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冯小刚,迷失的老炮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徐元:影帝冯小刚,迷失的老炮儿
原创 2015-11-23 徐元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冯小刚在影片里演的其实就是自己,而演自己,是特别容易又极其困难的,这一届的金马评委们大概认为,冯小刚接下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了,于是愿意送上大奖以资鼓励。
▍一
冯小刚没去台北出席金马奖颁奖礼,当天,他待在北京,一前一后出席了两个重要性远比金马“小”很多的电影活动。
在电影圈,拿到大奖提名而不去颁奖现场是不多见的,而且,虽然每届都很有争议,但事实上金马已然是华语电影的最高奖了,要不然当下华人影人里成就最高的两位,李安和成龙又怎么会经常捧场(今年又一同出席了)。
不过,不出席也谈不上特别出格,除非是下一届金马,作为上年的影帝还不到场颁发影后奖杯,那就不是怠慢,而是宣战了。然而,明年的冯小刚一定不会缺席,因为,这一次已经把之前结下的梁子解开了——2010年,呼声很高的徐帆(《唐山大地震》)没拿到影后,冯小刚极为愤怒,甚至在微博上直斥当届的金马评委主席黄建业“有失专业水准”,再加上两岸媒体的煽风点火,更变成了那种娱乐版面上大家喜闻乐见的一桩丑闻。
放嘴炮、撂狠话,一直是冯小刚的个人专长。做节目、上访谈、写微博,他经常怎么痛快怎么说,骂网友、骂同行、骂影评人、骂综艺电影,连东家华谊兄弟也躲不过炮火(尽管事实上他也聊过很多正能量内容)。所以,这些年的老冯,导演身份之外,更重要的公众形象,其实是一个情绪不稳的愤怒中年,也使得他在网上获颁了两项荣衔:“小钢炮”、“护舒宝”。
带褒义的“小钢炮”,顾名思义,名字谐音,说的是他口无遮拦愤世嫉俗;而比较贬义的“护舒宝”,是指女明星舒淇一度陷入“三级片丑闻”,作为老搭档,冯小刚在微博上发表了大量指责“围观群众”的言论,遣词激烈,脏话不断,在“知名人士”这个层面里,堪称独一无二。当然,两个外号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若非“小钢炮”,岂能“护舒宝”。
▲电影《老炮儿》剧照
很多人欣赏冯小刚的这种脾性,但也有不少人对此反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观众多、极卖座,但又争议不断。不过,能够引来或赞或弹的海量关注,作为电影、作为名人,都是一种难得的本事和成就。所以,创作趣味能跟观众打成一片,个人性情又敢和网友“打成一片”的冯小刚,不愧是这20年来,中国大陆商业成绩最佳、影响力最大的导演(当下我们把没有纳入通胀系数的票房金额作为“电影票房”的标准是不很科学的,因为,《速激7》和《捉妖记》的观影人次当然远逊于早年的《少林寺》等)。
出于传统和现实,一般而言,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是不会对公众轻易发言的,特别是身处于被传媒显微镜及哈哈镜全天候关照的“娱乐圈”,但冯小刚还是任性地想说就说,甚至有管不住嘴的嫌疑。不过,多年之前,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冯小刚就给自己下了判词:“百年之后,我的墓碑上雕刻的应该是一张侃侃而谈的嘴。”
这真是一语成谶,既自嘲,也自傲。冯小刚其人其作名满天下,但他本人却没能在电影史上封神、又在公众舆论里毁誉参半,或许都缘于他的这种不端着不揣着不吐不快的性格——市井气重,而艺术家指数却不太够。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冯小刚就成了当代市民文化的观察者及代言人,他的喜剧一直紧贴时代,关注的是普罗大众的困惑、烦恼、愤懑,用调侃、辛辣的方式,来消解崇高、解构权威,让观众完成批评与自我批评。
然而,比起他出身相似的老友王朔和姜文,冯小刚就不如他们那么尖锐和决绝,可是真要修成一个庄严的艺术家,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底线却是必需的。冯小刚的问题在于,他却不是一个孤绝死磕的人。他的电影一直坚持着某种程度上的真善美主题(甚至包括那部本该是比绝望更绝望的《一九四二》),这是他个人的趣味所在,正好也暗合了此间的“电影政策”,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妥协的成果固然是能让作品顺利问世,并且收获广泛的观看量;但另一方面的代价,则是牺牲了创作的可能性和深度。而且,具体到冯小刚的影片本身,坊间一贯的看法是,台词讲究,剧情生动,然而构图、摄影、美术等单项分却通常拿不到好评,换言之,冯小刚电影的“电影感”,始终没法跟张艺谋、王家卫之辈相比。从这一点上看,才华和性情是必然关联的,尽管其间的调配组合会产生各种有趣的结果,而且本质上又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
▲冯小刚和葛优,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二
