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9-3-25 20:42
只看此人
怎样让琴童跳出考级樊笼
怎样让琴童跳出考级樊笼
专家建议改革考级内容提高艺术修养
一阵琴声悠扬,紧接着,却是一阵“鬼哭狼嚎”,孩子弹不好,父亲一顿打……琴声、训斥声、哭闹声,此起彼伏,上演着奇妙的“变奏曲”。
10万琴童学钢琴,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很多业余学钢琴的孩子,除了考级还是考级。考级,似乎成了琴童和家长的终极目标。然而,音乐专家们发现,很多琴童考过10级后却还不懂乐理;演奏技巧的高超,掩盖不了艺术修养的空洞。家长们原本怀揣着培养“郎朗”的美好愿望让孩子学琴,到头来却发现很多孩子不仅没有培养出艺术气质,反而落下了心理阴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声在不夜城钢琴学校的一次培训讲座上发出提醒:“钢琴首先是一门艺术,学琴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
逾八成琴童“学琴不快乐”
近日,记者分别走进沪上的两家小学和初中,对20名琴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14名孩子认为“学钢琴享受不到乐趣,颇为枯燥”;11位孩子认为“以后如果没有父母的叮嘱,自己不会再弹下去”;只有4个孩子感觉学钢琴很快乐。不过,16个孩子都以郎朗和李云迪为榜样,期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钢琴明星。
然而,将来能像郎朗那样的成功者毕竟凤毛麟角,很多自身缺乏音乐天赋的孩子,被社会风潮裹挟着、被家长逼迫着学钢琴。一位钢琴教师告诉记者,一位母亲带着4岁的女儿来学琴,小女孩弹琴时,母亲一直在边上训斥。结果,小女孩从琴凳上跳下来,涨红着脸盯着母亲,一把抓过曲谱,三下两下把琴谱撕得粉碎……还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发现家里的钢琴经常是湿的。他问儿子这是什么回事,儿子回答说是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钢琴上了。然而,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家长终于顿悟:儿子是故意的,他恨钢琴!一个小女孩夺得了一次钢琴大赛的第三名,父母喜上眉梢,答应满足女儿提出的一个条件。女儿却狠狠地吐出几个字:“回去把钢琴劈了!”对很多孩子而言,弹钢琴,不是艺术的熏陶,而是苦难的梦魇。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王鹏博士分析说:“三四岁前,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旦学琴,宝贝成了‘囚犯’,被家长天天盯着弹琴。这样一来,孩子就把学弹钢琴与痛苦的情绪相联系,就会厌烦学琴。有些孩子以为撕了谱、劈了琴就能重回宝贝的年代。”王鹏博士提醒说,幼年时落下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教了一辈子钢琴的周惠芬老师告诉记者,一位名叫金声的女孩之前学过钢琴,但因被老师斥骂而不愿再学。后来,周老师得知金声最爱听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就说:“那我们就学这首《致爱丽丝》吧。”其实,《致爱丽丝》技巧性也很强,但在学弹乐曲时,金声不自不觉地学会了技巧,也爱上了弹钢琴。如今,金声已通过8级考试。
考级水平不代表艺术修养
喜爱音乐本是孩子的天性。一位姓陈的医生告诉记者,一次,他要带着孩子东东出去玩,推开窗,发现下雨了就对儿子说:“下雨了,我们不出去了吧?”4岁的东东掀起钢琴盖认真地说:“爸爸,我来弹《太阳升起》吧!我弹了,太阳就会升起来了。”不夜城钢琴学校的李桂英校长提倡“快乐学琴,快乐教琴”。她认为:“只有快乐了,才能激发自主性,孩子才能喜欢上钢琴。孩子快乐学琴,无论对考级还是对艺术修养的培育,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然而,孩子可爱的天性,常常在家长盲目追求考级的功利性教育中被抹杀。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声说:“走上考级路,很多孩子没了童年。考出10级的孩子,无论从乐理还是演奏基本功上,都还是十分欠缺的,一些孩子甚至连所弹曲目的背景都不知道。”
记者走访沪上的一些钢琴学校后发现,为了留住学生,很多学校只针对考级曲目突击反复练习,根本不顾孩子的演奏能力和基本功是否扎实。一位老师私下里透露,一首考级曲子,孩子需要练习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才能熟练弹奏并通过考级。反复练习后,琴童顺利通过考级,家长为此欣喜。然而,这样的结果只带来几首曲目弹奏熟练度的提高,与艺术气度和修养基本无关。
钢琴学校唯考级马首是瞻,一些家长也急功近利。一位钢琴教师告诉记者,他教过一位只有2级水平的孩子,其家长却向他提出:“今年要过5级。”无奈,钢琴教师只能教孩子5级的曲目。家长的算盘打得很精:如今的钢琴考级培训每半小时的市场价为100元至150元,以一年一级的正常速度,需要10年才能考出10级。如果跳级考,岂不是能省下一大笔钱?孰不知,这般“大跃进”可把孩子逼苦了。钢琴教师告诉记者,可怜这位还在上托儿所的小男孩,每次练习5级钢琴曲时痛苦得连脸都扭曲了。
在无法改变10万琴童争过考级关的现实下,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院长赵曾茂教授建议:“改革考级内容,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世界名曲,而不是单纯的练习曲。让他们在考级的同时,也提高艺术修养,在弹奏世界名曲的同时喜爱上音乐艺术。”
本报记者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