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妈妈当年的培养(一) ---- 作文家教
转眼妈妈离开我已经7年了, 这几天,来来回回地在”情感生活”和”社会教育”版块里”游来游去”的. 看了那里的几篇关于父母亲的文章,很动容,而在”社会教育”里的关于孩子学习的培养也让我左右”苦思量”.
我和弟弟是双胞胎,也就是说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之所以他是我的弟弟是因为我比他早出来30分钟,而绝对是”早出来”,因为我妈妈是顺产. 妈妈是个会计.所以她的工作很忙碌.但是两个孩子却都是她自己亲手带大的. 妈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想着如何来”培养”我们了. 那时候,是没有如今这样的兴趣班的,那时候也没有家教. 童年的活动就是和弄堂里的孩子玩: 反正我们这对双胞胎是家喻户晓的,我们穿的一样的衣服是爸爸做的;我们穿的一样的毛衣是妈妈织的.爸爸的手很巧,连我们玩的带后座的BICYCLE也是爸爸自己配零件自己装配出来的.
在学龄前,妈妈没有让我们刻意学东西, 我学了个手风琴.弟弟根本就是”贪玩”的主,猴子屁股坐不主的,没有事情就是玩泥,玩水,玩肥皂. 进小学之前,幼儿园推荐了两个名额去考”重点小学”. 我和弟弟去了, 结果都没有考进去,这很让妈妈挫败. 因为我们两个人一直是她的骄傲呀! 更觉得挫败的是: 失去很多分数的题目居然是两道关于”扑克牌”的题目. 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那是什么东西. 妈妈第一次觉得要反省了,她觉得我们知道的东西不多,甚至是太少了.
所以,小学我和弟弟进了一所很普通的小学. 依然是学校里人尽皆知的人,因为我们是双胞胎,成绩又特别地出色. 妈妈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总是思量着我们应该怎么办? 以为她知道,就着这个小学,我们是进不了”重点中学”的. 她简单地以为:读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我不能够说这样的初衷有任何的不对. 毕竟那个时候机会太少了,而人人都觉得读书很重要的.
我和弟弟在”大家的表扬声中”,”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年级和二年级. 转眼来到了三年级, 有一天,妈妈领回来一个胖胖的,和蔼可亲的女老师,让我们叫她”毛老师”. 说是给我们找了个”作文的家教”, 以后开始, 每个周六傍晚的3点到5点,毛老师会到我们家里来给我们两个人补习作文. 这一补,就是整整动两年,直到我们考进中学. 后来长大了,我们才知道,毛老师当时是华师大的中文系的研究生,也是老师.
毛老师的补习很特别, 她总是象谈心一样地和我们说话, 或者是关于文章的”阅后感”,或者是对于一件事情的描述. 其间,她还穿查了很多的”古诗的欣赏”. 每一次她都会讲解一位著名的诗人, 包括他们的生平和典故. 然后每次的作业都是要背诵一,两首古诗, 背诵已经归类好的成语, 再加上一篇”雷打不动”的作文. 毛老师的要求是”严格中带着亲密”,如果我们”粗枝大叶”,她就要罚的, 但是如果我们完成地很认真的话, 肯定是会表扬的,当然是在妈妈的面前更加地强烈了. 每次的作文被毛老师”修改之后”, 都会被要求”重新干干净净地誊写清楚”. 毛老师对于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会认真负责地修改,而每次的修改都是有道理的. 她也会放很多很多的评语. 好的她就更加以肯定;而不正确的地方,她也会大胆地指出来的. 同时,她常常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很多书给我们看,扩大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每次5点左右的时候,妈妈都会端着点心走上来给我们三个人吃. 有的时候是”水蒲蛋”(每个人两个),有的时候是”甜酒酿”,有的时候是”春卷”,有的时候是”锅贴”,”生煎”或者是葱油饼. 都不是买的,都是妈妈自己在我们补习的时候在厨房里做的. 我和弟弟,还有毛老师吃着点心, 毛老师就一边和妈妈沟通我们的情况. 妈妈没有吃,她也没有在厨房留着一份给她自己. 她看着我们吃,听着老师说我们的学习, 夕阳西下的时候, 金光从窗外折射进来,照在妈妈的脸上,煞是美丽,因为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爱意,这样的妈妈,怎么可能不美丽呢? 当然,那时候的我们,只沉浸在”你的蛋比我的大”之类的争论中,没有想到那么多. 所以说:”年少不更事”.呀.
