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 四福音

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 四福音

在网上看到的。转帖一下,方便大家阅读圣经。

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99105/

《马太福音》(一)

今天我要讲的是圣经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变聪明的书。有许多书能够教人变聪明。但这本书,也只有这本书,却会教你得智慧。我宁可求智慧,不求聪明。有聪明之能够赚大钱,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么样过人生。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把它当药来用,每天读10节,魔鬼就不敢近身。有的人则是借助研经材料,他们经文读得不多,研经材料倒是读得挺多。常常是快速浏览经文以后,接着研读这些经文的注释。神要我们如何研读祂的话语呢?首先我要告诉各位,圣经一词的原文为复数形式而不是单数形式,源于希腊文的biblia,意思是书卷合集。也就是套书、丛书的意思。圣经时许多书卷的合集,有诗歌、箴言、历史书和先知书。我们读经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读。现在的圣经已经收到严重的破坏,在圣经里标注章节号码,以至于今天许多基督徒变成照本宣科。如果我要说约翰福音3章16节,我多半会说成希西家书3章16节,或是随口取个书名或章节。之后便会看到会众翻找着圣经,努力找出希西家书3章16节。但是圣经里没有这本书。有个人听了我的录音带一段时间之后,来问我说:“大卫,你是个经学教师。为什么你讲经从来不用经文的章节号码呢?”我回答他说:“因为神从来不打算在经文中标注章节号码。这种做法切割了神的话语,并不符合上帝的本意。有哪一本书像这样每个句子都有编号的?”这种做法不是很奇怪吗?整本圣经囊括了很多卷书,我们必须了解每本书的类型、写作的目的,还有里面的内容。

我写过一本书,名叫《正常基督徒的诞生》。出版以后我非常地惊讶,书里的内容明明是讲重生,以及如何帮助别人重生,但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呢,大英图书馆却把它收藏再“分娩”这个书类。所以现在如果想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本书,得到妇科类才找得到。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借书,不可能借阅园艺书来学烹饪,也不可能借阅小说来学电脑。但是有许多人却从圣经断章取义,不管前后文,也不问经文出处或背景,就认定那是神的意思。有一段经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凡事”指的是哪些事?我常常会问会众?靠着基督你能做哪些事?他们会说:做见证、医治、祷告。我说,其实这节经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它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维生。这段经文在现今是非常重要的。保罗说:无论什么景况,我都可以知足(腓4:11)。我能处丰富,也能处卑贱。这秘诀我已经学会了。我最近发现某个教会中,有2/3的会众都在负债。他们需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要控管自己的薪水,适当分配收入,这全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能靠着退休金度日,非常切身。但是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就会完全抓不到它的含义。经文所属的文本时它的重要背景,能说明经文完整的含义。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四福音书。

福音书可以说是独树一格。新约圣经中有历史书、书信,还有先知书。另外,还有四部非常特别的书,这四部书跟其他书卷非常不同,我们称之为福音书。什么事福音书呢?它不是传记,当然,更不是自传,因为耶稣从来没有写过书。它不纯然是传记。因为四本福音书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耶稣的死。一般传记不可能花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描写主角的死,无论这个主角他死得是多么轰轰烈烈。那么什么是福音书呢?在现代生活里,我能够想到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新闻报道。福音书就像新闻报道,让人一读就懂。并且让人觉得兴奋,想要找人来分享。福音书最好能够大声念出来,就算自己一个人在读福音书,如果能够大声念出来的话,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就算如果是念给别人听,自己也会受益良多。我个人很喜欢念圣经给别人听,喜欢的程度甚于讲道,因为圣经每个字都值得你用心聆听,但是我的讲道不见得字字精彩。

福音书是一种特殊的问题。福音书的作者见证一件事,那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他们把那件事当做新闻昭告世人。所以,福音书确实是广义的新闻报道。这是一开始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那个时候曾经目睹耶稣所作所为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相继去世或殉道。不过在此同时,教会却越来越大,拓展范围却越来越广,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年曾经亲身经历这些事,能够传扬这则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听到这则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把这事写下来,不能拖。在见证人全都过世之前,必须要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所以今天我们才会有这些记载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翻开圣经,我们首先会发现有四部福音书。为什么有四部?如果只有一部不是方便得多吗?而且我相信度过的人都会发现,四部福音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为什么要有四部?神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找来共同写成一部福音书。每个人写自己知道的那个部分,然后写成一部福音书。以前有人这么试过,多年前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名叫柯罗夫,在座有他的书迷没有?我住在吉尔福德的时候,尤其爱看《吉尔福德犯罪案》。内容是描述猪背山的谋杀案,柯罗夫是圣公会的司祷员,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写侦探小说,他对铁路很有兴趣,跟我一样。柯罗夫他决定把四部福音书写成一个故事。结果他真得做到了。这是柯罗夫的综合福音书。看起来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是却少了一点什么。我现在不看这本书了。刚开始我很喜欢,以为会节省我很多时间。因为不用读四本,只要读一本。后来我发现,四合一的做法抹煞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要知道,上帝在圣经中会重复某些事情,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章两次讲到神的创造,在历代志和列王记中两次讲述以色列的历史。在这里则有四部记载讲述耶稣的生与死。用意是什么?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神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样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全盘的真相。有的时候是两个层面,但是,对于耶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祂。从四个全然不同的层面来看耶稣。我没有坐过牢,但是据说坐牢的人要拍照。这个角度拍一张,然后这个角度再拍一张。一个月以前,我这样告诉别人的时候,被一个坐过牢的人纠正,他说,现在犯人要拍三张脸部特写。取得犯人脸部的完整特写,以便日后确实辨认。我最爱的飞机之一就是协和客机,我很欣赏协和客机它的造型,它连停在地面上的时候,看起来都像在飞行。这和它的造型有关。要怎么样用言语来形容这样的外形呢?不太容易吧?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说它是delta形,别人就知道它像三角形,那是希腊字母d或是三角形的形状。名副其实。但是如果这样看,又是什么形状呢?事实上,如果要拍摄协和客机的照片给别人看,至少得拍个4、5张才行。否则,绝对看不出它的全貌。它从每个角度看起来都那么令人惊奇。耶稣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奇的人物。因此神启示四个人代替世人从旁观察祂,并且写下他们的所加所闻。简单地说,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耶稣都不同。也就是同一个耶稣,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表现,还有特质。一般习惯这样来区分,马可所看到的耶稣是一位人子,他写下第一步也是最简短的福音书。之后马太写下第二部,他看到的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第三部是路加福音,他看到的耶稣是世人的救主。第四部是约翰福音,他看到耶稣为神的儿子。简而言之,有四种不同的角度看耶稣。但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

有两方面需要我们来探讨。首先,来看看作者。对不起,可能我跳得太快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中间这个部分。为故人撰写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写成的通常是那个人的生平作为。讣闻就是说明故人的所作所为。因为大家对故人最先感兴趣的是他生平的所作所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就开始出版他的书信还有他的言论。最后到了第三个阶段,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了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行事为人的动机,他的厌恶还有他的喜好。而四福音书可以说正好符合了这三个阶段。马可只关心耶稣所作的事情。耶稣的作为、神迹、祂的死和祂的复活。马太和路加则进一步写出耶稣说过的话。他们记录的耶稣言论远比马可福音多。所以,篇幅更长了。因为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再加进大量新的素材。约翰则是比较少记载耶稣生平的言行举止。他最在乎的,我们下一次会谈到,莫过于耶稣是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来了解祂的性格,祂的内在,了解祂是谁。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究福音书。一是从作者的观点着眼。他看见什么?他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看法跟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么他究竟如何看待耶稣?内心所见的,比眼见更加透彻。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研读福音书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要问,撰写这部福音书的背后有什么目的?是为谁写的?为何写的?因为作者不但是说出心里的话,告诉我们他看到哪些事,更是针对某个特定目的,还有一群特定的读者而写作。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务必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角度,以及读者的角度。作者的看法和写作的目的。他是写给谁看的,希望教导谁?

希望我们往后研经,都奠定在这个基础上。

现在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马太福音。我们称前三部福音书为对观福音。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词。对观的英文synoptic是由两个希腊字所组成。syn代表一起,optic代表看法、观点。就是说,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类似。他们对耶稣的看法雷同,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你一定注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同。马太、马可、路加这三本福音书跟约翰福音不同。先来谈谈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新闻作品。采取新闻方式写作,像是在公布新闻一样。他很快带过耶稣公开侍奉的前几个月,谨慎地把这段时间分成前两年半和最后半年。这是马可的时间架构。后来的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时间架构。有30个月的时间,耶稣在北方的加利利传道。那个地方四海一家,各国人都在这里聚集。国家开明,民风开放。但是南部的犹太地区都是民族主义者。人民心胸狭窄,尖刻又孤僻。耶稣在北方广受欢迎,但是在南方却受到了排斥。所以呢,祂才会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想杀耶稣的,只有祂的乡亲拿撒勒人。企图把祂丢下悬崖。但是整体而言,耶稣广受北方人民的爱戴。跟随祂的人数以千计。到了南方以后,耶稣的麻烦就接踵而至。就是这样的时间架构。马可渐渐把故事带进高潮,高潮就在南方。耶稣在北方的日子过得从容悠闲。但是,一到了南方,紧张气氛升高,请示告急。除了渐渐带入故事高潮之外,马可也开始放慢速度。他用几页的篇幅,很快地带过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整整两年半,他只花了几页的篇幅而已。后来耶稣上了船,就马上渡到另一边。他大概坐的是一艘喷射船吧(呵呵)。每个事件都是立即发生,各位注意到了没有?新闻报道就是会让读者兴奋不已。然后,逐年记事变成了逐月记事。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占掉好几页篇幅。然后,逐月记事变成每周记事,每周记事变成每天记事。每天发生的事都清楚记载。到了最后一天,更是讲述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像特快车慢慢减速,进站以后最后停在十字架前面。马可福音所建构的一切,都是以十字架为终点。放慢叙事的脚步,来带进十字架。一面营造高潮,一面放慢叙事脚步。这是新闻写作的杰作。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给那些完全不认识耶稣的人阅读,帮助他们认识我们所信得这位奇妙的耶稣。

我们现在先不管马可福音,来看看马太福音。马太福音用的时间架构跟马可福音一样。但是内容却做了大幅地改变。首先是篇幅。马太福音的篇幅长多了。他加入的内容包括了耶稣的出生、圣灵感孕、博士朝拜圣婴,也就是圣诞的故事。这部分马可福音完全没有。马可福音是从耶稣30岁开始写起。马太则追溯到过去,加紧更多内容。所以,时间点更早。他做了很多的修改,等一下我们会再一一讨论。马太修改马可福音,带出另外一个层面。他把迷途羔羊的故事,放进截然不同的前后文,迷途羔羊指的不再是罪人,而是一个堕落的基督徒。马太他略去了很多事件,他所侧重的是耶稣的言谈。马太大量地记载了耶稣的言论,并且把它们集结成为讲道训词。马太福音中总共有5篇讲道,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登山宝训。另外还有四篇讲道,这是马太福音的特色。跟路加福音的写法是完全不同的。路加是在叙事过程当中插进耶稣的言论。马太则是把言论集结成为五个主题。这个稍后我们会再探讨。他这么做有特别的目的。据说,耶稣当时说这些话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马太将这些话集结起来,成为5个部分。马太是犹太人。摩西律法分为5个部分。也就是圣经的前5本书,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表示有5本书。摩西五经,耶稣五训,马太想表达什么?他想说的是,新的律法已经来临。如今不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耶稣的律法。这一点我们回头再谈。马太福音的结构相当有趣。他是以言行交替的方式记载。先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再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这样交替五次,就像三明治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太福音的结构。每一篇训词的后面,都有耶稣的事迹,来阐明训词的意义。因为耶稣是言教和身教并行的。所以,我们在传讲福音的时候,也要身体力行。要让人看见并且听见,这就是马太他所要表达的。

马可的做法是直接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所作所为,但是马太要我们听听耶稣的话,再看看祂做的事。讲道和事迹重复地交叠,就形成了5层三明治。最前面加上耶稣的诞生。最后面加上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成了马太福音。这是马太福音的结构。

我们在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它的犹太味非常浓厚。显然是把读者设定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犹太人不会把“神”说出口。因为犹太人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我从来没有说服过任何一个犹太人开口说出“雅威”,它的意思是希伯来语中的“上帝”。我曾经诱使他们说出口。问他们神的名字该怎么发音,他们才说个“耶”字,就马上住口了。接着他们告诉我:“你骗不到我的。”他们绝对不说出口,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他们宁可用“天”来代替“神”。他们会说:“上天帮助你。”“向天祈祷”、“上天赐福与你”。所以,在马太福音里找不到“神的国”这句话。在路加福音当中却到处都有。马太在记载耶稣的时候,他用的是“天国”这个词。天国对犹太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在犹太年鉴当中,我们绝对看不到神这个字,但是常常会出现怪怪的大写的G. 接一个破折号,再加上一个小写的d. 如果你翻开犹太年鉴,会看到通篇都是G-d。 这个字就代表神,God. 但是他们不敢完整拼出来,以免妄称神的名。

所以马太用天国来表示神的国。可见他是考虑到犹太读者。因为马太看耶稣为犹太人的王。整本马太福音都在传达这件大消息。还有其他线索说明马太是针对犹太读者写作的。例如他所引用的旧约经文比其他福音书来得多。马太在写作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强调“这就是应验先知所说的…”,这句话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13次之多。马太分别引用了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这是作者的用心。

