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楼ououmama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发表于 2009-2-10 10:26
只看此人
答复6楼
确实有!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工作了二三十年的帕夫雷什乡村中学是一个典范.1948年,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去世,共23年,从未离开过学校的实际工作。这所原本默默无闻的农村中学,经过他的经营成了全国模范中学,平均每天去该校参观学习的不下一二百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之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记述了作者在五年时间与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平凡才使每一次阅读都毫无距离地走近他——倾听他真挚的心跳,感受他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对孩子火一样的爱,直至融入他天空般宽广的胸怀……
卫国战争,让这个班十一个孩子失去父亲,两个成为孤儿,大部分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为此,作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呐喊。于是,“快乐学校”便诞生了。阅读这一部分,你会一次又一次被这位富有创意的教育家所折服。“我们的幻想之角”建在森林边、谷坡下的小洞里,在那儿,飘出了孩子们一首首最动人最纯真的诗篇。生活在“蓝天下的学校”,他们可以美美地坐在葡萄架下浓浓的绿荫里,品尝着果实的香甜;也可以自由地登上山岗,细听着昆虫的低唱。“第一个云雀节”来了,他们用白面制作成各种漂亮的小鸟,展现自己美好的希望;当秋风吹过时,他们便依依送别南飞的大雁……
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在本书第二部分“童年时代”中,作者详尽叙述了他怎样教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怎样指导他们阅读“三百页《大自然的书》”。但他同时大声强调,“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要让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
在中国,2009年2月5日感动中国的节目介绍了;在2800公尺高的大渡河峡谷上任教的民办教师李桂林.他说最对不起的人是他的老婆陆秀芬,而当主持人敬一丹问起陆秀芬每月工资时,陆答250元。我真的动容了。现在我们说起来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时,往往口袋里还是比较鼓的,可是象李、陆夫妇这样甘于清贫,在山沟里一呆就是18年是很难做到的.
在实验学校也有这样的先进工作者,需要大力宣传和表扬,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2-10 10: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