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60个人次参与评价】

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665楼angel_chen 的帖子

是個不負責任的厚媽.

TOP

回复 666楼混凝土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22 01:20 发表 \"\"
我比你更過份呢!小混從幼兒開始,凡是未經思考的發問,我一概不作答,啟發啟發讓她再去想想。

小學一年級,她來問功課,我就指個方向,也不作答。她會想方設法套我的答案,我就隨便給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她喜滋滋地交差去了,隔了一天,又哭喪者臉拿著本子來給我看紅叉叉,我一臉無辜地說:誰規定父母非得會這些啊?還是別問我了,免得又錯。

從此,天下太平,功課就沒我甚麼事了。偶爾見我在旁邊,她會隨口問問,我也隨口亂答,她會狐疑地看著我,思忖著我的答案是否靠譜,最後還是自己想辦法去了 ...
嗯,不得不“严厉地指责”下,你这个行为结结实实是个厚妈的行为。

如果孩子能说出“我不玩XXX,要去看书了。”妈妈会感动。是的,如果孩子这么说,真的应该感动,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通过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压力,让孩子自觉自愿的说出来,就难上加难了。

应试教育的直接效果,简单易行,不管搞素质教育的人如何批评,不管妈妈们愿意不愿意,它就在那里。趋易避难,本来就是天性。

如果应试的压力小一些,在应试和素质之间尚有转圜的余地,还算有一条路可走。如果应试的压力大,应试和素质之间就只剩下一条细细的钢丝了。要走这条钢丝,对家长老师孩子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对这种挑战视而不见,肯定是错误的。完全顺应应试教育,孩子吃不消,也是错误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必须用两手了,一手抓住钢丝,走不下去,吊着爬上去,一手呼吁降低应试要求。

要说降低应试要求,校方和老师都不可怕,“我不甩你就是了,能奈我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5 07:01 编辑 ].

TOP

回复 510楼水之形 的帖子

前两天跟CC沟通过,我很坦率地说:“教育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的孩子不具备她现在的特色,很多做法要变通的。”
=======================================
只听您说方法,总觉的自己作为家长有不足有遗憾,儿子的生长也要不足有遗憾。压力山大啊。
其实,我很想听听变通之法,看看儿子和我,我们俩如何能找到自我救赎的路。.

TOP

回复 667楼ccpaging 的帖子

今晚跟一老同事晚饭,席间她2岁的女儿一直在喝饮料,不肯好好吃饭,她无奈地向着我苦笑。

我: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你们都喝饮料吗?
她:我喝啊!
我:那就是了,你喝,她肯定也喝。
她:那怎么办啊?
我:倒一小杯,限量。
她:不行啊,不给就会哭。

我觉得这位妈妈已经彻底被孩子控制了,而我前前后后跟她讨论了N次的教育方法都是白说了。.

TOP

回复 667楼ccpaging 的帖子

考试的压力肯定存在的,不管素质还是应试,最后都要拉到中考和高考的场子PK一下。应试的标准很清晰,就是中考高考胜出,进名校进理想的学校,素质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标准清晰了,目标明确了,也不纠结了。.

TOP

回复 670楼心欣 的帖子

个人浅见:

素质教育是面向人生的教育,没有清晰的标准,无法以成败论得失。

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以破坏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本,应试教育是末。.

TOP

黄西初中就跟郭德纲学相声,未必就是今天的黄西了。

做自己必经历曲折过程,而每段经历都是成就自己的基石。就如探索数学题一样,探索,困顿,终至豁然开朗。

所谓耐心等待,也包括等待黄西读完博士后发现自己真正爱好是脱口秀。但是不能说读博士对脱口秀没好处,浪费了时光。恰恰相反,我认为综合人才更完整,才能走得更远。.

TOP

回复 672楼Daxiaolin2004 的帖子

只是个人的家庭的代价,太大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6-5 17:02 发表 \"\"
前两天跟CC沟通过,我很坦率地说:“教育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的孩子不具备她现在的特色,很多做法要变通的。”
=======================================
只听您说方法,总觉的自己作为家长有不足有遗憾,儿子 ...
你孩子成长的很好啊, 哪里需要什么救赎。.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6-6 12:08 发表 \"\"

你孩子成长的很好啊, 哪里需要什么救赎。
不得不说,按现在小学毕业的应试标准,儿子只能算是一个合格者。.

