安眠药,反锁房门并将电话听筒架起,然后倒头躺到床上,所幸这一自杀举动被家人及时发现。经过医生紧急洗胃,他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了解,友萌平时很少与人交流,但喜欢独自玩网游、看动漫,服药原因可能与父母反对他上网有关。记者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放学后沉湎网吧游戏不在少数。一项调查显示,沪上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率为2.6%。专家建议,戒除孩子网瘾易疏不宜堵。针对近日来接连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12355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线”已于上周启动。

   这一次又是为什么

内向男生喜欢玩网游看动漫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长海医院时,友萌的外婆正坐在洗胃室外,手中紧握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眼睛一刻不离正在输氧、输液的外孙。此时的友萌已恢复知觉,腿脚可以自主抬起,并对低头小声询问的父亲做点头及简单的语言回应。医生表示,友萌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昨晚8时许,友萌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医院回家休养。

  友萌所服安眠药物的通用名称为“阿普唑仑”,记者看到药盒上的有效期为“2007年5月”。友萌的母亲表示,这盒药是她自己服用的,过期后一直没有丢掉。

  据了解,这种中文别名“佳乐定”的安眠药,镇静和催眠作用是普通安眠药的数倍至数十倍,此外还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服用过量的话,会对人体的呼吸及中枢系统产生抑制,严重的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假如他吃的安眠药再多些,会不会一直睡,醒不了?”在其他候诊者坐在友萌外婆身边的椅子上时,友萌外婆连续这样问了对方两三次,随后叹息道:“幸好被我及时发现了。”

  从双方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友萌出生于1992年,由外婆一手带大。在外婆看来,他内向,沉默寡言。

  友萌初三时从宝山转入杨浦就读,“他当时还念着老同学,就连补课也要去找以前的老师。”他的外婆认为,孩子当初不适应环境,因为陌生环境很少与人讲话正常不过,只要适应后就自然而然融入了。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友萌的妈妈回忆说,从高一年级起,友萌更不愿意说话,每天喜欢用电脑玩游戏、看动漫。他妈妈认为,这已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

  “我们也和他交谈过,还买手提电脑鼓励他学习。”家人希望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能够使儿子了解家中所有人的良苦用心。但友萌的外婆和妈妈发现,每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后,友萌仅仅是简单地“哦”一下报以回应。

不顾母亲反对房内偷看漫画书

  友萌的妈妈告诉记者,为了督促儿子努力学习,她曾将儿子使用的电脑网络切断,并收走了儿子的动漫片VCD。但她在晚上睡不着时走进儿子房间却看到,他抱着大本的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而让友萌外婆感到难过的是,这样的督促,令友萌之后整整一个月没有喊她的女儿一声“妈妈”。

  友萌的妈妈坦言,她其实并不反对儿子玩,但觉得玩一定要有限度,而且还要做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多交朋友,“他平时的交流最多是和同学打打游戏,要么就是在网上和同学打字交流一些游戏的密技。”今年7月中旬,学校曾组织同学们到井冈山旅游,但友萌却没有参加,事后才告诉妈妈这件事,“不清楚他为什么没告诉我,要说了,我肯定同意他去。”

  对友萌的服药,他的外婆认为,这与他事发前曾被母亲因为贪玩影响学习成绩的批评有关。当天上午9时30分许,与友萌家住得不远的外婆突然接到女儿电话,得知外孙当天没有到学校上课,“以前,他曾经说眼睛不舒服请假休息,这次会不会也是一样?”外婆随即拨打了友萌家的电话,但始终无法接通。

  她随后来到友萌家,打开了房门,“友萌睡在床上,叫了也没反应,地上散落着安眠药的药板。”她事后得知,当时友萌大约服用了11片安眠药,为了配合医生抢救,在救护车赶来时,她把友萌服用剩下的药物也交给了医生。

成绩不理想,很少与同学交流

  根据友萌所穿的校服,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复旦实验中学,不过刚进校门不到3分钟便被学校保安逐出,一名自称是体育老师的高个男子则粗暴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表示,校长和教导主任等负责人均不在校,也无法联系,对友萌是不是该校学生也不愿置评。

  记者随后从放学的学生处证实了友萌确为该校学生。据他的同班同学介绍,友萌是转校生,平时各门功课成绩均不理想,其中最差的是数学。虽然友萌长得人高马大的,但是很少和同学交谈,更不要说一起玩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反而喜欢上网打游戏。“他今天一天没来学校。”

   透过悲剧我们看到了什么

游戏占据了他们的全部身心

  记者昨天傍晚走访了一些学校附近的网吧,记者看到,网吧内多数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室内空气污浊不堪,烟雾缭绕。显示屏前,有些人眯着发红的双眼,双手不停地敲着键盘,嘴里还叼着已燃至过滤嘴的烟蒂。

  在其中一家网吧,记者刚刚进门,就发现第二排有两个中学生模样的男生坐在一起玩魔兽世界,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大声笑着。在网吧中心区域,有很多人在组队玩CS,并且互相大声喊着“×××,小心背后有埋伏”、“换枪爆他头!”这样的话语。有一些人玩游戏的时候还打着电话,“远程”联系着游戏中的玩家。

  记者了解到,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放学后通常泡在网吧里,回家不定时,有时坐在电脑前吃外卖或是泡面充当晚餐。一名中学生向记者介绍说,他的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同学只要一放学就一头扎进网吧,作息时间完全是混乱的,当他打游戏时不允许别人打扰,并常常会因为玩游戏被打断而发怒。家长已经多次到网吧把他找回去,“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又到网吧里去了。”这名学生还说:“他的同学平时即使聊天也全部围绕着游戏,别人劝他也置若罔闻。当我们问他整天玩游戏有什么意义,他却反问,你们做的有什么意义?”

  根据2007年本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上海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率为2.6%。在过度使用网络的人群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其中16至18岁成为网瘾重点年龄段。

  这份针对10所中学3600名学生的3年跟踪报告显示,产生网络成瘾的学生大多学习压力较大,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语言表达有障碍,感觉在网络世界中有成就感。另有研究发现,成瘾性格与遗传有关,家族中如有人抽烟、喝酒、打麻将成瘾的,孩子网络成瘾几率更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