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写作方法汇总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写作方法汇总

作文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好的作文一定要有好的创意。我们不提倡抄袭、简单的模仿、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但是,积极的模仿、创造性地模仿、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照瓢画葫芦”,却是我们所提倡的。它是中学生(特别是写作能力暂时不高的同学)提高写作能力的好的方法之一。“瓢”和“葫芦”比较,葫芦是难画的,但是画葫芦可以从瓢上得到启发,从瓢的形状、颜色想到葫芦的形状、颜色,从死的瓢想到活的葫芦,进而想到葫芦的枝蔓、花朵、叶子,可以画出一幅活生生的葫芦图来。这个假设的例子,就是一个积极模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者就有创新,但也有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一个基本技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模仿越剧的一些曲调基础上创作的,日本的一些新的工业技术就是在模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回忆我们小的时候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一直到学写字、学骑车、学滑冰,有谁离开过模仿呢?所以,我们在学习作文时,不要害怕别人说自己模仿,同学们买来那么多作文选,读了那么多课文、范文,完全可以大胆地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们曾经读过孙博宇写的《做饭》(见附文1)一文,以后金钊又写了《第一次为妈妈做饭》(见附文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篇作文,我们会发现,这两篇作文有相似之处:材料相似,都是写自己第一次做饭,人物都是妈妈和“我”,行文的语言口气也相似。但是能不能说金钊抄袭或者简单模仿了孙博宇的作文呢?不能。首先,金钊作文的情节是妈妈生病了,自己为妈妈做饭,与孙博宇的不同;由此进一步分析,金钊作文的主题就比孙博宇的深了一步,除了通过做饭体会到妈妈平时做饭的不容易之外,还增加了懂得了关心妈妈的内容。如果说,金钊模仿了孙博宇的作文,那他就是积极的模仿,这是值得表扬的(但是,金钊作文在语言上仍然没有孙博宇的那一篇好)。
  那么,我们怎样来练习积极的模仿呢?
  首先,要会阅读,能够找到所要模仿的作文的优点。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姑娘看见西施很美,她想模仿西施,使自己也很美,但是她没有找到她可以学习到的西施的真正的优点,而是模仿西施生病时皱眉的样子,结果不但不美,别人看起来,反而更不受看了。(这个故事老师忘记了它的名字,请大家来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模仿别人,首先要找到自己可以学到的别人的真正的优点。读了一篇好文章,要知道好在哪?哪一点对自己启发最大?哪一点适合于自己去模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逐渐地看出越来越多的文章的“门道”,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积极地模仿好的文章。
  模仿可以由浅到深,由字词句到篇章。在扩写人的智慧的那篇童话故事时,我们事先读过一篇范文,范文的最后引用了明代刘基的一句话:“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有的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引用了这句话,只要引用得当,不是照搬范文,就是可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了精彩的语言、句子,可以把它记下来,在自己作文时加以模仿使用。比如有的文章描写某一景物的语言很好,在你的作文中写到类似的景物时,就可以模仿、引用。但是要注意,一定要为你的作文所用,让人感到引用的恰到好处,与其他语言是有机结合的,不能让人感到是硬“粘”上去的一块,而不是“长”出来的一块。
  篇章模仿,包括立意、结构、选材、情调等,前面说过的金钊的作文就是在选材上的模仿。篇章模仿,不要全部地模仿另一篇文章,只是改一改词句、人名什么的,这和抄袭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好抓住一个特点加以模仿,这样才能避免犯抄袭、简单模仿的毛病。
  积极的模仿最主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要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利用模仿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你的立意很好,可是结构安排不好,正好有一篇文章结构好又可以为你所用,你就可以模仿那篇文章的结构;同样,如果是先读了一篇文章受到启发,比如它的选材很好,你可以模仿它的选材,但争取在语言、立意上超过它,有自己的创造,这就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而别人绝不会说你是抄袭。
  最后,要逐渐减少模仿的分量,力争自己独立地构思出一篇优秀作文。就像小孩子逐渐长大,不但不用模仿大人如何发音说话,而且会比大人说得更好。把这个简单的例子所包含的道理搞明白,你就知道积极模仿的作用、也会积极地模仿了。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07-4-16 18:10 编辑 ].

TOP

语言的修改

语言的修改。

作文的语言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不仅使别人感到你的作文语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响别人读懂你作文的立意、内容,损失将是成倍的。作文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佳句,又是作文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里面又有一些叫人称道的好句子,即使内容差一些,也会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修改语言。
  语言的修改有两个层次:一是“从零下到零”,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二是“从零到零上”,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一、字和词的修改

  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是修改作文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使用不正确的词的改正,放在修改病句里面一起讲。这里主要讲一讲怎样把词“从零改到零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拴;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②那人便焦急起来,说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拿过灯笼,一把拿下纸罩,包了馒头,交与老拴;一手拿过洋钱,数一数,转身走了。嘴里低声地说,“这老东西……”
  ①是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里写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动词换成了别的动词。你们看,鲁迅先生这段文字的生动、准确、形象是不是都给改没啦?反过来说,假如先有第②句,请鲁迅先生来修改,改成第①句,修改效果有多好呀!我们就要这样地来修改作文里的词语。在修改中要特别注意:
  1、使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语义的问题。有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词语都能表达出来基本语义,但表达效果却有不同。大家都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这个例子吧,“绿”、“到”、“过”是不同的词语,表达效果一样吗?
  2、近义词语的使用问题。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两句话里不同的词都是近义词,但使用效果就不一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十字路口的老人》里面的一句话:
  红灯亮了,那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骑车一下子冲了出去,老爷爷(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老人)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冲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句话里,有三个“冲”字,连续使用显得单调、不准确,应当修改。修改后是这样的:
  红灯亮了,那个人骑车一下子窜了出去,老爷爷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跨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三个“冲”字,一个改成“窜”,一个保留,一个改成“跨”,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如果仅仅修改一个词效果还不够理想,就要考虑增词或者删词,比如这个例子里的“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删掉,改成“一个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二、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这是“从零下到零”的修改,还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是“从零到零上”的修改。

  1、修改病句
  初中同学应当会自己修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虚词、近义词、语序不当等病句,还应当会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复、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病句。
  我们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句,体会一下病句的修改:
  ①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脑海里。(往事—徘徊搭配不当)
  ② 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都非常激动”前缺少主语“我们”)
  ③ 我已经知道人生的艰苦和挫折,成长的道路总会是坎坷不平的。(“挫折”应当换一个更合适的近义词,改为“坎坷”,再把“艰苦”改为“艰辛”,把后面的“坎坷”改成“崎岖”。
  ④ 这是一个综合的例句: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像一个故事似的,讲到扣人心弦时,还会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当出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
  这段文字中有成分残缺得的地方,有搭配不当的地方,也有语义重复的地方(大家自己来找一找)。改成下面的样子,看怎么样?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都讲得像一个故事似的,吸引着同学。讲到扣人心弦的地方,还要手舞足蹈地比画一番。每当指导我们做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解题的思路,师生之间极为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病句能不能修改好,主要看你平时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怎样。从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到,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是相辅相成的,一定不能脱离语文课来提高作文水平。