虽然马太福音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这是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如果你把旧约读得很熟了,然后再来读马太福音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旧约的预言在马太福音里实现。马太福音共有29处直接引用旧约经文。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121处。你们可以把这个数字记下来。121处。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地熟悉。所以,他要大费周章解释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因为早有先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有一位君王会从你那里出来。”所以马太特别强调伯利恒。有一次耶稣在讲道的时候,群众里有人问,“这人会是弥赛亚吗?”有人回答说,不可能,因为祂出生在拿撒勒。我很讶异,耶稣竟然能够保持沉默。我做不到,你做得到吗?我会大声驳斥说:你错了!祂不是生在拿撒勒,祂是生在伯利恒。但是耶稣却沉默不语。马太想要清楚地告诉犹太人,耶稣出生在伯利恒。所以,他详细描写耶稣的出生。好让犹太人知道,耶稣成全了先知的预言。再来是耶稣被钉十架,这对犹太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懂,耶稣既然是王,为什么还被钉十架。马太提出了清楚的解释,耶稣是无罪的。他不断强调这点。他不要犹太读者以为,耶稣是犯了亵渎神的罪。违反了神的律法,所以才被处死的。此外,马太福音还强调另外一个重点,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耶稣来,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马太福音里有一句重话,是历来基督徒的难题。这段经文说的是: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这段经文让我有罪恶感,因为我正在违反摩西律法。我常常违反摩西律法,还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帮我的。因为,摩西律法说:不能穿着混合材质的衣服。米迦勒还是我的守护天使。但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害我违反了这条律法。你们知道,基督所谓的一点一画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另一条律法是,如果房子里有什么灾病,为了邻居,你得放火把房子烧了。不是找人来消毒。为了邻居好,你得烧掉房子。另外,如果你的房子要扩建,设置阳台。那一定要加装栏杆。免得邻居的小孩子爬出去以后摔落。这个规定不错吧。此外,还有建筑的规定,衣服的规定,以及厕所摆设的规定。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马太写出这点,肯定让很多犹太人如释重负。因为他们以为,耶稣来是要废掉律法。马太却说,不对,祂来是要成全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继续和摩西律法奋战。

虽然说马太他非常重视犹太读者,可是整体而言,马太他也很重视外邦人。有一些教导是违反犹太人观念的。马太相当看重外邦人。博士到伯利恒朝见圣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博士应当是外邦人。在马太福音的最后,耶稣说,要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让犹太人以外的万国万族也都来做我的门徒。所以,马太福音不只是针对犹太人所写的。我听过很多人说,马太福音是给犹太人的福音。不,它不是。它只是对犹太人最有帮助的福音书。我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他读完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信主了。你相信吗?第一章是耶稣家谱。全都是族谱。我刚开始读圣经的时候,觉得圣经乏善可陈,只有冗长的族谱。像是谁生谁,谁生谁,从头到尾都是族谱。可是在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也是这样记载耶稣的家谱。这位犹太人他决定信主,是因为他从家谱体认到耶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说服了他。因为对犹太人而言,家谱证明一个人的来历。所以这个人他读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决定相信耶稣。可见家谱有它存在的目的。在马太福音里有一章,全部记载的是犹太人的苦难。什么是苦难呢?就是咒诅。是祝福的反面。耶稣所说出的咒诅跟祝福一样多。我每次到加利利的海边,都会想起耶稣的咒诅。因为现在去到以色列的人,都要住在提笔哩亚海岸的饭店。但这个礼拜别去,听说那里饭店全都淹水了。加利利湖的水位上涨,起因是黑门山的雪融化。所以导致了饭店整个淹水。原本干涸的加利利湖至少要四年才会恢复水位。现在却满到淹水了。但是提笔哩亚还可以住。知道为什么吗?在耶稣那个时代,有25万人住在加利利湖边的四大城市。25万人,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现代游客到哪里去会说:很漂亮吧!我眼前的景色,耶稣也曾经看过。绿油油的山陵,浪漫到了极点。曾经有25万人住在那个湖边。现在那些人呢?那些城镇呢?答案就是耶稣说过的话: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现在这些城市都已经消失。只有提笔哩亚没有受咒诅,所以至今还在。我告诉各位,被耶稣咒诅是悲惨无比的。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咒诅犹太人。祂说:爱在会堂里居首位的有祸了!喜爱人称你为拉比或父的有祸了!整个马太福音23章记载着对犹太人的咒诅。我想,马太至少是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虽然是写给犹太人看的。但是他诚实地说出耶稣对犹太人的看法。

马太福音主要锁定的读者是犹太人。为什么马太要对犹太人这样大声疾呼呢?因为在他写作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开始进入教会。犹太人跟教会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事实上,在主后85年,就是马太福音刚刚完成的时候,主后85年,基督徒就被犹太会堂逐出。在那个时候,犹太基督徒被会堂逐出。他们不准在会堂中敬拜。教会从此分裂。我记得有一次我惹了一个麻烦。因为我说亚伯拉罕跟摩西如果在今天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这是事实,只是没有人敢说。一个犹太人可以信奉无神论、不可知论,或是佛教等等,你都还是以色列国民。唯独信耶稣,那是不行的。亚伯拉罕以及摩西都相信耶稣。以利亚也相信。所以,他们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那是因为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犹太人跟基督教会之间有很大的分歧。因为最初教会里面之后犹太人,门徒跟会众也都是清一色的犹太人。马太专程写这本书给犹太人看,时间点正好是教会快要分裂的时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告诉犹太人,教会的门永远敞开。他希望和犹太人保持关系。马太是犹太人,那些都是他的同胞。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所以,教会的大门永远是敞开。马太要告诉他们,教会永远不会拒绝犹太人。他心里跟保罗一样渴望,犹太人回转相信弥赛亚。第二个原因,马太之所以为犹太人写了这本福音书,是希望基督徒不要忘记。犹太人是基督徒的祖先。马太福音特别强调耶稣是出于犹太血脉。耶稣源于犹太历史。并且追溯耶稣的家谱到亚伯拉罕和大卫。所以,他一方面告诉犹太人不要拒绝基督徒。另外一方面告诉基督徒不要放弃犹太人。马太福音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带回同一条路。它在这项特别的任务上扮演者无可取代的角色。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集我们再来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外邦人,我想在座大多数也都是外邦基督徒。我偶尔会被认为是犹太裔基督徒,那是因为长相的关系。这个鼻子是家族遗传的。虽然我不是犹太人,但是我很喜欢马太福音。我喜欢它所传达的信息。好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谈。.

TOP

《马太福音》(二)

上一集我们提到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写的。马太就犹太人的思考模式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他强调耶稣的福音是承接旧约圣经。而为了体贴犹太人。马太特意避开“神国”的字眼改以“天国”来取代。现在我们要来谈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意义。

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信徒看的。四部福音书中有两部是为罪人写的。另外两部是为基督徒而写的。这是四部福音书的基本差异。你们应该能够分辨吧,可以吗?说说看好了。算了,我来解答吧。免得你们猜错。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是为罪人而不是为信徒所写的。很适合非基督徒,但是想认识耶稣的人来读。路加福音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是浪子,还有好撒玛利亚人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大体而言,我建议非信徒看路加福音。但约翰福音最不适合未信者阅读。糟糕的是,很多人喜欢用约翰福音来布道。约翰福音是很深奥的。非信徒恐怕连第一章3节都看不懂。更别说后面的章节了。我们喜欢使用约翰福音,无非是希望对方读到第三章,那里提到“人必须重生”,最好他们还能继续往下读,读到约翰福音3章16节,就能听到福音。其实约翰福音从头到尾都不适合用来传福音。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是为信徒,是为基督徒而写的,就是已经信主的人,及时当时他们还不叫基督徒。基督徒是外人对教徒的称呼。教徒多半自称为“门徒”。门徒是马太福音中的关键字。马太福音是针对决心跟随主,效法耶稣的门徒而写的。


马太福音也是唯一提到“教会”这个词的福音书。你注意到这点了吗?马可福音没提,路加没有提,约翰也没有提。但是马太福音却两次提到教会。但这两次所指的教会意义大不相同。第一次提到是在第16章,耶稣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从此耶稣结束30个月在北方的服事,转往南方的耶路撒冷去。当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就说“现在我可以去完成两个使命了”。祂用了两个祂不曾用过的词。祂说,要建立教会。因为终于找到磐石。只有一群认识耶稣的人才能建立教会。接着祂说,现在我可以死在十字架上了。两年半以来,耶稣从来不曾提起“教会”跟“十字架”。现在既然有人知道祂是谁,她就可以去完成祂来到世上的使命了。然后可爱的老彼得,你们晓得他老是说错话。几乎没有说对过,但是他这一次说对了。他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回答他:这不是你想得出来的,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现在我可以建造教会了。彼得听了很高兴,尤其是知道自己会变成磐石。耶稣又说:现在我可以上十字架了。彼得却劝祂:主啊,万不可如此。刚才才说耶稣是王,现在又想操纵祂,这是在很好笑。基督徒确实会这样祷告,我们也常犯这种毛病。


这里所谓的教会,显然是指普世教会。也就是基督的教会。世上只有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造的。感谢主,祂自己建造教会,没有叫我们去建造。教会是耶稣自己建造的。在第18章里,祂第二次提到教会。这里显然不是指同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去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做见证。这个人若还是不听,就告诉教会。如果这里指的是普世教会,你可能一辈子飞机搭不完。所以这里所说的教会是指可以寻求协谈的地方教会。这就是教会这个字在新约里的两个意义。没有其他的意义,也跟宗派教会完全无关。基督的教会是祂自己建造的。地区性的教会是属于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如果你有意见,可以找地区教会谈。所以说,马太福音是为教会而写。通常在福音书的最后都可以找到它的宗旨。而现代人写作喜欢把宗旨放在最前面,让读者知道它的内容,但是以前的人大都把宗旨放到最后。约翰福音就是这样,以后我们会谈到。马太福音也是如此。马太福音最后写明,耶稣升天的时候吩咐我们,在祂再来以前,要完成一项大使命,就是使万民做我的门徒,传福音给他们,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就是马太福音写作的宗旨——把耶稣的吩咐,原原本本地教导给门徒。所以马太福音可以说是一本门徒训练手册。它是新约里最适合用来带领初信者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量身定做的门徒训练手册,专门用来教导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耶稣没有叫我们去帮祂做决定。祂要我们去训练门徒,一切从下决定开始。下决定只要几分钟,可是训练门徒却要好几年。这是要花时间的。训练门徒而且教导他们如何在地上过天国的生活。马太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正是帮助我们培养耶稣的门徒。这是它放在新约第一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它可以说是基督徒的最佳入门书。一个刚信主的基督徒最适合读的福音书就是马太福音。


之所以会这么适合,是因为它的主题是天国。此时此地的天国,近在咫尺的天国,伸手可及的天国,身在其中的天国。不必等到死了以后,你现在就可以进入天国。但是进入天国,要走一条特别的道路。那是必须要付上代价,要活出天国之子的模式才行的。这个主题使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教会合一。因为这也是整本圣经的主旨。整本圣经讲的就是天国重建在地上。让神的旨意运行在这个地球上。所以它的主旨是叫犹太人和基督徒合一。我们相信我们都期盼神的国降临。唯一的差别是基督徒相信神的国已经降临。


不过这个主旨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合一。讲到这个地方,我要向各位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犹太人跟基督徒的心里对于神国的期望到底有什么差异?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对犹太人而言,神国是未来,是还没有降临的,所以他们把神国称为“来世”。每一个犹太人,到现在都还在盼望,美好的来世赶快地来临。当弥赛亚降临,来世就会降临。他们不信弥赛亚已经来了,所以他们还在等。他们相信弥赛亚会在某年的9月或者是10月来,所以在每一年的9、10月,他们会举行住棚节,庆祝弥赛亚的降临。犹太人欢喜地庆祝住棚节,他们期盼这位君王将天国带到这个世界上。那就是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所处的邪恶世代是由撒旦所统治的,魔鬼是这个世界的王,牠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是这个世界的神。这些头衔是耶稣和保罗给牠的。对犹太人而言非常熟悉。人活在撒旦通知的邪恶世代,但是有一天,弥赛亚会在9月或者是10月住棚节的时候降临,祂会带下神的世代,神的国降临。所以,犹太人对于未来最大的盼望,就是弥赛亚的来临。但是基督徒对于未来的盼望则是:基督徒相信弥赛亚已经来了,但是祂还会再来。耶稣在马太福音中将这称之为天国的奥秘。天国的奥秘就是:弥赛亚会降临两次而不是一次。因为祂已经来过一次,所以那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在图表上是用虚线来表示,你们看到了吗?将来的世代早就已经临到了。因着耶稣,天国早已经确确实实地降临,就在此时此刻,在这邪恶的世代,天国并没有取代这世界。但是犹太人的期望是天国降临,世界就会结束。弥赛亚只来一次。但是,弥赛亚是来两次,天国跟世界重叠。在圣经里,保罗就清楚地说明,天国跟世界并存的道理。基督徒之所以受苦,之所以会挫折不断,之所以会受到逼迫,就是因为我们活在天国与世界并存的世代。你们了解吗?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人带出世界进入天国。之所以一定要这样,原因是如此的: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好了,可以直接进入天国。但是事实不然。所以施洗约翰告诉犹太人,要洁净自己,在污浊的约旦河里受洗。洁净自己的罪,预备迎接天国。如果弥赛亚真的一次降临结束邪恶的世代,那么这个世界上罪人也会死光。有谁能够存活呢?所以,祂第一次必须先来,帮助人预备迎接天国。洗净自己的罪,预备好自己。直等到那时候满足,天国全然降临。这些预备好的人,就可以进入天国,活在神的王权之下。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天国跟世界并存。假如犹太人个个都认为自己很好,我是神的选民,我一定会进入天国。有一次有个人跑去对耶稣说,坐在天国筵席上的人有福了。但是耶稣反问他:你确定你会坐在筵席上吗?各位,我们传福音的目的,就是把人从世界带进天国来。“将来的世代”其实已经来临。我们是属于未来的,已经住在神的国中。但神的国还没有全然降临,邪恶的世代还在运作。所以,撒旦的国跟基督的国之间有很大的争战,情势很紧张。但是千万人将从世界进入天国。每分钟有45个人从世界进入天国。每个星期有2000间教会建立。人们在转变,不只是要带他们走出撒旦的国度,还要预备他们迎接基督的国度。要教导他们如何活出神国之子的生命。所以,马太福音的宗旨就是现在如何活在天国中。


马太把耶稣生平的教导,集结成5个主题,也就是5篇讲道训词。在这5篇讲道训词当中,最有名的一篇就是登山宝训。但是5篇训词同样重要,我们现在来看其中的一些。我把这5篇讲道训词一一地加以命名。这5篇讲道训词只有一篇是在山上讲道,其余都是在别的地方。这5篇讲道的内容讲的都是如何成为神国的子民。既然是国,就有王,有百姓,好的君王和好的子民。以下是5个主题,第一篇,登山宝训,谈的是天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地上)过着在天国的生活。登山宝训并不是用来教导未信者如何生活,那种生活方式对基督徒来说也已经够难的了,更别说对非基督徒。它是对基督徒说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在这里,耶稣说的是新造的人。新造的男人和女人该如何生活。稍后继续说明。第二篇训词在第9到10章。马太把耶稣在不同时期、地点的教导整合起来,主旨是“天国的使命”,因为基督徒有一个使命——就是当你一进入天国,就要把别人也带进天国。这个使命越早开始越容易,越晚开始越难做到。刚信主的人,最适合传福音。一旦他们学会了如何过天国的生活,就应该学习带领别人信主。耶稣在第九、第十章教导门徒如何传福音。他说传福音很简单,只要两两一组出去,叫死人复活、医病、赶鬼,然后告诉他们天国近了,就这样。让人们看见,然后听见,行神迹,再传福音。就这么简单。我们现在是让人们先听福音,再看神迹,其实先看见再听见会比较好。


