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靠什么逆天改命?以前是恨,现在是爱
https://mp.weixin.qq.com/s/NWn5HmmepmN4SrXc3LkVpA
哪吒靠什么逆天改命?以前是恨,现在是爱|| 价值观
原创: 侯虹斌 侯虹斌客厅 昨天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昨天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顿觉惊艳。无论是人物设定、画面质感、剧情逻辑、深层价值观,都可圈可点。
最难得的是,它篡改了传统哪吒故事里被视为最大的亮点的“割肉剔骨”这样的巨大冲突,却重新立起了新的冲突和新的亮点:
我要逆天改命!
1/3
这个故事里的哪吒,不再是那个一看就聪明伶俐、又帅又萌的小男孩,而是一个整天因为睡眠不足的烟熏眼的小屁孩。这种形象的转变,也与人设的重新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
目前来说,大众们对哪吒形象记忆最深的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里面的哪吒,是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可爱男童,后来很多故事都沿用了这个设定。哪吒最后绝望又决绝地抹脖子那一幕,看哭过许多人。
《哪吒脑海》
哪吒与父亲李靖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割肉剔骨”的情节,是从什么时候就有的?这个故事古已有之。早在1592年刊印成书的《西游记》里,就提到了哪吒的故事:
“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
之后的《封神演义》里,哪吒自刎的动机发生了变化。他的父母被龙王敖光抓住,太乙真人教他法子,可救父母。哪吒听从,回到陈塘关,对着敖光怒斥道:
“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四龙王便放了李靖夫妇。哪吒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膊,后自剖其腹。剜肠剔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归泉。
《哪吒传奇》里的传统哪吒形象
1979年上影版的《哪吒闹海》里,结合了两者:哪吒自刎,是因其父母完全不信任他、不理解他,他一腔悲愤和孤苦;但他的魂魄经点化之后,怨气和恨气也消散了,不再记仇。
这大概是大众最熟悉的理解了。
我以前是喜欢这种解读的。这有点像是中国的俄狄浦斯式的故事。哪吒被父权的蛮横和无所不在的压力所压抑、所窒息,但普天之下,只认父权,他无可逃循。而中国的语境中,弑父太艰难,他最后的反抗,只能借着屠戳了自己的肉身,反抗“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之训命,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弑父”的变体。
虽然中国的传统讲究驯服,但是民间始终有着对反叛精神的渴求,所以,哪吒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英雄,一直有着“顶级流量”。
但是,这一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全面反出了这个逻辑,创造出新的价值观。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变身后的哪吒
2/3
新的哪吒,是“魔丸降生”,是一个“恶灵”。虽然,一看他的烟熏眼和丑丑的邪笑,就不像什么好小孩,但他有干过什么真正的坏事吗?没有。无非都是孩子之间的吐口水扔石头之类的恶作剧。更不曾闯下打死龙王太子、把人家扒皮抽筋的弥天大祸。
哪吒本来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一看到有更小的女娃娃愿意跟他起踢毯子,就开心得不得了;但是,社会剥夺了他的天真。村民们都知道他是魔丸降生,都认定他是妖怪,绝不给他任何展示善意的机会,报之以石头、唾沫、污泥,以及各种谩骂、指责、污蔑。
他的“恶”,不过就是当村民们污辱他、冤枉他、唾弃他的一种本能式的还击。
而龙王三太子敖丙,是灵丸降生。可惜,他是龙,天生就是妖族。尽管他当着全村人的面救下了不少人,但当村民们看到他的真面目的时候,就对他喷:“妖怪就是妖怪!”“又想来害人了!”之类的指责。敖丙虽心存善念,但对着这些残忍而下作的流言蛮语,他也动怒了,怒而活埋陈塘关。
“偏见和污名是人心上的一座大山”。魔丸和灵丸在这一点上并无区分。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本无善恶,当有无穷无尽的偏见和污名压迫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只能激发出了他的恶。天生是魔丸的哪吒如是,天生是灵丸的敖丙也如是。他们本是一体两面。
龙王三太子敖丙
哪吒的被排斥,是因为他天生是魔丸,这一点,哪怕他的生身父母是为老百姓斩妖降魔、人人尊重的总兵,也不行。
而敖丙的被排斥,则是因为他天生是龙、是妖族,这一点,哪怕他是灵丸降生,还当着老百姓的面救人,也不行。
社会的舆论,精准地选择了一个人血脉里的最低点,进行打压和污名。无论当事人(或他的父母)如何努力,如何想清洗这种先天的血缘,都不行。就算来日,敖丙的父亲龙王经过长达千年的精心设计,通过偷窃和欺瞒、伪造祸端等计谋,让敖丙成功上天、成了仙族;最好的结局,也无非就是像申公豹那样,虽仙列仙班,仍不得重用。
那么,不管是哪吒还是敖丙,认命是死,不认命也是死。他们就不如不认命。
另一方面,命中注定,哪吒在三岁的时候,就会万雷轰顶; 谁叫他天生是“坏种”呢,就必须得死。这种蛮横而不讲理的“天命”,其实,就是权力。它规定了一个人的活法,不允许你超出它的控制。
然而,当这种天命过于强硬、过于蛮横时,它也将遭遇反弹。不管是注定千秋万载都永镇天牢的龙族,还是三岁必死的哪吒,他们不会永远甘心。
制伏哪吒“魔性”的乾坤圈,让我想起《惊奇队长》当中,为了控制她的能力而在她的脑后植入的元件——都是为了抑制他或她的巨大能量,都是为了禁锢他或她体内不屈服的基因。惊奇队长的师傅勇·罗格甚至“教导”她:战斗的时候不要动用能量。而实际上,惊奇队长的能量爆发,就是在解除了这种压制之后。她像其他的男性英雄一样,完成了这个精神“弑父”的过程,才真正成长,有了无可比拟力量。
《哪吒之魔童降世》宣传语:“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图片来源:影片官方微博
不过,有个细节,也值得玩味:
一度能量冲天爆发的哪吒,为什么会把乾坤圈重新戴回去?为什么要重新压制自己的部分能量?
