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9-8-30 20:32
只看此人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日期:2009-08-28 作者: 来源:新闻午报
升学制度有望改革,本市小学校外兴趣班“变脸”
下周,本市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各种校外培训班又将热闹起来。随着全国“封杀奥数”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报读此类培训班的热情明显下降,反而是一些艺体类兴趣班开始受到追捧。很多家长认为,升学制度改革让“小升初”不再“惟证是图”,只有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尝到甜头。
小学新生做主
报上“小荧星”
家住浦东马上要读一年级的聿尔告诉记者:“我已经去学校报过到了,好激动啊!最好明天就能开学!”爸爸王先生对于女儿的开学状态表示满意。他说,为了做好准备,聿尔在暑假里着重练写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很认真地跟着曾是教师的奶奶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认了200来个字。
不过,在爸爸眼里,比起学习学科知识,小聿尔的长处还是“玩”,而且精力十足。暑假里,她参加小区里的钢琴班,还在少年宫学习书法、围棋和美术。一段时间下来,王先生发现她对钢琴没什么兴趣,倒是很喜欢下围棋,还不止一次赢过自己。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王先生和聿尔一起商量开学后要调整哪些校外兴趣班的学习。“我跟爸爸说不想学钢琴,最好把钢琴课改成跳舞课,爸爸一下子就同意了,于是去‘小荧星’报了拉丁舞。爸爸说,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小聿尔对这样的决定显然很满意。
学科班“退烧” 艺体班走俏
很多小学教师表示,近年来只让孩子在校外学数学、学英语的家长确实有所减少。至少,家长会在校外培训课中加入一二种艺体类课程,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更为明显。尤其是一些能增强学生体质的校外培训班,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静安小学顾春慧老师说,不能说家长完全放弃了校外学科补习类培训班,不再去考各类英语证书或数学竞赛证书,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削减了学科类培训班的数量,报了一些孩子更愿意去的下棋课、画画课,以及一些吹拉弹唱的兴趣班。“孩子们不仅去上游泳、柔道这样大众化的健身类课程,还会去上轮滑班。”
这个暑假,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跆拳道、空手道班比去年一下多了2/3的学生。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学校负责人马梦蓉老师说,虽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班去年才开吸引了家长慕名而来,另一方面也能说明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
据介绍,近年来应家长需求,活动中心艺体类培训班的办学场地和师资都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心内2万6千名学生中,近半数的假期或双休日都在艺体类培训班的唱玩蹦跳中度过。
网络版“小升初”最有价值证书榜受质疑
日前,在本市一家大型教育网站的2010年“小升初”交流社区里,一张“2010小升初最有价值证书排行(网络版)”的帖子以其重学科、轻艺体的“中心思想”受到很多家长的质疑。
记者看到,发布该帖的网友列举了文艺特长证书、鼓励类证书、三好学生证书、各类英语竞赛类证书、作文竞赛证书及数学竞赛证书等11类证书。其中,文艺特长类证书(如乐器、舞蹈、围棋等)被评为“火力”最弱的证书,之后的建议称:“这类证书‘有不如没有’,只会让名校校长觉得你们家孩子文化课没出路,不学无术。”而“火力”最猛的莫过于华罗庚金杯竞赛证书,“楼主”称该证书是奥数证书中的“大哥大”,但也同时奉劝家长“孩子如果不是很优秀,就别想这个了”。
对于这则内容很有“诚意”的帖子,不少家长却报以质疑声。有家长认为,考出证书当然好,但别总指望着拿证书当升学的砝码。与其在一些无聊的竞赛上花时间,还不如培养孩子拥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艺术特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向记者吐露了这样的心声:感觉“惟证是图”的升学制度会转变。学科知识课堂讲的能掌握就够了,小学生还是应该多开开眼界、多培养点兴趣爱好,这样对他的成长更有好处。
【专家观点】
可顺势推进教育制度改革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为广大家长了解。”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因此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足为奇。不过,家长也应避免出现“大转身”,校外培训一会儿以学科知识为主,一会又骤变成以艺体类学习为主。对于艺体类培训班,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单从培训班的变化,很难看出家长教育孩子心态的变化。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是家长的选择,还是学生的选择?孩子在选择过程中,有无自主性?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性,家长选择学科培训班或者其他特长培训班,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不同。
家长选择兴趣班,有多少是出于真正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考虑?熊教授认为,正如有的家长认为今后的升学模式可能会变,因此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都是希望积累今后升学的资本。
不过,熊教授表示,家长更注重孩子的素质发展总是好事。为此,教育部门可针对家长的这种态度,顺势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引导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个性、兴趣与人格发展。○新报记者|沈晓庆|文|李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