  2、“矫枉不能过正”,或者说“过正一定要矫枉”
  有一些同学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透彻、更有效果,在语言上常常出现“过正”的毛病,把话说过头了。有时是在行文中写出来的,有时是修改时改出来的。比如,为了说明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有人写道:
  生活离不开作文,作文离不开生活。
  这句话,用语法分析,不是病句,但是仔细一想,说得过分了: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错误,生活能离不开作文吗?如果生活离不开作文,那许多不会写作文的老爷爷老奶奶该怎么办呀?
  再如,有的同学在叙述一些事情时,常常把人数写得过分,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中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却把好朋友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的。
  确实有这样的中学生,但是绝对不是“都忘记”,“都”代表着百分之百,那还了得!
  修辞的使用也有夸张失真的,比如下面两句话都有毛病:
  ① 我一边艰难地迈着步,一边打开书包,取出一瓶水,咕嘟咕嘟地灌了两口,随即听到了水在嗓子眼儿里遇到高温“嘶啦”一下变成水蒸气的声音。
  作者的本意是想夸张一下当时自己口干舌燥的程度,结果太失真,太过分,反不可信,变得可笑了。
  ② 那震耳的雷声,宛如原子弹爆炸,让人惊心动魄。
  人们经常听到雷声,几乎没有人听到过原子弹爆炸的声音,这句话的喻体比本体难以感受,既是比喻不当,又是用词过分,是应当修改的。
  语言“过正”的毛病还表现在使用一些过长的句子、过多的修饰语,用不好,还不如用平实的语言,“零上”达不到,还不如“零”好。
  我们以前比较过下面两句话,这里再来比较一次,体会一下“过正”的坏处。
  ①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般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远处近处的蛙声此起彼伏,好象密鼓一般高一阵、低一阵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仿佛闻到了我家乡送来了泥土的沁人心肺的芳香。
  ②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拂着河畔的垂柳,面对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在远近起伏着的蛙鼓声里,我仿佛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芳香


*写作训练*

  把你以前的作文找出几篇,读一读,在语言上能不能做进一步的修改?一一把它改过来。.

TOP

修改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
  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

一、读

  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二、删

  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尊师爱生小记》。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农贸市场见闻》。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蛇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三、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四、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面举的《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何用语文”的说服力就强多了。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TOP

比较观察,认识特征

比较观察,认识特征

  特征,就是事物不同于相类似事物的特殊之处。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家都没有特征,岂不成了一个人了?如果世界上的花没有特征,那就只有一个品种了。特征,是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关键点,是能够区别事物的关键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人的时候,千人一面,一点也不生动,就是没有抓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比较,找出所观察对象的特征,这样才算观察细致了。
  我们刚刚写过观察两只小乌龟的文章。有的同学写小乌龟的外貌,“一个脑袋、四条腿、一根小尾巴”,这就没有抓住特征,白兔、刺猬……都可以这样来写。而有的同学就抓住了小乌龟的特征,写“它的脖子能伸能缩、一害怕头就缩到壳里面”,这就抓住了特征。还有的同学通过比较,观察到两只乌龟的不同之处,颜色、长相、胆量,等等地方的不同之处就是两只小乌龟各自的特征,这样写起来,就比较生动。
  我们一个班级里面的同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征。我们一定要通过比较观察,认识到这些特征,这样你在写人的时候,就不会千人一面了,而且会写出许多深刻生动的文章来。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表现也不同。比如爸爸高兴时和生气时就有不同的表情特征,你注意观察这些特征,再深入思考爸爸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情特征,这样写起作文来,爸爸在你的笔下就是活生生的。

三、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写两只小乌龟的文章时,有的同学的思路没有仅仅停留在小乌龟的表面现象上,他们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很好地发挥了思考的作用。比如,有的同学说:小乌龟的壳是绿色的,“假如有一群小乌龟聚在一起,看起来就是一块草坪”,从一只想到一群,就是想象;有的同学从两只小乌龟有差别这一点,想到“人于人差别不就更大了吗”;还有人从两只小乌龟和睦相处想到有的人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连动物都不如”,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这样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或者增加了语言的风采,或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只观察不想象,就不是真正的观察思考,写出作文来,就要受到局限;反过来,如果想象没有观察做基础,就可能是胡思乱想,写出的作文叫人看起来假里假气的。这个道理我们在学习联想和想象时,已经强调过了。
  观察离开想象就写不深,想象离开观察就写不真。不深、不真的作文谁喜欢看呀?
  有一块草坪,栽下的第一年绿油油的一片,第二年就只剩下一多半绿色了。当你观察这一半黄、一半绿的草坪时,如果不动脑思考,想象它为什么是眼前这个样子,文章写起来一定没劲。可是你仔细一想,就可能想到失去的绿色与有些人的道德问题有关,比如汽车开到草坪上压;还可以想到与社区管理不善有关,为什么不在草坪周围安上栏杆;再往深想,可以想到与此类似的一些现象。大家想一想,一篇立意很深的作文是不是已经有了影子?反过来,如果作文题目先给了类似的立意要求,你是不是已经在头脑中储存了有力的材料?这个材料不就是观察和想象结合得到的吗?

四、练习记好观察笔记

  读书要有好效果,就要记读书笔记;观察要有好效果,也要记观察笔记。为什么要记观察笔记?道理和为什么要记读书笔记是一样的,可以帮助记忆、可以归纳总结提高思考能力、可以练笔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观察笔记和记读书笔记一样,也是好说不好坚持,老师只能在这里提个头,能不能坚持就在于你自己了。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坚持观察思考、坚持记观察笔记,对提高作文水平肯定有好处。下面是一名同学的观察日记,他观察的事情虽然很特殊,大家不一定遇到,但是这篇观察日记的格式、内容却很值得大家学习。

观察日记一则
——我看见了不明飞行物

厦门 陈亮
  时间:1987年3月20日晚,星期五, 19时10分左右
  天气:阴,有小雨
  地点:学校后山
  观察者:陈亮
  经过:
  今天晚上7时10分左右,我跨出家门,踏上通往教室的水泥路。约一分钟后,我路过后山一片开阔地的时候,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夜空,我不由自主地抬头向远处的天空望去,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个闪着光芒的奇异物体,在漆黑的低空缓缓地向西南方向移去。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不明飞行物的四周有规律地闪烁着光芒,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是白色,变化的间隔时间约为两秒。不明飞行物的形状和大小犹如普通饭碗,亮度则与北斗星差不多;据自测,此不明飞行物距离我约1800至2000米。视角约为30度。半分钟后,我的观察视线被教学楼遮住,无法继续追踪观察。
  分析与回忆:
  一、当时没有月光与星光,也没有探照灯,且闪电已过。因此,不可能是摴庠炊晕锾宓姆瓷洹
  二、此不明飞行物没发出任何声响,当时周围亦很寂静,没有听见飞机飞行的轰鸣声。况且,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地点,据我所知,厦门地区一般是没有飞机夜航的。所以,撌欠苫鷶这个判断也应排除在外。
  三、不明飞行物是低空飞行,所以也不可能是人造地球卫星,也不可能是流星。
  四、此不明飞行物发出的光芒是极有规律的,所以也不可能是闪电产生的静电磁场效应。
  因此,我推想它极可能是摲傻鷶之类的不明飞行物。可惜,当时只有我一人在场,没有其它目击者。但我能从许多科技书刊和各类报纸上,找到许多和我一样,曾目睹过这类不明飞行物的伙伴,作为我的旁证。他们当中有尼罗河畔的小姑娘,有南极探险家,也有多次飞越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州的飞行员。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我绝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目睹不明飞行物的人……一阵晚风,夹杂着几粒雨珠,吹拂过我的脸庞,我的头脑更清醒了:为了将来能够彻底揭开举世嘱目的摚眨疲蠑之谜,现在必须加倍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想着,想着,我觉得肩上书包的份量变得沉重起来…….

