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8-9-24 20:11
只看此人
学前天堂
学前天堂
新闻午报 2008-09-16 21:42:15
“来来来,来上学,大家来,来上学……我要上学去读书,我要上学去游戏。”上学了,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肩背起沉重的包,天真的眼神折射着期待的光芒,走入陌生的学校,进入崭新的人生阶段,有些欣喜也有些忧虑。欣喜:孩子终于可以进入知识的海洋畅游了;忧虑:孩子真的可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吗?
□本报记者|江虹|文|李燕|摄
幼小衔接关系重大
“去年起,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尽早适应学习生活,在小学新生入学初期安排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期,各科的学习进度放慢、内容减少,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静安区教育学院叶建芬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便成为义务教育,以课堂学习为主。幼小的孩子自然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学习准备期对幼儿来说十分关键,在这个时期,学校的老师们要学会对孩子笑脸相迎,以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取代枯燥的书本说教,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察言观色’,从孩子们细小的地方掌握孩子的情绪,并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好感,才可以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一年过去了,学习准备期真的让孩子更快更顺利地度过衔接期了吗?在这个“学习准备”期内,孩子们究竟在学习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推开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大门。
操场上的“木头人”
“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顺着欢快的喊声,眺望到操场上一群还没戴上绿领巾的小学新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上海老弄堂里人人会做的游戏。带着几分好奇,跑去问问那位和孩子们同在草地打滚的“孩子王”——原来是体育孙老师。“老弄堂游戏有很多,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比如:我们都是木头人、找中指等等,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独门独户,孩子们已经很少接触这些游戏了。学校让孩子学这些游戏,是为了让他们在课间有内容可玩,也为了传承老上海的传统。去年起这些游戏编入了一年级体育课程。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还分不清体育锻炼和游戏的区别,那就让他们有这样一个过程,慢慢从游戏演化到运动。”孙老师介绍道。说话间,“捉”来一个班上最高大的男孩子,问他:喜欢体育课吗?“喜欢!”男孩欢呼着。又问:“为什么?”“好玩呗!”话音未落,又跑去做“木头人”了……
英文课上的“苍蝇拍”
回到教学楼,路过一(1)班的教室,只听里面“劈劈啪啪”热闹非凡。这里又在搞什么东东?探头一看,原来是在上英文课。这可不是堂普通的英文课,只见黑板上用彩色笔写着book、ruler、pencil、pen等英文单词,边上的投影仪上显示着一个个卡通的形象,而被老师点了名的孩子们手上拿着五彩的“苍蝇拍”,正站在黑板前“拍打”着老师念到的单词,我们之前听到的“劈啪”声便是从这里传出的。稍顷,孩子们坐回了自己的座位,而道具“苍蝇拍”被可爱的布偶娃娃取代,老师把小布偶套上了自己的手指尖,唱着“What's your name?”走到一个小男孩面前,“My name is Joey!”小男孩乐呵呵地回答着,随即起身拉着老师的衣服下摆,跟着老师在教室里边走边唱,找寻着下一个小朋友……
畅游美术课
“Hello,hello,how are you?”的歌声还萦绕在耳边,我们又走入了孩子们美术天堂。教室的布置完全与其他教室不同,4、5张课桌合并在一起,团团坐着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与以往的美术课完全不同,没有课本,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只有色彩斑斓的油彩棒“堆积”在桌上,孩子们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描画着,或是动物或是草原,或是房屋或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如同坐在自家小院,孩子们任由自己的想象展开在画纸上,有的孩子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相片贴在上面。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
采访结束时,正值孩子们放学,随手“逮”住一个正在整理书包的孩子,问她:“喜欢来学校吗?”“当然喜欢!”呵呵,原来学习准备期真的给了孩子一个学习的天堂。
链接
幼升小新入学孩子
应注意什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刚结束学前教育、进入新学校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3、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4、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5、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