我可以想象雅各和约翰走在第一座城的街道上,希望别遇见被鬼附的人。突然之间,他们看见有一个人在市集上发了狂,雅各说,约翰,我知道前面有一家餐厅,我们去那吃个饭,如果明天早上他还在这里的话,我们就去服事他。约翰说,不行,雅各,你是一个懦夫。第一个先由你来,然后第二个再轮到我。你在服事他的时候,我会在街角为你祷告。现在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出去,因为他们回来的时候会很兴奋。他们会说,连魔鬼都会找他们的话去做。耶稣说:很厉害,不过别因为能力而兴奋,要高兴神把你的名字记在祂的册子上。接着耶稣极为兴奋地说,我刚才看见撒旦像闪电一般地从天上坠落。注意耶稣用的动词时态是“我刚才看见”。你们刚刚两两一组出去的时候,我盯着撒旦那边的情况,看见牠垮了。耶稣欣喜地喊着:天父,感谢你!你没有使用聪明或富有的人,而是使用这群年轻人。耶稣知道这会成功。只要奉耶稣的名和圣灵的能力,平凡人也能击垮撒旦。


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说哈利路亚!这就是天国的使命。读马太福音第九章和第十章,我们会知道如何出去传福音。如何因应反对势力,如何跟属世的人相处。


第三篇训词在第13章,谈到我们的盼望。士气是很重要的。士气在争战中往往是决定因素,无论你觉得能不能赢。在马太福音第13章中谈到许多天国的比喻。首先是撒种的比喻,耶稣说别担心,就算每4粒种子中有3粒没结果,那一粒可以结出30、60、100倍的果子。就算你的种子撒在硬土,或者是杂草丛生的地上,也别失望,因为最后的收获是值得的。耶稣接着谈到麦子和稗子一起生长,祂说,不必设法把稗子拔出来,那不是你的工作。可惜的是基督徒有的时候热衷于拔稗子过于种麦子,懂我的意思吗?我们不要热衷于拔稗子,稗子还是会继续长出来。撒旦的国会长在神国的旁边,两者会一起生长。可是别担心,收割的时候自然会分别出来。即使撒旦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别担心。耶稣说,神的国也会越来越强大。两者会一起生长。祂要我们充满盼望。耶稣还拿芥菜种做比喻,芥菜种的体积很小,手上要放50粒左右的芥菜种才能够看见。如此细微的东西最终会长成大树。耶稣说:天国就像芥菜种。它的确是的。一开始只有11位好门徒,现在已经有15亿的基督徒了。基督教会是唯一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顾客的社团。对吧。它从来没有变小,而是越长越大。从一粒小小的芥菜种长成一棵大树。这些比喻全都在13章。沮丧的时候,读一读第13章。天国的长成。天国好比买卖人到处寻找好珍珠。发现其中有一颗比其他的又大又美。于是为了那颗珍珠舍弃其他的。他说,那才是我要的,这是我们对天国应有的态度。你可能会为此失去许多,却能得到最贵重的,这的牺牲所有去换取的珍珠。耶稣还说,不要为作恶的基督徒心怀不平,因为天国好比撒网在海里,会网起各样水族。好鱼坏鱼都有,不必心怀不平。等渔网满了,拉上岸以后,渔夫自然会筛选。


但是现在的牧师不喜欢传讲这个比喻。牧师宁可有一百个好会众,也不要有一千个不好的。但是耶稣说,网里要捕满鱼。牧师喜欢寻找那一只迷途羔羊。牧师跟传福音的人做法不同。传福音的人是撒网捕鱼,牧师却是用钓竿钓鱼。


有关天国的第四篇讲道是天国的社会(18-20章)。这里面提到教会,提到失羊的比喻。这里勉励我们寻找堕落的基督徒。提到如何对待得罪你的弟兄。就是要告诉教会,寻求教会的遮盖。这些都是教会的规范。这些也都是初信者需要知道的教导。这些全都是刚进天国的人需要受训的主题。


最后是在第24和25章。主旨是天国的未来,以及君王再来。就在耶稣受死之前不久,祂在橄榄山上教导门徒。门徒问祂什么时候再来,再来的时候会有哪些预兆?如何知道那日子近了?耶稣就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我要卖个关子,现在先不说。答案在以后的节目里。


当时耶稣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要他们知道要等候什么,要如何祷告,也能看出末日是不是近了。接着耶稣说了几个简单明了的比喻。只对12位门徒说。祂说到如何要预备自己,迎接君王再来。这里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个比喻都提到“我的主人必来得迟”。预备自己等候主再来,这考验在于,如果祂下个星期二就来,这还算容易,如果祂一千年以后才来,这就难了。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因为主不在乎祂再来的前几天你做了什么。祂在乎的是祂离开的日子里你做了什么。你忠不忠心?你有没有运用恩赐让自己的灯发光。那才是主再来的时候所关心的。有人以为等主再来的时候才要行义,错了,现在就要走在义路上,无论祂几时再来。要过天国的生活,因为那是你当过的生活。耶稣说,你们听过摩西的律法,但是我的律法不太一样。摩西律法说:不可杀人。耶稣律法说:咒人死,就算杀人。骂人是笨蛋,也算杀人。很严格,对不对?摩西律法说,不可以跟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但是耶稣律法说,连眼睛看到,起了淫念也不行,也不能为了再娶而离婚。很难吧。其中最难的一点是耶稣命令我们不要忧虑。所以我们从来不会看到基督徒忧虑。


为什么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大家都会笑呢?耶稣可没有把它当成笑话。我们会笑是因为这听起来很讽刺。并不是因为你笑,我就瞧不起你。我自己也在笑。耶稣说,忧虑就等于是侮辱上帝。因为那样好比在说,上帝关心动植物却不关心祂的子女。祂看顾野地花草,喂养空中飞鸟,但是,我只是祂的孩子,我非忧虑不可。请看登山宝训。


我在曼岛达拉斯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弟兄。他说,他听我说过人不可能既是基督徒又是共济会员。我说,没错,我确实说过这话。他说,我给你两分钟的时间,如果你能在两分钟内证明,我就服了你。我说“好”,所以我把手表拿下来,开始计时。“耶稣教导我们如何过天国的生活。祂说不可以咒别人死。但是加入共济会首先就要以血立约,对泄密的人,杀无赦。”他打算辩解说:他并没有把誓约当真。我知道他会那么说,因为入会的人都这么说。我告诉他,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心里怎么想就要老实说。好啦,两分钟到啦。感谢神,那些话他听进去了。


所以,登山宝训的内容的确非常实用。谈到借钱给别人的心态,不要报复等等。虽然很难做到,却是天国的生活。所以要带领门徒,可以带他们读马太福音,教导他们天国的事,因为他们是天国子民,教导如何活在天国里,如何传扬天国,如何在天国里成长,如何做好准备,如何活在天国的社会,也就是教会中。最重要的是预备迎接主的再来,此时此刻就开始过天国的生活。


在马太福音中有一些特别的主题,大家先来看看,我这里写了些什么呢?一个在马太福音中提到了44次的重点:我们不只是天国的子民,也是天父的儿子。万王之王也是我们的父。马太福音提到“父”的次数比其他福音来得多。马可、路加提得不多。但是马太经常提起,总共有44次。我数过了,马可提到4次,路加稍微多一点,有17次,马太则有44次。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份不只是天国的子民。请记住,我们可以称上帝为“阿爸父”。我们既是子民,也是儿子。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律法主义中。这点等谈到加拉太书的时候,会进一步探讨。律法主义是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大敌人,一旦落入律法,只记得这个子民的身份,就会错失非常重要的事。现在我们继续来谈马太福音中的最后一点:马太福音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三个主题是:天国门徒训练的基础,如何成为基督的门徒,跟随耶稣以后要如何与他同行。第一个主题一再一再、不断的出现就是信心。天国的子民,天父的儿子,要靠信心来过生活,持续不断的信心。


我现在先不谈信心,谈约翰福音的时候再多讲一点。耶稣在马太福音中一再地问人:你相信吗?相信我所说的吗?相信我做得到这件事吗?你信吗?你信吗?门徒跟随耶稣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就是坚定相信耶稣。马太福音的第二个主题,在马可,路加,约翰福音里都找不到的,就是“义”这个主题。义需要行为与信心的配合,首先是相信,然后必须要有行为。在马太福音中最短的比喻,我从来没有听人传讲过:某人有两个儿子,他叫儿子们去葡萄园工作,一个儿子嘴里说好,却没去;另一个嘴里拒绝,他却去了。究竟哪个儿子听父亲的话呢?这个比喻其实是最简短也是最简单的,但是大家不爱听。这个比喻讲的是行动,讲得很好。父亲在乎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做什么。一个人的告白,也可能谎言。我在教会里说谎,说得比在外面多,通常是借着诗歌唱出来。仔细看一些副歌的歌词,其实我唱不出来。唱了等于是自欺欺人。因为唱的歌词,我并没有做到。我们的天父在乎我们实际的作为。既然我们是相信祂的门徒,因此我们就当做合乎义的事。所以马太告诉我们为什么耶稣要受洗。如果谁有资格说自己不用受洗,那个人应该是耶稣。祂没有罪,不需要神来洁净,祂却来受洗。施洗约翰说,应该是你为我施洗。这让我知道,施洗约翰从来没有受洗。可别告诉浸信会的教友哦。总之,施洗约翰对耶稣说:我当受你的洗。耶稣说,不,你要为我施洗。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这是耶稣给我们立的榜样。无论你认为需不需要,该做的事就是要做。“义”就是做当做的事。耶稣给一般人不同,祂的受洗不代表悔改,而是代表作当做的事。天父要祂去做,祂就去做。祂没有争论,也没有说,父啊,我不用受洗吧。祂说,理当尽诸般的义。耶稣也告诉我们,祂说,你们的义若不能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就不可能进天国。这些人最遵守神的义。他们每个星期要禁食两次,谨守十一奉献。他们走遍海洋陆地,努力吸引人入教。他们读经、祷告、奉献。耶稣说,要做得比他们还好,比他们还遵守神的义才行。“义”这个字在马太福音里常常提起,得救不是靠着好行为,但得救必须要有好行为。这就是马太的意思。所以,未信者读马太福音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会误以为当基督徒就等于行善。当基督徒是要行善,但是要先成为基督徒,了解吗?所以,不要让没有信的人看马太福音,否则他会努力成为善心人士,但那并不等于是基督徒。只有得救,罪得赦免以后,才能够行义。马太福音关于门徒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主题,讲的是审判。马太福音中谈到审判比另外三部福音书要多。这是写给那些已经信主的人看的。


我刚刚完成了另外一本书,是星期五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已经造成不小的骚动,是一本关于地狱的书。我相信会让不少人感到震惊,我尽可能忠于圣经。有许多人压根不信,你们一定知道这件事。书里的内容是耶稣所相信的,我不认为耶稣是骗子。但我在书中提及的确实令人震惊。关于地狱的教导,多半来自耶稣。不是来自保罗,也不是来自约翰,旧约里更没有提到地狱,全都是出自耶稣口中。每当有人问我,慈爱的上帝怎么会送人进地狱。我说,耶稣比谁都懂神的爱,但是祂相信有地狱。我不认为耶稣是骗人的。我要告诉大家,除了我们对于地狱的认识全都是出自耶稣口中之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马太福音。不是出自给未信者的福音书,而是出自给信徒的福音书。如果你仔细研读每个警告的前后文,你会发现这些警告都是写给重生得救的信徒。只有两项警告除外。这本书将带来极大的震撼。我读过不少探讨地狱的书,这些书都年代久远。因为近来写这类书籍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很少人注意这件事,大家都把地狱丢给别人。这是很糟糕的心态。别人去死,自己没事。天堂我去,你下地狱。大家都应该害怕下地狱。耶稣一再地警告我们,祂两次警告法利赛人,却从来没有警告罪人,很奇怪吧。但其余的警告,都是给抛下一切来跟随祂的人。比如耶稣说过,相信大家对这几句话都不陌生,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这话是对谁说的,罪人吗?不是。法利赛人吗?也不是。祂是在对祂的门徒说话。当时耶稣正要差派他们出去传讲天国的福音。就在马太福音第10章,那是对宣教士讲的话。祂没说去告诉罪人,他们会下地狱。而是警告门徒,自己别下了地狱。不必害怕任何人或任何事,只要敬畏大能的上帝,其他什么都不必怕。


这一来自然引发了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整本新约之中只有马太福音提到地狱,基督徒就应当戒慎恐惧,以免落入神的垃圾场里。欣嫰子谷就是人间地狱,那是在耶路撒冷近郊的山谷。所有废物都被丢到那里去烧尽了。所以马太福音是很严厉的一本福音。它教导门徒要认真,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确实遵行耶稣的道路。所以这是一本需要好好教导、阅读还有学习的福音书。


各位想要知道,马太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教导这五篇讲道,放进马可福音的架构里面。他为什么不干脆把它们写成门训手册,开门见山地教导门徒。凡是信主的人,就把门训手册发给他,然后叫他熟读就好了呢。我来告诉各位为什么?因为不能把耶稣的言论跟行为分开,而且也不能不提十字架,懂吗?也就是说不能够只教导人如何过基督徒的生活,却不提耶稣为他而死。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不能不谈福音,就是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如果我们只知道自己要为耶稣做什么,我们会骄傲,成为法利赛人,落入律法主义,成为行善的基督徒。我们会忘记了要感谢耶稣我们所做的一切。所以马太很聪明,他把门训教导建立在福音的架构上。这位差派门徒的耶稣,就是那位医病、使人复活,为我们死而复活的耶稣,所以,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它们遵守。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这就是结语,去!看!但是问题是有太多人,只想“看”,却不“去”。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是有条件的。去使万民做耶稣门徒,祂才会与你同在。如果有人告诉我,他感觉不到神的同在,我会叫他去带人来信主,你马上会发现神与你同在。因为祂的应许是:只要去,看哪,我就与你同在。阿门。.

