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乃木希典,波澜壮阔的一生

乃木希典,波澜壮阔的一生

乃木希典,波澜壮阔的一生(上)
http://dajia.qq.com/blog/468493023248825

刘达 今天 11:30


【无人】

乃木希典出生于1849年。出生的时候原本不叫“希典”,他上边有两个哥哥,都不幸夭折,父母一看这次又是个儿子,能不能活下来心里没谱,干脆起个名字叫作“无人”。日本原来也是农耕社会,很多农耕社会文化元素跟中原大陆王朝一样,“无人”这样的名字,就相当于大陆王朝的农村里“狗剩”“铁蛋”“招娣”之类,有一些盼望隐喻其中。

话说无人的母亲,跟父亲一样,也是武家出身,对孩子的教育严厉有余疼爱不足。那年夏天,无人赖床不肯起来上学,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蚊帐用力一扯,意在催促孩子起床,没想到蚊帐钩子戳进无人的左眼,顿时红肿一片。当时的医药条件有限,消肿以后,左眼就慢慢失明了。到现在,展示在乃木神社里的双筒蔡斯军用望远镜,左边的镜筒是空的。

但是,在以后波澜壮阔的人生岁月里,无人(后来的希典)为了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这件事。所以,希典是个“独眼将军”,这一点很少人知。此事公开传到外界,是在希典的葬礼上,他的姐姐回忆童年岁月时透露出来的。想想看,一只眼睛的无人,剑道出众,马术精湛,身经百战一直到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将军,用日语说,他是个了不起的“努力家”,用咱们的术语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源三】

幼年的无人虽然体弱多病,但是总算慢慢地长大了。到了15岁,父母一看,大概这个孩子能留下了,就不叫无人了,改了一个普通的名字“源三”。15岁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对抗父母之命。当时的源三,自认为身体不够强壮,而且左眼失明,如果按照父亲的愿望去成为一个武士,没什么前途。于是他自作主张要在文化方面发展,要做一个学问家。但是父亲极为固执,一定要他走武士的道路,几次争吵之下,源三离家出走,投奔当时的名师玉木文之进先生,成为他的门下。后来,因为命运的拨弄,希典与恩师决裂,这是后话。

也许他的军人之路是命中注定,源三在玉木门下,文化学习的成绩固然日新月异,但武艺方面的进步更是惹人注目,到了18岁,他转念一想,还是回心转意走上武士之路,弃文从武,报效国家。此时,源三再次更名叫“文藏”,投身军营。

(乃木希典)

【文藏】

当时的日本,仍处在幕府后期,幕府实力强大。幕府时代,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到了德川将军时代,将军家就是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当时虽然也有天皇,但是天皇也要听幕府将军的。以前的天皇住在京都,就是古代的日本都城(历史地位相当于西安),有人说天皇能住在京都,那是因为幕府将军“恩准”他住在那里。换句话说,让你住在那你就住在那儿,哪天将军不高兴了,想把皇宫拆了开发房地产,抱歉,天皇就得给我乖乖地动迁,你敢反抗我就给你弄个 “暴力抗法”,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当时的行政区域是“藩”,其实就是诸侯,藩主就是大名。大名不是朝廷册封的,而是拥有大米1万石产量以上的大地主,他的实际控制领地就叫做 “藩”。日本近代史,都是这个藩那个藩,藩与藩之间互相征战,藩与幕府之间也不太平,总之是一片“长夜难明赤县天摁倒葫芦起来瓢”的乱世。与中原王朝不同的是,大陆王朝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是说普天下都属于一个人,铁板一块。而日本从来都是“我的土地我作主”,诸侯各自为政,相对独立。

后来的明治维新,除了大方针“大政奉还”,就是把幕府将军的权力还给天皇,确立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政制,另外一个重要的行政改革内容就是 “废藩设县”,旨在按照欧洲的行政管理方式建立县级单位,削弱原来的藩主们的势力,建立国民国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你想啊,藩主们本来日子过得悠哉游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说一不二,看你赚钱就跟你要点钱花,看你不顺眼,就把你封掉,谁敢说个不字,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总之藩主就是土皇帝。你政府突然要废了我,岂肯善罢甘休?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所以很多藩主起来跟政府开战,连大名鼎鼎的维新名臣西乡隆盛都扔掉乌纱,回家率兵造了反,史称 “西南战争”,成为日本最后一场,也是日本史上最大的一场内战。

1866年,18岁的文藏(后来的希典)参加他的家族所属的长州藩军,与幕府军的第二次长州讨伐军针锋相对,这一仗,双方鏖战数月,长州军击败了幕府军,文藏左腿受伤,成为人生中第一场战斗给他留下的纪念。