TOP

写读后感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写读书笔记比较简单,难在不好坚持,我们对此只做简单的介绍,至于能不能坚持,那就在于你自己了;我们重点要研究和练习的是读后感。

一、关于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分为摘录笔记、提纲笔记、评注笔记、心得笔记四种。
  摘录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的笔记。这种笔记有的同学就做过,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作文时可以参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提纲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的笔记。它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心得笔记简单的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的心得,可以不过多考虑格式,把心得记下来即可。上一讲我们说找文章的“眼睛”,实际就是一种心得,你把它记录下来,不用过多地展开议论,这就是心得笔记。
  广义地讲,读后感也是心得笔记之一,但人们一般都把读后感独立地提出来讲解和练习。我们也这样做。

二、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写读后感,多数情况下是在写一篇议论文,它的论点来源于所读文章或者书籍(也就是“眼睛”),经常以你的感想出现在作文中。接下来,你就要深入地阐述、说明、分析你的感想,最后往往联系实际写出或号召性的、或决心性的、或感想升华性的结尾。其中,所谓“深入地阐述、说明、分析你的感想”占据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这就是议论文中的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要解决的是“如何证明”的问题,如何证明你的感想是对的、是值得其他读者与你共鸣的。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位妈妈对她的很小的孩子说:下雨天上街要打伞。你看,那些叔叔、阿姨都打着伞。他们打伞就不能被雨浇湿衣服了。所以,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打起伞来。在这段话里,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第三句就是在论证(摆事实、讲道理),第四句是结论。如果没有第二句、第三句,孩子就很有可能问:“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哪?”有了这两句,孩子就完全明白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初步看到论证的作用。(请大家回去复习一下第十二讲“下雨天为什么要打伞”。)

(一)摆事实讲道理——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习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为“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方法是初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加以分析,分析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不仅在论证过程中要分析,在引用材料后提出论点过程中也要分析,在写记叙文夹叙夹议、记叙后议论抒情时也要分析。所以学会分析是写作文的一项基本功。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一篇读后感的开头:
  ①有两只青蛙身陷奶油之中。面对四周一片粘稠油腻,第一只青蛙绝望了,退却了,消沉了,于是淹死了。而第二只青蛙却通过乱蹬乱踏这剧烈的搅动使奶油变为黄油,死里逃生。②同样的遭遇,迥异的结果。正是第二只青蛙敢于向命运挑战,才驱走了死神,将生存的权力紧紧握在手中。③这启示我,面对困境,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奋起抗争!
  (大家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没有第②句、或者没有第③句、或者两句都没有效果将怎样?)
  那么,在引用道理、摆出事实之后应当如何分析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正面分析,揭示原因。比如写一篇以“虚心使人进步”为论点的文章,在举出一个某人由于虚心而进步的实例后,可以这样分析:他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大的进步,就是因为他能够谦虚地对待自己。
  2、正面分析,揭示实质。《不要拒绝做小事情》一文对老子的话的分析,就是这样。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使于足下。”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想一想,分析是不是话说得越多越好?)
  3、正面分析,评价肯定。作文《读<难和易>有感》在举出牛顿刻苦实践的实例后,作者分析道:牛顿“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大物理学家。”“……这句颇为轻松的语言,包含着牛顿多少“做”的辛勤”。
  4、反面分析,推出后果。《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在篇末联系实际论述当今青少年应当怎样做时,就使用了这种分析方法:如果忽视眼前的努力,忽视思想上、学习上、作风上的小小漏洞,那么,你未来事业的大厦,有朝一日将会坍塌,毁于一旦。
  5、总结归纳,揭示意义。作文《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结尾对全文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人生几何,青春短暂,让我们都从“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中得到启发,用自己的双手,扣紧青春的琴弦,去开拓通往事业的成功之路吧!
  总而言之,分析就是讲出论据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进而证明论点的正确。

(二)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纪念白求恩》一文就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作者在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用一些共产党员自私自利的思想表现与之对比,正反映衬,褒贬分明,更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精神的高尚。
  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毛泽东同志写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用经常扫地和洗脸,比喻党内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克服缺点、纠正错误。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这两种方法,实质上也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对比,摆的是反面的事实;比喻,讲的是比方的道理。都应当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入恰当的分析。.

TOP

开 头

作文的开头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TOP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来源:admin   
--------------------------------------------------------------------------------


  同学们在作文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写。在一阵冥思苦想之后,你会怎么办呢?向爸爸妈妈求助?向老师请教?找作文选参考?可是,你知道吗,在你的身边就有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那就是你的语文课本。
  咱们的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佳作。可以说,篇篇都是我们习作的最好的范文。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的方法,获得很多的启迪。

  向课文学什么呢?

  第一,学选材我们的习作内容大多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选择好新颖独特的角度,才能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例如《挑山工》一文,写的是作者登泰山所见。游览名山大川,值得讴歌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可作者却独辟蹊径,为我们展示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挑山工”们。作者构思奇妙,从登山道上那司空见惯的挑山工身上挖掘出了意义深刻的主题,可谓慧眼独具,取材新颖独特,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二,学拟题课本中文章的题目,不但准确简明,而且新颖独特。《窃读记》新奇有趣,《桂花雨》馥郁芳香,《乡下人家》恬静温情,《花的勇气》让我们看到柔弱生命的刚强。

  小小课题,蕴藉丰富,抒情强烈,匠心独具。所以细细品味课题,可以学到作者拟题的方法。

  第三,学用词造句有的同学以为堆砌词语就是好作文,其实不然。有些词语,含义不是很深奥,可是用得恰当,却分外传神。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投”,老师“走上讲台,扫了大家一眼”中的“扫”,都有看、瞧、望的意思,然而在两个具体的句子里,如用“看”、“瞧”、“望”来代替“投”、“扫”,就不恰当,也不能把“投”与“扫”互相调换。假如我们在学课文的时候能很好地体会当时的情景,达到“意会”,知道怎样的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更合适,这样我们习作时就不会随便用了。

  第四,学布局谋篇谋篇布局——即布置起承转合之章法。通俗地说,就是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桂林山水》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最后,总体来描写桂林山水。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第五,学表现手法课文中蕴藏最丰富的莫过于其表现手法了。它小到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大到不同体裁的作品的整体把握,样样都值得我们学习。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浑厚感情的抒情文章。本文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使得感情色彩浓烈。写抒情色彩比较浓的文章,可以借鉴模仿。

  《可爱的草塘》一文,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这跟它的艺术技巧新异特别是分不开的。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大多数的文章那样:开篇点题,然后平铺直叙,中心虽然明确,但平淡没有波折。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故意掀起波澜,使文章波折动人。

  先抑——初到“呆腻了没意思”;后扬——初看“草塘真美啊”;再扬——耳听春冬的草塘;又扬——亲历“美好的画卷”。文章以“腻、喜、恋”的线索,欲扬先抑,抑扬结合,不仅符合作者内心变化的规律,而且增添艺术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一定能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点燃我们心灵的创造火花,激发我们的潜在文思,写出一篇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来。

  祝同学们快乐而轻松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传达出自己心中的思想感情。

  .