TOP

回复 675楼ccpaging 的帖子

你儿子不只是合格了, 难道你的“救赎”是指要把孩子变成应试的牛娃?.

TOP

回复 676楼aochuanhui 的帖子

他在逗我说话涅,你还当真。.

TOP

回复 677楼水之形 的帖子

咳,当真了。不过我也很想知道你的变通之法.

TOP

回复 678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变通,是要在孩子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原则就是从小观察孩子,短板是什么,缺什么,就在什么上面多花一些引导的功夫。观察孩子,长项是什么,什么方面擅长,什么方面就要多磨砺。注意各项能力协调发展。注意品质的培养。.

TOP

回复 679楼水之形 的帖子

是不是说在取长与补短之间,  补短的优先级更高?.

TOP

回复 68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这个也要看具体的时间节点。

在孩子的幼年,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个人观点全面发展是重要的。因为父母并不知道孩子日后从事何种工作,有怎样的人生,所以全面发展给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在长项的突破节点,我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倾向于长项的突破。.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6-13 10:13 发表 \"\"
是不是说在取长与补短之间,  补短的优先级更高?
个人以为,在长短的讨论之前,首先要说的全面的素质,换言之,即素质的结构性,简单地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德智体美劳是表象。在表象之下,贯穿的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一个人不需要把德智体美劳都做到优秀,但是却不能完全没有。
例如,孩子的数学考不好,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做事的条理,同样的问题,可能在做内务家务的时候也存在。通过学习如何把内务家务做好,可以影响到数学的成绩。有些孩子,家长没有什么太多的数学知识,仍然可能造就出数学很好的孩子,个人觉得,很可能与此有关。

其次,要说的是素质的自然发展过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做了一个假设,即普通人的自然发展过程是人类自然发展过程的缩影。以数学为例,萌芽期的数学以探索为主,对应小学生的话,这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对各种各样基础的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予以了解、探究。这时的学习,通常而言是杂乱的,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在某一问题上不做过深的研究,浅尝即止。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同学会表现出对系统性和理性逻辑的兴趣,在这个阶段,素质的培养开始由全面转向深入,由感性转向理性,由具象转向抽象。也就是说,孩子逐渐地开始喜欢争辩了,而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把孩子引导到说理。.

TOP

回复 682楼ccpaging 的帖子

取長補短這本身就是個謬誤,應該是增長截短才對。.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6-16 10:24 发表 \"\"


个人以为,在长短的讨论之前,首先要说的全面的素质,换言之,即素质的结构性,简单地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德智体美劳是表象。在表象之下,贯穿的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一个人不需要把德智体美劳都做到优 ...
能全面发展当然很好, 但是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是把时间精力平均分配还是重点发展某一素质, 这要看个人的喜好. 孙子兵法说, 备后则前寡,备前则后寡,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我个人倾向于希望孩子能在其他素质过得去的情况下专注于发展长处. 日本老棋手藤泽秀行说:"一心不搏二兔". 在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于都尝试一下, 以如果以后确定了方向就要有所取舍了.

至于自然生长的问题, 也因人而异. 我有些同学夫妻俩都是硕士博士,于是很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娃自然生长就可以成材, 所以就不屑于早教. 还有些同学像我一样,学习成绩一般, 对娃的智商也没有自信, 所以就想办法不走寻常路, 人工干预. 至于那一条路更好也很难说, 毕竟教育不是科学, 没有哪种理论有大量的数据和完整严密的论证。.

TOP

回复 684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在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于都尝试一下, 以如果以后确定了方向就要有所取舍了.
===================================
同意。术业有专攻。在打全面基础的时候,例如小学,就专注于全面和基础。待全面的基础打好了,兴趣和能力的特长也能看出来了,要有所取舍,不要搞成“样样懂,件件松”。

至于自然生长的问题, 也因人而异. 我有些同学夫妻俩都是硕士博士,于是很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娃自然生长就可以成材, 所以就不屑于早教. 还有些同学像我一样,学习成绩一般, 对娃的智商也没有自信, 所以就想办法不走寻常路, 人工干预. 至于那一条路更好也很难说, 毕竟教育不是科学, 没有哪种理论有大量的数据和完整严密的论证。
===================================
我不觉得硕士博士的后代就一定会自然成材。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那种家长对教育丝毫不干预的“自然成长”,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制度会通过它特有的方式施加压力的,家长想不教也不行。
当然,有教的对或者不对的问题。这个跟家长的学历有关系,但不是学历高的家长就一定教的对。.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6-16 11:16 发表 \"\"
取長補短這本身就是個謬誤,應該是增長截短才對。
我觉得要看年龄段,如果说15岁孩子的优势基本定型,那么,15岁前尽量补短,15岁后要扬长。.

