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六十年语文课改与国家变迁 中选登的经典课文

六十年语文课改与国家变迁 中选登的经典课文

建国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课: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文很简单,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课本内容中关于毛主席的很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由于当时处于新旧两时代交接时期,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TOP

《八角楼上》正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TOP

课文《任弼时同志二三事》

      

      任弼时同志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这三怕,就是他的崇高品质的具体表现。凡是和弼时同志一起工作或一起生活的人,对于他的伟大人格,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一些小的平凡的问题上,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伟大人物优良的本质。

      弼时同志在毕生紧张的革命工作中,得了高血压症。但他继续坚持着繁重的工作。到了1949年4月,弼时同志的病势已经很重,实在支持不住了,才不得不休息。青年同志们都还记得,那年4月在北京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弼时同志抱病出席,向大会作政治报告。政治报告的前半段是他自己讲的,后半段是由旁的同志代读的,他连作完一个长篇报告的气力都没有了。今年6月,弼时同志的病况刚刚好了一些,立刻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参加工作,每天工作四小时。参加工作后不久,弼时同志向医生要求,把工作时间增加到五小时。最近由于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扩大侵略战争,弼时同志非常关心时局的发展,他的工作时间实际已超过八小时以上。对于一个重病未愈的人,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过去,弼时同志散步的时候,有说有笑,借以恢复疲劳。他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现在弼时同志散步的时候,一声不响,慢慢踱来踱去,低着头想事情。深夜,他一个人坐在房子里,聚精会神地批阅电报,研究文件,察看地图。有时候头痛得厉害了,被迫暂时停止一下,叫女儿轻轻地捶一捶,稍好一点了,立刻又恢复工作。弼时同志由于过度疲劳,神经经常呈现一种亢奋状态,需要吃些安眠药才能休息。有时刚刚吃了安眠药,电话响了,他马上爬起来,问是不是通知开会,如果是开会,他是非参加不可的。10月19日,在他病势转危前的五六天,他还在和武安县委书记,区委及支部书记谈话……为了搜集党的组织工作的材料,弼时同志细心地向这几位同志调查研究,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还作了详细的笔记。想不到五六天之后,弼时同志竟停止了呼吸,和我们永别了。

      弼时同志事无巨细,凡是自己经手的,一定要负责到底。在胡宗南匪帮进攻延安的时候,弼时同志和毛主席一起,留在陕北坚持斗争。弼时同志兼任中央直属机关的司令员。当时昼夜行军,打仗,紧张而且艰苦。弼时同志的身体不好,但以惊人的精力,小心谨慎地照顾中央直属队。他抓住任何一点时间,召开检讨会,或者自己跑到兵舍里,马号里,检查行军备战情况。侦察员请来向导,弼时同志要亲自和他谈话,问他吃了饭没有,衣服穿得够不够,给向导解决一切困难,使他欢天喜地地自愿担任这个重要的工作。

      弼时同志特别注意调查研究,注意群众的疾苦、意见和要求。在陕北,他利用打猎的机会,跑到农民的山庄里,问农民收的粮食够吃不够吃,帮助他们研究生产门路。弼时同志利用行军打仗的机会,和驻地农民谈话,问他们土地改革做得怎么样,帮助他们纠正偏向,想出贯彻的办法。在北京,弼时同志利用警卫人员到街上买东西的机会,调查商人的生意好不好,对政府有什么意见,研究如何才能把市面繁荣起来。弼时同志到颐和园游览,看到该园管理处的负责同志,耐心地询问园内有多少工作人员,有多大开支,有什么困难。告诉他们养鱼、栽花、种果树,争取自力更生,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弼时同志了解的材料不是从一方面来的,而是从多方面来的,他不只注意正面的材料,同时也注意侧面、反面的材料,因此,他的材料常常是最全面的。他随时都在替群众想办法,群众都愿意把材料告诉他。他向群众请教,和干部商量,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千思万虑,然后作出结论。