那个爱发言爱生气的“小钢炮”也是这样。在相当意义上说,冯小刚一直保有一份赤子之心,他像典型的老北京那样,爱议论,好表态,词锋犀利,得理不饶人,敢对各种自己擅长或不擅长的大事小情发言,有一种想说就说不憋着的实诚劲儿,但也有“嘴上没把门的”嫌疑,而这也正是他一直以小市民自许的证明。可是,他大概没有注意到(或者说不在乎),自己其实已经是一个获得了极大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名流,是他早期作品大力讽刺挖苦的那类权贵人物——也就是“一般网友”所厌憎的那个阶层、那个体制的一份子了。
况且,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言论和隐私,也都需要纳入另册来对待。然而,冯小刚依然冲动,依然喜欢耍嘴皮子,出于身份、年龄、学养,他不时会误会或过度解读一些状况(比如愤愤不平地讨论“屌丝”现象),并且在你来我往的回帖里加深这种误会和怒气,以至于经常陷入某种吵架拌嘴吵不完的恶性循环里。特别是,冯小刚有时指摘的一些现象、风气,他本人、尤其是他所代表的“电影圈”“娱乐圈”“名人圈”,通常不是无辜的,所以就更容易被人讥为五十步笑一百步。久而久之,从前的笑匠冯小刚越来越偏激,尽管幽默的功力仍在(骂人还是会绕着弯来),可他本人却对“人心”、特别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相当的戾气(不过这一点上,他依然是同步于时代、同步于世人的)。
所以,曾有媒体把冯小刚定义为“国民导演”,是很恰如其分的,因为他感兴趣的、想表达的,正好能够和大众取得某种相当的共识,而观众也为此回报给了他好几个票房冠军荣誉。再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就是指冯小刚本身又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国民导演”应该是谢晋和张艺谋,只不过时代变了,弄潮儿的款式也跟着变了。
▲冯小刚凭《老炮儿》摘得金马影帝,导演管虎替冯小刚上台领奖
就在获得金马奖的这个周六(11月21日),冯小刚在午间出席了自己监制的一部新电影的看片座谈会。一开始,他磕磕绊绊慢慢吞吞地说着那些中规中矩的“通告体”东西,但后来憋不住了,情绪激动语速加快,恨恨地说如同中国的体制归根到底是人民选定的,而中国电影乱七八糟的乱象,其实也是因为“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就像之前的他的各种表态一样,我们首先同意了他的观点,可是,也难免会联想,阁下的其人其作,不正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版图吗,难道你就不该为“乱象”负责吗?而且,不正是这些“观众”,一次次在贺岁档为你的电影奉献了巨额票房吗?其实,这就是冯小刚一贯的表达逻辑,或许他并非是一个不自知的人,但正是这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作风,连同他那些也不够深思熟虑严谨周密的电影,最终给他引来了特别多的物议。毕竟,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理应是一个旁观的小孩,而如果是大臣之一或皇帝自己,就别扭了。
冯小刚常说自己有“一腔废话”,他当然不会不知道言多必失,所以他曾表达要退出微博(结果又食言了)。不过,到底本性难移,他就是做不到免开金口。而特别微妙的是,这一次让他斩获金马影帝的,却是一个沉默寡言,爱动手胜于爱动口的“老炮儿”。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创作(特别是表演)?其实,很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用文字或影像把自己塑造成另外一个人,体验自己不曾具备而又希望拥有的人生。比如,金庸把自己幻化成了王子段誉,最终追到了心爱的女神王语嫣(夏梦)。不过,段誉的人格毕竟还是金庸,因为都是木讷的书呆子。而“小钢炮”和“老炮儿”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他们都看不惯现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尤其对年轻后生们不懂规矩不讲老理深恶痛绝。只不过,小钢炮爱用口和笔,老炮儿则喜欢拳头和军刀,所以,虽然冯小刚会演戏也爱演戏,但从来只接一些插科打诨的小配角,而这回愿意豁出去(甚至有裸戏),接下全片“每场戏都有他”的《老炮儿》主角,实在是因为那位面冷心热的角色,对上了自己的脾胃。
冯小刚在影片里演的其实就是自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我”。而演自己,是特别容易又极其困难的,这一届的金马评委们一定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大概认为,冯小刚接下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了,于是愿意送上大奖以资鼓励。而且,《老炮儿》里的这位老流氓“六爷”,虽然当年是个纵横江湖的好汉,在今天看起来依然坚硬如旧,但实则他的身心俱疲,早已没法应对如今的局面了,而他的自尊倔强混不吝,其实是一种遗老遗少不愿意也没能力变通的体现,所以,老炮儿的那一套,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循着这条脉络,我们大概窥探到了老炮儿冯小刚一块真正的内心世界——在那里,应该是大腕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