TOP

回复 685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同学的孩子大多还在学前或低年级,他们还以为像我们当年一样,不用家长管就行.

TOP

回复 687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小学五年来,我管的最多的就是“不管”。孩子成绩差一点啦,老师要求啦,家长要抑制住“管”学习的想法,在“不管”中使孩子能学好。不操心孩子的发展,放任自流式的“不管”,这是不可能的。瞎管,或者按照老师要求的方式去管,也是不行的。宗旨是多想少做。 .

TOP

回复 688楼ccpaging 的帖子

你其实不是不管,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管,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吧。

我接触的有些高学历者,他们由于学的多,所以比常人更加的抵触应试教育。曾经有位博士问我如何教孩子乘法,我说平常多数数多做数字相同的加法,再背乘法表就很容易了。结果博士失望的说:还是要背乘法表啊。我觉得死记硬背固然不对,但乘法表总是要背的吧,美国学生也得背乘法表吧。.

TOP

回复 689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博士回顾其背乘法表的情况,恐怕已经忘了吧。可能当时背的方法不对,虽然背下来了,却留下了阴影,以至现在不想孩子背乘法表。其实,分析一下就知道,他只是不想孩子沿用过去让他遭罪的方法罢了。所以,乘法表是要背的,关键在于寻找新的方法,既达到效果又有趣。

你说的方法是对的。乘法表在英文里边是“Facts”,我理解,这就是熟练以后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使用的计算结果。乘法基于加法。所以,多计算相同数字的加法就可以记忆越来越多的 Facts。例如:
问孩子 6x8 等于多少?孩子回答 42。家长不用指出其错误,而是降低数字,6x7,6x6,6x5 ... 6x1 总知道吧?然后再把数字加上去,6x1,6x2,... 6x8。反复循环,直到孩子恍然大悟,6x8 不等于 42,正确答案是 48。

如上所述,这时的“管”或曰“帮助”,其实就是为将来的“不管”、“不帮助”打下基础。下次孩子说 7x5 等于 42 的时候,你就让他自己降低数字找到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18 15:19 编辑 ].

TOP

回复 690楼ccpaging 的帖子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有个同学定居美国,回来母校探望时,与老师聊起孩子究竟在美国读书好还是在中国读书好。其中一个老师是海龟博士,深感自己缺乏创造力,说孩子初三,每天都在题海,以后怎么有创造力,所以当然在美国读书好。另一个老师则说他去过美国两年,觉得那里的美国孩子大多是混混,而他孩子现在在四大名校成绩不错,以后考个美国名校问题不大,所以孩子还是在中国读书好。.

TOP

回复 691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孩子能进四大名校,已经是中国孩子的佼佼者了。这样的孩子去美国,即便很难成为美国学生中的佼佼者,做个技术工作混口饭吃肯定是没问题的。
中国教育相对于美国教育的差距在于,中国好的学生不如美国好的学生有创造力,中国中等的学生不如美国中等的学生的工作能力,中国差的学生不如美国差的学生能解决温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学生绝大部分缺乏幸福感缺乏自信。.

TOP

回复 692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觉得第一个老师的着眼点在创造力,而第二个老师的着眼点在进名校。着眼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就不同。.

TOP

回复 693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他给孩子的目标是当大企业的白领、公务员,觉得这是稳妥的目标。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目标恰恰是不稳妥的,用所有的筹码孤注一掷,一旦输了就输得干干净净。.

TOP

回复 694楼ccpaging 的帖子

大部分人给孩子的目标都是当白领公务员吧?我也觉得这是个稳妥的目标,为什么不稳妥?.

TOP

叶圣陶论教育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3、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4、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
搬点小砖头先。.

TOP

回复 695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我也说不好,感觉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20 20:50 发表 \"\"
中国教育之下,有几个人是终身学习者?
混论坛念育儿经的也算是终生学习的一种吧?.

TOP

回复 50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活到老,学到老,算不算终身学习?.