这样持续了整整两年, 我的作文突飞猛进, 从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每每都是学校老师的范文. 弟弟的作文总是比不上我的. 他开窍很晚,以前更多饿是”稀里糊涂”,玩的心思很重. 人又懒惰,不肯好好读书. 好几次,他说不要写了,不要学了. 妈妈对他说:”你就跟着姐姐看看,姐姐写得好不表示你就不好的,慢慢地,你就会好的.” 弟弟在妈妈的”劝说”下也坚持了下来,两年都坚持了下来.
考中学的时候,全年级有5个小朋友考进了徐汇区的市重点和区重点. 我是考进市重点中学的其中一个,而弟弟不是,他的分数只进入了一所一般的中学. 为期两年的”作文家教”结束了, 而这样的一种培养和锻炼使得我们有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脑子里充满了”谴词造句”, 我迷上了看书,也学会了思考. 当然,那时候的思考只是局限于如何写好一篇好的文章,如何用更多的”恰如其分”的成语而已. 弟弟那时一定是比不上我的, 但是他的作文在自己的班级里算是”出类拔萃”的. 我想:要是他不学的话, 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 可能进”垃圾中学”吗? 那时候,真的有这样的学校之分的, 学校的等级居然是那样地森严.
到了我们进中学的时候,毛老师养小宝宝去了. 后来,她成为了我们全家人的”良师益友”. 有一次,妈妈整理东西,捧出来很多很多的东西. 有我们的学生手册,那种小小的,COVER是硬硬的小本本. 最令人注目的是厚厚一叠叠的作文本, 如果封面破了还被妈妈给补上了.每本作文本都写着起始的日期和结束的日期. 分别写上我的名字和弟弟的名字. 两年了,居然我们可以写那么多的作文?! 自己都难以置信,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妈妈把我们丢在一边的本子都整理得那么地干净和利落.
渐渐地长大后, 真的发现妈妈曾经”那样给予”是如此的珍贵. 当年, 在那个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里, 在那个家教还很”稀有的年代”里. 她居然可以省出来每个月15元给我们作文补习. 还有那每次捧出来的点心, 自己从来没有舍得吃过一口的点心. 不仅如此, 她还很细心地帮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放好. 她说:这是你们一起走过来的,妈妈很珍惜,你们也要珍惜.”
我从此以后很喜欢文学, 对于任何事情,我考虑得也很多. 可能那是我的性格,但是我学会了看书,学会了从书本上去寻找答案. 并且来告诉妈妈,因为我一直觉得:”她是我今生最好的朋友.” 进入中学后,我的作文更加是”突飞猛进”, 我曾经做过好多本的”剪贴本”. 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就把旧的练习本重新安排,用线来装订成新的本子,然后用旧的日历做成封面. 把看到的报纸上的好文章都剪下来,贴在里面. 我收集了这样的自己很多的”剪贴本”, 到现在为止,我还有很多本. 那是我的财富,是妈妈曾经的培养让我这样的.
那时候的作文竞赛活动很少, 到了高中才会有的.所以我唯一的一个"上海市作文竞赛"的得名是在高二的时候. 更多的是别市,区重点中学的”作文邀请赛”. 每次,老师都让我去参加,而每次我也都至少捧回来的是”三等奖”. 在这样的比赛中,我锻炼了自己,也激发出自己对文学更加深刻的热爱,更加焕发了一种”斗志”. 我觉得我可以写好,无论这次抽到的题目是”散文”还是”议论文”.
我弟弟呢! 在那所普通中学念到初三的时候,突然”奋发图强”了,结果中考的时候考进了我学校旁边的”区重点”. 三年后又考进了大学,尽管不是一流的大学. 现在他已经定居在加拿大, 做着”IT顾问”. 闲来无事,他就在自己的MSN的空间里写文章, 突然发现他的文笔是那样地眷永,那样地流畅,那样地顺滑. 我问爸爸,爸爸说:”你弟弟在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的. 那真的是得益于你们的吗妈呀!” 有一次,看他的一篇关于上海的下雪的文章,我真的很诧异,那么美丽的文笔是他的吗? 再看其他的文章,也都是很让我惊讶. 他在上海的女朋友把这篇文章打出来给她的父母看,没有想到,女孩子的父母亲连人也没有看见就说:”这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孩子.”
