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转贴自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2005-04-27

转贴自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2005-04-27

全面推进城郊教育一体化,全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

--上海市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2005-04-27

  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15年来,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浦东广大教育工作者牢牢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始终把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完成了以数量扩充为特征的第一次跨越之后,目前已进入以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阶段。
  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总数达到378所,其中中学105所,小学107所,幼儿园16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学生总数26.2万人,教职工2.4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8万人。1993年浦东建区以来,学生数占上海市的比例从1/9发展到1/7强;共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幼学校214所,学校占地面积从240.0万平方米增长到459.4万平方米,增长了91.4%,建筑面积从99.4万平方米增长到282.7万平方米,增长了1.8倍。15年来,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长了9.9倍,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小学提高了9.6倍,初中提高了9.1倍。
  基础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和外国机构独立办学并存的多元办学格局已经形成;校(园)长任期目标制和教师聘任合同制全面实行,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和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取得明显成果。涌现出华东师大二附中、建平中学、进才中学和福山外国语小学等一批办学质量高、有特色、在全国和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坚持“两个为主”原则,满足了5万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
  一、调整城郊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城郊教育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区前,浦东地域分属三区两县(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和川沙县、上海县)管辖。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为城郊教育一体化带来了历史机遇。
  2003年前,浦东郊区基础教育一直实行区、镇两级管理体制,这对于调动镇政府办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弥补当时区级财力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郊区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2003年,新区共有镇管公办和镇办学校86所,其中完中13所,初中12所,小学34所,学生数、教职工数以及资产总值均占全区基础教育总量的1/5左右。
  然而,随着浦东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城郊基础教育的不平衡性日显突出,制约了全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此,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调整基础教育区镇两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自2003年9月起,86所原镇管中小学全部划入区统一管理,在上海市率先实现了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管理,这对于提高浦东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加快浦东的郊区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和城郊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城郊学校办学条件
  浦东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城郊教育一体化。浦东始终把推进城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管理体制调整后,浦东制订了《浦东新区关于加快城郊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城郊基础教育的四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
  1、城郊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长
  体制调整后,浦东统一了城郊学校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和预算编制标准,实行全区统一拨付。同时,区财政增加教育投入,03、04两年全区所有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达到统一标准,为城郊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2、城郊学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体制调整后,03、04两年浦东安排专项经费,完成了80余所学校的校舍大修项目、64所学校运动场地翻建和45所学校食堂内部维修改造等项目。重点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使城郊初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03、04两年,新区财政性投入初中教育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9.7%,新建扩建初中校舍18万平方米,修缮校舍117万平方米,使初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改善郊区学校的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教材配套仪器等设施设备,确保城郊学校的学生都享有良好的教育条件。
  3、城郊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近几年来,浦东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全部中小学校都已建成“一网三室”(校园网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03、04两年,为城郊学校增配1.7万台计算机,生机比全部达到上海市标准。04年,浦东又投入资金,按2:1的比例为中小学教师配备计算机,预计05年可全部到位。
  04年浦东远程教学系统建成。在6所城区学校建设了主播教室,在60所郊区学校配备远程教育专用教室,采取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用于城郊教师网上开展教学和教研交流。
  4、制订向郊区学校倾斜的政策
  城郊教师收入同步提高。体制调整前,城区、郊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03、04两年,区财政投入资金,在消除郊区教师收入与城区教师收入差距的同时,使城郊教师收入得到同步提高。
  近三年,浦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了郊区学校的管理力量和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职务评聘方面浦东规定,凡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郊区中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郊区学校的中级职务评聘比例可在上海市规定的结构比例基础上再放宽5个百分点;在加强郊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浦东安排专项资金对相对偏远学校的区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每月给予500元补贴,对到郊区学校支教的城区优秀教师给予补贴。04年选派了第一批城区优秀教师64名到郊区学校支教,选派10名原区直管学校校长到郊区学校任职。
  5、规范管理,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
  新区按照“两个为主”原则,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目前,新区有适龄民工子女约5万人,以四种形式在我区就读:一是在公办学校插班就读,二是举办专门招收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以这两种形式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学生为2.2万人,并享受与户籍学生完全相同的待遇;三是到民办学校就读,四是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新区鼓励公办学校敞开大门接收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同时鼓励民办学校接受民工子女,并按小学每生1900元/年、初中每生2300元/年的标准给予民办学校补贴。委托教育中介机构管理民工子弟学校,加强规范管理,并支持其改善办学条件,03年拨专款150万元,改善25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备、厨房设施。