TOP

路加福音

各位,我现在来念一段文字,请各位投票,猜猜这段话的出处。到底是旧约,是新约,还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保证会是其中之一。我念完之后,请各位马上表决。这段话是这样的。“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会怎样呢?”(加23:31)它出自路加福音。是耶稣背十字架上骷髅地途中所说的话。祂告诉耶路撒冷的妇女,不要为我哭,要为自己哭。“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会怎样呢?”这话是用木匠的话说的。今天我没有罪,你们杀我。如果有一天你们反抗罗马,他们会如何对你呢?
我提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路加福音是最受喜爱,也是最没有名气的一本福音书。你可能会觉得惊讶。路加福音独有的经文,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至于它其余的经文,则普遍受到忽略。在马太、马可或约翰福音里有的,一般人就不去读路加福音。我写下几句经节,这是其中一句。“坐满我的屋子。”我怀疑你们有几个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它出自路加福音,是耶稣说的。再来一句。“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这一句话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还有一句,“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我还可以继续举例。路加福音的某些经节,我想大家确实耳熟能详。像是浪子回头,好撒玛利亚人,这些大家都知道。矮子撒该千方百计爬树看耶稣的故事。马大和马利亚,与主同钉十字架的犯人,以马忤斯路上的故事。
但是我要带各位去看看你所不知道的路加福音。例如,在约翰福音里读到你们是世上的盐。我听过很多传道人谈到这里的盐。说是防腐剂,是调味料,全都想象成厨房用的盐。但是你读路加福音就会发现,耶稣的意思并不是厨房用的盐,路加提到的盐是田里的肥料,是马桶用的消毒剂,用在粪堆上,这种从死海挖上岸的盐富含碳酸钾。钾盐适合用作肥料,也适合作消毒剂,所谓世上的盐,它的意思并不是指防腐和调料,而是做社会的杀菌剂和肥料。促成好事,抑制坏事,这才是更有意义的解释。大家从马太福音断章取义,自行赋予食用盐的意义。这里的盐变成食物了。而在路加福音里路加告诉我们正确的意思。
我们继续往下看,我们再来看看整卷路加福音。我们对作者知道多少?在读他另一部作品使徒行传的时候,我会详细介绍他。我们知道他是外邦人,外邦人医生。他是圣经中唯一的一部外邦作者。其他39位圣经作者全都是犹太人。路加是唯一的外邦人。路加出身于安提阿。那是叙利亚的一个大城,一直到现在还存在。耶稣的信徒最早就是在此被称为“基督徒”。基督徒不是信徒的自称,而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路加毫不避讳用“神”这个字,他跟犹太作者的作风不同。马太不爱用“神”这个字,因为他是犹太人,因此他说“天国”。路加却随心所欲地提及“神国”。犹太人怕提到神这个字,可是外邦人不会。
我们知道路加是医生。他习惯研究并且习惯于记录。这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的记录十分真确。他在路加福音中大量使用医学用语。像是彼得的岳母患热病,这个医学用语只有医生才会用。在这里我发现神其实很幽默,祂要一位医生来告诉我们处女怀孕的事。我们都知道医生向来强烈怀疑医治和身体的奇迹,所以神拣选一位医师来告诉世人这一切。于是路加他就雀屏中选,负责从马利亚口中得知详情。马利亚未曾谈论这件事,她把一切藏在心里。路加医生以问病的亲切态度和她谈话,问她怀胎生下耶稣的过程。路加也是旅行家,他走遍许多地方,而且还跟彼得一起旅行。他的眼界宽,见识广,因为只有他称加利利海为加利利湖,对祂而言,那只不过是个湖,仅仅13英里长,8英里宽,对渔夫而言,加利利是海,但是路加知道那只是个湖,在行遍世界世界的旅行者眼中,它确实如此。路加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相当高明。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他是如何高明地编写故事,他是如何地编写比喻。我们每一次提到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多半就是谈到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浪子的故事,那其实是浪子父亲的故事,那位父亲把家业分给两个儿子,简直就是浪费钱,但是事实上你往下再读两章的话,会发现会有一条贯穿的主轴,看见路加如何巧妙地制作出圣经中可读性最高的经卷,第十五章一开始就写到,税吏和罪人在屋内和耶稣一起吃饭,法利赛人和文士在屋外议论纷纷,这就是本章的背景。接下来两章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带出耶稣的比喻来。于是耶稣开始讲故事。第一个故事祂讲到迷羊的比喻。一只羊走失,羊知道自己迷失;接着是失钱的比喻,但钱不知道自己失落;一个主人是男人,一个主人是女人。两个人都掉了东西。耶稣接着说到主要的故事,关于两个迷失的儿子。重点不在小儿子,而在大儿子。他比小儿子还要迷失,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小儿子像迷失在远方的羊,但他自己知道。大儿子就像失落的那一块钱,自己却不知道。你看到这样的对照了吗?当我们进入第十六章的时候,会看到另外两个角色,对应着两个。那是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故事。记载着耶稣成为不义的管家,各位记得吗?有人想不通,但是有趣的是,两者确实是同样的用字。小儿子在远方浪费财物,管家浪费他主人的财物,同样的用字,同样的性格。而大儿子样样都做对,他未曾违背过父亲的诫命,就像这个财主,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犯过罪,最后竟然落入地狱。因为他对别人漠不关心,纵容自己,远离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条主轴贯穿前后,路加巧妙地将这些主题贯穿在一起。可惜的是,有人用章节来切割圣经,容易让读者忽略它的连贯性。我们从错误的点开始读,却失去了线。
路加福音中有一条条美丽的线。他是高明的作者,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你想欣赏路加风格的经典之作,不妨读读使徒行传最后船难的叙述,不曾有任何船难叙述像他那样堪称完美。路加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传福音的人,他渴望自己能够为基督的人。他自己成为基督徒以后,就希望人世人都知道,但是他的方式不是讲道,他不会讲道,但是他会写作。他运用写作的恩赐,带领人信主。
那么,他是写给谁看呢?并不是写给一般的非信徒,而是为一个人而写。路加做这些研究,写下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为了他在书中所称呼的这位提阿非罗大人。以后在使徒行传中,我会再为各位详细地说明。基本上我相信一件事,路加做这些研究,他写这两卷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保罗脱离罗马的是审判。当时他和保罗在罗马。当然在审判的时候,辩护律师和法官都想要知道犯人之所以被告的原因。所以路加写下这两卷书。一本是讲建立这个信仰的耶稣,一本是讲宣扬这个信仰的保罗。我们一旦掌握到这个重点,就会发现这两卷书都合情合理。
例如,在这两卷书中,路加福音三次声明耶稣是无罪的。使徒行传也三次声明保罗是无罪的。各位记得吗?本丢彼拉多三次说耶稣是无罪的。同样的,在使徒行传这卷书的最后,罗马法官也三次说保罗无罪。此外,在这两卷书中,耶稣和保罗都未曾违抗罗马政府,这一点罗马兵丁最清楚不过了。这两卷书都在表达,无论是基督信仰的创始者耶稣,或者是在狱中受审的保罗,都没有违反罗马法律,而是犹太人在造谣生事。以上就是这两卷书背后的人为因素。只要从这个观点来解读,就会发现路加福音是在对那位法官或辩护律师说话。“大人”是当时的一种官衔。所以他才称他为提阿非罗大人。
路加福音是为保罗辩护,我们知道路加成功了。保罗因而被释放,并且继续传福音的事工。直到二度被捕入狱,最后被送上断头台。所以,路加福音是为保罗和耶稣所写的绝佳辩护书。上呈对象是罗马法庭。但路加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所写的是圣经,也不知道这本书在两千年后会流传全世界。他写作纯粹是为了要帮助狱中的朋友保罗。但是神却有别的打算,这是神一贯的作风。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在帮助别人,神却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伟大计划。路加到哪里去弄到这些资料的呢?
我可以告诉各位答案是这样的。保罗在该撒利亚坐牢的那两年,路加有的是时间。他四处去收集有关耶稣的资料。想必就在那段时间里,他去拜访了马利亚。有迹象显示,路加访谈过雅各,说不定还有马太,一定也有约翰。因为路加福音中某些部分只在约翰福音中才有。像是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记不记得彼得把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这段是从约翰那里听来的。路加既不是门徒,也不是使徒。他从没见过耶稣,也不是目击者,所以他尽可能仔细地找到每位目击者,试图了解关于耶稣的事迹。在该撒利亚等了两年,等到保罗被押解到罗马。等保罗到了罗马,又有两年的时间,让路加写完保罗的故事。
使徒行传不尽然是使徒们的行传。几乎没有使徒出现在使徒行传里。保罗一出场,其他人就被遗忘了。这个故事是讲保罗跟基督信仰的关联,以及他行遍罗马帝国所发生的事。这一切都是目击证人的说法。他在路加福音一开始说到自己的用心。他尽可能地去找出事情的真相。虽然有好些人提笔作书,但是路加他自己深入去调查收集目击证人的证词。那些才是司法审判所需要的证据。二手资料不够好,必须有目击证人对事件的证词。路加自己并没有目睹保罗或者是耶稣的事迹,而他的资料都是来自目击者的口中。
路加谨慎地将这些资料汇整起来。这是一部惊人、独创的研究成果。路加在罗马见到了马可,大量取材马可福音。但是自己也做了第一手研究。特别是耶稣出生的记事。之后路加有大量地着墨在耶稣南行的这段路程。马可只花一章写这段路程,路加却写了好几章。耶稣就是在那个时候说了浪子的故事,乃至最后的复活和基督受死,路加都用心找出许多独一无二的资料,作为佐证。所以路加福音有哪些地方是独一无二,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呢?第一,耶稣的出生,完全出自马利亚的角度。马太福音中的耶稣诞生完全是出自约瑟的角度,完全从男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所以找不到怀孕生子的细节。显然马太是从约瑟得知耶稣诞生的故事,但是路加是从马利亚得知。这就可以解释两卷福音书族谱不同的原因。你有没有注意过其中的不同?马太福音是从约瑟的父家回溯到大卫王,路加福音则是从马利亚的父家回溯到大卫王。可见耶稣的双亲都是大卫的子孙。就父亲而言,耶稣是大卫合法的子孙,就母亲而言,耶稣是大卫的血脉,路加福音中的诞生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写的,从伊利沙伯和马利亚她们两个人的角度来写的。路加从她们口中得知这个故事。所以只有路加福音中提到耶稣的童年,只有他设法发掘耶稣30岁以前的生活。相当令人惊奇,不是吗?我们知道耶稣是一个木匠,但是祂在12岁的时候举行成人礼。不知道你有没有参加过犹太人的成人礼,成人礼代表有能力行善,犹太男孩长到12岁的时候就有能力行善。所以要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男孩在12岁之前犯错误,父母要受罚。我们的社会如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改善许多。但是到了12岁,男孩有能力自我约束,是一个成人了,于是他就会被带到会堂,念几段摩西的律法,然后就正式成年,摆脱幼稚的事物,还有幼稚的玩具,成为他的父亲在工作上或者是其他方面一个得力伙伴。我们的社会文化缺少成年仪式,让男孩可以成为男人,不是吗?所以男生永远长不大。男孩和男人的唯一差别只有玩具的价格。我们需要公开仪式说,这个男孩已经长大成人了。于是耶稣12岁的时候,约瑟和马利亚就带祂上耶路撒冷。当时的人出远门时,家里的女人要先出发一天,走上15里的路程,然后搭好帐篷,做好饭菜,准备好等家里的男人抵达。很好的安排,对吧?女性主义者如果听到一定会抓狂的。无论如何,12岁以下的孩子和母亲一起走。12岁以上的孩子呢?12岁以上的孩子则跟着父亲。当他们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女人会先到耶利哥城搭好帐篷,煮好饭,等男人来。这个时候,马利亚对约瑟说,耶稣呢?约瑟回答,我以为他跟你在一起。不对,不对,他已经12岁了,应该跟你。他不归我管,归你管,夫妻俩就是这样把耶稣搞丢的。两个人都以为耶稣是跟对方在一起。于是最后他们只好回头,找了很久后,在一个地方找到他。就是犹太会堂里。这里所发生的对话很精彩,马利亚这个焦急生气的母亲对耶稣说,你到哪里去了?你父亲跟我到处找不到你。但是耶稣回答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意思就是,我是父亲的伙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因此耶稣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最奇妙的是,耶稣还是回答拿撒勒。顺从他的父母。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耶稣知道自己是谁,即便他当时只有12岁。虽然马利亚不曾告诉过他,她只说,你父亲跟我来找你。他们以为耶稣一直把约瑟当做父亲。但耶稣知道祂的父是谁。路加想必是从马利亚口中得知这奇妙的故事。接着我们知道,在耶稣受洗的时候,路加在此提到别处没有的资料。路加说耶稣受洗后,从水里上岸并祷告,正由于祂那番祷告,圣灵才降在祂身上。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路加比其他圣经的作者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圣灵的洗。像是路加说,耶稣在水里受洗以后,站起身来站着祷告。显然是要求父神赐下圣灵,于是圣灵如鸽子一般降下。路加对圣灵非常感兴趣,远比其他圣经作者,像是马太和马可更有过之。路加福音的耶稣教导中有几件事,像是登山宝训这里变成平原宝训,每个祝福都配上一个祸。哀哭的人有福了,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可见耶稣不止一次传讲那个教训,而且以不同形式传讲。路加告诉我们一个跟登山宝训完全不同的形式。内容更简短,很显然是耶稣在不同场合讲的。每一个祝福都有一个灾祸,灾祸是一种诅咒。耶稣确实曾经诅咒人。
路加福音最宝贵的地方当然就是比喻。像是,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还有浪子,浪子父亲的比喻,两个失落的儿子,不敬虔的官的比喻,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那不是一个很棒的比喻嘛?其中有什么信息?半夜为朋友求饼的比喻,半夜去敲邻居的门。直到拿到饼,可以招待突然来访的客人。耶稣说,你们求圣灵也当如此。要不断地敲神的门,直到得到圣灵为止。因为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比喻。还有不义的管家的比喻。拉撒路和财主的比喻,财主最后落入地狱,那是唯一指名道姓的比喻,拉撒路。所以这可能不只是一件虚拟的事,而是真人真事。另外还有两个欠债人的比喻,在路加福音中,还有很多人的故事,我们现在来看看其中几个,那个在法利赛人家中用香膏膏抹耶稣双脚的妓女。这是福音书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耶稣说,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还有个女人趁众人簇拥耶稣的时候摸祂的衣裳繸子。耶稣知道有能力从祂的身上出去,还有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故事。爬到树上看耶稣的矮子撒该,当耶稣说我要去你家吃饭,他简直是受宠若惊。可见耶稣为了得到一个朋友,甘愿失去很多朋友。还有患水肿的男人,跛脚的女人,十个麻风病人得医治,只有一个回来道谢的故事,很像我们真实的人生。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迫切祷告。但是有多少次,我们回到神面前道谢呢?另外还有捕鱼的神迹,十字架上的贼,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个人美好的福音,所以,我们注意到,路加对“人”很感兴趣,路加福音比其他福音对人更感兴趣。家庭医师很自然会如此,但是不只是这样。他至少对六种人特别感兴趣,这点相当值得注意。
第一种人是撒玛利亚人,从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可以看出这点。另外,只有路加清楚指出,回来道谢的那个麻风病人是撒玛利亚人。其余的都是犹太人。他们得到医治的恩典,却视为理所当然。但是那个撒玛利亚人回来道谢。雅各、约翰曾想求天上降火,烧灭撒玛利亚人,因为他们对耶稣不敬。讽刺的是,使徒行传记载说,后来约翰回到撒玛利亚祷告,求神降下圣灵的火给他们,所以耶稣说,你可以求天降火在他们身上,但不是你所想象的方式,多年以后你会回来做这件事。
接下来路加感到兴趣的人第二种人是外邦人。他自己是外邦人,不是犹太人。所以路加福音里一再提到外邦人,像是萨勒法的寡妇,叙利亚的乃缦将军,一再显示他对外邦人的关注。
路加感兴趣的第三种人是边缘人。那些大家不想看、不想接触、社会所摒弃的人。包括麻风病人、税吏,甚至是牧羊人,还有娼妓。路加对这些社会所以其的人很感兴趣。
第四种路加特别感兴趣的是女人。马大,马利亚,触摸耶稣以上的女人,主背十字架的时候,为祂流泪的那些女人,路加提到十个女人是在别处所没有的,这再度显露他医者的心肠。这也是令路加福音深受妇女喜爱的原因。
第五,他对穷人特别关怀,简直可以说他偏爱穷人。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他记得耶稣这么说过。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根据新约的标准,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富足的。耶稣说富足的人有祸,贫穷的人有福。马太则是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路加说,贫穷的人有福了,他只说贫穷。他说贫穷也是种福气,真实不可思议。因此他特别关心没有丈夫可以依靠的寡妇。我想你们大家都知道,在路加福音里提到了好几个寡妇。
最后一种人你们一定想不到,那是罪人。路加特别关注罪人,请注意罪人是指谁呢?别以为罪人是指那些恶贯满盈的坏蛋,食人魔、重刑犯,这些都不是圣经所指的罪人。有一次我坐在以色列的巴士上,说不定你们当中有人跟我曾经搭过同一班车,当时以色列的司机和导游坐在前面,我透过扩音器说话,我说,我要你们知道什么是罪人。车上就有两个罪人,两个都坐在前面。前面那两个人,他们坐得直挺挺地。他们的目光瞪着正前方。我说,车上这两个人就是罪人。罪人就是不努力遵守摩西律法的人。今天是安息日。司机不应该开车,导游不应该工作。但是因为经济的压力,他们得要养活一家大小,所以只好违反摩西律法,为了我们。但是就技术上而言,他们是罪人。罪人就是说自己无法遵守那些律法的人。生活真辛苦。我还说他们是罪人。他们两个正襟危坐,眼珠子转也不转一下。接着我说,耶稣弥赛亚来了,祂是罪人的朋友。祂不喜爱遵守律法主义、自以为义的人,祂要作罪人的朋友,就像我们的导游和司机。祂爱他们,他们也爱祂。这时候两个人转过头来,嘴咧到耳边,笑得好灿烂。这个就是重点。他们都是好人,不是坏蛋罪犯,也没有恶贯满盈,他们人很好。但是他们没有办法遵守律法,因为生活太辛苦了。这就是圣经所说的罪人,耶稣爱罪人。他们也爱耶稣。真奇妙。那就是法利赛人恨恶耶稣的原因。因为祂跟那些不守律法的人混在一起。所以这是非常博爱的福音,同时也是超自然的福音。不只是关心地上的人,同时也关心天上的人。
我们继续往下看。在路加福音中出现的天使比其他福音书要多。天使一再地出现在路加福音中。主的使者向伊利沙伯或撒加利亚显现,报告施洗约翰诞生的消息。向马利亚报告耶稣诞生的消息。耶稣在旷野受试探时,有天使来服事祂。天使在客西马尼园服事耶稣。到处都有天使的踪迹。
路加福音非常强调圣灵。比马太福音还有马可福音更多谈到圣灵。因为是圣灵的大能,使耶稣得以完成事工。圣灵在耶稣诞生、受洗,还有行神迹的时候降临。路加福音末了也说,耶稣要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直到他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加对圣灵兴趣盎然,尤其是在使徒行传中更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本赞美和敬拜的福音。不断将读者提升到天上,在这里有最美的赞美的诗歌。这些诗歌至今仍在教会中传唱。像是“马利亚的颂歌”。这原本是一个拉丁字,意思是“我的灵魂歌颂主”。那是在马利亚得知要生儿子的时候,马利亚所唱的歌。然后是“西面颂”。你有唱过西面颂吗?主啊,释放主人安然去世。那是在圣殿看见木匠夫妻抱着婴儿的那个老人西面。他知道那个婴孩就是弥赛亚,于是他赞美主。他说:主啊,我可以安然去世,因我已经看见了祂。那是一首自由的演绎曲。主啊,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了你的救恩。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赞美、敬拜的颂歌。
路加是一个敬拜者。最重要的是,路加记载祷告。他记载的耶稣祷告,远比其他的福音书要多。常常可以看到耶稣上山祷告,求问父神,接下来该怎么做。我要选谁当我的门徒。你要我离开这里吗?我们可以说,耶稣的祷告生活是非常真实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总结:路加福音是适合每个人阅读的福音。每个人都能够在路加福音中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每个人都会在当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它之所以适合我们这些外邦人的原因。它是非常适合外邦人读的福音书。路加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来认识耶稣。他说法是,“凡有血气的”。“凡有血气的”这个说法在福音书里不断出现,凡有血气的都要看见神的救恩,使徒行传里也有这种说法,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这是他一直在强调的重点。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什么种族,肤色都不要紧,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这一点非常地美。路加福音的场景是犹太地。但是到了使徒行传,故事结束在外邦帝国的首都罗马。所以,路加福音一开始,就有天使报告大喜的信息,这是关乎万民的。每年圣诞节都有人引用。这段圣经故事里的叙述可以说是最有名的。路加福音里还提到,人要从东南西北各方面来齐聚在神的国中。这是全球归主的异象。马太把耶稣视为犹太的王。路加则说耶稣是世界救主,是为世人而来。我是写这本书的外邦人,你是读这本书的外邦人。耶稣为你我而来,这是路加福音所要强调的。
我要用三个形容词来总结路加福音:它是属人的福音,是属天的福音,更重要的是,它是快乐的福音。它是一本快乐的福音书。路加福音中,与喜乐有关的字比其他福音书多。这本福音书满有喜乐,天上也有喜乐。只要有一个人回转信主,天使就会欢呼庆贺。一个罪人悔改,天上就要喜乐无比。你很难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中找到“喜乐”的字眼。但是路加是一个快乐的医生,他写下这本快乐的福音。它是属人的福音,属天的福音。也是非常快乐的福音。它是唯一提到“笑”的福音,很有意思吧。其他的福音书里找不到这个字。我想整本新约都没有这个字。但是路加福音里有“笑”这个字,因为救恩是为罪人预备的。我们可以说,路加福音非常浅显而且易懂,也是需要深入探讨,但是它很浅显易懂。刚才一开始我给你的句子你可能没有听过,“坐满我的屋子”。那是出自大筵席的比喻。是说,有一个人摆设筵席,请了许多客人,客人却开始找借口推辞。筵席的主人对仆人说,如果他们不来,就到大街小巷拉人进来,仆人照着主人的话去做,回来回报主人说:我们已经到街上去找人来坐席,但是还是有空位。主人要仆人到偏远的地方去找,把人都带进来。主人说:要坐满我的屋子。天堂就是这样,不会有任何空位,一定要坐满。神会让祂的家数目满足,祂要我们去到远方,把人带来,因为要坐满我的屋子。要坐满外邦人,撒玛利亚人,罪人,女人,穷人。屋子要坐满,这可以说就是路加福音的结论。.