TOP

话题作文的常见失误与诊治

话题作文的常见失误与诊治
   
--------------------------------------------------------------------------------


     一、不会拟题目,或用话题代替题目。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诊治办法,就是要教给学生拟题目的基本方法。l、扩充法,就是对话题进行扩充,给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它扩充成句子或短语。这种方法适用于以单个词语为话题的作文。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2、替换法,就是把话题替换成与它的意思相当或同类的词语,这一词语可能是话题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以“镜子”为话题的作文,题目可拟成《我们的一个好榜样》,“榜样”就是“镜子”的替换词。当然,文体不同,题目的拟法也不一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童话等文体,都有一套常规的拟题方法。总之,拟题目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
  二、打不开思路
  其症状是:在众多的作文篇章里看不到那种写作角度新颖,构思有创意的作文。多数作文有同出一辙、似曾相似的感觉。诊治办法,就是要教给学生打开思路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写话题作文首先要展开发散思维、即就是从话题出发,多角度地展开联想,借以开发出众多的作文思路。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思路作文,这样就能写出新颖独特的好文章。如:以“考试”为话题,运用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开发出下列一些思路。①谈谈对考试的看法;②记叙一次难忘的考试;③介绍考试制度的演变历史;④描写考场情景等等。教师可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打开作文的思路,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
  三、把话题表现得不鲜明,不突出
  阅读这类作文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话题表现得模模糊糊,让人感受不到话题的存在,作文的内容也是平淡无味。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在阅读时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有人把这种作文,叫做擦边球作文。这类作文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我看,除了学生的写法不得要领外,主要还是作文的功底差所致。诊治办法:①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思,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②教给学生写话题作文的技巧,在行文中中要不时地出现一些点话题的词语或句子。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处处在围绕着话题写。
  四、脱离话题。
  其症状是作文的内容脱离了话题,或与话题无关。造成作文离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注意审题,把话题未弄懂,草率成文所致。2.不列作文提纲所致。3.因创新写法导致离题。诊治办法: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审题的重点应放在话题的“提示语”上,能帮助我们理解话题,打开思路。2养成编写作文提纲,按提纲作文的习惯。这是防止作文脱题的最好办法。每次作文时,要求学生在作文题目的前面必须附上自己的作文提纲。3.提倡作文创新,但也要提醒学生:创新要有把握,千万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作文。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创新可以使作文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TOP

学生思辨能力弱怎能全怪女教师

学生思辨能力弱怎能全怪女教师

--------------------------------------------------------------------------------

  
  □辛木

    日前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议论能力不强,写作文时动不动就“啊”“呀”地抒情,很难写出非常有条理、很严谨的议论,这与基础教育中现有教师队伍的性别构成偏向于女性有关。

  (5月22日《现代快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对这种“动辄就抒情”的文风深有同感,但对于“女教师比例过高导致抽象思维能力差”的说法,却不敢苟同。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女教师比例偏高,有可能造成学生性格上和意志能力上的缺陷,但女教师多却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议论能力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议论能力强不强,除了天赋和性别的因素,也与后天影响有关。学生的阅读面及社会思辨氛围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机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小学到初中,一直训练学生写记叙文,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抒发。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自然地偏重于趣味性比较强的“形象阅读”。

  更主要的是,社会没有给孩子提供利于思辨能力提高的氛围。譬如电影电视,过多强调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情感性,即使是说理性的电视节目,也要借助形象思维作媒介。像央视最“火”的“百家讲坛”,实际上就是将说理给故事化和趣味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转移学生对理性思辨的注意度。因此,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针对性训练,社会理性氛围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TOP

写作文何以成“课本语言搬家”

写作文何以成“课本语言搬家” 当前记录更新于: 2007-1-10  

    今天的孩子写作文,有多少语言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后得来的?前不久,在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龚鸣看到深秋阳光下校园一片金黄,萌发了以此话题引导学生发现季节变迁之美的念头,出了一个题目《深秋》。先由孩子们随意说,“深秋,果园丰收了,梨儿黄澄澄的。”“深秋,庄稼成熟了……”龚老师不由地皱了皱眉,“怎么都是书本上有过的句子,为什么孩子们对身边的秋色视而不见呢?”
    
    书本叙述成为作文定式
    
    其实,这样的“尴尬”在很多学校的语文课上经常可以见到。
    
    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用来表述的“东西”大多来自书本,难得有自己的观察和语言。一位电视台记者曾就“讲卫生”话题采访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一个女生的回答尽是非常成人话的语言,记者反复引导:“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可惜僵持了近一分钟,那个女生还是说不上来。学语言,不用自己的观察与表达系统,讲话做事情片面模仿成人的成熟,如今的一些孩子一不小心便成了复述的机器。
    
    “学生回答问题,做口头作文,能运用课文学到的东西,说明课堂教学从完成本身任务看是有效的,然而仅仅到此为止,是令人悲哀的。”一位语文教研员这样看待这种“课本语言搬家”现象。
    
    更无奈的是,有些老师还以此为满足,认为学生的思路上了其预设的“轨道”。有的老师千方百计诱导学生往课本上靠,而对学生显得“另类”的想法习惯于打“棍子”,长久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变得单调起来。
    
    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
    
    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龚老师不断启发:“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曾经在书本中读到的句子。但你们自己难道没有看到季节的变化么?想一想,你身边的同学、校园里的树木、窗外的阳光,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恍然大悟,热烈地讨论起来:“深秋,草儿都枯死了。”“深秋,风很大。”“深秋,树枝光秃秃的,树叶都掉光了。”
    
    龚老师把孩子们的话写在黑板上:“你们看到了秋天身边发生的变化,老师也看到了,可感受却不一样。想知道老师看到了什么?”龚老师在句子“秋天,草儿都枯死了”边上写上了“深秋,草儿枯黄一片,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看到草儿枯萎,但并不觉得它是死去,因为春风一吹,它们又会茂盛地生长起来。深秋的草地另有一种美丽,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一年四季的变化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同学们开始用自己的观察和语言写关于“深秋”的作文。
    
   (转载自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网).

TOP

提高写作水平的三点建议

提高写作水平的三点建议
作者:   [2007-09-08]
    首先要勤写。
    单靠两周一次的作文练习,不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真正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经常写。看到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就用笔把它记下来。不要觉得这只是记录,实际上,这就是写作的初步。
    其次要收集。
    生活到处有写作的素材,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材料。所谓“发现”,就是要主动寻找材料。只有发挥了主动性,才能收集到写作材料。
    最后要修改。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注意,是自己修改。读读自己的作文,一般都会发现不少问题,这里修修,那里改改,作文就会越改越顺。这也是对自己作文的质量负责,质量第一嘛!

