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SES中小学“无缝衔接”研讨会日前进行

SES中小学“无缝衔接”研讨会日前进行

2009-2-24 17:28:00 阅读次数:201
   在今年我校进入交大和复旦预录取名额中,十年制学生人数占了30%,这是实验坚持20年科研的成功。但是他们由于年龄、生理、心理和智力发育的不平衡,集中表现在初中的起始阶段,与之相应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成了学校关注的重点。
    经过前期的多层次和多纬度的讨论和数据分析,今天,田林、齐河和初中部的教学副主任及语数英教研组长汇聚在中学部,对于田林十年制班的验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会议由仇虹豪老师主持,分为四个专题。首先是徐红校长指出实验的新三年规划中把中小学“无缝衔接”作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希望通过三校区的共同努力和研究,能够在学科知识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方面细化。第二个专题是田林国际部的教学副主任张琦老师和各位教研组长就原先的验收方案和验收试卷做了分析汇报。第三个专题是初中部的教研组长将四年制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习惯和学科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空缺做了翔实的分析。之后瞿祖芳副校长提出对实验本部的小学生要做好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各阶段都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小学更重要的是做好扎实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第四个专题是三校区教研组长分学科进行教材研讨和教学方法的商榷。
     本次研讨会之后中学部还会和小学部共同制订验收方案以及通过模拟试卷的方式进行“试水”,期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研究和科学地改变促使我们实验的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和学习知识结构上更好更快减小中小学“缝隙”。.

TOP

实验的新三年规划

想知道具体的内容!.

TOP

赞成会议的观点

对实验本部的小学生要做好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各阶段都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小学更重要的是做好扎实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

TOP

回复 3#ououmama 的帖子

特别是“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

TOP

现有的对学业超常儿童的教育方案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抽离计划(pull-out program),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但会有几天的时间对超常儿童进行知识的扩展教育;一种是加速计划(acceleration program),即提早入学、跳级或缩短学制。
     上海实验学校招收的学生至少是中上智力的儿童,不排除其中有超常儿童。目前主要采用了加速计划的培养方式,建议加强对于抽离计划的策划和实施。
    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这三条的确很重要。校方和老师们又要辛苦了1.

TOP

回复 5#ououmama 的帖子

请教一下ououmama ,实验孩子四年级升到初中和外面考进来的孩子比是不是稍显幼稚呢?.

TOP

回复6#SANDYSHANG

没有调查过,不好随便下结论。但估计在心理成熟度方面有些差距。这从SES研讨会的报道中可以体会出来。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2-25 21:42 编辑 ].

TOP

回复 7#ououmama 的帖子

唉,有得必有失哦。 谢谢!.

TOP

回复 5#ououmama 的帖子

很好奇抽离计划(pull-out program)的实施细节
关注中ing~~~~.

TOP

回复 1#ououmama 的帖子

对“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感兴趣。.

TOP

人本特教与全纳教育

人本特教与全纳教育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人们不禁会思考一个划时代的课题,那就是未来中国特殊教育何处去?中国特殊教育将以什么理念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正是怀着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社长孟万金教授站在时代的高度,在系统总结古今中外特殊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及时地提出了“人本特教”新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一切工作的指导纲领。“人本特教”就是“以人为本”的大特殊教育——主张“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的特殊教育理念,倡导“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体系。 “人人都有特殊需要” 揭示出“人本特教”生长的客观基础,“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揭示出“人本特教”必须大力发展的主观愿望;“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揭示出“人本特教”赖以发展的社会条件,“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揭示出“人本特教”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可见,“人本特教”寄托了中国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方向。
          早在2006年1月,孟万金教授代表《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在新年贺词中就提出:特殊教育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使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看到中国仅残疾人和他们的亲属人口就有2 个亿,他们需要特殊教育;也要看到普通人群也有特殊需要,也有需要特殊教育的时候。这说明特殊教育内涵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盲、聋、弱智、残疾、超常等传统领域的局限,向着普通教育系统渗透和融合。普教系统的特殊教育,诸如:特殊能力教育(如:体育特长,文艺特长等) 、特殊时期教育(如:青春期,脑发育关键期,灾难及社会非常时期等) 、特殊领域教育(如:安全健康,艾滋病预防,性教育,环境教育等) 、特殊方式教育(如:惩罚,隔离,劳教等) 、特殊家庭教育(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祖亲家庭,父母不和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等) 、特殊群体教育(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儿,小团伙,网络成瘾儿童,工读学生) 以及 “女性”、“问题儿童”、“后进生”、“学习不良”等个性化教育等方面都将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未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特殊教育将真正成为“人人需要、人人关心、人人享有”的大特殊教育。
        “人本特教”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出中国气派。“人本特教”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例如,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安民、保民、利民、富民、便民等,弘扬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同时,揭示了时代的使命,比如,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关于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随后正式下发了全日制聋哑学校新的课程计划和全日制弱智学校新的课程计划。新的课程计划在很多方面吸收了课程改革的很多长处和优点,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特殊教育儿童的需要。比如在培养目标上,新的课程方案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潜能开发、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把“关心特殊教育”首次写进了党的报告,2008年教师节,胡锦涛总书记看望特殊学校教师时指出,“特教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从事特教工作的老师应该受到全社会尊敬。希望各位老师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作出更大成绩,让残疾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受到更好的教育,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可见,“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
      “人本特教”借鉴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精华,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尊严、个性、幸福等基本权利,尤其体现了国际流行的“全纳教育”思想。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大会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并号召世界各国开展全纳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发布的《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对全纳教育的定义是:“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作出反应的过程。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常规体制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全纳教育涉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和教育战略的变革和调整。”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通路,是满足所有儿童、青年、成年个性化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侧重于易受伤害的、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群体。这本质上就是“人人需要、人人关心、人人享有”的“人本特教”。
        显而易见,“人本特教”既反应了中国特殊教育思想的古今连续性,彰显了中国特色;又实现了中国特殊教育与世界先进特殊教育思想的对接和同步。既是古今中外特殊教育思想精华的高度概括,又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理念的展望。因此,“人本特教”的大特殊教育理念一提出,就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欢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袁振国所长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未来发展思路工作会议上给予了高度评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令人振奋!”可以预见,随着“人本特教”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人本特教”将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里程碑。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2-27 02:16 编辑 ].

TOP

看看上实的一些科研课题

“基于学生个性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研究” ,
“关于我校毕业生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高理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活动研究”,
“小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的跟踪研究”,
“小学境内外儿童个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等.

TOP

如果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实验学习,那衔接不衔接也关系不大。小学时孩子是有能力接受和思考一些初中高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考深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