TOP

马可福音


各位好,在开始看马可福音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我在马太福音提过的几个重点。可能有人没有看过那一集,所以我们来简单地复习一下。

福音书属于特殊文学体裁,它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事实上它算是新闻公告。有些人把整本圣经整理成新闻报导。这是理所当然的。圣经本身就是一篇大新闻,它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新闻,是划时代的新闻,是改变世界的新闻,所以应该把它朗读出来,就像播报新闻一样。至于福音书的发展阶段,大家知道福音书总共有四本。为什么要有四本呢?原因之一是,当名人去世的时候,世人对他的兴趣,会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名人过世以后几乎马上会有人撰写他的生平事迹。在这个名人过世的讣文中,会提到他生前的作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觉得,光是知道他的作为还不够,还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开始集结他的言论和书信。再过久一点,就会有一些关于这个人不同的传记出炉,来探索他的内在世界,他的行事为人,他的个性,他的性格,还有他的行为动机。人们开始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巧的是,四福音书正好符合这样的模式。

最早完成的福音书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马可福音。它的主旨在告诉世人,耶稣做过哪些事。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是个行动派,等一下我会告诉你原因。接着是路加和马太福音,他们对耶稣的言论比较感兴趣。马太比较在乎的是耶稣的讲道,路加的记载则偏重耶稣的比喻。但是两本福音书都集结大量的耶稣言谈。最后出炉的是约翰福音。约翰探讨的是耶稣这个人。他探讨耶稣是谁。就某方面来说,约翰看到的是耶稣的内在。马太、马可、路加则是看到耶稣外显的行为言论。因为当时大家看到、听到的是耶稣的行为言论。约翰则深入探索耶稣的内在。因此要真正认识耶稣,从约翰福音着手会清楚得多。

人们对于已故名人的兴趣,大体来说就是这样的发展趋势。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从四个方面来看耶稣。

他们从四个角度来写作。所以,从四本福音书的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耶稣的四种面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我们可以说,马太视耶稣为犹太的王,马可视祂为神的儿子,路加视祂为世界的救主,约翰视祂为神的儿子。以上的这四种耶稣的面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写照。集合这四种面貌,才算认识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你或许不知道耶稣有250个名字和头衔。祂是有史以来名字、头衔最多的人。偶尔把这些名字全写下来是有益而且敬虔的操练。多数的人能记得30到40个,但祂总共有250个。有史以来没有人有这么多的名衔。耶稣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四部福音书。刚才我们都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从读者的角度来看。

福音书的写作对象为何,会大大地影响书中的内容。不仅是写作见解不同的作者会影响福音书的内容,作者所预设的读者群也会影响它的内容。四本福音书预设的读者不太一样。其中两本是写给基督徒,要建造基督徒的信心,使他们对基督信仰打下更稳固的根基。另外两本则是为非信徒而写,目标读者不一样,所写出来的福音书内容也迥然不同。因为圣经中每个句子都跟它的前后文有关,所以圣经中不管哪一个段落章节,都要回归它的出处来看。马太和约翰福音都是针对信徒而写,但程度上还是有所不同。马太福音是针对初信者而写,这部福音书适合刚信主的基督徒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刚跨入的国度。马太福音五篇训词讲道时这样的。第一篇传讲天国的生活,第二篇传讲天国的使命,第三篇传讲天国的成长,第四篇传讲天国的社会,第五篇则是传讲天国的未来。对于初信者而言,这五篇都是值得研读的题目。而约翰福音的对象,他自己说了,是信主较久的信徒。约翰福音是要帮助信徒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且相信自己得以承受永生。目的是帮助来信徒能够持守信仰,信心得以坚定,不致动摇。

马可和路加福音显然是为非信徒所写。各位如果要送一本福音书给人的话,要先看对方有没有信主,这是做决定最好的依据。约翰福音最不适合未信者阅读,但是她却最常被用来传道,这不是很奇怪吗?我想那纯粹是因为希望对方能读到约翰福音3章16节“神爱世人”的那段经文,我们现在所要读的是两本为非信徒写的福音书。它们不是为非信徒所写的。所以这两本福音书,适合推荐的对象是对耶稣有兴趣的慕道友。帮助他们更多地认识耶稣,认识祂是谁,说过哪些话,做过哪些事。

我们现在来看马可福音,这是今天要谈的主题。四部福音书的作者都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只在书中留下线索,暗示作者是谁。可是都没有明说自己就是作者。他们的用意应该是希望读者把焦点集中在耶稣身上,而不是作者身上,他们要读者看的是耶稣,而非自己。所以马可并没有说是他写的,但我们知道它是。他没有把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那我们对他了解多少呢?首先令人惊讶的是:他有三个名字。其中一个我想你们绝对没有听过。你们听过马可,那是一个拉丁名字——马可士。这意味着他虽然是犹太人,却跟罗马政府的关系相当良好。我们也知道他家在耶路撒冷,有一间大房子。他的家世显赫,至少有一个婢女。另外,还有,他应该和罗马或拉丁有所关联,所以他的家人才给他取个拉丁名字,马可士。此外,他是犹太人。所以有个希伯来名字,叫做约翰拿,简称约翰,约翰马可,约翰拿,意思是耶和华彰显恩典。神的确已经彰显恩典在他身上。说不定他是礼拜二出生的,因为礼拜二出生的孩子充满恩典,不过当时还没有这首诗就是了,所以我们知道他叫约翰马可。第三个名字你绝对猜不到,这个希腊名字很难念,是柯罗波达托洛司,约翰,马可,柯罗波达托洛司,一定有人猜那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手指。这个意思其实就是肥短的手指,可见马可生来手指肥短。但就是这些肥短的手指,写下史上第一部福音书。神乐意使用肥短的手指。