摘自:少年日报 第216期.

TOP

上海市作协《略知一二》杂志与升学周刊联手推出

上海市作协《略知一二》杂志与升学周刊联手推出
大作家教小娃娃写作文

------------------------------------------
  《升学周刊》和《略知一二》杂志联合推出“想写就写”专栏,发表小学生作文及专家点评。我们期待读者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有不错的稿件,也可直接发给我们,我们将择
  优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请将文章发送到xwwbxjz@163.com

  自己做早餐

  □一师附小二(4)班夏敏隽
  暑假,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每天都帮我做早餐。
  有一天,我第一个醒来,看见爷爷奶奶还睡着,我就轻轻地起床,做完洗刷工作就去厨房试着自己做早餐。我先准备杯子和盘子,然后从冰箱里取出牛奶和面包,小心地把牛奶倒在杯子里,接着拿一片面包放在盘子里,在面包上均匀地涂上花生酱,又在花生酱上洒上乌黑的芝麻,最后把面包对折。这样,我的早餐就大功告成啦!我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做的早餐,感到比奶奶做的还要可口、美味。
  从此,我每天都自己做早餐了。
  主编点评:这篇文章的主要篇幅都在叙述做早餐的过程,写得很朴素,但表现出了劳动的快乐。虽然没有讲道理,但道理都体现在“我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做的早餐,感到比奶奶做的还要可口、美味”这句话了。

  晚餐

  □浦东新区梅园小学一(1)班徐昊
  挂钟敲了六下,又到了晚餐时间了。
  桌子上放着荷包蛋、红烧萝卜、清蒸鱼、蘑菇炒青菜、番茄冬瓜汤和一碗碗米饭,那可是用泰国香米烧的,香极啦!
  我觉得今天的晚餐很丰盛,很合我的胃口。但是,我吃饭的速度还是那么慢,看来今晚的比赛又输定了。看着爸爸风卷残云的样子,真恨不得自己马上长出河马的嘴巴来,那我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指导老师:杨冬珍主编点评:比赛吃饭的速度,是爸爸妈妈们惯用的“伎俩”,作者平实写来,一句“恨不得长出河马的嘴巴来”,立刻让朴素的文章变得生动了。

  我的球迷老爸

  □浦东新区海桐小学四(1)班陈欣妍
  我的爸爸是个“老”球迷了,每逢周末,他必要看个痛快。唉,
  这不,今晚中国和伊朗有一场比赛,这下,我家又要闹得鸡犬不宁了!
  晚上,吃完饭后,爸爸早早地坐在沙发上了,先把电视机霸上了。(点评:球迷表现在哪里呢?首先是“霸占”电视机。)妈妈要出门一趟,出门前再三叮嘱爸爸要洗碗(点评:把洗碗丢在脑后),可没想到妈妈前脚刚迈出,球赛就开始了,爸爸没舍得丢下球赛,泡了一杯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球迷老爸已进入了状态,他手握拳头,不停地大喊着,一会儿叫道:“快,快防啊!”一会儿喊:“后卫快!快,快射门啊!唉!”说着,“咕嘟,咕嘟”,把一大杯茶喝得精光。
  时间不知不觉溜了过去,双方的比赛已进入了激烈的时刻!爸爸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生怕漏掉一个关键的镜头。(点评:这两段把爸爸看球时着迷的样子描写得多么生动)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看见爸爸在看电视,碗也没洗,气得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爸爸。此时,已“走火入魔”的爸爸根本没发觉妈妈的存在,涨红了脸,拿起一个网球,嘴里直嚷嚷:“快!快!传球!不要强攻啊!“说着,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将网球朝墙壁一扔。“啪!”呀!一个杯子碎了,那可是妈妈最喜欢的杯子,妈妈气得头发直“冒火”!可爸爸却依然若无其事,在那里挥臂呐喊……(点评:写出了“走火入魔”的形象)
  最后,中国队赢了,爸爸一下子蹦了三尺高,抱着我连转了三圈。这才如梦初醒,又是向妈妈赔礼道歉,又是扫碎片洗碗,一副模范好丈夫的样子。(点评:看完了,球迷爸爸也恢复正常了)
  瞧,这就是我那又可气又可笑的球迷爸爸。
  指导老师:王海瑛主编评点:把球迷爸爸描写得非常生动,是具体的,不是概念的。
  作者: □点评专家:赵长天(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略知一二》杂志主编、《萌芽》杂志主编).

TOP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写话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写话能力
作者:文/江苏省溧阳市古渎小学  徐国英   [2007-10-10]
    有些低年级学生很怕写话,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话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能把这些新意思说给大家听。有了这样的情感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丰富。
一、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观察,更谈不上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我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只要是真实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写话就有材料可写了。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后,我让学生捉来几只小蝌蚪在教室里养起来,分小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几句话写下来。任务布置后,各小组纷纷展开行动,每天喂食、换水、观察蝌蚪的身体变化。开始,学生在短话里这样写道:“小蝌蚪黑乎乎的,全身软绵绵的,就像个黑豆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观察结果有了变化:“小蝌蚪后面长出了两条腿”,“小蝌蚪前面也长出了两条腿,它能在水中划来划去”,“啊,小蝌蚪的小尾巴慢慢变短了”,“小蝌蚪背上的颜色变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写话水平也一天比一天提高。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写话训练
    1.创设情境,训练说写
    低年级学生的阅历浅,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因此,创设情境,把学生引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将所学的字词句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一定的观察提示。当然,随着教学程度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对说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比如,在上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时,我让每个学生带来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上课时,我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每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大家争相说出自己的观察体会。在学生兴趣盎然之中让他们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
    2.适量游戏,玩中观察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在课间课后会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组织适量的有目标指向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玩过之后,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有一次,我准备了一些吹泡泡的材料,在课上先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这是很多小学生以前玩过并且很喜欢玩的游戏,他们在玩的时候会比谁吹出来的泡泡大,谁一次吹出来的泡泡多,大家兴致盎然。游戏结束之后,我让学生把刚才自己玩吹泡泡游戏的体会和观察到的其他同学吹泡泡的情况说一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当一个学生没说清楚时,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帮他补充。之后的写话也是活泼有趣,有声有色。
    3.适时活动,主题观察
    低年级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会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全身的感觉来进行观察。活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有意识组织的活动,比如,秋高气爽时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郊游,多彩的树林、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渠水、蹦跳的蚂蚱等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当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住时,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讲述,爱发问的学生会不住地提问:“为什么枫树叶子变红了,有的树叶还是绿绿的?”“蚂蚱怎么吃东西呢?”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写话,他们会有很多话可写。另一种是教师捕捉到的学生生活中的种种活动。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利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比如,中秋节你是怎样过的?“十一”长假你到哪里去玩了?秋天来了,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等等。这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有意义的主题,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高写话能力。

摘自:现代教学 第200710期.

