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学习准备期 家长也“断奶”

学习准备期 家长也“断奶”

学习准备期 家长也“断奶”

新闻午报 2008-09-23 21:50:41


    开学三个多星期,小学生一年级新生正在进行心理“断奶”的学习准备期。但是记者却发现很多新生家长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记者请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叶建芬老师就家长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点评。

  □本报记者|曹敏捷|文

  学会跟一年级孩子说话

  白描:这是放学后,学校门口出现的熟悉一幕。妈妈接到孩子后,下意识地把手一伸,孩子心领神会地把身体背过去,妈妈拿下孩子背上的书包转而背在自己身上,随后打开早已准备好的饮料和点心,拆开包装后送到孩子手里。一边还不忘记问——

  妈妈:宝宝,今天在学校里乖吗?老师喜欢你吗?

  孩子:很乖,很喜欢。

  点评:放学时孩子确实会有点饿,家长准备些点心等无可厚非。但是帮孩子背书包,也许效果不是很好。上面这位家长的问话有些笼统,什么叫乖什么叫喜欢,一年级孩子不一定能够准确辨别。家长想要从孩子口中了解一天的情况,可以把问题设定得具体一些,比如:我们的小学生回来了,今天有什么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

  不要把学校描述成“地狱”

  白描:晚上9点,孩子刚刚看完一部动画片,还沉浸在那些情节中,怎么也无法入睡。

  妈妈:你如果再不睡觉的话,明天我去告诉老师,让老师骂你!

  女儿:明天是星期天,不用去学校。(伸出小舌头,给妈妈做了个鬼脸)

  妈妈:对啊,明天是休息,但是假如宝宝不乖,妈妈还是可以把你送到学校,关起来啊。

  点评:经过这位妈妈的描述,在年幼孩子的心里,学校俨然是一个地狱,老师不就是魔鬼了吗?一旦孩子恐惧,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有孩子说,学校的饭菜很好吃,所以我要去学校。家长会觉得可笑,并且指责孩子:学校饭菜不重要,学习最重要。但其实这又有什么呢?只要孩子对学校感兴趣,每天能够高高兴兴去上学,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到了校门口不愿进去,哭哭啼啼,这才是家长应该担心的事情。

  多与老师沟通

  白描:孩子睡觉了,爸爸妈妈却睡不着——

  妈妈:(唉声叹气地)怎么办啊,女儿这么内向,不懂的地方也不会主动去问老师。

  爸爸:要不我明天去学校给老师送点礼吧,让老师多照顾我们的女儿?

  点评:孩子上一年级后,家长应该更多地与老师沟通。小学不像幼儿园,在小学里除了班主任以外,还有很多任课老师,孩子要接触的老师不再单一。比如家长尽早告诉老师孩子内向的特点,老师可在上课的时候多对这个孩子进行提问,并且及时给予夸奖,以锻炼这个孩子的胆量,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其实孩子不说话,不与人沟通,原因之一是怕说错被人嘲笑。对于性格特别活跃的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家长多与老师沟通,可以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回家后也能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不要把孩子跟同学做比较

  白描:第二天放学,妈妈刚走到教室门口,就见儿子在跟同学打打闹闹——

  妈妈:功课做好了吗?

  儿子:还没。

  同学:××妈妈,我已经全部做好了。(拿出本子炫耀)

  妈妈:你看看人家的作业做得多清楚啊,人家怎么能够安下心来抓紧时间做功课,你怎么做不到?

  点评:不要盲目地把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学习准备期一个月就够了,也有不少孩子要用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这不是好与坏能够解释的,它跟孩子的生理、心理年龄有关,尽管同时进学校,但起跑线还是不一样的。过多地把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平添自卑情绪,把孩子的心态搞坏。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年级孩子的成绩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很多都是在吃老本(早期教育),真正的效果要看三年级的时候。

  辅导功课不如培养学习习惯

  白描:回到家里,妈妈让孩子先做功课。不多久——

  孩子:(兴奋地)妈妈,我功课做好了,我要看电视。

  妈妈:让我先检查一下。(妈妈检查起孩子的作业本来)哎呀,怎么搞的,这个字写错了,你怎么这么笨啊,这里多了一笔。全部擦掉,再重新抄一遍!

  孩子:(欲哭)只擦错的字可以吗?

  妈妈:不行!这是对你的惩罚,让你记住以后不能再出错了!

  此时,孩子的眼泪已经掉了下来。

  点评: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替代学校老师的职责,亲历亲为地去辅导孩子功课。一部分孩子成绩好,其实并不是自己的成绩,其中倾注了父母的功劳:在家里反复擦拭反复练习。而有些孩子错误率较高,却是真实水平的体现,便于老师及时改变教学进程,及时制定帮助方案。

  所以家长不应越俎代庖,而是应该配合学校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如观察孩子是否坐得住、能否抓紧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等。

  要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

  白描:吃完晚饭,妈妈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儿子凑上小脑袋,也看得起劲。这时,妈妈发现了——

  妈妈:你看什么电视啊,上学了,不能再看电视了,回你屋做功课去!