  三、加强城郊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城郊学校办学质量
  城郊教育一体化就是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发展,让所有的浦东人都能享受到均衡和优质的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对浦东整体提升城郊学校办学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浦东要以此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1、调整教育管理机构,推进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
  为促进城郊教育的共同发展,浦东调整了教育管理机构,成立了四个教育署、三个管理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院。
2004年初,浦东撤销了原有的18个学区,成立了4个教育署,各署区域内既有城区学校,也有郊区学校。这一调整旨在促进城郊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整体发展。
  2004年10月浦东合并原有的教育学院、教科所、教育信息中心,成立全国首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功能,力争使之成为浦东的教育学术中心、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03年末,浦东成立资产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工程管理中心,加强对浦东城郊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
  2、强化教学基础管理,提高城郊学校课堂教学效能
  研究制订《浦东新区加强教学基础管理的若干意见》,构建区、教育署、学校三级教学基础管理网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基础管理上,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上。重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持续开展大规模调研听课工作。深入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蹲点调研,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加强个别化研究和指导,注重教学质量的监控。
  二是聚焦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全区中小学教师人人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在校长和教研员的帮助下研制和修订改进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积极推动教研员带研究课题到郊区相对困难学校蹲点,切实帮助相对困难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3、丰富城郊结对互帮形式,促进城郊基础教育共同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建平西校与唐镇中学、竹园中学与施湾中学两对“城郊办学联合体”,以“城郊一体、东西联动、互助共赢”为宗旨,逐步实现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管理和培训一体化,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进一步深化城郊结对。目前有洋泾中学与王港中学、高桥中学与高行中学、川沙中学与龚路中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结对互帮,有华东师大二附中与张江中学、上外浦东附中与孙桥中学的全面合作。
  4、在均衡发展基础上,逐步扩大各阶段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浦东的学前教育取得较快发展。涌现出东方、冰厂田等4所市示范性幼儿园。同时0-3岁早期教育得到重视和发展。目前浦东已制定出本区的区级示范幼儿园评审方案及评估指标,正着手开展新区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积极鼓励办园质量较好的幼儿园参加评估,争创区级示范园。通过扩大质量高、有特色的幼儿园队伍,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多元化需求。
  小学阶段以“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为重要抓手,提高小学阶段的办学水平。目前试点小学已由27所扩大到42所。在对小班化教育试点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小班化教育工作现场研讨会,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小班化教育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等方式,开展“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的研究,逐步深化小班化教育的实践。
  以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初中学校整体规划,优化形态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基本实现了《浦东新区“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三年规划》中提出的初中教育发展总体目标:让每一所初中学校有特色地发展,让每一位初中学生有个性地健康成长,让社会和家长感到满意。“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新区把义务教育拨款占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提高到70%以上,新建或扩建初中校舍18万平方米,修缮校舍117万平方米;浦东100%的初中教师学历达标,83%的初中教师达到高一层次学历,有404名初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习经历,占初中教师总数的6.4%。初中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并涌现出12所市、区两级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高中阶段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取得成果。华师大二附中、进才、建平已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洋泾中学也完成了终期评审。同时,浦东继续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举办拟申报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10所学校校长研修班,成立由市区教育部门的老领导和“双特专家”(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组成的导师团,深入每所学校听课调研,进行诊断性评估,帮助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在“今天的学校”基础上,打造“明天优质的学校”。
  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开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浦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推进体制创新,扩大教育开放,全力打造与浦东世界级开发相匹配的、具有开放、多样、优质特征的“浦东教育”品牌,到2010年构建“两个体系”,构筑“五大平台”,实施“六大工程”,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浦东建设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做出贡献。
  “两个体系”是建立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标志的开放多样、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构建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五大平台”是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全民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研发平台、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六大工程”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教育全面“突围”工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程、名校长、名教师打造工程、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工程、“世博会”教育服务工程。浦东为实现上述目标,正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1、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推进“减负增效”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树魂立根”教育,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力军的观念。