TOP

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

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
作者:■程逸汝   [2007-11-10]
    表达真情实感,之所以离不开写景、叙事,那是因为人们拥有“联想”——以往的真情实感似乎消失了,但是,一旦受到某种景物、事情的刺激,就会一下子回忆起来。比如:“望明月,思故乡”,因为明月是在故乡生活时常见的,像在月光下捉迷藏、听奶奶讲故事……这些全是生活中最让人留恋的点滴。随着年岁的增长,忽然看见明月,故乡的生活就会“昨日再现”。


    深秋,凉风轻轻拂面。校作文小组的组员聚集在假山旁的六角亭里。小灵朝大伙儿笑了笑,然后请白雪公主朗诵一首儿童诗《给奶奶送阳光》——
    奶奶的腿脚不好,
    不能出门晒太阳。
    有一天,我去玩,
    阳光洒满了大地。
    我赶紧撩起裙子,
    把阳光兜在里面。
    “奶奶,阳光来了!”
    我跑到奶奶身边,
    轻轻地展开裙子,
   可是阳光不见了……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
    “小宝贝,我收到了!
    你不就是我的太阳吗?”
    白雪公主朗读完了,大家心中为之一动:这是一首柔美的诗、一支甜美的歌!小女孩对奶奶的爱,犹如一股清泉,晶莹、透亮、纯洁,让人仿佛看到了“我”的稚气,尝到了真情的甜美。一个抚摸动作、一句温柔的话,表达了奶奶对孙女的爱,她把孝顺的孙女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
    “诗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也要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小灵开始把话题引向作文,“作文要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能光用‘我想念你呀’、‘我多么高兴呀’这些空洞的词句,而要将‘想念’或‘高兴’的情形,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表达真情实感的诀窍是不能离开写景和叙事。”
    “景物、事件很能影响人的心情!”胖墩儿来劲了,大声地说,“看见日出,会满怀希望;看见晚霞,会产生幻想;看见高山,会觉得神秘;看见大海,会心胸坦荡……真情实感有了景物的依托,便会产生动人的力量。”
    “是这样的。”小不点儿细声细气地说,“想起好友相助、老师关爱、亲友支持……会让我内心充满感动。我想这样一来,作文的动人之处便产生了。”
    明白了,写作文时表达真情实感有诀窍!对了,“六角亭”就是最好的见证哦。

  
摘自:少年日报 第270期.

TOP

点号运用“内外有别”

点号运用“内外有别”
作者:■王  冠   [2007-11-06]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出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对得工整巧妙,传诵一时。
    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不少学生搞不明白的是: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句号在引号外面,而下联的句号却在引号里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我们先就下面的例句来作分析、比较。
    一、引用文物古迹上的话,或独立成一句话的,点号就在引号的里面。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3.我问爸爸:“泄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水库里的水是要用来发电的,这样白白放掉,不可惜吗?”
    这三句话都是独立成句的,所以句号、叹号、问号等点号都放在引号里面。
    二、引号里的话不独立成句,而是夹在一句话当中,充当这句话的一部分的,点号就在引号的外边。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这两句话中,引号里的话夹在句中,充当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叹号等点号都放在引号外面。
    接着,我们再来看祝枝山、唐伯虎的“对联”,就会知道,祝枝山出的上联只是全句的一部分,因为这句话还讲了“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因此句号放在引号外面,而唐伯虎对出的下联,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句号就放在引号里面。
试一试:
请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十万枝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请家长关注
    家长在辅导孩子做相关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弄懂什么是点号。标点符号共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标号包括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括号。

摘自:少年日报 第266期.

TOP

你写过和“打电话”有关的作文吗?

你写过和“打电话”有关的作文吗?
作者:   [2007-10-27]
一、老师对你说
     电话是当代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打电话、接电话,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了移动电话以后,电话更是成了生活中时刻离不开的东西了。在公交车里、在马路上、在办公室里、在商店里,你经常可以看到拿着手机的人,有的在大喊大叫,有的在含笑细语,有的在指手画脚,有的在不断地做着“拇指运动”……
    你家里有电话了吗?家里的座机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爸爸妈妈有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是什么样子的?你经常打电话、接电话吗?你最喜欢接到谁的电话呢?谁来的电话会让你感到紧张?谁来的电话会使你感到愉快呢?你有没有等待过谁的电话?等待电话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二、 收集新材料:
     1.你是否注意过电话的铃声?现代的电话铃声已经不是单纯的“丁零零”的声音了,有的电话铃声是交响乐,有的是流行歌曲,有的是小孩的嘻笑声,有的是很人性化的提醒……你曾经听到过什么样的电话铃声呢?如果你有手机,你喜欢设定怎样的电话铃声呢?
    2.如果有电话铃声响,这时你可能正在做什么?在看书、在吃饭、在做作业,还是在和爸爸妈妈说话?你听到电话铃声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在家里,你是否会抢着去接电话?在接电话前,你是否经常会猜想一下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大概是为了什么事情?
    3.电话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如果家里还有其他人,请你注意有哪些人在场?是爸爸妈妈、是爷爷奶奶、是外公外婆,还是哥哥姐姐?请注意,在听到电话铃声时,家中的其他人都有些什么反应?有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如果爸爸妈妈正在接手机,是否在接手机的同时还会去接座机?在你们家里,谁的电话最多?谁打电话的时间最长?谁最喜欢“泡”电话?你喜欢“泡”电话吗?

【作文实例】
电话铃声响了
     “丁零零”,不偏不倚,正好是7点整,电话铃声响了。
    全家人突然都安静下来,像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
    我放下了手中的笔,爸爸慢慢地合上了他的小说书,厨房里的妈妈连忙跑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满是洗洁精泡泡的饭碗。
    空气凝固了,时间停止了,家里每个人都成了一尊雕像,纹丝不动。静静地,静静地,静静地站着,谁也没有去拿听筒。
    “难道是……难道是姐姐从大洋彼岸打来的吗?”我心里激动地想。
    姐姐出国前,曾经和我们商定:每逢星期六的晚上7点钟,她都会打一个电话回家,但是家人不要去接这个电话,如果这个电话铃声响了六次以后停下,就说明她在那边一切平安。
    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数着,怀着虔诚的希望:“二、三、四、五……”就在电话铃声响到第六次之后,安静了。
    这时,全家人都欢呼了起来。我分明看到爸爸笑了,妈妈却哭了。不管是哭还是笑,其中都有一份欣慰。.