TOP

回复 695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如果你跟别人不一样,你就得承认这个现实。什么是冒险?当你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性格时,却要求自己去走和他人一样的道路,这才是最大的冒险。比方说我,在升官发财这条路上,我注定是个平庸者、失败者。如果我走自己的路,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还总有成功的可能!别人看我,以为我在冒险,但我认为这条路对我而言是最安全的!”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说的一段话,随大流有时也是冒险,我认为。.

TOP

回复 700楼水之形 的帖子

随大流当然也是冒险,但是冒的是小险,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世上的事情,高风险高收益。不愿意接受高风险的人那就老老实实做个平庸者,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我很赞同你朋友的话,如果孩子确实有与众不同的才能,那当然不能随大流。 因为如果有与众不同的才能,那么风险就很小了。比如丁俊辉从小有打球的天赋,那么他退学练球就没什么大的风险。.

TOP

回复 701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所以,我想起我以前写的那篇文章《教育的关键在于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有问题的。教育的关键在于你了解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特性。离开孩子的特性,谈具体的方法,是空谈。

教育中,有普适的原则,没有普适的做法。

虽然随大流你认为是冒小险,我不这么认为。对于一个特性鲜明的孩子而言,一条错误的路就是冒大险。因为个性鲜明的孩子,在从众的道路上,他会一再感到压制和不幸福。这个跟一个性格随和的孩子是不同的。后者只不过是成就高低的问题,即使成就不高,他未必觉得很不幸。而前者是幸福感的问题。

了解孩子,是我经常做的功课。不仅仅是我自己去观察、理解,在我的孩子呈现出让我始料不及的性格的时候,我会找老师、找亲朋好友,找小朋友,从他们的视角了解孩子。然后反思以前的观察,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考虑具体的做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19 13:21 发表 \"\"
个性鲜明的孩子,在从众的道路上,他会一再感到压制和不幸福。这个跟一个性格随和的孩子是不同的。后者只不过是成就高低的问题,即使成就不高,他未必觉得很不幸。而前者是幸福感的问题。
的确,性格鲜明的孩子,如果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又不能适当调整从众,容易格格不入,如果事业又不成功的话,很容易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继而否定自己的存在?!.

TOP

回复 702楼水之形 的帖子

我记得水老师写过,教育孩子要先考虑退路,先要教会孩子做普通人也能够快乐的生活,看来几年过去,你的想法有所变化了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6-20 10:20 发表 \"\"
我记得水老师写过,教育孩子要先考虑退路,先要教会孩子做普通人也能够快乐的生活,看来几年过去,你的想法有所变化了吧。
不但没有变化,而且这个愿望更强烈了。学会体会平凡的快乐,在我孩子的教育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因为她不是一个随和的孩子,在体会平凡的快乐这个方面的天赋欠缺。

这个跟选择适合的道路一点都不矛盾。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20 10:52 编辑 ].

TOP

回复 705楼水之形 的帖子

水老师总是能说到我的心里。没生娃之前根本想不到还要让孩子学会体会平凡的快乐。 我孩子这方面就有欠缺。小区里的孩子们一起拿小棍子戳蚂蚁,扔树叶,疯跑,他都不参与,只有他感兴趣的他才参与,他就体会不到别的小孩那种简单的快乐,我也不能强迫他参与,还真没办法。水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分享一下?.

TOP

回复 706楼aochuanhui 的帖子

这个这个,我也在殚精竭虑啦!

其实你从我在534楼的安排中就能看出我在这方面花了多少功夫。每天让她早去参加自由活动,每天放学让她玩耍,从托班我就逼她出去玩耍。寒假里除了一周过年是跟亲戚们一起,另外还专门辟出一周的时间作为同学窜门子的时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独处的人,但是为了她,我们家经常车水马龙,我也带她东窜西窜。后面我要让她劳动,承担一点家务,另外,让她进行吃苦型的旅游。以往旅游,因为她小,没舍得进行吃苦型旅游。但是现在要做了,比如城市徒步。所有这些,都是让她接触他人,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他人平凡的劳动。很渴的时候,喝点水;很饿的时候,吃点生煎,都是很美好的体验,不一定非要山珍海味。路漫漫其修远,要有足够的耐心。

一个人要能发现平凡的乐趣,首先是他要意识到他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凡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凡人,不是啥仙姑,才会主动地去发现平凡的快乐。如果一个人高高在上,是不屑于去发现这些平凡的美丽。