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用”心思”来培养着我们.他们不是大学生,他们只是高中生,也不懂得教育,他们用他们的方法来教育我们,来培养我们. 用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影响着我们.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爸爸妈妈就给我们拍了照片,是黑白的. 那时候,爸爸自己拍,自己印,妈妈自己做照相本. 然后他们两个人亲手把我们每个阶段的照片都放在里面. 有厚厚的两大本呢! 这次弟弟回国全部拍成了数码的,要带回去看.
回首往事,在弟弟和我的成长道路上,虽然我的功课比弟弟好,但是我没有他那样顺利. 我的学习道路上遇见过很多的”岔道口”, 我小时候也很任性,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现在想回来, 如果但是没有妈妈的”坚持”和”开解”,我的人生可能是另外的一种景象了. 尽管当年,我哭着说不要他们管,但是,现在的我知道如果当年的他们”尊重了我的意愿”,我可能会后悔的,很恨他们为何不来劝阻我. 这样的”岔道口”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被”市体校”选去”水上芭蕾”队, 第二次是初中毕业后想放弃考高中, 保送去中等师范的事情. 因为我从小就很想当老师, 那是我的梦想! 第三次是高中毕业, 放弃保送”华师大”中文系的机会, 出国留学. 妈妈只有最后的一次是支持我的.
回想起这零零种种的事情, 真的很感激她, 特别地感激她最初的”作文家教”. 如果没有她当年的”用心思”,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怎样的,虽然可能也不会很差, 但是我敢肯定, 因为有了”那样的培养”, 才让我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倾诉. 妈妈----一个连IQ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家长, 更不懂EQ,但是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一步, 付出来的心思, 流出来的汗,甚至是眼泪, 都让我和弟弟受益终生.
妈妈的墓碑后面,我和弟弟清晰地写着两行字: 母仪千古,淑德常昭. 我们觉得, 虽然她走了, 但是她曾经留下来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我们回味,珍藏和思念的, 是我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所以, "坚持"不等于"顽固不化"或者"钻牛角尖"; 而"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不等于"随意孩子的任性". 更所以, 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 都是有时间的限制的, 我们都不可能陪他们到永远的. 只有从小的时候,用”心思”来好好地培养他们, 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养成独立学习,生活,思考的习惯. 那么,即使他们没有我们来陪伴也会很顺畅地走下去的.而我们也不必放心不下了.
最近总是看见很多关于”父母”的文章, 我很想妈妈, 对她的思念不是以”清明和冬至”来区分的. 对她的思念在任何的时候,在任何的地方,触景生情, 泪如雨下, 7年了,这样的痛苦从来没有减退过. 我常常记得妈妈在临走的时候和我说的:”要冷静,要勇敢,要好好地生活,要带好孩子,妈妈在那里会保佑你的.” 想到她在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享福,而到了我们有能力让她享福的时候,却又过早地走了. 她走的时候才52岁,我想象不出来她老的样子,我从来就想:为什么你没有让我看到你老的样子就走了呢~~~~(现在的我忍不住又流泪了)
现在,看着妈妈留下来的很多东西,多是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的积累和照片. 腾然之间, 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可能是最好的”诠释方式”, 有时间, 我一定会坚持地写下去的, 因为妈妈从小对我们的培养,从现在看来, 太值得”被借鉴”了. 而我在写他们的时候,心里依然充满着感动,充满着怀念,充满着对人生另外的一种企盼. 我自己知道,写完后,也许我就更加有力量来继续生活,工作了.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6-7-20 15:05 编辑 ].
附件
-
作文本.JPG
(32.97 KB)
-
2006-7-20 06:31
妈妈帮我们保存的部分的作文本
-
我们.JPG
(58.75 KB)
-
2006-7-20 14:29
我和弟弟
-
我们和妈妈.JPG
(58.76 KB)
-
2006-7-20 15:05
妈妈和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