      弼时同志的原则性,渗透在他的整个生活中。有一次,他住在陕北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同志给他装置一个打靶的靶子。弼时同志是很喜欢打靶的。警卫同志在老乡家里找到一张芦席,作成一个靶子。弼时同志问清楚芦席的来历,马上叫警卫同志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一点东西。弼时同志曾经住在北岳区一个乡村里,村外是稻田,田中小径纵横,有近路也有远路。弼时同志有一次出门,警卫同志建议他走近路,弼时同志问道:走近路会不会踏坏庄稼,老乡允许不允许?同志,要注意,我们在任何问题上,都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弼时同志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身体很坏,不能走远路,警卫同志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弼时同志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并且耐心地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绝对不能破坏制度。如果需要这样做,也得先和人家商量,得到人家允许。1949年,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时,请弼时同志写封信给湖南省委,替她丈夫介绍一个工作。弼时同志想了一想,觉得这样做不合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他妹妹的要求。

      弼时同志的生活十分朴素。他从来不考虑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于同志们的事情,照顾得却是很周到的。他住的房子临着大街,车马喧闹,很不宜于休养。同志们替他选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他说:那个房子驻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同志们又建议帮他买个合适一些的房子。他说:买房子要花钱,又要费手续,麻烦得很,还是住这个房子吧。一直到他逝世,房子始终没有调转来。公家发了东西,弼时同志总要问问照顾他的同志,是公家按制度发的,还是同志们特别要求的。如果是按制度发的,他就不说话了,如果是同志们特别要求的,他就要耐心地批评。他曾说:凡事不能超过制度,我们一丝一毫不能特殊。但是,在另一方面,对于一起工作的同志们,弼时同志照顾得是无微不至。他经常询问警卫同志吃得怎样,伙食要管理得好一些,给他们想些改善生活的办法。他经常询问同志们的学习情况,指导学习办法送给他们书,并在上面题了勉励学习的字句。许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说:弼时同志相貌威武,好像是个非常严峻的人。但是,相处几天以后,这种印象就完全变了。他和蔼可亲,愿意帮助你解决一切问题,就和一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注:文中所记材料,是伍全奎、郭仁两同志供给的。伍全奎同志是弼时同志的行政秘书,郭仁同志是弼时同志的卫士长。).

TOP

课文《母亲的回忆》—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TOP

经典课文:大跃进时期小学语文第一课
         “大跃进”期间,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除了歌颂人民公社之外,强调阶级斗争内容的课文也很多。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的。”这是60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开头。
        在这些已经发黄的课本上,每一页都在讲阶级斗争。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题目先要上一段政治课,然后用一段很大的背景材料:“在万恶的旧社会,土地大多数被地主、富农霸占着,广大的贫苦农民没有土地……”
        足足一页的政治课内容过去了,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

TOP

课文《卖炭翁》、《石壕吏》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TOP

课文《小公务员之死》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TOP

毛主席诗词、语录首次进入课本

《毛主席语录》选编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
         不打无准备之战。 ——毛泽东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泽东
         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泽东
         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 ——毛泽东
         陈毅是个好同志,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贡献,是已经下了结论的。 ——毛泽东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毛泽东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毛泽东
         戴高乐上台也有好处,他喜欢跟英美闹别扭 ——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毛泽东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 ——毛泽东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毛泽东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谦虚的一句话 ——毛泽东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毛泽东
         二十年后,法国人将有一番大大的头痛 ——毛泽东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毛泽东
         妇女要顶半边天 ——毛泽东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十年完全可能 ——毛泽东
         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毛泽东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毛泽东
国共和谈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 ——毛泽东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毛泽东
核战争打不起来 ——毛泽东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
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 ——毛泽东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毛泽东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毛泽东
老人知事百事通 ——毛泽东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毛泽东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毛泽东
罗斯福将会使美国参加二战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毛泽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毛泽东
没有资产,就是最大的资产。 ——毛泽东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毛泽东
美帝国主义想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 ——毛泽东
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 ——毛泽东
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一年之后,你们会回来的 ——毛泽东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毛泽东
你办事,我放心。 ————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 ——毛泽东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毛泽东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毛泽东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
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 ——毛泽东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正气澶然的一句话 ——毛泽东
人民万岁!!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毛泽东
日本与德国将会危祸世界 ——毛泽东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毛泽东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毛泽东
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毛泽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三十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三十年后的今天,您仍然是我的老师 ——毛泽东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毛泽东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毛泽东
首先,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其次,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最后,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 ——毛泽东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
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毛泽东
我们会失去打破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时机 ——毛泽东
我们不能去湘西钻口袋 ——毛泽东
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好。 ——毛泽东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
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 ————令贪官们最为警醒的一句话 ——毛泽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毛泽东
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毛泽东
形式主义害死人。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弱国能够打败强国。 ——毛泽东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希特勒将在欧洲发动侵略 ——毛泽东
香港问题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毛泽东
消灭了敌人的同时,也就等于消灭了自己。 ——毛泽东
用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有了第二战场,就能够在一年之内打败德国 ——毛泽东
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毛泽东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毛泽东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毛泽东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毛泽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故名学霸王 ——毛泽东
原子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他也是纸老虎...... ——毛泽东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毛泽东
中国取得独立之后,可能大规模引进外资 ——毛泽东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 ——毛泽东
中国的秘密在于农村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毛泽东
中国有六亿人口,不斗行吗. ——毛泽东
中国永远不称霸 ——毛泽东
中日之间20年内必有一战 ——毛泽东
中国的抗战要打七八年 ——毛泽东
中国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需要100多年时间 ——毛泽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最有志气的一句话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
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毛泽东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毛泽东
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
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我们自己。 ——毛泽东
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 ——毛泽东
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
政治的首要任务是区分敌友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张伯伦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毛泽东.

