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获权批评学生 进步还是悲哀
发布者:玮小宝 时间:2009-08-25 13:21:00 来源:解放牛网 【收藏】
【评论5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http://www.jfdaily.com/a/303769.htm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权益和责任等作出明确界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班主任的批评权这个新概念引起社会各方热议。
正方:恰当批评是对学生负责
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既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又对孩子成长不利。批评和惩罚,与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是正常的教育手段。虽然鼓励是主流的教育方式,但它无法替代批评的功能。......【详细】
反方:谨防给班主任放权带来的隐性教育暴力
过去,大家对中小学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现象习以为常,现实中,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当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时,一旦手中拥有批评学生的权力,当学生的成绩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或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出现抵触、不听话,或者违反纪律等情况时,便容易对学生使用体罚、变相体罚或语言暴力等手段对待孩子。......【详细】
【现状】 学校“批评权”难施行
“老师批评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怎么到现在教育部才明确班主任有批评权?”“现在的学生还真的不该管,家长动不动就投诉,给班主任好看!”“批评尺度是最难把握!”…… 老师的“批评权”在很多班主任的眼中确实岌岌可危,甚至老师给学生和家长道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详细】
老师 不敢轻易批评学生
“体罚学生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连批评学生时说重一点都在担心他们接受不了。”江北米亭子小学罗晓鹂老师说,在批评学生时,她总是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语气语调和对方的表情变化,不要让学生出事。
罗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溺爱比较多,心理承受力非常差,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常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来。
上学期,九龙坡区某小学三年级女生小华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了她,在放学之后悄悄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两天一夜,急坏了家人和学校老师。......【详细】
家长 对老师批评爱恨交加
“每次去接孩子放学,老师都尽说好听的,这让我心里反而不踏实了。”家住渝北区龙溪建材市场附近的张女士说,她的女儿去年在花园村小学上一年级,上了整整一学年都没有从老师那里听到过一句批评的话。
张女士说,女儿性格乖巧、成绩拔尖,很招老师喜欢,每次见面都在夸奖她。“有一天下大雨,女儿不想去上学,就让我帮她请病假。我说老师发现你撒谎怎么办?女儿说,老师喜欢她,一定不会批评她的。”她说,这下才觉得管得太宽松的老师并非好事。
张女士觉得,老师只看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对孩子犯的其他错误都不批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老师不作批评,家长心里有些担心;而老师过多的批评,更让家长们心里难受。【详细】
新规 批评尺度才是关键
“老师批评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去做什么规定。”市政府参事、首届重庆名师曾庆宇说,她第一眼看到这个规定时感到非常诧异。曾庆宇说:“后来我的理解是,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应该是强调班主任的责任,说是给予批评的权利,其实还是提醒班主任不要忘记教育学生的义务。”她认为,教育中必然有批评,离开了批评就谈不上教育。“不过规定也有些奇怪。难道只有班主任才有权力批评学生,科任老师就只有袖手旁观?”
“教育部这个规定中的‘适当的方式’这几个字才值得好好解读。”曾庆宇说,如何去确定批评的尺度和方法是班主任老师最大的难题。
她认为批评最重要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在批评学生的言语尺度掌握上,一定不能用到“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可救药”,“你怎么这么笨”、“全班同学不要像他那样”这样的言语,那会强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我有话要说】
这是教育的悲哀
张维仑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督学
用这样的规定来规定一名班主任的权利,那简直是一种悲哀。这说明我们学校的批评教育越来越缺失了。
近些年由于赏识教育的风行,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只赏识不批评,甚至也不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让许多孩子承受批评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于是人们常常会在报端看到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无法面对挫折和批评,因此而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的事也不鲜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往往担心学生安全而淡漠了责任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好听的总比难听的招人喜欢,于是学生们得到的批评越来越少。
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也是如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批评,并培养起对批评和挫折的承受力,这样才能成才。(来源:央视网)
批评要讲究技巧
钟敏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
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是给班主任增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敢于批评、认真教育好学生。
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安全事端的都是那些“蛮干”的班主任。批评是有技巧、有艺术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批评方法,对学生的批评主要是用语言进行,但老师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特别避免用刺激性强的字眼,避免长篇训话和说教,而是尽量用那些简洁、生动、浅显、富有形象性和启发性语言,甚至采用寓言、童话、故事等来诱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