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en0QHizQ1220_66z2wZsog
李多钰:你应该让孩子去看这部戴着清华桂冠的电影吗
原创 2018-01-15 李多钰 大家
最近有一部十分有趣的电影,让三所大学的观感比较微妙:清华、北大、南开。
这部电影叫做《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电影本来也确实是要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2012年4月16日还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了发布会。参演阵容着实了得,有章子怡、张震、王力宏、黄晓明、陈楚生等大咖。
电影的清华色彩也是直给的。电影四段时空的最早一个时空是在1912年,也即清华学堂刚刚成立那个时间,清华学子作为那个年代最清贵的中西文化引领者,穿着长袍拉小提琴的镜头很有年代感。在结尾处,镜头一一扫过西南联大时期包括梅贻琦校长在内的教授和学子,每个人都有一段字幕介绍,包括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文化大家,也包括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等两弹一星功臣。
奈何即使是一部大学的献礼片也照样命运多舛,一波三折。这部承载中国百年学人精神史的电影,就算是中国大学权力榜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也无法hold住它的上映节奏。上映日期一再推迟,几乎让人以为无法面世了。直到上周五,清华大学的校庆已过了5年多,《无问西东》才正式上映。
《无问西东》剧照
昨日青春:章子怡扭转命运的片单选择之一
这部电影上映之初最让人唏嘘的是章子怡等几大主演五年来的命运犹如现实版的《无问西东》。五年来,青春渐行渐远,而每个人的选择,也成了一部当代青年的写照。
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想起,原来当时经历了诈捐门危机的章子怡,不仅选择了《最爱》、《一代宗师》来挽回人生的逆境,也选择了《无问西东》。
当年章子怡参演时才33岁,电影里的章子怡一脸胶原蛋白,扮相和《我的父亲母亲》一样清纯,混合了处女作时的鲜肉感,破相后又有“宫二”的沧桑决绝。
《无问西东》和《一代宗师》是同时期拍摄的电影。由于《一代宗师》2013年初上映时太过成功,而《无问西东》又迟迟没有消息,连章子怡的百度百科都几乎把这部电影忘了。
然而《无问西东》其实是当年她选择的三部扭转命运的片单里最能代表她当时处境的电影,故事内容几乎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在《无问西东》中,章子怡扮演一个年轻的医生王敏佳。因为儿童时期的心结,她制造了和毛主席合影的谎言,不料被好友背叛出卖,导致万人唾骂,几乎丧生。被救起后,她的人生彻底转变,隐姓埋名,为爱而活,在历史的不断打击中活出了纯粹的自我。
章子怡的表演在这部电影里不像《一代宗师》一直绷着,而是既有年轻时的不管不顾,也有后期修炼出的凝重与力量,十分难得的融合感,正好代表了她真实的人生跨越的两个阶段。
本来,这部电影应该早于《一代宗师》上映,从承载百年清华学人精神的角度来看,章子怡选择参演的这部电影如果如期上映,和《一代宗师》一文一武,的确是绝配。可惜文武未能双全,《无问西东》留到了五年后大放光彩。
《无问西东》剧照
不过“宫二”显然还是带给了《无问西东》中的章子怡一些特别的东西。电影中破相后的章子怡独自在草屋中整理围巾的那一段,神似宫二的凝重与孤绝。
不仅是章子怡,《无问西东》中的张震、王力宏、陈楚生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陈楚生,扮演1912年清华学堂一位踯躅于文理选择上的书生,气质非常水木清华。王力宏演陈纳德的飞行员徒弟沈光耀,一位广东的富二代,和米雪搭档母子,十分登对,贡献了全片最感人的故事核心。
只有黄晓明,万年装嫩不像脸,和《中国合伙人》差不多吧。好在有章子怡配戏,人物层次还是丰富了些。
最热血的“富二代”,到底凭什么感动人
那么,王力宏扮演的广东(疑似佛山)富二代飞行员沈光耀,为什么说是《无问西东》最感人的故事核心呢?