TOP

经典课文:
文革时期课本开篇语
           “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
         在重庆图书馆里查找到的每一本文革期间出版的课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
         到了文革后期,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本内容越来越“革命性”,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
         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

TOP

文革期间小学语文课文《飞机飞机停一停》
       飞机飞机停一停,带个喜讯去北京。什么事情这样急?什么喜讯这样高兴?报告领袖毛主席,我今天参加了红小兵。从小立下革命志,反帝反修当尖兵。.

TOP

一九六九年,重庆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单元摘选
         工农兵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的词汇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亿万工农兵群众写的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致敬电,用最美好的词汇,最完美的形式,表达最美好的愿望,抒发了工农兵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一字字,一句句都凝结着无产阶级的激情,工农兵的词汇最丰富,最生动,最切实,最有力。过去,那些资产阶级语法“学者”,把语法、修辞吹得非常神秘,其实他们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根本不懂得语言,真正善于运用语言的,真正懂得修辞的是工农兵群众。
       下面介绍工农兵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例如:
       1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的红太阳。
       2 舵手来了!救星来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到安源来了!
       工农兵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心中的红太阳 ,是大海航行的舵手,象这种写法叫比喻。
       3 敬爱的毛主席!您的革命路线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你的思想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深扎根,人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焕发,无产阶级专政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巩固,工农业生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热气腾腾。
       把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连在一起,尽情抒发无产阶级的豪情壮志,象这种写法叫排比。
       4 井冈扬臂举红旗,赣江奔流来报喜。
       工农兵运用革命的想象,给山水以无产阶级感情,象这种写法叫拟人。
       5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开辟的井冈山革命道路通天下,您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为全世界革命人民所掌握。
       6 从此“不周山下红旗乱”,国际壮歌冲九天,中国工人运动沿着您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
       ……在写作是选用毛主席的语录和诗歌,来说明问题,阐述观点,表示决心,就更有战斗力,更有说服力,象这种写法叫引用。
       以上所说的修辞方法,课文里用得很多,阅读时要深刻体会工农兵对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工农兵的创作中,有许许多多生动的语言,多种多样生动的修辞方法,我们要遵照毛主席“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教导,下苦工学习工农兵语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宣传毛泽东思想,更有力的批判中产阶级。.

TOP

一九六九年,北京中学数学课本目录
       第四章 简单图形
       三角形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决定性的胜利的时刻,又一曲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凯歌响彻云霄。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长达6700多米的现代桥梁——南京长江大桥全部建成。可以看到凌空飞架的巨大钢梁,笔直的横卧在矗立江心的桥墩上,排列整齐的三脚架有力的支撑着大桥钢梁。“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大桥的钢梁为什么要用三脚架结构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如下特征……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按三角形的情形,三角形可以分为三类……
       简单轴对称图形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让我们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深厚阶级感情,剪个“忠”字代表忠心。我们剪“忠”字时可以把纸对折起来剪。因为这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一般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能够重合在一起的点叫做对称点……
       等腰三角形
       南京长江大桥钢架结构中的三脚架,可以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等腰三角形,它有些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性质……
       等边三角形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客观事物本身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TOP