某些时候,我和她爹(他终于意识到女儿的强)会让她尝尝啥叫“曲高和寡”。比如,一类智力游戏,她不如我。她的性格就是那样,肯定会弄到秒杀你为止。她很享受探索的过程和胜利的滋味。她秒杀我之后,我可以选择不陪她玩啦。你牛,我谢谢你,我干我自己的事情去啦,不奉陪啦,您老接着牛。一般这种情况下,我家的没觉悟意识到自己太强势了。最近有一次她很没劲地说学校里有个啥游戏,她玩得好,玩到后来总是她赢,小朋友们都不跟她玩这个游戏啦。我趁机跟她谈了一下:“喏,你破坏了游戏生态呀。大家玩游戏,要势均力敌才有劲,你老是赢,别人没活头啦。”这次谈话对她有触动的。她有点意识到一个人牛有时也蛮无聊的。

反正,要让孩子意识到出色和平凡是不矛盾的。一个梯子,要爬得上去,也要下得来。这个是见缝插针的功课,我是不敢松懈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还在摸索中。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20 13:40 编辑 ].

TOP

回复 707楼水之形 的帖子

我们上个月开始安排孩子和我们轮流扫地, 不过坚持了不到1星期就放弃了, 太麻烦, 老是忘记. 看来要重视这个问题.

我孩子的情况和你们不一样, 他智商一般, 在下棋打牌折纸等活动中表现都不突出. 他的问题在于只喜欢规律性的游戏, 觉得别的孩子玩的东西没意思, 有点过于理性了..

TOP

回复 708楼aochuanhui 的帖子

觉得别的孩子玩的东西没意思,过于理性

这个,我们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在她很小的时候,我下了大力气引导她。主要就是少给迎合她性格的单人游戏,多带她窜门子,见识不同的小朋友。我的孩子很犟的,和一群小朋友待了半年,仍旧不和人家一起玩。从我下力气带她接触不同的人,到她开始愿意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一年半的时间。这扇门一打开就好了,后面她的参与性的发展越来越顺利。我培养她有礼貌,这个时候她比较受欢迎。礼貌很重要,不要轻视。

我感觉你带孩子见识不同的人很重要。我也比较运气,在我的邻居中,有一个很感性的妈妈,她是做设计工作的,经常突发奇想邀请我们去看这样那样的展览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我认为她在我女儿的性格发育中也有很大贡献的。你试试看在你周围能不能找到你儿子喜欢的,但感性的人,去引导他看看另外的世界。.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20 13:33 发表 \"\"
这个这个,我也在殚精竭虑啦!

其实你从我在534楼的安排中就能看出我在这方面花了多少功夫。每天让她早去参加自由活动,每天放学让她玩耍,从托班我就逼她出去玩耍。寒假里除了一周过年是跟亲戚们一起,另外还专门 ...
水老师啊,您太牛啦,真的,我实在是太佩服你了
你把教育的这个度把握得如此之好,你不奉陪那一段,看得我笑死了,“我不奉陪啦,您老接着牛”,哈哈哈~~~
我觉得这是你的人生经历之后的感悟吧,你小时候估计就是曲高和寡的,所以现在知道怎么给女儿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点
就是你说的,那个“出色和平凡并不矛盾”的那个点
话说我有个同学,还有个表哥,都属于领导既喜欢、群众也欢迎的角色,业务也好、人缘也佳,事业发展得那个好
我觉得就属于很好地掌握了平衡“出色”和“平凡”的窍门.

TOP

回复 710楼ldot 的帖子

我一点都不牛,跟别人学的

昨天看到这个帖子http://ww123.net/thread-4819757-1-1.html,里面这句话“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好一个学科。”我是百分百地赞同。孩子的智力是有一定的不同,有的倾向于这个方面,有的倾向于那个方面。但是以我的经历来看,再聪明的孩子,入门可能会容易一点,但要获得持续性的进步,必须付出出辛勤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古话实在是金玉良言。在我的所有帖子里,都有一个宗旨贯穿始终:我相信功夫。你看,古话说得其实是很严密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不是功夫不负一个傻人。“有心人”是一个先决条件。那么啥是有心人?应该是指一个主动学习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心人,而不是通常说的“聪明娃”。我看到在教育中,某些时候把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等同为学习能力。我的理解跟这个通常的观点有不同。我认为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应该还包括:求知欲强、发自内心的谦虚、主动搜寻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才具备可持续地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够脱离母体,不要有对妈妈的依赖感,而是主动地从身边一切他人身上学习。这就需要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明白自己的欠缺。