TOP

学生的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学生的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www.jfdaily.com 2008-4-2 11:55 稿件来源:文汇报
学生临近考试才找名师辅导作文,结果收效甚微——

    近一个阶段,时不时有熟人打电话来,说是他家的或亲朋的孩子写不好作文,想让我帮忙施教一番。我的回答是:好作文是教不出来的。对方以为是推诿,其实却是肺腑之言。且听我实话实说。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看书阅文不可少,看得多了便有比较,就能明白什么是好文章。现在作文指导之类的书多如牛毛,甲乙丙丁头头是道,但给人的多是虚知,缺乏实感,近乎隔靴搔痒,所以与其读这样的指导书,还不如找点好书好文章来读。当然这“好文章”不仅指课外阅读的,还指课本里有的。有些学生不重视课本里的好文章实在是一大损失。
   
    好文章是“听”出来的。听说书,听广播,听“文学欣赏”,听语言节目,这些对提高语文修养有好处。有个学生爱听相声,适逢学校有相声演出的需要,从未写过相声的他居然顺利写成,不但深得好评,还在一知名刊物上发表。由此可以推及“听”对写好作文的效用。如果说,“看”是起于视觉的文笔积累,“听”便是经由耳朵的语感汲取,各有各的渠道,却又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融和。前些年本市曾举办过“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竞赛,可以见出主办者重视大语文学习的理念,值得肯定。
   
    好文章是“悟”出来的。“悟”是“看”与“听”的提升,有这个提升和没这个提升大不一样。有的人“看”得不少,“听”得也不少,可写起作文来还是长进不多。问题就在“悟”不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是说了一种可能性,到底能否攻玉,还得看对“他山之石”的悟性如何。所谓“悟”,在这里大体上有两层含义:既能领会到“他山”的为文之妙,又能举一反三,把这种为文之妙化为自己的认知。有此二悟,好文章大体可成。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然首先得是自己“写”出来的,而不是抄来的。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作文则是多写成高手。多抄则大多走向反面。现在有些学生写文章,未动笔时首先就想到了抄。若是这样,自然就不爱“改”了。但文章是应该多改的,名家甚至有“文章不厌千回改”之说。可是有些“才子气”、“才女气”十足的作者,总以为自己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脚色,文章不屑一回改,总把修润当笨蛋;或是强调快节奏,唯快是从,写完就算。但我总认为,如果能慢点,就不必火烧眉毛似的,还得好字当头。把文章写好是细活儿,只要时间允许,还是磨一磨再磨一磨为好。
   
    好文章是“批”出来的。这一条与上面几条的主观指向不一样,是就老师的批改而言。从根本上说,这或许也属老师的教,但与那些“作前指导”之类不同,那主要是让学生“知”与“会”的,而不是着眼于“好”的。未成文时的指导与成文后的引导,一个“虚”,一个“实”,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学生正是在老师的批改之后重写出好作文来的。可惜而今有些老师不愿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个别老师甚至主张“基本不批改”,即一个班级只批几本,其他的批个“阅”字,写个日期了事,这对学生实在太不负责任。
   
    综上所述,要写出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经什么人一教就立竿见影。有些学生平时不肯下力气、花时间,一到重要的考试关头就想速成,个别家长也作如是想,于是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常用的方法是背范文,有的为免抄袭之嫌还专门请高手新作范文备用。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剧名忘了,但剧中家长请一位作家写范文,结果儿子居然在考试时如愿以偿套中题目的情节却记忆犹新。当时我就为看这电视剧的家长和孩子捏一把汗,千万别信这种“成功之道”,就算有这样的偶然,微乎其微的概率值得冒险吗?为能真正写出“好作文”计,学生们还得一步一步地来。

[ 1 ]

作者:邱剑云.

TOP

引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TOP

五分钟快速列作文提纲

五分钟快速列作文提纲

日期:2005-12-21 作者:王丽琴 来源:新闻晚报











 
  人们常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这对于写作训练来讲,确实有理。但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上,考生反复酌斟构思立意,时间上不允许;反复推敲遣词用语进行修改,卷面清爽整洁又不允许。

  如何在考场中做到胸有成竹、倚马“万言”呢?

  如何在短短四五十分钟的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紧扣题意、行文流畅又能够立意出新的作文呢?

  除了考前的“练功”外,笔者建议考生:看到作文题目后,千万不要匆匆落笔、草草成文,而应先“浪费”五分钟作三步思考,列出作文提纲(或打腹稿也可),让自己纷繁复杂的思绪有个清晰的框架,然后运用“填充法”使框架变得血肉丰满,力争一次成文。

  审清题意拟好题目

  现在的考场作文,无外乎“话题”、“命题(全、半)”、“材料”作文等几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命题形式,题目总会对考生写作文章作出限制、要求或提示,所以我们要先用一分钟时间对此进行思考,一要根据指令找到写作的信息和条件,确认指令的数量、范围及主次等:即先求“死”——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把握题目中的限制语;其次在“死”中求“活”——拓宽题目的指代义、开掘题目的隐喻义、找到题目的反向义。如以“开卷有益”为题写篇作文,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告诉我们只要认真“阅读”就有收获。题中的“卷”本意是指书,但不必将书局囿于某一种,可拓宽书的类型与内容指代;题中的“卷”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社会”、“爱”或“真情”等,此二者均是从正面去写,告诉我们抓住每个机会,多读“书”,便能得到一份收获。但如果从逆向进行思维,也可写成“开卷未必有益”,此题的意思是“开卷有益?”,在文题后加个问号,表明理解与表达的批判性,与题目本身并无悖离,反而更能出奇制胜。

  二可根据题意“设疑”,针对题目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设疑之中找寻材料与中心的契合点。如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篇作文,不妨先设疑:“为什么认识你真好?”此乃审题之首要;然后思考题意中的“你”是“谁”?在比较、筛选中确定了“你”的范围后,作文的选材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三问“好”在哪里?能否用言简意赅或文美意深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正是立意之所在。

  审清题意,拟好题目(定好写作内容)是快速列提纲的第一步。只有题意审清了,要求明确了,准确立意、恰当选材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使文章言之有“靶”,才不至于下笔如“脚踩西瓜皮,滑(写)到哪里算哪里”。

  确定主题拟好首尾

  文无意不立,一篇文章若无明确中心,文章也就没有了“神”,材料只能是一盘散沙。只有先定好中心,才能架起文章的“大梁”,使文章言之有“魂”。因此,“意在笔先,定好中心”是构思提纲的第二步。考生可在已经确立话题的基础上,用三分钟时间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要点,拟好开头与结尾的提纲。

  如:上述文题《认识你,真好!》,如果考生认为“认识你真好”是因为通过与“你”相识,让“我”对生活、生命等有了新的感悟,使“我”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方面有了更深的思索,在中心明确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材料也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笔者曾对学生作过相应训练,发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根据确定的中心与选择的材料之间的关系,或用开门见山式、或用欲扬先抑式、或用要素切入式开头(好的开头,如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既简洁明了,切题又快。

  如:《上海三味》:上海,论文化及不上北京的厚重,西藏的圣洁,西安的古朴,所以有人说要塑造上海的文化——其实,上海文化本是有的,只是人们未曾发现而已。细品这其中三味,真是叫人魂牵梦绕的。(开门见山式)

  如:《美丽的生活》:美丽的生活是什么?音乐家说:美丽的生活是跳动的莫扎特的华美旋律;科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随意自然;文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潇洒……听着他们的解释,我很困惑,也很茫然——美丽的生活离我实在太远、太远了。

  我苦苦追寻着美丽的生活……(开门见山式)

  如:《不同寻常的考试》:“啪!”一声清脆的巴掌在房间刺耳地响起,我的脸上瞬时留下了父亲愤怒的五个手指印,火辣辣的。(要素切入式)

  如:《我要跑》:我要“跑”,那已是我之后的决定了,起初,我喜欢的是走。(欲扬先抑式)

  至于结尾,在于不仅能总结全文,突出题旨,而且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所以学生可用“卒章显志式”:即结尾点明题旨,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也可用“令人回味式”:言尽意未尽,令人荡气回肠,遐想无限。