  儿子:妈妈可以看电视,爸爸可以打麻将,我却不能玩,做小学生真没劲!

  点评:要当好小学生的家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家长要做好牺牲许多个人爱好和利益的准备。比如应酬多的家长,应该减少数量;当着孩子的面,父母也应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玩游戏等,不妨拿张报纸看看,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等娱乐,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比如跟孩子约定,做完功课,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如果今天功课做得快,做得认真,可以奖励多看一刻钟。

  链接

  向新生家长展示

  入学准备期

  日前,静安小学举行了第二次小学学习准备期展示活动,目的在于让家长们了解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准备期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我是课堂小主人”环节,老师们用游戏、儿歌等形式,唱唱跳跳地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的情况。在“我是校园小导游”活动中,家长在孩子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去专用教室介绍一番,去寝室叠衣服、叠被子,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对于学校环境的熟悉程度,还看到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当学生们整齐地列队在操场上时,“我是运动小健将”上场了。家长们说,孩子刚刚上学,家长有的时候无所适从,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老师工作,增进家校互动。.

TOP

学前天堂

学前天堂

新闻午报 2008-09-16 21:42:15


    “来来来,来上学,大家来,来上学……我要上学去读书,我要上学去游戏。”上学了,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肩背起沉重的包,天真的眼神折射着期待的光芒,走入陌生的学校,进入崭新的人生阶段,有些欣喜也有些忧虑。欣喜:孩子终于可以进入知识的海洋畅游了;忧虑:孩子真的可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吗?

  □本报记者|江虹|文|李燕|摄

  幼小衔接关系重大

  “去年起,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尽早适应学习生活,在小学新生入学初期安排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期,各科的学习进度放慢、内容减少,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静安区教育学院叶建芬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便成为义务教育,以课堂学习为主。幼小的孩子自然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学习准备期对幼儿来说十分关键,在这个时期,学校的老师们要学会对孩子笑脸相迎,以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取代枯燥的书本说教,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察言观色’,从孩子们细小的地方掌握孩子的情绪,并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好感,才可以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一年过去了,学习准备期真的让孩子更快更顺利地度过衔接期了吗?在这个“学习准备”期内,孩子们究竟在学习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推开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大门。

  操场上的“木头人”

  “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顺着欢快的喊声,眺望到操场上一群还没戴上绿领巾的小学新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上海老弄堂里人人会做的游戏。带着几分好奇,跑去问问那位和孩子们同在草地打滚的“孩子王”——原来是体育孙老师。“老弄堂游戏有很多,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比如:我们都是木头人、找中指等等,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独门独户,孩子们已经很少接触这些游戏了。学校让孩子学这些游戏,是为了让他们在课间有内容可玩,也为了传承老上海的传统。去年起这些游戏编入了一年级体育课程。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还分不清体育锻炼和游戏的区别,那就让他们有这样一个过程,慢慢从游戏演化到运动。”孙老师介绍道。说话间,“捉”来一个班上最高大的男孩子,问他:喜欢体育课吗?“喜欢!”男孩欢呼着。又问:“为什么?”“好玩呗!”话音未落,又跑去做“木头人”了……

  英文课上的“苍蝇拍”

  回到教学楼,路过一(1)班的教室,只听里面“劈劈啪啪”热闹非凡。这里又在搞什么东东?探头一看,原来是在上英文课。这可不是堂普通的英文课,只见黑板上用彩色笔写着book、ruler、pencil、pen等英文单词,边上的投影仪上显示着一个个卡通的形象,而被老师点了名的孩子们手上拿着五彩的“苍蝇拍”,正站在黑板前“拍打”着老师念到的单词,我们之前听到的“劈啪”声便是从这里传出的。稍顷,孩子们坐回了自己的座位,而道具“苍蝇拍”被可爱的布偶娃娃取代,老师把小布偶套上了自己的手指尖,唱着“What's your name?”走到一个小男孩面前,“My name is Joey!”小男孩乐呵呵地回答着,随即起身拉着老师的衣服下摆,跟着老师在教室里边走边唱,找寻着下一个小朋友……

  畅游美术课

  “Hello,hello,how are you?”的歌声还萦绕在耳边,我们又走入了孩子们美术天堂。教室的布置完全与其他教室不同,4、5张课桌合并在一起,团团坐着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与以往的美术课完全不同,没有课本,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只有色彩斑斓的油彩棒“堆积”在桌上,孩子们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描画着,或是动物或是草原,或是房屋或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如同坐在自家小院,孩子们任由自己的想象展开在画纸上,有的孩子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相片贴在上面。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

  采访结束时,正值孩子们放学,随手“逮”住一个正在整理书包的孩子,问她:“喜欢来学校吗?”“当然喜欢!”呵呵,原来学习准备期真的给了孩子一个学习的天堂。

  链接

  幼升小新入学孩子

  应注意什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刚结束学前教育、进入新学校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3、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4、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5、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