经典课文选读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TOP

课文《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聊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很多小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导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TOP

课文《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TOP

课文《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TOP

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力气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五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边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大喜欢他。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又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摆在桌子上,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很感动,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TOP

经典课文:
课文《我有一个梦想》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 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 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 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 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 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 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 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 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 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 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克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白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 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 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TOP

课文《普罗米修斯》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驰过的时候,他跑道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TOP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 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 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 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 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 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 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TOP

课文房龙《宽容》序言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彼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 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 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象欺骗了你们一样。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佯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采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下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此后,旅程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人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作为智慧老人的住宅,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己把尸首拖入自己的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TOP

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 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 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 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 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尽。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 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 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TOP

王则柯《钱》节选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如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货币信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升腾为泡沫,可以说古而有之。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 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的价位。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间,炒得仅 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一旦变换为“钱”,就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 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值得作历史的审视。在十九世纪,讲科学,英国走在美国前面;讲人均资源和人均资 本,澳大利亚比美国高得多,但是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赶不上美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澳大利亚同样占了这样 的便宜。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迄今为止,没有哪个 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 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几千年的历程。在新千年里,“钱”还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 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货币最终消失为止。在此之前,人类在尽享“钱”的好处的同时,能否有效地避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新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

TOP

原网站关于课文的调查:
下面的语文课文中,哪些令你最难忘?
   《八角楼上》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尊敬老师》
   《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
   《学习白求恩》
   《母亲的回忆》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
   《解放军和老百姓》
   《老山界》
   《冀中的地道斗争》
   《三渡天险》
   《小公务员的死》
   《寄西伯利亚》
   《卖炭翁》
   《石壕吏》
   《华主席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办事,我放心》
   《海底世界》
   《祭妹文》
   《阿房宫赋》
   《归去来兮辞》
   《画鸡蛋》
   《爱因斯坦小时候》
   《试航》
   《月光曲》
   《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件衬衫》
   《卖火柴的小女孩》
   《穷人》
   《凡卡》
   《月光曲》
   《回延安》
   《蜜蜂引路》
    《背影》
   《包身工》
   《狼牙山五壮士》
   《小蝌蚪找妈妈》
   《小橘灯》
   《送雨衣》
   《我有一个梦想》
   《项脊轩志》
   《挖荠菜》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乌鸦喝水》
   《农夫和蛇》
   《小马过河》
   《寒号鸟》.

TOP

仍存问题:
语文课为何成了“鸡肋”?
    语文课现在成了鸡肋——这是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无奈和不甘的感慨。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语文课甚至连鸡肋都不如,只是为应付高考而不得不握在手里的讨人厌的敲门砖。(文汇报)
    语文地位的弱化并非一日,而让语文从“国语”变为学生眼中的“鸡肋”的无疑是英语地位的提高。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考英语,而且过不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拿不到学位。虽然大学里语文也算必修课,但学生还是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英语上,哪怕是中文系的学生也不例外。毕竟语文很少有不及格的,但英语考不好不仅影响到毕业和学位,还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和升学。又有谁敢不拿英语当回事呢?而语文考不好只影响总分,并不会对学生的前途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虽然语文被列为主课,但这门课在学校里的地位明显不能与其他主课相比。毕竟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小学、初中十多年学下来,高中再学也不见得会有多大长进。而且真正要学好语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象数理化或英语那样只要短时间“突击”一下就能提高成绩。语文学习见效慢、效率不高是急于求成的学生和家长将语文视为“鸡肋”的重要原因。
     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考试很少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而是和英语考试一样设定了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中一味要求死记硬背,甚至把押作文题和背诵几十篇范文作为应付高考的经验来传授。难怪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英语不错,语文却是一塌糊涂,连封信都写不好。
    要学好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但现在的高考考得更多的却是“分析”(“阅读理解”)。难怪有人说语文早已被异化,语文课成了数学课,母语课成了外语课。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讲解而非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考试成绩也许是提高了,但真实的语文水平却未见长进。
     语文课要免成“鸡肋”,除了要提高其地位外,语文考试也应该尽量避免英语化,否则不利于全民族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无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