以上就是他的三个名字。一个是昵称,希腊名字,一个是拉丁名字,一个是希伯来名字。耶稣死时,十字架上就刻着这三种语言,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马可三种语言的名字都有。是他记下耶稣死时十字架上的三种语言。他的母亲是马利亚,希伯来名字就是马利安,至于马可的父亲,一般认为他父亲可能就是那个头顶水壶的人,是主在安排最后晚餐的时候,吩咐门徒进耶路撒冷城去,看到有人拿水瓶迎面而来的时候,就跟着他,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最后晚餐几乎可以确定是在马可家中举行的。一般来说我们就是从这里推断出这本福音的作者是谁。另外在客西马尼园也有一个线索,在这里,耶稣受死前的最后一夜,就是在客西马尼园这里痛苦地祷告。但是马可福音中记载了一段不寻常的小插曲。当门徒都睡着,耶稣彻夜祷告的时候,有许多士兵前来逮捕耶稣,马可福音说,他们当时抓到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床单,他把床单往士兵手里一丢,就逃离了现场。赤身逃入黑夜中。那个人是谁呢?他一定是有肥短手指的约翰马可。他一定跟着耶稣他们,随手抓一块床单披着。跟着他们来到客西马尼园,躲在树后面。看到了整件事件。所以我们才能得知耶稣祷告的内容。耶稣不太可能会告诉别人祂当时的祷告,但是马可听到了。“阿爸父啊,求你将这杯撤去。”全都记载在马可福音中。这段小插曲所透露的是马可就在现场。马可他赤身逃回家中,却把床单留在士兵手里。这个少年人就是马可。显然马可年轻的时候见过耶稣。但是马可他在新约中从来不是主角。神国非常需要配角来服事许许多多的主角。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吗?神国需要很多能够中心事奉别人的人。约翰马可就是这样的人。

他其实是初代教会中四大基督徒领袖的助手。这四大基督徒领袖的第一位是他的表兄巴拿巴。巴拿巴把马可带在身边训练他,交代工作给他做。巴拿巴将马可训练成不亚于保罗的助手。过了几年之后,马可在罗马认识路加,所以马可和路加这两本福音的关系显得非常密切,我们等一下会看到。最后,马可成为彼得的私人助手。彼得在保罗之后到达罗马,年轻的马可担任他的翻译。马可会说拉丁文,彼得不会。加利利的渔夫多半没有受过教育,所以彼得当时在罗马确实需要翻译人员。我也经常需要。口译员专门搅局,这些人淘气得很,会占用你一半的时间。但是你又少不了他们。马可当时就是彼得的口译员。马可在罗马把彼得讲道翻译成拉丁文。第一部福音书就是这样写成的。我们推测是这样的。一天罗马教会的人来找年轻的马可,请马可帮个忙。马可问他们说,你们需要我帮什么忙呢?他们说,彼得的讲道,教会希望能够把它保存下来。请把彼得传讲耶稣的内容写成文字的形式。因为彼得这样传福音,早晚会被政府捉去杀头。当时的罗马皇帝是暴君尼禄。所以教会要求马可记下彼得的讲道。因为彼得是耶稣的门徒,所以要写下他的讲道。马可去微询彼得的意思,可是彼得却兴致缺缺。据说他对这件事未置可否,不阻止,也不鼓励。他让马可自己决定,彼得没有意见。我对这种事情也心有戚戚焉。因为多年以前,教会有一个人来找我,问我介不介意他录下我的讲道内容。当时我的回应跟彼得一样。我说悉听尊便,我没什么意见。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会演变成什么结果。这本书竟然因此而流传两千年,至今仍然为世人所研读。神国的事总是令人诧异。事发当时任谁也不明白。但是一切都在神的计划中,而且影响至深至远。教会的人请马可记下彼得谈论耶稣的事,他们希望保留下来。彼得说,悉听尊便,我没有意见。于是手指肥短的马可就开始写作。成果就在各位的手中。这本福音书不时被人称为彼得福音,因为它其实是彼得讲道的内容。请记住,新约的内容几乎都是先讲然后才把它写下来,所以内容才会如此地生动。其中有一些内容文法不太对劲。那是因为它是演说记录,而不是文字作品。所以,把它们朗读出来会比较合适。我想如果能够把它们大声地读出来,那是很振奋人心的。我记得多年以前我们夫妻到伦敦的一家剧院。我想是彩虹剧院,就在泰晤士河下游河畔,我们去欣赏一场个人表演,演出者是艾立克.麦克隆,在座有些人应该知道他,在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之中,舞台上只有他一张椅子跟一张桌子。两个半小时之久,观众听他一个人朗诵马可福音,听得如痴如醉。当时,坎特伯里大主教就坐在我们前两排聆听。而几个月以来,那家剧院天天爆满。后来还得换到西区一家比较大的剧院,而他就是单纯朗诵马可福音。这样就有成千上万名的观众,愿意付钱去看这场表演。艾立克.麦克隆说他的祖父是一个敬虔的人。他小时候祖父叫他跪在地毯上,按手在他身上说,有一天你会为千万人朗诵福音。多年以后,他做到了,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

但是他朗诵得马可福音,使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可见彼得传扬耶稣的时候,他的讲道时多么感动人心。亲爱的老彼得,我称他为行动派。他的个性莽撞,跟我很像,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每一次一开口就会讲错话,可是却一而再、再而三,他的性情冲动,只有他想走在水面,别人却没有这么做。只有他想走在水面。当约翰说,是耶稣在岸上,只有彼得跳下水。耶稣复活之后,彼得也没有耐心等候耶稣,他急着去捕鱼。彼得是坐不住的。马可福音中处处可见这种紧凑的步调。其中有一个字,出现了41次之多,随即,立刻,在比较旧的版本里,提到祂即可上船。船即可驶到另一边,好像横渡八里宽的加利利海只要两秒钟。每件事都是立刻发生,读者的情绪也跟着兴奋起来,那就是彼得和他讲道的风格。马可忠实地把它记录下来。所以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书中最生动逼真,朗诵起来最振奋人心的。我猜彼得这种急性子的人不喜欢长篇的讲道,整本马可福音里面只有一篇长篇讲道,想必彼得对这篇讲道印象深刻,所以才记得记录下来。所以马可福音的重点不在耶稣的讲道,没有登山宝训,只有一连串的行动,一件接着一件,兴奋热情,这就是彼得。这可以让我们看见新约时代,初代教会基督徒不同的性情。马可福音着重彼得的弱点,而不是他的长处。这不是很有意思吗。马可福音中可以找到“撒旦,退到我后面去吧”,却找不到“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所以,彼得不怕别人知道他的弱点。他偶尔会让主失望,但是却从不自夸。很有趣,不是吗?在别本福音书中找得到彼得的优点,但是在这里看到的是他的弱点。马可福音记载彼得三次不认主,却没有记载他重拾信心。约翰福音里才看到耶稣三次问他说:你爱我吗?你爱我吗?你爱我吗?马可只记载彼得不认主。这证明马可福音是彼得所传讲,约翰马可所撰写的。彼得对耶稣行的神迹也很感兴趣。马可福音记载的神迹比马太,路加,约翰福音都还多。以神迹的数量为例,马可福音中有18件神迹,至于比喻,在马可福音中只有4则。马太福音有18则,路加福音有19则。由此可见,彼得对神迹很感兴趣,对比喻则兴致缺缺。他关心耶稣的作为而不是祂的言论。此外,我们在这里看到彼得的无知还有知识。彼得对耶稣的出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在使徒行传的讲道或者是在他的书信中,都看不出彼得对耶稣的出生有任何了解,彼得对耶稣的认识是从约旦河开始,当时彼得和安德烈在那里受洗,耶稣也在受洗,施洗约翰介绍他们认识耶稣。彼得的知识从此开启,到主复活才结束。所以我们在马可福音中找不到圣诞的故事,也找不到耶稣童年的记事。马可福音从彼得认识耶稣开始。彼得不能传讲圣诞故事,因为他根本不晓得,所以一次也没有提过。我想证据相当明确,马可福音是出于彼得。接着我们再来看到,马可这本福音书是在编写得非常巧妙,他收集了许多的素材,然后,把它们放进一个架构里。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架构。现在我让各位看一个东西。这里有一张图表。乍看之下好像很复杂。不过我会把它解释得很清楚。这三块分别代表马太、马可、路加福音。在这里马可福音的资料是粉红色,穿插了一点绿色,各位看得见吗?粉红色代表四福音书的共同之处。绿色只有马可记载的部分。所以,第一眼你会看到马太完全采用马可的架构,路加也是一样。但是他们的做法不同。马太把马可福音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中间加进自己的资料。路加是把马可福音切成大块,整块采用。

马可提到耶稣故事的基本大纲,马太和路加福音都加以采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想稍后我们会再谈到。

现在先来看看马可福音的架构,我会尽量用象征性的方法来解说。其实它也不会太抽象,先来看看这个。马可福音涵盖三年时间,就是耶稣传道服事的三年。马可福音里呈现一个清晰的曲线。前两年半是铺陈,推向高潮。之后那6个月,情况急转直下。这个时间点就像是分水岭。故事从约旦河开始。约旦河是地表最低点。这里是约旦河,这里是加利利海。故事从约旦河发展到加利利。然后一路向上攀升。最后达到应许之地的最高点,就是黑门山。在黑门山山脚下有一座小城,该撒利亚腓立比。前两年半的故事都是在为这个开头做铺陈,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这个时候才达到这个故事的高潮。一到了那一点,耶稣马上动身到耶路撒冷。接着故事开始走下坡,就是从那个高点往下走到犹大。穿越约旦河东一个小地方——派利亚,所以他们从北方的黑门山沿约旦河东走到派利亚,一直到犹太,耶稣就在那里死在十字架上,然后三天之后复活。各位知道那一点有什么重要呢?耶稣在等什么呢?一切似乎都是在为那个开头铺陈。然后突然间出现180度大逆转。所以最后六个月和前两年半相比,有天壤之别。事实上,最后一周才是关键所在。在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马可福音中的加利利部分。这个部分涵括了两年半的时间。路线则是从约旦河上至黑门山。这里的服事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正是马可福音的主旨。第一阶段,耶稣广受民众的爱戴,数千人得到医治,他周游各地讲道,所以在第一到第三章,耶稣到处受到欢迎。耶稣的声望高涨,万民拥戴,非常成功。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情势开始逆转。第一个冲突发生在安息日,冲突随即升高。不久以后,耶稣的敌人就比朋友还要多。在第七到第九章进入第三阶段,耶稣把重心放在12个门徒12个男人,从服事几千人到现在专心带领12门徒,前九章涵盖了两年半的时间。第十章涵盖最后六个月。十一到十六章涵盖最后一周。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里到底发生什么事?竟然完全改变了耶稣服事的方向呢?

他问门徒:人说我是谁?门徒回答:有人说你是先知转世,因为你才30出头,你的才智过人。你前世一定是一个伟人。耶稣说,有意思,那我前世是哪个人呢?有人说是耶利米,也有人说你是施洗约翰。“那你们说我是谁?”耶稣等着问这个问题,等了两年半。答案是从彼得口里说出来的。你从前活着,但不在这世上,你是活在天上。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彼得是第一个这么说的男人。我知道你知道谁是第一个这么说的女人。就在几个礼拜以后。是马大说的。她不只厨艺好,更是第一个这么说的女人。彼得是第一个这么说的男人。于是,耶稣就对彼得说:如今祂终于可以去完成两件事。祂提起两件祂从未提过的事情。祂说现在祂要建立祂的教会。在这之前,祂从未提过教会。祂讲道、医治、喂饱众人、平息暴风雨,但是从来没有提过要建立教会。如今祂说要建立教会,因为在人还不认识耶稣之前,祂不能建立教会。教会是要建立在认识耶稣的人身上,这样教会才能建立。而彼得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磐石。他原本的名字是西门,指的是风中摇晃的芦苇。耶稣说,西门,你是芦苇;但我要使你成为磐石。很感人吧。当彼得一说出耶稣是基督,主便说,祂现在可以建立教会,且死在十字架上。

门徒跟随主两年半的时间,祂未曾对自己的死泄露只字片语,只字未提。现在祂说自己可以上十架了。但这个时候彼得却又说错话,他才刚刚称耶稣为王,说祂是基督,现在又说,我不让你上十架。谁才是王?你是王,但是我不让你死。别怕,你可以把教会建立在我身上。但是我不会让你上十字架的。当下,耶稣就严厉地斥责他。黑门山脚下就是分水岭。当时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上山。爬到雪线之上,黑门山终年积雪不退。就在那里,彼得说,祂的衣服洁白,比洗衣粉洗出来的还要白。彼得其实是用洗洁剂这个字眼。当时的洗洁剂就等于现代的洗衣粉。那是因为他们看到有光从衣服里透出来,他们看到主的荣耀。从那以后,主就朝着十字架直走。一路往南,直到赴死。这就是马可福音的架构。马太和路加都用这个架构作为基础来写作。

现在我们来对马可福音做一个总结。马可福音有什么重要性呢?第一,它让我们对基督的位格有清楚的认识。我不知道各位读马可福音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挑几节经文来读。我不会告诉你经文出自哪里,我在各章挑出一行。“祂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可1:34)“耶稣责备他说:不要作声”“耶稣打发他走,严严地嘱咐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不要把祂显露出来”“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耶稣不愿意人知道”“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耶稣嘱咐他们说,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马太、路加和约翰福音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些。在前两年半中,耶稣禁止任何人谈论祂是谁。两年半过后,祂才问门徒“我是谁?”你们认为我是谁?看得出主是如何预备门徒的吗?祂要门徒自己得到结论。祂是为他们好,不要他们听从邪灵或者道听途说。祂要门徒从天父那里认识祂是谁。圣经学者所谓的“弥赛亚的奥秘”,是马可福音中的一大特色。马可说主在守密,禁止他们告诉任何人。借此约束他们的思想。直到主认为门徒已经知道而且也学到够多。一般称黑门山脚下这个时刻为“大认信”。这件事扭转了整个剧情。