  贯彻最近出台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立足浦东这块热土,把浦东人在开发开放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创新勇气和奉献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营养,哺育和滋养新区青少年。去年新区成功组织“浦东崛起的精神支柱——市中小学民族精神巡回活动”,编写《浦东崛起的精神支柱——中学生看浦东导读》。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把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落到实处,浦东提出要努力拓宽学生的“三个空间”(自主学习空间、自我体验空间和自我实践空间)。在去年9月召开的浦东新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有207所学校联合发出“减负倡议书”,明确了“减负”对于学生来讲不是不要刻苦学习,而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禀赋、挖掘潜能;对教师来讲,就是要在减负中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上海“二期课改”,全面提升城郊学校教学质量
  上海市“二期课改”启动后,浦东把全部中小幼学校分成两个层面,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课改之中,一是全面进行课改的“实验学校”共16所,其余是参加部分课改教材实验的学校,其中小学自然常识和初中新综合科学已在浦东全面推开,英语牛津课改教材已覆盖浦东30%的高中、70%的初中和几乎100%的小学。
  组织全区教师学习研讨“二期课改”《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明确课改的方向、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举办“二期课改校长论坛”,确定“二期课改与学校发展”为论坛主题,从二期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二期课改与课程资源开发、二期课改在面上学校的推进、课改方案在学校个性化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使全区校长们的课改意识等到空前强化。同时还多次举行二期课改各学科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并在部分学科中逐步探索出一些研究性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问题—对话—探究”模式、“类属化阅读模式”,地理学科的“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模式等。
  制订《浦东新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让新课程、新内容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呈现,得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浦东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
  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新课程标准为学校开发和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提高了学校开发新课程的积极性。浦东至今已在33个学科内,开设了540多门校本课程,有600多位老师承担了校本课程的教学和辅导任务,编写、出版了讲义、教材350多种。如《电视科技与现代传播》、《传染病与生物战争》、《用TI图形计算器学数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海洋资源开发》、《戏剧解读与表演》、《东西方神话》、《时政聚焦》、《绣花工艺》、《插花制作》、《文博:青铜和陶瓷》等。此外,在海归人员子女就学较集中的学校还正在积极探索在语言、心理和环境适应期的校本课程和教学方法。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实现了四个“变”:变学生被动适应课程为课程适应学生主动发展,变单一硬性的国家课程为多元的可选择的弹性课程,变静态的十数年不变的课程为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不断变化调整的动态课程,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究事物的本源。
  3、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浦东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向课程改革的要求靠拢,形成了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力求多元化:既重视教学结果(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量化的教学业绩,发展提高的幅度等),更重视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文件执行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评价方法力求多样化:数量化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评价尽可能比较准确地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状况,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是注重发展性原则。评价重在“看发展、看提高”,重在价值判断而不仅仅是事实判断。各校办学条件、生源起点等存在较大差异,发展性评价机制使各类学校都思考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确立实际可行的课改目标并付诸实施。
  4、开展研究与培训项目,提升城郊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教育内涵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浦东城郊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浦东正在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师资培训机制,把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培训转变为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本的开放式培训,形成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模式,以研究与培训项目为抓手,打造名校长、名教师队伍。目前,已评审出14个校长、教师培训基地、6个名师工作室、89学科带头人、744个骨干教师,选拔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启动培养工作,开展15所“市重点加强初中”校长培训,1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诊断性培训,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以及面向全区所有英语教师的分层次培训等。
  5、进一步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体制多样化
  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促进民间力量和国际资本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浦东民办中小幼学校发展43所,占全区的11.1%;民办中小幼学生13500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5.1%。民办教师1522人,占全区的9.14%。国际学校有4所,同有资质招收外籍学生的公办学校一起,较好地满足了浦东国际人士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同时,浦东正采取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办学。
  6、积极探索“管、办、评”联动机制
  明确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的内涵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评价,采取若干举措,逐步形成“管、办、评”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探索委托管理模式与机制。培育若干个教育管理类的中介机构,政府以契约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管理若干所公办学校,其公办性质保持不变;是委托浦东新区早期教育培训中心管理新区早期教育中心,指导、管理全区0-3岁早期教育,并引进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价;政府以契约方式委托教育类中介机构管理浦东现有的25所简易学校。
  二是构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机制。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新型关系为切入口,进行家长委员会直选制试点。
  三是培育并完善中介类教育评估机构并委托其对浦东的简易学校、社会力量办学项目等进行检查、评估。
  7、探索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新机制
  为建设和谐社会,浦东正以社区为基点,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已有张江等4个街镇的学校开展了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工作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并确定了开放的三项原则(公益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共建共管共用原则)和五个机制(领导协调机制、安全保障机制、成本补偿机制、开放主体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研究、制订长效管理制度,保证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能规范、有序、持久地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二00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 本帖最后由 一杯白开水 于 2006-9-17 05:2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