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人,不是教育家,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孩子的父亲谈教育。
理解孩子是不容易的事
理解孩子,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是比登泰山还难。家长们都已经思维固话,也习惯了和孩子的说话方式。
这次去中欧的培训着重谈到了影响的基础是理解,这在孩子的教育上其实是相通的,应该说对孩子来说理解更重要。重新翻开《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上说讲的和张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是何其类似,练习的题目也是如此。
比如孩子来向你说:“我真想打XXX一巴掌。”你可以先概括出“生气”,再说出孩子的心里感受。
看着书的时候觉得挺简单,再到实际中来。
小乐早上练钢琴,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先弹曲子,再弹手指练习。”
乐妈说:“不行,一定要先做好手指练习。”
小乐委屈地哦了一声,无奈地坐回她的位置上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否定式回答,而从影响的角度来说,也仅是停留在第一层,试图通过说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果呢,看起来孩子先做了手指练习,再去弹曲子,也不再提这个事情了。表面上一切都ok,但这背后,孩子是无奈被迫地接受了,是基于你的position power,也许孩子都不想再和你谈论这个话题了。
我站在边上,就在想,我该怎么来回答呢?
“乐乐你为什么不想先弹曲子啊?”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这是一个好的反馈方式吗?看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你就能明白,其实这也不妥,是给孩子增加难题。孩子喜欢问为什么,但在情感的交流上,是比较讨厌被问为什么的。一种原因可能是要去分析这个问题很累;一种原因可能孩子会害怕自己的解释又会被责骂。象这个情况,我就觉得小乐会有点担心她说的理由会被拒。
那我该说什么呢?“我理解你”,太苍白了,说是理解,但理解什么呢?貌似我在课上的第一个回答也是被挑战的就是这个,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解。
要把小乐话里想表达的意思给描述出来。对了,小乐要先弹曲子的原因,应该是她讨厌做手指练习,所以她想把它放在最后。有点象猴子吃桃子表现出来的朝三暮四,大人们是不是觉得没法理解?
想明白这一点,我再想出来的回复是:“乐乐是不是讨厌做手指练习?”再换一种思路:“乐乐是不是喜欢先弹曲子,曲子很优美?”这是两种思路,也许后者更合适些,不过我想至少以这样的方式去回答应该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了。
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和小乐进一步的交流,等小家伙多说一点。
担心:小乐如果说是,和你纠缠于先练指法还是先弹曲子。那该怎么来解决问题呢?
一种情况,小乐并不会太纠结于是先做手指练习,还是先弹曲子。你听了她的感受,她就感觉好多了,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小乐一听你理解她的感受了,就一定要先弹曲子。这里我不明白两者的区别,和乐妈一起交流了之前理解的方式,以及后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来影响小乐呢?乐妈提到了一点:“这就象游泳,先要做热身运动,然后再下水。”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和说理的方式,乐乐喜欢运动,游泳、羽毛球、跑步都是她喜欢的,而这几项运动每个运动之前都是要做热身的,也许我可以说:
“乐乐,你们跑步前是先要做什么的?”
“打羽毛球之前走的那个是叫鸭子步吧,这有什么用吗?”
或许乐乐就能理解和明白了。这应该就算是针对小乐个性化的影响方式了。
所有的后面这些都是我进一步的想象,这个事情在一开始的就被错杀了,不过我想还没那么可怕。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总还是有弥补的机会的,和乐妈商量看找个合适的机会用后一种的方式交流一次看会如何
欢迎订阅讲述我和小乐成长中故事的微信账号: fuyunv .
[
本帖最后由 hiann 于 2013-5-29 10: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