  如:《上海三味》:上海三味就在此间了,东方的,欧式的,平民的,贵族的,淡雅的,浓郁的,上海的文化就在这些看似矛盾对立的几者中撷取着,悠游着,上海也就博大了。它那种特殊的大气,如海纳百川,成就的便是它独特的文化。

  如:《我看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多么恬静美好的意境啊!它在哪儿?它在我的心里,它在我的希望里。

  如:《弯曲的生命》:树木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弯曲是一门艺术,有时它并不代表着完结。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不被他人打败,如何站于高峰,就必须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此时你需要的就是弯曲。退缩与向前是相对的,一味地莽撞只是徒劳,你需要的还是弯曲。

  生命有限,精神永恒。弯曲的生命,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文章的中心要点确定为动情类的,那么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均以抒情性文字为主;如果把文章的中心要点确定为感悟类的,那么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均以哲理性文字为主。

  择好材料精心构思

  考生常常慨叹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生活单调无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把视线由点向线延伸,由点向面拓展,会发现上至天文地理,国计民生,下至花鸟虫鱼,家长里短,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如“认识你,真好!”一题,不正是如此吗?只要我们打开视野,古今中外,自然社会,情感意志……均可成为“你”的范围,所以“诚信”、“追星”、“战争与和平”、“鲁迅”等平时较少触及的内容都成了学生写作的对象,而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身边的父母同学老师身上了。

  当有了较好的写作素材后,还需要“修枝剪杈”——对材料进行精心的构思处理。唐代张怀谨在《书断》中曾这样描绘写作的“构思”过程:“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虽自己而苛求,终杳茫而无获。”这说明文章的构思对于成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撰文时往往不是缺少材料,而是对这样那样的零碎材料、点点滴滴的感想,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要攻这个“难”,须着力于文章结构的思索:因此考生可用二分钟的时间对心中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按照一些基本的格式去构思,使文章言之有“序”。

  在考场中用五分钟的时间,对文题、开头与结尾、主体部分的材料组织作一点思考,即可快速列出作文提纲;然后按此索引,在过渡与小结处想好要点,此要点要能总括材料内涵、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或由物及人地进行点睛式议论与抒情。

  至此,一篇文章即已成形,此时再开始落笔成文,相信不会出现文长却无中心,材料多却零乱无序的毛病了。

  当然上述的提纲只是一种基本格式,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加以创新。

 .

TOP

好贴,我这就热炒,转卖给孩子.

TOP

非常感谢!.

TOP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学习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一、作文

审题:就是仔细分析,审察题目的意义和要求,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确定文章主题。

确定内容范围: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

确定时间范围:要审清是否限制了时间范围。

确定数量范围: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规定的数量要求作文。

确定人称范围:要确定它的人称范围,明确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

确定处所范围:要确定是否限制了处所。

确定题眼:“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它是作文要反映的重点所在。明确“题眼”,才能知道文章该写什么,该表现怎样的中心。

2、立意:就是给文章确定中心思想。立意要正确、集中、鲜明之处,还要新颖。如何做到新颖呢?第一、要善于观察新人、新事。第二、要关于多角度思考,对通常的想法加以扩展、丰富。进行多方位思索,以此立出新意。第三、不人云亦云,反常立意。

3、选材: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选材时要注意:(1)选择熟悉的材料;(2)选择真实的材料;(3)选择典型的材料;(4)选择新鲜的材料;(5)围绕中心选材料。

4、构思:是动笔之前,对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等等的整体思考过程。事先大略考虑一下,选取什么材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要写得详细、简略。文章分几层意思来说,前前后后怎样把材料连贯起来,然后列个题纲。这样写来比较顺利,往往可以做到一气呵成,顺理成章,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二、记叙文

1、记事文:记叙一件事的文章,就是记事文。写好记事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交代清楚六要素: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不仅要在写事情发生时注意交待,还要在写事情发展过程时注意交待。

叙事条理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并且安排好段落层次。

叙事重点突出:要将重点部分写详细。

语言清楚明白。

2、写人文。写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最能表现这个人的思想品质的事来写。

(2)要具体、生动地写清楚一件事中最能表现人物思想的主要情节。

(3)要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让人物在这件事中成为一个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人。

3、状物写景文。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景物,把握特点。

(2)注意顺序,绘出状态,可按空间顺序,也可按时间顺序。

(3)写出感受,突出中心。

三、想像作文

1、看图作文(1)要认真观察,弄清图意。观察单幅图,要从整体到部分仔细观察。看图上主要画的是人,是物,还是景。观察多幅图,还要看出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2)理解画面内容。(3)展开合理想像。想像画中人物怎么干,怎么想,怎么说,想像事情发展的全过程。(4)确定中心,恰当表达。根据画中的人和事,或者根据图画的标题确定中心。

2、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扩写:就是把简短的文章或片断,扩充为内容充实,描写具体的文章。扩写要注意:(1)不改变原文的内容;(2)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想像,描写更具体一点。

缩写:就是把篇幅较大、内容较复杂的文章进行概括,保留主要内容,缩成一篇简短的文章。缩写要注意:(1)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及全部内容;(2)再对文章进行浓缩,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来;(3)浓缩后的作文,要符合原文意思,要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改写:改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用不同于原文的表现形式,将原文内容写出来。主要用三种形式:(1)改变人称;(2)改变体裁。改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中心,熟悉原文情节。改写后要认真检查。

续写:根据原材料,沿着人物性格和事情发展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想像,写出完整的作文,与原有内容保持一致。

3、想像作文:近几年来出现了命题想像作文。写好想像作文要注意:(1)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事物,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2)在想像时可用拟人的手法;(3)想像作文语言要活泼有趣,富有吸引力,多用儿童语言;(4)想像要合理,大胆创设奇特情节。

四、应用文

1、请假条: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请假原因。末尾署上姓名和日期。

2、日记:第一行写清楚年、月、日、星期、天气,第二行写正文。

书信:(1)正文格式。第一行顶格写称呼,后面打冒号;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第三行写正文;祝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最后在右下角写署名及日期。(2)信封格式。在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编、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和邮编;右上角贴邮票。

3、建议书:在第一行正中写“建议书”三个字: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接受建议的人,打上冒号;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建议正文,正文要写明提出建议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最后在正文右下方写建议人的名字、时间。

4、读(观)后感:首先紧扣中心,确定题目。结构大致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引到这篇文章来;(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跟文章中心挂钩;(3)议文中跟中心有关的情节;(4)联系生活实际谈跟中心有关的内容;(5)结尾用跟中心联系紧密的名言提升。第三步和第四步可揉合在一起进行。

5、留言条:格式与书信基本相同,中介内容简短一些。

6、通知: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二字,再另起一行写通知的内容要交待清楚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注意事项、准备要求等。最后在右下方写上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TOP

非常感谢!.

TOP

好贴!

顶!做了标记,细看!.

TOP

.

TOP

看起来很不错的东东呢,我们家的就是愁阅读和作文,下了好好研究一下,TKS.

TOP

引用:
原帖由 skype_li 于 2010-9-14 13:50 发表 \"\"
看起来很不错的东东呢,我们家的就是愁阅读和作文,下了好好研究一下,TKS
.

TOP

这个要顶
冒个泡.

TOP

谢谢,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