说来有趣,长州藩与幕府对抗,这本来是地方反抗中央的行为,但是文藏所属的部队竟然也叫“报国军”,这说来或许觉得好笑。但如果把“国”理解为各自所属的“藩”,就能想通了。直到现在,日本人在问“老家是哪里”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日本人说“老家”时还偶尔用“国”这个字来指称,说明日本人心目中,自己的家乡就是自己的国,至于京城那个“国”,是另一回事儿。

文藏投身行伍的第一仗以后不久,明治维新开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即将诞生。当时,日本陆军创始人之一的山县有朋(陆军真正的肇始者是大村益次郎,但是不久,大村被暗杀,所以一般认为山县是实际的陆军主要创始人),在东京推动新式军队的建立,因为文藏表现出众,一封诏令从东京飞到文藏身边,招他参加国家军队。时在明治四年,22岁的文藏奉诏入京,直接晋升陆军少校(日本陆军叫少佐)任大队长。新军队的任务是协助天皇,废除锁国政策,推行富国强兵的新政策,削弱藩主势力,建立起一个上令必能下达的政治体制。在这里,文藏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阶段。

【希典登台】

那一刻,文藏再次改名,乃木希典登上舞台。

西南战争开始以后,希典军运亨通,一路高升,到明治八年,年仅27岁的乃木希典,就升任熊本镇台步兵第14连队长,驻屯小仓。镇台是明治前期新式陆军的常设最大编制单位,相当于军区,日本叫军管区。共有六个军管区,即六个镇台。第一军管区东京镇台,第二军管区仙台镇台,第三军管区名古屋镇台,第四军管区大阪镇台,第五军管区广岛镇台,第六军管区熊本镇台。一个镇台大概包括2—3个步兵连队,所以,毛估的话,镇台的步兵连队长大概相当于一个军区下属的野战集团军的最高长官。后来陆军设立“师团”建制,镇台编制取消。

明治八、九年之际,各地藩主纷纷领兵起义,与国家军队开战。希典的连队,主要防范西乡隆盛的萨摩藩军,但是,另一个近在眼前的起义提前发生,深深地打击了年轻的希典。那就是“萩之乱”。

萩是个地名,在山口县,叛乱者是受到西乡支持的前原一诚。更令希典棘手的是:萩,是他的恩师玉木先生的家居所在。而且,希典的亲弟弟,原名真人,现改名为正谊,当时正在玉木先生门下,一边习武的同时,已经成为前原一诚的心腹骨干。受恩师差遣,正谊几次前来找兄长商量,想让希典反戈一击,加入藩军。希典不为所动,拒绝了弟弟。最后兄弟洒泪而别,彼此心中都明白,这就是死别。

其后各为其主,继续作战,不久正谊战死。

乃木尚未从弟弟之死的悲痛中解脱,又接连传来恩师玉木剖腹自杀的噩耗。据说玉木先生门下多名高足参加叛乱,玉木本人对此感到责任重大,引责自戕。

【丢失军旗】

到此为止,希典一帆风顺少年得志。孰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弟弟与恩师之死,开始了他人生的低潮,屋漏偏逢连夜雨,“丢失军旗”事件的发生,更给他致命的一击,成为希典一生中不能忘怀的耻辱,甚至令他在很多年之内意志消沉,自责与负疚感,险些令他走上绝路。

小仓连队的军旗,也是直接从天皇(大元帅)拜受而来,它的神圣含义不言自明。明治十年(1878)2月,希典率领第三大队迎击西乡军。西乡军实力强大,远非前原一诚军可比拟。22日,高濑之战开始,连日急行军,希典所部已经疲惫不堪。

冲入丛林不久,希典部200名与西乡军村田三助所部300名对峙,战斗开始。寡不敌众,疲劳困倦,无奈之下,希典命令所部撤退。这时的军旗,缠在少尉河原林雄太的腰间,大家边打边撤,不料河原林少尉中弹身亡,希典本人也负伤昏厥,这样,军旗被敌人抢走。

在战地医院里苏醒过来以后,希典听说军旗被抢,羞愧难当,捶胸顿足,发疯一般跳下病床就要回前线,军旗不能抢回来,就死在前线。部下拼命阻拦,希典的情绪总算稳定下来,但是这个事件成为他一生中不能忘怀的耻辱。

西南战争结束,叛乱平定以后,明治十一年,希典荣升中佐(中校),调任第一军管区东京镇台任第一连队大队长。同年,30岁的希典与20岁的静子结婚。

(乃木希典与妻子静子)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