马可福音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基督的工作。马可福音最著名的特色就是强调基督的死。有人说马可福音就像快车先减速然后慢慢进站。他用几页篇幅匆匆地带过前两年半,然后放慢速度,用接下来几页涵盖几个月。速度再减慢,用几页描写一周。接着再用几页描写一天,然后再细述几小时。最后快车停靠在各各他。一开始是全速前进,然后一路减速到终点。最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完成祂的工作。马可强调耶稣受死的人性层面和神性层面。人性层面是这样的,耶稣是因为亵渎神的罪名而受审。耶稣被控亵渎,因为祂说自己是神。在犹太律法中那是死罪。而且只有死路一条。他们试图寻找见证来控告耶稣。只是证词都各不相合。于是祭司做了一件违法的事,他对耶稣说,我奉永生神之名命令你,告诉我你是谁?奉永生神之名的命令一下,身为犹太人的耶稣自然必须开口。祭司问祂,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主说:我是。大祭司就撕裂衣服说,你们都听见了。你们的意见如何?70个人都说治死祂。问题是,他们不能光明正大地处死祂。因为罗马人受罗马政府管辖。所以要获得罗马政府许可才能将祂处死。但在罗马律法中,亵渎神不是一项罪名。这么一来,该怎么做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更改罪名。他们把耶稣送交彼拉多。控告祂犯了叛国罪,而非亵渎神。马可清楚记下这件事。叛国罪不是耶稣自称为神而是自称为王。犹太人的王。这就是耶稣之死的人性层面,从头到尾都是不公不义的。耶稣祂既没有亵渎神,也没有叛国。全是被人陷害的。

马可福音中也有神性的层面。耶稣一开始就知道,祂来是要为人受死。牺牲自己,来救赎世人。这事必要发生,祂一定会遭到背叛。神定意如此。而彼得也势必会试探耶稣,劝祂逃离十架。在这个地方,生动地描绘出基督人性的层面。耶稣如何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未信者来读。

马可福音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它通篇都谈到了两个关键字——惧怕和信心。惧怕和信心贯穿全书,彷佛要人面对抉择,你对这件事的反应是什么呢?惧怕或信心?记得耶稣平静风浪的故事吗?耶稣站在船上。门徒对祂说: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耶稣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这一切只为带出一个重点,不要怕,只要信。不要怕,只要信。即使到最后耶稣复活的时候,马可还是坦承门徒看到耶稣了,可是还是不信。他要责备门徒的不信。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你们为什么惧怕?不要怕。不要怕,只要信。

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基督的位格、基督的工作。在面对超自然现象的时候,不要怕,只要信。就是因为这样,我总是推荐未信者阅读马可福音。对不认识耶稣的人来说,马可福音提供了最基本的认识。基督的位格,基督的工作,以及可以怎样回应。

在结束马可福音之前,有一件事我必须要说清楚。因为如果没有说清楚,以后会有很多问题。那就是马可福音的结局很特别。事实上,它最后一句话没有说完。早期发现的马可福音手稿,到第十六章8节的中间就结束了。它最后的一个句子很怪。它说:因为她们怕….,然后句子到此就结束了。英文翻译通常会稍微润饰为“她们惧怕”或是“她们害怕”,但句子确实突然断掉,而且结束在惧怕这个重点。马可福音的主题是围绕着惧怕和信心。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故事后来发展如何?马可为什么不好好地写完呢?为什么马可福音中没有耶稣复活以后显现的记载呢?只写到空坟墓。有人发现坟墓是空的,可是却没有提到耶稣向门徒显现的事。这在福音书中是很不寻常的。我想至少有三种可能:

第一,是马可故弄玄虚,留下未知的结局,让人可以揣测。不过我想这不太可能,这种结局很怪。他只写到,妇女什么也不告诉人,因为她们害怕…….,各位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福音书结尾未免也太奇怪了。

第二,是马可写到一半的时候被打断了。可能是突然被捕或者被带走,以致手稿没有完成。

第三种可能是结局因为某种原因而失传。可能是被撕掉或者是手稿被毁。或者甚至有可能是被彼得撕掉了。因为这本福音其实是彼得的福音。记载彼得传讲耶稣的事迹。耶稣复活显现的主要对象包括彼得在内。虽然我们不知道时间、地点,但是最早看见耶稣显现的男人就是耶稣。这里没有这段记载。我想,或许彼得认为这太宝贵、太亲密、太私人。没有人知道,上天堂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虽然信徒不见得关心,但是别人一定会问怎么回事。

虽然我们不知道,但是后来有人加入其它结局。不同版本的圣经结局不尽相同。有的短,有的长。但是,只是长短不同的差别而已。总之有人完成了马可福音,故事才得以完整地呈现。圣经大多采用长的解决,就是第9到20节。这个结局兼顾了惧怕和信心。它的确说道门徒不信他们所看到的,也提到一些耶稣的言论。重要却不讨喜的言论。因而使得这个结局受到质疑。比如说,耶稣在这里谈到了方言,这是耶稣说门徒说方言的唯一记载。另外,还有赶鬼、医病、拿蛇、不受害,这些保罗在马耳他都遇到了。这是大家不爱听的。另外,耶稣在这里也提到得救必须要受洗。祂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这也是大家不爱听的。所以后来争议不断。虽然这个结局不一定是马可所写,但是至少是初代教会里的人写的。反映了初代教会对耶稣最后托付的认知,也涵盖了其他福音书的内容。

这里提到以马忤斯路上的事,也提到马太福音中的大使命。看来是有人把其他福音书拼凑起来,然后完成了马可福音的结局。我想等我们以后上了天堂,就能够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原委搞清楚了。但是我相信这个较长的结局的确出于神。它真实反映出初代信徒的共识。即使那不是马可所写的,也不是彼得所说的。马可福音就研读到这里了。.

TOP

約翰福音 (一)

我們曾經談到聖經是由許多不同的書卷集合而成的,聖經有兩面需要取得平衡,其中的一面是多樣性,另外一面則是一致性,有多樣性是因為聖經由40個作者,歷經了1400年,用三種語言所寫成的,而且這些作者彼此之間,並不曉得對方在寫聖經,有多樣性也是因為聖靈並不是把人當作文書處理器,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嗎?聖經利用不同作者身上不同的個性還有風格,所以聖經的書卷具有多樣性,但是從頭到尾卻有一致性,這是因為編輯只有一位,就是上帝,所以聖經有40個凡人作者,還有一個上帝編輯,所以多樣性以及有一致性。但是不同的基督徒團體,各有他們所害怕的事,自由派基督徒,他們所害怕的是聖經有一致性,他們希望可以挑出自己覺得妥當的經文,好像是拿著剪刀來讀聖經,一遇到不妥當的地方就把它剪掉,福音派基督徒則害怕聖經有多樣性,他們害怕有矛盾或者不連貫的地方,聖經上的確是有一些前後不同的地方,需要仔細研讀來了解緣由,我們如果研讀聖經各卷書,就會發現每卷書確實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是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色,卻讓聖經變得更豐富了,挑著讀就等於是把聖經制式化,好像只有一卷書,一個信息,一種風格和一種內容,但是聖經並不是這樣,聖經是由不同的書卷組成。

今天我們要來看約翰福音,當然聖經是上帝的話,反映出上帝本身,上帝本身有多樣性,同時也有一致性,天父有別於聖子,聖靈也有別於天父和聖子,但是我們相信只有一位上帝,祂具有一致性,甚至具有多樣性,這反映在聖經上,由不同的人書寫經文,就會有各自的見解,還有各自的風格,但是聖靈這位編輯,卻讓每一卷書都有祂的一致性,如果我們去讀聖經的頭三章經文,還有最後兩張經文,也就是創世紀的第一章到第三章,和啟示錄二一和二二章,你會很驚訝兩者之間的一致性,你會以為是同一個作者寫的,因為信息從頭到尾是一致的。

約翰福音的時候,首先我們會注意到這卷書和對觀福音很不一樣,「對觀」就是觀點一樣。圖一:從頭三卷書都從同一個角度看耶穌,馬太、馬可和路加的角度一樣,但是約翰顯然是從不同角度來看耶穌,所以頭三卷叫對觀福音,都是從同一個角度來看,約翰福音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在多解釋一下:頭三卷福音書是看耶穌的外在,但約翰福音則是看耶穌的內在,各位記不記得我談馬太福音的時候,說了些什麼?一般人對偉人的興趣,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他的事蹟有興趣,第二階段是對他的言論有興趣,第三階段是對他的身分有興趣,約翰是屬於第三階段,他是從裡面來看耶穌的,耶穌有什麼特質,祂真正的身分是什麼?

我們可以把這些歸納出五個不同的地方:第一:頭三卷福音書中,有許多內容在約翰福音沒有提到,約翰他省略這些內容,是因為頭三卷福音書已經講的夠清楚,夠多了嗎?還是他這麼做另有原因呢?我們會發現約翰的確有他特別的用意,不過約翰福音裡沒有提到耶穌是由童女懷孕所生的,他也沒有提到耶穌受洗.沒有提到耶穌受試探,沒有提到耶穌趕鬼的事蹟,沒有提到耶穌帶彼得、雅各還有約翰上山,在那裡變像,沒有提到最後的晚餐、餅和杯,沒有提到客西馬尼園,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掙扎,沒有提到耶穌升天,也許你讀聖經的時候,從來沒有注意過他少了些什麼?但是知道少了些什麼很重要,這些事他之所以一字不提,是因為跟他要傳達的信息是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他要講的信息,不同於頭三卷福音書,所以有些事沒有必要記載,約翰福音只記載了七件神蹟,其他福音書卻記載了幾十件,約翰福音幾乎沒提到天國,這一點很令人驚訝,因為其他三卷書,都經常提到約翰福音只提過兩次天國,一次是耶穌告訴尼哥底母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另外一次則是祂對彼拉多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此外,都沒有再提過天國,這是約翰福音第一個不同點。

再來看第二個不同點,約翰福音除了省略一些記載還增加了一些記載,約翰福音所記載的七件神蹟,有五件事其他三卷福音書沒有提到的,只有兩件神蹟是重複的,五件新神蹟,第一件是把水變成酒,最後一件是叫拉撒路復活,約翰為什麼要選擇不一樣的神蹟來記載呢?有一個線索是他不稱之為神蹟,而是稱之為徵兆,徵兆的用意都是為了指出另外一件事,約翰認為神蹟的意義非常重大,一般人只想要看到有神蹟發生,但是約翰想知道的是這神蹟要指出什麼?約翰的眼光超越了神蹟本身,想要知道它的涵義,所以才稱神蹟為徵兆,約翰選徵兆最明顯的神蹟,是為了要向讀者指明一些事,所以約翰福音增加一些內容,像耶穌為彼得洗腳這件事,只出現在約翰福音中,就是因為約翰認為,這件事蹟很重要,至於人的部分,約翰福音大多記載,耶穌跟個人談話,是一對一的談話內容,比如撒瑪利亞婦人,尼哥底母和其他人等,其他福音書都是記載耶穌向群眾說話,還有對全眾講道,但是約翰福音都是記載耶穌和人一對一的說話,除此之外,在約翰福音中,有七個地方記載了耶穌說:我是,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我是世界的光,我是好牧人,我是門,我是復活和生命,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是真葡萄樹,為什麼其他福音書的作者沒有寫這些呢?真是讓人難以相信,這些事這麼重要,另外三卷福音書既然忘了寫嗎?我想是因為另外三位作者不覺得那麼重要,但是約翰認為這是耶穌所說過很重要的一些話,因為這些都是徵兆,是要指出祂真正的身分,約翰關心的是這些。

另外第三個不同的重點:不同其他三本福音書採用馬可福音的架構來寫作,重點是放在北方加利利的30個月期間,然後是在南方的6個月期間,但是約翰福音很不一樣,所記載的事幾乎發生在南方,而且所記載的都是比較早期的事,看起來好像有矛盾,像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說:耶穌頭30個月在北方事奉,但是約翰福音卻說耶穌當時在南方,自由派學者最喜歡根據這點來指出有一些矛盾,所以不可能兩者都正確,但是我們讀約翰福音的時候會發現,耶穌剛開始傳道的時候確實去過南方參加節慶,祂跟敬虔的猶太人一樣,每一年會去耶路撒冷三次,約翰他把重點放在耶穌早期去南方的事,而不是祂在北方的事奉,所以並沒有矛盾,一點都沒有,約翰的重點放在耶穌每年三次到南方,比如祂去參加住棚節,在那裡說了一些很重要的話,這是其他的三卷福音書裡都沒有提到的,各位,你們可以感受到不同了嗎?

接下來我們看第四個不同的風格,約翰福音中沒有短的比喻,在他的記載當中,耶穌似乎總是跟人辯個沒完沒了,常常發表長篇大論,而不是講一些簡短的故事和比喻,讀者會覺得耶穌到了南方,突然一下子整個教導風格都改變了,這主要是因為,耶穌在南方的時候,常常必須要為祂的身分跟猶太人辯論,在約翰福音第八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猶太人對耶穌講了很難聽的話,他們說: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是誰,他們又說:我們可不是私生子,不是從淫亂生的,這種話很難聽,對吧?耶穌回答說:我知道我的父是誰,你們不認識祂,但我認識祂,讀者可以看到這整段話都在描述,耶穌和猶太人來來回回的激烈辯論,從這裡就帶出一個重點來,在約翰福音中,猶太人他們恨惡耶穌,因為耶穌老是跟猶太人辯論,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於是我們誤以為這句話,適用在以色列全國,結果過去兩千年來,不斷有人反猶太人,很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譴責猶太人釘死了耶穌,但是約翰福音所說的猶太人,他其實指的是南方人,是住在猶大地的人,他不是指加利利人,曉得我的意思嗎?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約翰自己是猶太人,耶穌和門徒也全是猶太人,約翰並不是說:我們猶太人都反對耶穌,而是說:猶大地的人反對耶穌,耶穌每一次到南方都會碰到猶太人...指的是猶大地的人,這樣懂嗎?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你們要曉得約翰福音並沒有反對猶太人,猶太人之所以不喜歡約翰福音,是因為很多基督徒用這一點來譴責猶太人說:是你們殺了耶穌,但是其實有很多猶太人愛耶穌跟隨祂,為我們建立教會,所以我們的判斷要客觀公正,這裡的猶太人是指南方人,約翰福音的風格就是,長篇大論探討上帝的事,而不是道德操守,討論該信什麼,而不是該怎麼做,馬太福音常常探討合宜的言行,但是約翰所談的大多是信仰的內容。