这就是《哪吒之恶童降生》的新鲜之处了。用什么可以摆脱恶?旧版本中,是恨。而这个版本当中,是爱。
3/3
估计谁都不会喜欢旧版本(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和上影厂《哪吒闹海》)里的父亲李靖。虽然身为总兵,仪表堂堂,说话冠冕堂皇,动不动就“为了陈塘关百姓”。但实际上,他的能力平庸,保护不了百姓,也不爱孩子,只爱自己的面子。李靖就是一个自大、无能、昏庸,听不进任何意见的父权代表。
而哪吒的母亲,也是一个传统母亲形象,善良、懦弱、惟惟诺诺,虽然爱孩子,但家里并没有她说话的地方,她想保护孩子的意愿和祈求,是无关紧要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加上重重误解,让哪吒的恨意无限膨胀,最终爆发和毁灭。
而这个版本当中,哪怕知道哪吒是魔丸降生,非死不可,李靖也竭尽心力保全孩子,从来没有任何犹豫过:
在哪吒被所有人众口一辞地声称看见他绑架小孩时,只有李靖信任哪吒,调查出是海里的妖兽所为,并且想方设法,要在全村人面前洗白哪吒。
在哪吒被村民打击,非常颓废的时候,李靖居然撒谎了,告诉哪吒,他是灵丸转世,让他快乐自在了两年。
在李靖花了一年时间寻找救哪吒的方法,最后,决定用自己来给哪吒“换命”,上仙问,“谁是哪吒?”李靖说,“他是我儿。”轻轻四个字,说来容易,实际重若千钧,因为哪吒天生恶灵,李靖是知道的,他可以甩锅给上天,但他毫不在意。
新版的李靖,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任和爱,与旧版哪吒中的李靖拒不认子相比,对比非常强烈。
哪吒母亲也很有趣,不再是传统的慈母;虽然也“慈”,但展现更多的,是哪吒最好的玩伴,是能上阵杀敌的总兵夫人,能临阵救子救夫的女将军,还要在怀孕时啃着鸡腿、拒不下跪求神;就连哭,她也要哭得上达于天。她是哪吒最温暖的后援。
哪吒后来已能取出乾坤圈,能发挥出最强力量了,但他为什么不?因为他怕失去意识、怕失去控制,他不愿失去人间的爱。
李靖引导哪吒去了解自己,教导他要勇于抗争,要向老天借命。最后,哪吒对抗天命,对抗万雷轰顶,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可以说,也是因为他心无挂碍了。
而且,这个哪吒,不仅有父母,有不惜以命换命的父亲,还有无时无刻不在保护他的师父太乙真人,以及“你是我惟一的朋友”、愿意用生命来陪伴他的好友敖丙,甚至还有一个总是相信他、喜欢他的天真女娃娃。最终,哪吒的力量来源,不再是恨,而是爱。
哪吒挑战的威权,不再是父权,而是来自上天更大的权力和天命。
而李靖和夫人的角色,也是被上天戏弄的:他们也很无辜,莫名其妙,要三年怀孕才生下孩子,生下却是恶灵;而且还要让这个消息全村人尽知;好不容易把他养育大了,教导好了,老天却要杀死这个儿子。是以,李靖和夫人其实也是站在儿子哪吒那边,与上天抗命的。他们是凡人,但他们却用爱,无条件地支持儿子逆天改命。
不仅哪吒和敖丙在恶战之后,焕然新生,其实李靖和夫人,陈塘关的百姓们,看到他们终于可以以命相博,扭转乾坤之后,何尝不是脱胎换骨了呢?
实际上,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人物的性格层次也更丰富了,比如说申公豹和敖丙、龙族等,他们真是怙恶不悛、为害百姓吗?并不。他们曾经勤勤勉勉,为天庭立下汗马功劳,却还是因为出身而被打压、歧视,甚至终身禁锢在地牢里。他们主观上并不想害人,只想要老天给他们公平的待遇。
没有绝对的善恶。
总的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不看就会错过的精彩电影,制作精良,气魄宏大,主题雄壮有力。导演饺子,也展现了他强大的影像驾驭能力。
这不是传统动画电影,而是年轻导演挖掘出文化内核的创新,每一帧的影像表现都能展现出当代动画电影工业发展的新水平,展现思想的深度厚度上,都有现代性,而且叫好又叫座。这个版本的故事,更适合当下,无论人设还是故事,以爱逆天,能给世人以希望。它不仅是拍给孩子看的,也是拍给所有人的。
很有可能,中国电影未来商业化上的突破、艺术上的突破,就是由这些掌握了创新内核的动画电影打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