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vet
(吾弗愚人,尔莫欺俺)
发表于 2010-6-12 21:44
只看此人
走日韩老路,中国孩子的苦难才开始
中国青年报5月20日六版刊登的两篇文章一反常态,不再像以往以学习的态度来报道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经验和做法,《日本爹妈越有钱,孩子越易考上好大学——教育均衡了百姓养娃负担更重了》,《韩国教育均衡后时代:河沟里飞不出龙来了——上学幸福快乐课外累得要死》两篇文章直指日本、韩国两个近邻的教育弊端。
读过之后,让人多了几丝担忧:日本、韩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升学(主要是上好大学)压力,繁荣的课外辅导班,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不是我们的未来?按照日韩的发展路线,中国孩子的苦难是否才刚刚开始?
从经济角度来讲,日韩比我们发达早,社会平均财富拥有量比我们高;从教育角度讲,日韩的世界一流大学比我们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在走他们的老路。
看看文中所述韩国教育的均衡之路:上个世纪70年代初,韩国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差距很大,择校之风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后,韩国在全国范围实现了教育均衡,偏远及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享有均等同质的受教育机会,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这和今天的我们是何其相似:东西部,城乡,一个城市不同区域中小学存在差异,择校风盛行。我们为了教育均衡采取的似乎就是韩国1974年开始的“平准化”政策。而我们的目标是日本完善的教育体制。
走别人的老路,是不是会出现别人的老问题?概率很大。苗头已经显现,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现在中小学生课内负担轻,课外辅导班多种多样,孩子们被压迫得很少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第二个方面其实是第一个表现的前提和后果,就是各种课外学习的背后是以父母大把大把地金钱作后盾。
以英语学习为例,在“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理念指导下,一些家长在孩子两三岁、中国话还没有讲好的时候,就送去上英语培训班,有的还请专门的外教,每年培训花费不下万元。对于孩子来说,语言工具肯定是接触越早越多效果越好,于是这些孩子在学校成了英语成绩好的一类。结果是,在老师的表扬下,不在外面学习的孩子会自卑,没办法只好也去上各种课外班。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家庭,还送孩子到美国、英国参加夏令营。这样攀比下去,家长支付的钱越来越多。
另一典型的是奥数。因为多数大中城市不允许“小升初”进行统一考试、中学选拔学生的依据只能依靠奥数成绩。这让奥数迅速产业化,每个城市以亿计、以数十亿计的巨大暴利,每一分钱都来自家长。
“特长应试”是掏家长钱包的另一利器。钢琴、声乐、绘画、书法——这些人类社会沉淀的艺术精华本应以兴趣为前提,但目前在大学、中学层层选拔“特长生”的现实情况下,家长孩子没法不功利。每种乐器都有级别,孩子们不停地奋斗在一到十级的台阶上。
虽然没有一个文学大师是从作文班培训出来的,但现在的作文训练班火爆,因为可以参加比赛,可以推荐到报刊,写出的八股文章能够在考试时得到高分。
在这么多课外学习类型下,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被过度压榨。这与日本、韩国近些年的情形何其相似!这两个国家的大学入学率非常高,但是进入好大学的竞争压力之大,难以想象。甚至在韩国有“四上五下”之说,就是说如果每天晚上学习只睡4个小时就可能考上好大学,睡5个小时就有可能落榜。
上面比较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再看看文化心理的影响。
日韩和我们同属一种文化,在韩国、日本熟背论语的大有人在。温良恭俭让、卧薪尝胆、苦练内功,都是我们共同推崇的儒家文化内涵。“面壁十年图破壁”常常是家长和老师激励学生的语言;武侠小说中,高手也都在山洞中闭关修炼,然后一举成名。中国历来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说,所以不用看日韩,只要看看香港繁荣的课外班,看看台湾的家教一条街,就可以得出“中国孩子的苦难才刚刚开始”,不是一种耸人听闻的说法。
加之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我们中国家庭望子成龙只会比日本、韩国更甚。
当然,教育问题反映出的是更为深层的社会问题。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之中,旧的秩序和模式打破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怎么建,往什么方向建?让大多数人受益还是让少数人受益?这些都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社会机体复杂,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教育不可能独善其身。不过,认清形势,提前谋划,总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