最後大不相同的一點是觀點,這個可能比較難以解釋,第五個不同的風格:希伯來人的思考方式和希臘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我們談其他書卷時,會一再提到這點,問題是西方教育是以希臘人的思考方式為主,所以西方人常以希臘人的角度來看事情,但是希伯來人的思考方式不一樣,約翰福音可以算是兩種都有,約翰在一個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地方寫這卷書,就是以弗所城,在今天的土耳其西方,當年叫做亞西亞,那裡混合了希臘和希伯來文化,約翰綜合了兩者的思考方式,其中希伯來人是一種直線的思考方式,過去,現在和未來,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一切想法都是按時間先後直線發展,時間有目的和進度,可是希臘人的思考方式不同,他們是以垂直空間來思考,上和下,天上和地上,希伯來人的思考方式重視歷史的演進,所以時間很重要,朝一個方向前進,往某個目的地去,這目的地由上帝決定,祂開始的事一定會完成,都是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方式思考,馬太、馬可和路加這三卷福音書,都是這種時間直線的思考方式,約翰沒有完全幈棄這種思考方式,因為他也是猶太人,但約翰福音主要是以垂直線的方式思考,像是天和地,上和下,約翰福音中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這是一種垂直的思考方式,耶穌是從天上來的,祂降下到地上,這是一卷注重上下的福音,其他福音書則注重時間先後,各位看出不同了嗎?約翰福音兩者兼具,但是特別強調「我從天上來」這是很典型的希臘思考方式,這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所以約翰福音的觀點是與其他不一樣的。好,現在我們在進一步地來看一看,水平的時間線是希伯來人的考方式,過去、現在和未來,這種水平思考方式的關鍵詞是:世代,現今最惡的世代,將來的世代,這是馬太福音的思考方式,但是約翰福音的關鍵詞是天上和這個世界,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讓祂從天上來到地上拯救我們,這是垂直的思考方式,聖經的一大重點就在這裡,但是聖經中有幾卷書,尤其是希伯來書,我們談到這卷書的時候會發現,很強調這種垂直線,上和下的關係,差別就在這裡。

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我們要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個人很特別,他不但是一個捕魚的人,而且他也賣魚,就我們所知,他在加利利捕魚,但是他和耶路撒冷顯然有生意來往,他在加利利這個地方捕了魚之後,會載到耶路撒冷去賣,可以說他其實活躍於兩地,北方和南方,而大多數的門徒都是北方人,其實在12使徒之中只有加略人猶大是真正的南方人,不過我們不管他,他反正是個叛徒,耶穌真正的支持者來自北方,但是約翰是南北兩地之間的橋樑,他在南方顯然挺吃得開的,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十二個門徒中,至少有五個,甚至可能有七個,他們和耶穌有親戚關係,可見耶穌挺厲害的,能夠讓這麼多的親戚來跟從他,不過都不是至親的家人,在祂復活之前,都沒有至親的家人相信祂是神,祂的四個兄弟姊妹都不信,直到祂復活之後,他們才成了十足火熱的宣教士,其中兩位還寫了新的聖經理的雅各和書猶大書,所以耶穌的兄弟姊妹之前不信,但是祂的表兄弟相信,祂的12門徒之中至少有5個可能7個是祂的表兄弟,而12門徒中,又有三個跟祂最親近,就是彼得、雅各和約翰,在這三個人之中,又有一個是最特別的,耶穌不偏心,不過祂確實有幾個特別親近的門徒,其中還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個時候的人吃飯不像現在一樣是坐在椅子上,把腳藏在桌子底下,而是橫躺著吃,他們的腳剛好擺在旁邊那個人面前,所以吃飯之前必須要洗腳,我們的腳則是藏在桌子底下,只需要洗手,但是他們需要洗腳,用這種坐姿吃飯的時候,頭會靠在旁邊那人的胸膛上,會把頭靠在主人胸膛上的那個人,一定是跟主人最親近的朋友,每一次門徒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約翰都是坐這個位置,約翰很低調,並沒有直言是誰,但是在約翰福音中都是說:那是耶穌最愛的門徒,就是他,最親近耶穌的使徒,他不但和耶穌最親近,同時也是最後身亡的使徒,等到約翰寫完這卷書的時候,其他的使徒都已經殉道了,約翰必須要盡快地寫完,因為這個時候,只剩下他一個人存活,約翰比其他門徒都要了解耶穌,他跟耶穌坐得最近,可以和耶穌說悄悄話,即使大夥在一起,他仍然可以和耶穌說悄悄話,所以約翰對耶穌特別了解。

如今他年紀老邁,在約翰福音之中最後談到,個性好奇的彼得,彼得他好管閒事,他忍不住問耶穌說,約翰會有什麼下場,因為耶穌告訴彼得,他將會被死在十字架上,這件事彼得心中藏了30年,彼得聽完後就問耶穌那約翰會怎樣?耶穌的回答是:你管自己的事就好了,耶穌對彼得說:我若要他活到我再來的時候,又與你何干?彼得,你跟從我吧,從那天起,就有話傳聞開來說耶穌會在約翰死前再來,但這並不是耶穌的意思,約翰福音最後也說:耶穌並不是這個意思,祂只是要彼得管自己的事就好,但是約翰確實活的最久,也許這是耶穌記他照顧自己母親的原因吧!我常常在想,為什麼耶穌的兄弟姊妹不照顧母親?其實他們都因為耶穌而殉道,耶穌存留約翰的性命,不只是為了要照顧祂的母親,我想耶穌保守約翰的性命,是因為耶穌祂要一個人來傳達關於祂的真理,所以最後帶領約翰寫下這些事,這是約翰福音的由來。

約翰不怕用自己的話,來複述耶穌的意思,有些讀者覺得難以接受這一點,約翰複述耶穌的意思,把完整的意思表達出來,他相信他非常了解耶穌的心意,可以複述耶穌的意思,比如約翰福音3:16,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我想你們都曉得這節經文,這句話是誰說的?如果耶穌真的這麼說,實在有點奇怪,因為聽起來像是第三者在談論耶穌,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像是某個人在談論耶穌,但是第三章卻記載這話出於耶穌之口,這種現象在約翰福音會常常看到,約翰是在複述耶穌的意思,因為他真的了解耶穌的意思,他把含意表達出來,幾乎像是幫耶穌在寫台詞,其實他是在複述意思,他為我們詮釋耶穌的意思,他是在聖靈的引導下寫的,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當然這表示,有的時候會讓人猜想,這是耶穌親口說的,還是約翰在詮釋耶穌的意思,兩者都有可能,但這仍是上帝啟示給我們的話。

現在來看約翰寫這卷書的目的,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正如馬太福音最後告訴我們那卷書的寫作目的,是要基督徒使萬民作門徒,教導他們遵守耶穌的命令,約翰福音也在最後指出其目的,今早我們才讀過那段經文,我們知道這卷書的寫作原因,耶穌所行的事若一一寫出,連世界以容不下這些書,但記這些事,他的意思是說,我選擇記錄這些事,在許多的資料中,我謹慎挑選出這些事,目的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我要重譯這段經文,你們都知道新約聖經原文是用希臘文寫的,希臘文和英文不一樣,在希臘文裏有一些特殊的動詞詞態,很可惜英文不見得能夠譯得出來,有一種動詞詞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詞態叫做「現在持續式」意思指的是持續做某件事,在翻譯的時候,必須要加上「持續」一詞,比如說,耶穌當初並不是說,求就必得著,尋找就必尋見,叩門就必為你開門,原文其實是說:持續求,就必得著,持續尋找,就必尋見,持續叩門,就必為你開門,曾經有人對我說:我求過聖靈,但甚麼也沒有,我回答說:可是耶穌說你要持續求啊,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不斷求祂的人嗎?當你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不是會一直求嗎?孩子想要買腳踏車,會問爸爸可不可以買,爸爸說:還不行,一個禮拜後,孩子又來懇求說,別人都有了耶,再過一個禮拜,又來懇求說,騎腳踏車可以省公車錢啊!他會一直問,路加福音十一章的這段經文,耶穌說要不斷求聖靈,祂舉的例子就是說有一個人,夜裏去敲鄰居的門,一直敲到鄰居起床,把他所請求的東西給了他為止,現在各位聽我怎麼樣,把前面那段經文重新翻譯一次,記這些事是要叫你們持續相信,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持續相信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現在再來聽聽我怎麼重譯約翰福音三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持續相信祂的人,不至滅亡,持續得永生,整個意思都不一樣了,不是想要相信的人,而是持續相信的人,你們一定要知道,以弗所書五章十八節,要持續被聖靈充滿,這是同樣的詞態,使你得救的這段信心,正是叫你持續相信的信心,昨天使你得救的信心,今天無法使你得救,你二十年前有的信心,明天無法使你得救,信心就是持續相信,所以約翰福音的目的不是讓你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是要讓你持續相信,是要幫助成熟的基督徒持守信心,永遠不會忘記耶穌真正的身份,持續相信,持續得永生。永生不但關乎時間的長短,也關乎生命的品質,是永遠的,豐盛的生命,在長短和品質上都是永恆的,不只是持續活下去,而是持續真正地活著,愛爾蘭人有一句問候語我很喜歡,願你活出人生每一天,這正是耶穌來的目的,來幫助我們活出人生每一天,活出豐盛的生命,但是前提是要持續相信,如果只是二十年前相信了一次,就不可能,你今天若相信耶穌,今天就能享有永生,你明天若持續相信耶穌,明天就能享有永生,你若持續相信耶穌就不會滅亡,而會持續得到永生,這一點很重要。一但得救永遠得救,是一個陳腔濫調的說法,新約聖經上找不到這種話,但是很多人作見證的時候,只能夠講很久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他們所憑靠的根本就不可靠,我今天會得救是憑靠今天的信心,明天的信心會救明天的我,持續相信,就會持續得永生,這就是約翰寫福音書的目的。

再來看看相信是什麼?在約翰福音中所講的信心有三個層面:圖二:而在約翰的書信中也同樣有,但是我們今天只看約翰福音,相信這動詞,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九十八次之多,這比其他三卷福音書加起來還要多很多,連馬太福音都沒有那麼多,我前面說過,信心是馬太福音的一大特點,「相信」一詞在約翰福音中談到近百次,而且是動詞,不是名詞,他很少談信心,都是談相信,因為相信是一種行動,有行動力,是動詞不是名詞,不是你所擁有的,而是你的行動,所以他總是用動詞。約翰福音中的相信有三個層面,可惜不見得每個基督徒,都能夠了解這三個層面,我為了用一個字母來開頭,就取了三個複雜的名稱,其實不用太在意這些名稱,因為能不能押頭韻,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三個詞:第一個詞是相信,意思是說:相信某件事是真的,重點是放在所相信的事上,相信耶穌受死,相信祂復活,這也就是相信一些史實,就是接受福音是可信的,接受真理,但是這種信心不能夠叫人得救,因為誰都可以說他相信某件事,我看過一隻會唱聖詩的鸚鵡,這隻鸚鵡牠可以唱出「耶穌恩友」一整節的歌詞,每一次有訪客來的時候,就會聽到有一個聲音在唱,耶穌是我親愛朋友…。他們四下張望,看見有一隻鸚鵡關在鳥籠裡,不知道為什麼,就把鈔票塞進鳥籠裡,擁有這隻鸚鵡的老太太就把錢奉獻給非洲的宣教士,這隻鸚鵡所做的,比大多數教會的會友還多,因為牠每天都在不停地讚美上帝,而且還支持非洲的一位宣教士,這個老太太到現在已經奉獻了175英磅,可是牠只是一隻鸚鵡,不是信徒,我們知道在教會裡有很多鸚鵡,他們口中一直複述著聖經,光會唸:我相信,我相信,但是這只是信心的起點,就是相信真理,魔鬼也相信真理,真理令牠顫抖,至少牠有反應,但是牠不是信徒,所以相信某件事,是信心的起點,相信真理,相信聖經,相信耶穌的作為。

但是接下來必須進入真正相信,真正信任某個人,在座有多少人真正信任我?好像沒有什麼反應,在座有多少人相信,我這個人是存在的?你們看,講對話就比較會有反應,相信我的存在是一回事,但是真正信任我這個人,我不知道猶豫要不要舉手的人,是不是真正信任我,你如果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我保管,我就相信你真正信任我,你要用行動證明你真正信任一個人,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嗎?這才是真正信任耶穌相信真理的第一步。再來是用信靠和順服,向耶穌證明你信任祂,你如果遵行祂的命令,就是真正信任祂。

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還有第三個層面,我已經提過就是持續相信。約翰福音中的相信一詞,也是現在持續式,表示持續相信。在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中,信心和忠心是同一個字,有的時候不曉得是指哪個意思,換句話說,你如果真正信任某個人,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會持續相信,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嗎?你如果充滿信心,就會忠心,你會持續信任某人,不管發生什麼事,或是需要付出什麼代價都一樣,那才是真正的信心,不只是相信真理,按真理而行,還要持守住真理,耶穌說:你們若持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持守是信心中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因為你的信心可能會垮掉,很多人就是這樣,沒有持守住,要好好抓住,所以接受真理就是相信按真理去做,就是真正相信,繼續持守信心,不僅充滿信心,而且還要持續忠心,我前面說過,信心和忠心在原文中是同一個字。

現在我們要來談談真理,在約翰福音中,彼拉多問耶穌:真理是什麼?在今天這個相對論充斥的世代,也常常問這個問題,很多人在問真理是什麼?誰知道呢?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真理是什麼?這個答案竟然就站在彼拉多面前六尺的地方。因為真理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人,那是約翰福音的大啟示,很多人以為真理是一件事,其實不然,真理是一個人,你如果想要知道真理,就需要親自去認識這個人,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認為耶穌是誰?或是像第八章這裡,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問耶穌,你以為你是誰啊?這是有關耶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當那些曾經接觸過耶穌的人,紛紛離世之後,謠言和傳說就悄悄地來了,開始對耶穌有一些猜測之言,尤其是在以弗所城這個地方,老邁的約翰,在這裡寫下這卷福音書,除了聖經中的福音書,你知不知道還有其他偽福音書嗎?比如像是多馬福音那些偽福音書中的故事十分詭異,有一卷偽福音書說耶穌小時候,有一次在拿撒勒街頭玩耍,有人把祂推在泥巴裡,耶穌站起來咒詛他,那個推祂的男孩就得了大麻瘋,另外一個故事說:有一次耶穌用泥土捏成小鳥,然後說出祝福的話,這些鳥就飛走了,全是關於耶穌童年的記載,其實耶穌在三十歲之前,沒有行過任何神蹟,因為沒有聖靈的能力,祂不能行神蹟,耶穌不是以神子的身份,而是以人子的身份,在被聖靈充滿後行神蹟,所以耶穌才會說:我所做的你們也能做,所以我們知道上述故事是假的,當時關於耶穌的傳奇和謠言就是這樣滿天飛,但是我可以告訴各位,在那個時候,有兩件關於耶穌的不實陳述,約翰必須要寫這卷福音書,來加以糾正,我現在先不講是哪兩件事,先停在這裡,下一集一開始,我會先來談這兩件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