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http://ljzxx.eicb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3
实现有效的探究学习——学科小结
作者:方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 更新时间:2009-3-20
实现有效的探究学习
罗泾中心校 方云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证明来学习数学。如何实现有效的探究学习,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来落实的:
一、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通过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尽量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给孩子们足够的思维时间,拥有自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宽松气氛,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2、精心设问,给学生指明探究方向。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这里的“适宜”是指这样的问题情境能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能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2、知识又要处于学生发展的最近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3、还要有一定的数学结构和丰富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数学化的思考。
3、给足时空,让学生真切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理的过程。因此,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过程。
4、有效引导,让探究内容得到内化。在学生的探究中,找准最佳切入点,动态把握全过程,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情能“与时俱进”。
二、在小组活动中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1.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2.学会倾听: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③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④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⑤学会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教学案例:
师:对于求出最大差,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掌握得很好,那如何来得到最小差呢?有规律吗?
一、 探究求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的基本规律
(1)出示例2 /2:从数卡1,2,3,4,5,6,7,8,9中选出6张,
将他们摆成2个三位数,你能得到最小的差么?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
请不同情况的学生板演 ,学生可能的情况:
(学生基本能考虑到百位数相差1)
512-498=14, 489-376=111,912-867=45,等等。
(3)分析:
a、观察哪几个算式的差比较小(两位数的),这些同学在造数的时候有什么共
同点?(所造两个三位数的百位尽可能接近,则可选4,3;5,4等相差1的两个数。
b 、十位和个位怎样选数卡,才能使差最小呢?
(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或者引导学生讨论)
(4)小结:
a、要使差最小,被减数要尽可能小,减数要尽可能大。
b、先在数卡中选出最小的两个数字从小到大摆在被减数的十位、个位,再选出最大的两个数字从大到小摆在减数的十位、个位;在剩下的数卡中找出两个相差1的数字,分别摆在被减数和减数的百位。
分析与反思:
在《减法塔》备课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困惑,其中求最小差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找到规律并能够加以理解。我咨询了去年教三年级的老师,一致认为“对于求最大差,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在求最小差这一环节上,由于求最小差的规律没有像求最大差的规律来得明显,许多学生显得十分困难。尽管教学中让他们先自由去设想,然后通过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再归纳出规律,许多学生在反馈时仍然无法独立求出最小差。”
如何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我反复的研读了教材,对于求最小差这个知识点,主要还是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规律并加以运用这个知识。
这堂课我由自己的困惑导入,激发学生帮忙的欲望,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入探究的氛围。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着又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作了精彩的分析,大胆地讲解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间进行质疑。在学生与他人共同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得到调动,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反馈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础运用这个知识,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这堂数学课带给我的是惊喜,更多的是震撼,多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然而这却是和他们相处了一年多以来第一次的发现!就是因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活动,带动了这群孩子,以情致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数学“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2008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