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8-9-24 20:07
只看此人
不要让教辅书废了“功夫”
真正上课好的教师,功夫在什么地方?是在课上的哗众取宠,博得浅薄的一笑?是在课上的步调一致,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自我设计的轨道?恐怕都不是。教师虽可在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成功还是取决于课外下的功夫。
今秋新学期一开学,不少学校都不约而同将教师练内功放在重要位置,于是出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似乎已经背得滚瓜滥熟的课变得需要进一步琢磨起来。在二师附小,教师要上“三课”,即家常课、研究课和公开课。家常课,是教师个体劳动的产物,能体现教师的能耐。该校对家常课的“看家本领”定位于是否做到了精讲、精练,是否把握住35分钟的分分秒秒,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益。研究课,几乎每个教师在一学期里都要上一节,讲究琢磨的到位。公开课则是群体作战,着重于教师集体攻克难题,予以示范。这种对课的新划分,显示教师已从“捧饭碗”的职业应对变成“金饭碗”的事业追求了。
无独有偶。向明中学在高一年级全面推出教师上课不带教辅书尤其是习题集,这样的规定,说穿了也是“逼”着教师在课上下功夫,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毋庸讳言,近年来,一些教师已形成了“撕”习题集布置学生作业的“惯例”,这当然省事,然而这样的“撕”法,却让教师的功夫大大退化,连一张像模像样的试卷都编不出来。校长芮仁杰认为,教师要丢掉这根“拐杖”,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促使教师真正提高授课质量。因为,教师出题的过程本身就在检验其对一堂课是否胸中有数。
古今中外,教师上好课是天经地义的基本功,也是实现崇高使命的功夫活。一个外表“美丽”的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内在“可爱”,那么这种美丽可能也不会持久。诚然,今天的教师并不好当。要有“金饭碗”的成果,必须要有“耐寂寞”的沉稳。教师身上的担子,课堂所承载的期望,都是有增无减的。把课上好,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分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