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光彩照人 于 2013-11-6 12:34 发表
读了2个月,个人觉得和预期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学校围绕全人教育活动很多,学校也很努力,但总觉得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爱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用一系列冷冰冰的规定来管理学生。 ...
刚才回过头看帖子,发现您对学校的确有一些意见。
我想您所写的这些感觉,一定是基于具体的事情得出的结论,对吗?
因为我不知道您的那些具体的事例,所以真的没办法帮到您,但我很愿意与您分享让我感动的一些事例,告诉您我为什么觉得包校的老师是给了孩子“爱和引导”的。
因为涉及到一些我所认识的孩子的隐私,所以我不能告诉您名字,仅以ABCD来代替好吗?
A,一个小一的转学生,很调皮,很好胜。有一次,他在操场上捡到其他朋友的house point,直接就撕掉了,因为他心里有嫉妒。好胜不是坏事,但走到嫉妒显然就有些过了。还有一次,他作为统计house points的记分员,竟然不老老实实地数数,而是给其他的几个学院报了很低的票数,而给自己所在的学院报了高分。还有,老师多次发现他冒领多余的下午点心。。。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老师的处理是怎样的呢?她约了家长到校面谈,陈述了事实,给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帮助孩子成长的建议,同时也告诉家长,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问题,越聪明的孩子越会利用自己的聪明,但长远来看,小聪明实际上会害了他。。。——您一定可以想象,那个孩子的家长得到这些建议,正视问题,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大的好处。
B,下课的时候看到同学带的零食,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忍不住偷偷的拿了起来,想吃!不巧(或者是正巧),被老师逮了个正着!那个老师是我前面一个回复说过的,大家反映都不是太好的一位,他把B直接抓到了校长室,认为这种“偷盗”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可想而知,校长约见了孩子的父母。陈校长同孩子家长的谈话,在指出孩子过错的同时,也认为“偷盗”这个词显然是太重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要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孩子的父母,同样从校长那里得到了很有益的很细节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被老师简单的批评和要求“好好管教”,让父母觉得受辱,回到家给孩子来一顿“笋子炒肉”拉倒。
C,偷学校图书馆的书,同其他孩子打架,很多问题。老师和校长反复约见他的父母,也提出过很多细节的建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那孩子实在不符合包校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学校综合考虑了其他家长的意见,敦请那个孩子转学了。
。。。
我因为泡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同其他父母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所以学校的很多事情,一些孩子成长的点滴,我知道得也比较多。
从我个人和我听到的事情来看,我的感觉和您的确会有一些不同。
有些事情,同一个事实,在不同的人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当我们多一些角度、多听一些不同来源的声音时,或许能更全面的了解,更新我们的认知。
愿与您在具体的问题上再进一步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