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人类不配得我的救赎”
http://mp.weixin.qq.com/s/GOSZuUIcQgdlW4BhgCel7Q
《神奇女侠》:“人类不配得我的救赎”
原创 2017-07-03 段既南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 【热点影评】
文| 段既南
每个带着“女侠”“英雄”情结的人,最容易自以为义、自认圣洁,想大包大揽别人的问题,陷入对人的论断之罪。与其说这是一个英雄救世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年轻人学习如何爱的成长历程。“神奇女侠”经历到的最神奇之事,就是爱上了“不配得到这样救赎”的人类。
作为DC影业的“崛起之作”,《神奇女侠》自上映以来已经在内地冲破5亿票房。毕竟几乎人人都爱英雄片,尤其是在这个越发疯狂的世代,有谁不想伸张正义、捍卫和平呢?而这正是电影主人公神奇女侠戴安娜所做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一战时期,导演派蒂·杰金斯称这是“第一次机械化”、“对遥远区域的人进行轰炸”的一场“毫无骄傲或荣耀可言的战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亚马逊公主戴安娜加入空军,和上尉史蒂夫一同来到人类世界,挽救和平。她深信所有战争都是战神阿里斯挑起的——正因为他,人类才从至善至真变得无恶不作。她相信只要把阿里斯除掉,世界就会恢复完美。
不必成为公主,我们许多人其实也像戴安娜一样在心底认为“这一定得是我去才行”。只有“我”才是那个可以施行拯救的人。
自以为义的英雄,还是毁灭的帮凶?
戴安娜勇敢奋起,“为那些不能为自己争战的人出战”。这就是女侠的侠义性情之所在。但人在做自以为对的事情之时,往往最容易失去反省能力,陷入彻底的自我中心,抵挡一切批评。这就是魔鬼在人以为正的路上设下的埋伏,命中率颇高。
人在不知不觉中常常掉入到两种试探当中:一是自以为义,自认圣洁,满有优越感;二是血气上涌,大包大揽。一旦事情进展和众人的回应不如我们的期待,很容易就陷入身心灵的疲惫抑郁中。
而对基督徒来说,做表面对的事情并不是属灵生命的完成,而是站立在神面前让神来查验心中动机的开始。约翰·派博认为,大多数教会讲道时只停留在行为的层面,教导会众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就象十诫的前九条,却鲜有谈及第十条诫命的,一条指向内心的诫命——不可贪恋。
不止是别人的妻子和财产不可贪恋,而是更深地追问我们服侍的动机,你渴慕的到底是什么?你是真的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以至于你全然渴慕服侍他,要使祂的名得荣耀,抑或你只是在贪恋个人的荣耀,想要成为改变别人的英雄,参与服侍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幌子,并且你还是靠每天的埋怨才把这个过程撑下来的?
电影中戴安娜坚信凭着自己过人的力量:她刀枪不入,力大无穷,足以杀死魔鬼阿里斯,拯救人类。没想到正是因为她的过于自信和血气大发,她最终差一点就成为阿里斯毁灭人类世界的帮凶。

派博认为,仇敌撒旦最大的问题不是教义不正确,因为对于神学知识,撒旦可能在过去24小时里比你我一生中所了解的还要多,牠的真正问题是无法以神为乐。为此派博多次强调喜乐在服侍中的重要性: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假若信徒在服侍当中不是欢欢喜喜的,那么他就是在服侍他的仇敌。“因为你富有的时候,不欢心乐意地事奉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你的仇敌。他必把铁轭加在你的颈项上,直到将你灭绝。”(申28:47-48)
戴安娜起初带着使命感、义务式地去拯救人类,最终却发现人类并不是她所想的这么美好,认为人类并不配得到这样的救赎,于是她开始想要坐视不理。这时候又因为阿里斯的教唆,人类好的一面在她脑海中几乎荡然无存,她离弃了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忘记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戴安娜这时候脑海里剩下的就只有人类的阴暗面。定睛在人身上的服侍,必然陷入失望,失去喜乐。
只关乎你信的是什么
然而随着在旅途中各样见闻的增多,入世未深的戴安娜渐渐意识到即便是在自己身边看似善良的人,也会背弃诺言、撒谎、行凶、唯利是图……总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史蒂夫似乎是整部电影中除了戴安娜以外,最具有使命和正义感的人。讽刺的是,从最开始他就已经选择了欺骗——为了让戴安娜带他离开亚马逊人所在的天堂岛,史蒂夫答应要带戴安娜去见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存在的阿里斯。
最终当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赶赴战场时,除了史蒂夫外,与戴安娜同去的分别是:被呼召时正在行骗的萨米、被戴安娜调侃说作战毫无荣耀可言的狙击手查理、以及不为和平、只为利益而战的酋长。天真的戴安娜与这些人同行到最后,她以为人类犯下种种的罪行都只因受到了阿里斯的迷惑,只要魔鬼一死,人类就可以回归纯洁。
当戴安娜最终把认定是阿里斯的鲁登道夫将军杀死后,事情却没有像她预期一样发生:人类依旧在互相残害。也许就如史蒂夫说的一样:“无论有没有阿里斯,人类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她对仍执着于要把最后一个军火库炸掉、从而挽救世界的史蒂夫说:“我母亲是对的,人类不配得我的救赎。”这时候史蒂夫对她的回答却带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这与配不配得无关,只关乎你信的是什么。”
与其说这是一个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一个年轻人学习如何爱“不可爱”之人的成长过程。正如在故事最后,终于明白了恩典的戴安娜对阿里斯重复并正面回答了史蒂夫的话:“这与配不配得无关,只关乎你信的是什么,而我相信爱!”若不是对爱的觉醒,戴安娜很可能会在阿里斯的教唆下成为一个帮凶,把她认为罪恶至极的人类毁灭。
这是我们毕生要学习的一门功课。神就是爱,因着爱,祂连独生子都赐给了我们,叫我们不致因着自己的过犯走向灭亡,反得永生。笔者时常回想起自己决定信主的那一天那种感恩和喜乐之情,当时我问自己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做了什么,配得到这一切呢?