在我的孩子身上,我欣喜地看到她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我又担忧她会有错觉,会不谦虚。她那个游戏玩得好,不是她智商多高,而是她钻研,花的时间多。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在这里多花了时间,在那里就会少花时间。你在这里有所得,在那里多半也会有所失。所以我希望她能够再去发掘一些自己欠缺的地方,挑战一下自己的短板,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赢这件事上。把这个游戏台让出来,让其他孩子有兴致玩,玩得熟,水平高,以后对垒,也有兴致不是?对自身的提高也有好处。

昨天我还在跟我女儿谈个词语的理解。我问她知道“聪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她说就是学得快。我说这个词有来源的,聪是指耳朵好,明是指眼睛好。耳聪目明,是谓聪明。一个人听力好,不代表耳朵好;视力好,不代表眼睛好。要听得进、看得见,才叫聪明。怎么才能听得进、看得见?要谦虚。知道自己在某方面强,是花了功夫的。那么这方面功夫深了,肯定有其他方面功夫浅了,要去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自然能够听得进、看得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看得见别人的长处,再花功夫,这就有方向了。方向明确的时候去努力,这时候功夫不会负有心人。

也不知道她理解了多少,真正的理解恐怕还是需要生活的历练吧。虽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不过我脑子里始终有一张弹棉花的弓,逮到机会,就弹两下。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21 11:56 编辑 ].

TOP

回复 710楼ldot 的帖子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任何一个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人,都不是狂妄自大的人,也不是只有“赢”这个狭隘概念的人。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21 11:45 编辑 ].

TOP

回复 709楼水之形 的帖子

怎么培养礼貌呢?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对我孩子也挺难的。以前小班中班的时候,在幼儿园门口遇到同学,别的小朋友都很热情的叫他的名字,而他视若无睹毫无反应,我们怎么教育都没有用。现在好一点,他也叫别人的名字了,不过声音小,有点勉强。

我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整天坐着不动也不说话,老师还以为他自闭呢。有个小朋友和他关系挺好,但是那个小孩身体不好经常哮喘,一大半时间都在请假。大班以后那个小孩身体好了,经常周末和我孩子一起玩,所以虽然我孩子现在还是很有欠缺,但进步挺大的,比以前好多了。.

TOP

回复 713楼aochuanhui 的帖子

要动脑筋啊。

我们两个孩子很象的,你孩子有的“自闭”我家也有的,老师当时的评语是“孤僻”。我身体力行地、兴高采烈地跟他人打招呼,做给她看,哪怕别人没打算理我。我要求她也要开口叫,要用行动展现给孩子,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不断引导她多交不同风格的朋友,多见不同类型的孩子。告诉她千万不能只有一个朋友,要有很多朋友。当初她唯一的好朋友生病的时候,她感受到孤单的时候,我就提醒她孤单的原因。然后让她体会风格不同的朋友带来五彩的世界,以此来吸引她自觉地交朋友。

这件事我花时间那是多了去了。前面Jack的爸爸问我孩子是不是我教出来的。自我钻研,不能完全说是我培养出来的,她先天的性格中有好强、坚韧的成分。但是社交的热情,绝对是我帮她开启的。这一点我很自豪。开启她社交的热情之后,她的思考能力,为她的情商的提高提供了帮助。开门很重要啊,绝对值得花时间。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21 13:08 编辑 ].

TOP

回复 714楼水之形 的帖子

社交太重要了,尤其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令孤獨感經常圍繞。

我也是刻意地培養小混社交方面的能力,經常用實際行動告訴她朋友非常重要,從手抱的時候開始,我的社交活動里幾乎都有她作陪,一方面讓她多接觸不同的人群,學會觀人於微;二來讓她學會在群體中如何安然自處;三來讓她感受朋友之間感情的流動,享受友情的歡愉。

幼兒園時期每天都會到樓下跟小朋友們玩1-2小時,上學后週末必定安排或大或小的社交聚會,六年級開始,我鼓勵她每個週末約朋友出去玩兒(只限於白天,但我不參與), 漸漸放手讓她自己開展社交活動,回來再跟我討論各種見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