以爱摆脱论断的“女侠”
出生在一个成长环境不甚健康的家庭,我内里偏激的基因仿佛与生俱来。除了行凶,我看见以前的自己几乎是无恶不作:偷窃、打架、酗酒、吸毒……那时候的我的的确确是硬着颈项,偏行己路。我什么都没有做,但出于神的爱的恩典,我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被领回神的家。
然而正如保罗说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虽然我清楚耶稣“彼此相爱”的教诲,肉身上却时常感觉自己“爱不来”一些人——他们当中有一些正正是陷在我自己曾经犯过的罪当中的人。我的肉体说,“他们不配被爱”,圣灵却让我回想自己原来是同样的罪人,以及耶稣如何在十字架上无私地牺牲自己,用宝血洗净我的罪。
“这太不公平了!”——凭什么要我们去爱一个根本不值得爱的人。但是要谈公平的话,我们所有人都不配得到神的救恩,耶稣也没有必要为我们牺牲了。这恰恰是戴安娜原先的状态:我是没有问题的,我来铲除世界上的不公平,问题来自两方面:扰乱世界的阿里斯,互相残害的人类。
唯有在觉醒后,她才终于瞥见了黑暗中的光,那就是爱,以至于在故事结尾说出:“只有爱能救赎。” 对基督徒来说,不是因着公平,不是因着义务,只有回归到神那里,思想十字架上主耶稣无条件的爱,我们才有能力去爱那些“不可爱”的人。
在爱的呼唤中,戴安娜终于从论断的试探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真正能帮助他人的“女侠”。
荣耀祂还是高举自己?
除了爱,影片多次谈到荣耀的问题。如上所述,因为一战背景下远程作战的性质,导演把这场战争定性成“毫无荣耀可言”,戴安娜调侃狙击手查理,说他是“没有荣耀地作战”。在电影中,荣耀的定义似乎仅仅是“用光明正大的方式为自己立名”,即这是一个关乎个人名声的问题。
恐怕没有哪本书像《圣经》一样那么频繁地谈及荣耀了,只是这个荣耀与影片中的“荣耀”有着天壤之别,《圣经》关注的不是如何想让自己感觉更良好,如何喂养我们心里面“今生的骄傲”。
笔者曾与一位朋友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时期,有一天突然想起了《圣经》上关于“彼此相爱”的教诲,觉得我应该主动做点什么——接下来我的确也这么做了,为她提供了一些帮助。朋友向我表达了极大的感激之情,然而我心里却甚是空洞,既没有感觉到与她重归于好的欢喜,也没有感到那种因“施”而得来的祝福。
我想到《马可福音》里那个血漏的女人,她四处寻医,吃尽苦头,花光所有积蓄,病情却丝毫不见起色。直至她找到了耶稣,一切都不一样了。这像极了我们的生活状态: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而用尽各种办法,赚取更多的钱、拿到更大的权力、让自己外表光鲜一点、甚至进到教会里努力做对的事情、拼命表现得更属灵……殊不知真正的解决方案是真实地来到神的面前,承认这一切的无效。

古往今来,人总是不停地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巴别塔,为自己立名,因为那样仿佛就能够掌控一切,让自我形象良好一些。然而《圣经》说神造人是为了荣耀祂,而不是高举我们自己。真正的荣耀只有一种——那就是神的荣耀,而耶稣则是这荣耀的彰显。
派博曾说,当我们把喜乐建立在神的荣耀里的时候,就是神最得荣耀之时。我们单单以神为乐,神最得荣耀。神之所以做了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要显明祂的荣耀,使所有“以耶稣基督为至宝”的人得享丰盛与恒久的喜乐。
只有当我们把荣耀归给神,而不是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良好的积极情感,并且切实地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靠回到神那里,思想自己的不配与祂赐下的各样恩典,以及神连自己都赐给我们的事实,才能找到在祂里面难以言表的喜乐,也只有在这个时刻,靠着满溢的福杯,我们才能生出愿意去冒险的爱,也只有这一种,才是真正有荣耀可言的“拯救的爱”,产生最神奇的事情,就是一个人能够爱上不可爱的人。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