说实话,沈光耀母子的故事固然不错,王力宏、米雪的演出也收放自如衬得上这个故事,但是这条线最感人却不是因为故事写的好,而是这个故事本就出自中国最热血的一段历史。从那段历史里截取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段落,都弥足珍贵、感人至深。
《无问西东》剧照
这段历史就是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热血历史。他们几乎都出身望族,死亡的平均年龄为23岁。2015年,台湾纪录片导演张钊维的纪实电影《冲天》里,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故事。
我对这群永远活在23岁的年轻人产生莫大兴趣,最初是因为齐邦媛的那本《巨流河》。少女齐邦媛和同乡的年轻飞行员张大飞在战乱中的通信,成为张大飞在天空中飞行时念念不忘的精神支撑。张大飞像他所有的空中兄弟一样,最终死于战斗。临死前两个月,他整理好他和齐邦媛的所有通信,嘱托朋友如果他牺牲,将信件送还齐邦媛。齐邦媛最后收到那个盒子时,里面还包括她最后写给张大飞的一封没有拆封的信。那信的内容,张大飞再也不会知道了。
在《冲天》里,我们看到的更多也是像齐邦媛和张大飞这样的炽烈青春热情,倒是很少看到他们与父母辈的互动。在那个年代,那群最优秀的年轻人要为自己的民族奉献生命,其实是写在航校门口的石碑上的。他们在天空中与敌机决斗,然后魂归蓝天,他们的死亡是所有人都能仰望的光荣与壮烈。然而正因为这注定的壮烈,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更加渴望与地上美丽的女子们产生精神上的联系,那是他们热爱生命最纯粹的证明。
《冲天》里最悲怆的故事来自于林徽因和她的飞行员朋友们的故事。她和梁思成在西行途中的客栈听到有人拉小提琴,琴声十分优雅,循声找到了这群飞行员,并和他们成了好朋友。而这些飞行员也从此把林徽因夫妇视为至亲,其中一位叫林耀,更被林徽因当做弟弟。后来,在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中,林耀阵亡,他的死亡通知书寄到了林徽因手上。“就这样,在抗战胜利前一年,我们失去了最后一位飞行员朋友,”林徽因的儿子后来回忆说。事实上,当时正被肺病折磨的林徽因不仅失去了林耀,也失去了她的亲弟弟林恒。她在《哭三弟恒》里,悼念的显然不仅是三年前同样作为飞行员牺牲的三弟。
“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简单的,你给了”。这就是那个时代,那群中国最有担当的富二代义无反顾的选择。
也是《无问西东》里沈光耀的选择。
沈光耀这个人物跟《巨流河》和《冲天》中着力展现飞行员们爱情的张力不同,他要承载的更多是家族之痛。沈光耀是广东名门独子,他在选择做飞行员之前,是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他坐在漏雨的教室里,他的先生对满屋倾泄的雨柱毫不在意,继续讲课,但是沈光耀推开窗户,望向远处的敌机,他无法安坐在课堂上,想去战斗。而陈纳德说的“这个时代不需要完美的人,需要的是真心、热血、赤诚”正好击中了他的心坎。
作为一名“富二代”,而且是独子,沈光耀要从军,必须先征得家人的同意。他的信引来了母亲和她不得从军的家训。但是沈光耀最终还是背着母亲上了战场。他的绰号是“晃晃”,那是地上等待他出现的儿童给他的,他总是走同一条航线去看那些孩子,晃动机翼,给他们带来吃的。“晃晃”死得非常壮烈,他和那架最凶猛的敌机缠斗到最后,终于消灭了敌机,但是也不得不冲向敌舰同归于尽。
富二代这个视角是《无问西东》有别于其他的地方。应该说,这个杜撰的母子故事从情绪的饱满上肯定不如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好处是能看出那个时代富家子弟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出那个时代名门望族的道义选择。
和“国民老公”时代的富二代不同,那些最优秀的年轻人并不会以社交生活的引人注目为荣。张大飞跳了一次舞,就跟齐邦媛汇报说他也尝试了一下生活的味道。他们渴望生活,却只能选择对生活浅尝辄止;他们虽然每天与死亡为伍,却不断地思索生命。有一位飞行员这样写道——
“生命是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没有人会感到它”。
他们灵魂之丰富,令人隔着辽远的时空依然感佩不已。
这样有担当的一代精英,都去了哪里?他们在历史的不断蹂躏中,还会昨日重现,在时代的转折中担当重任吗?
《无问西东》剧照
《无问西东》是清华的招生片吗?
一位北大教授的影评这样说道:“一位人大毕业生拍的清华百年校庆献礼片被有关机构拖到赶上了北大120周年校庆,这本来是一个很有爱的梗,体现了鄙国三个高校的手足之情。但是我发现该导演一直在各种官方版本的履历里擦除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背景只说NYU,略有遗憾。”
这段短短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在高校圈引发的耐人寻味的涟漪。
说《无问西东》是清华的招生片虽然有利于票房,却肯定拉低了这部电影的姿态。尽管这部电影就算从招生片的角度来看,格调也远远高于北京大学几年前推出的那部《星空日记》。
事实上,高校圈对于《无问西东》的非议并不在它的格调之高,而是它用一部显然很难比拼的院线大电影独占了百年中国学人的精神荣光,其中尤其是国立西南联大的部分,最难消受的当属北大和南开。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函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委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又迁往云南(包括昆明本部和蒙自分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同年年底,常委会决议三校校长轮任常委会主席,任期一年,清华校长梅贻琦担任第一期。后因张伯苓、蒋梦麟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任昆明,轮任制度没有实施,梅贻琦一直主导校务。
西南联大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共同联合组建的,且三校一直保留分别的建制,学生根据招生学校也颁发不同的毕业证,这一史实也是公认的。
1946年五四青年节,西南联大结业典礼,同年宣布三校迁回原址,只保留了昆明师范学院,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这也表明,西南联大是一个“独联体”,而非“合众国”,虽然梅贻琦长期主导校务,但清华、北大、南开的建制和办学精神是独立并存的。
清华主导的这部校庆献礼片提到西南联大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故事的核心设置放在西南联大的精神上,电影的结尾又一一将西南联大的大师和著名校友一一罗列,就不免有独揽功绩的嫌疑了。
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清华、北大还是南开并不重要,高校间的政治归于高校,能够看到一部真正涉及到百年学人精神的电影,且电影对多处历史幽暗面的正面撞击,尤其是群众批斗、核武研制两部分,其珍贵处超越《芳华》。
《无问西东》剧照
你应该让孩子看这部戴着清华桂冠的电影吗?
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读者可能关心的问题上:你应该让自己的孩子看这部戴着清华桂冠以及中国最牛学人们风采的电影吗?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有可能受到电影所传递的热血感召,在灵魂里种下一颗报国牺牲的种子。特别是,假如你家财万贯,正在犹豫是否应该在国外建立一个避风港的当口。
孩子们肯定会更容易受到这部电影的感染,他们的热血一点就燃,就像沈光耀们一样,只要有在蓝天中壮烈的机会,他们绝不会输给任何时代的年轻人。但是,正如林徽因那些不够顾大局的悲怆感怀,“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无问西东》无法改变百年来中国最有气节的人总是最先死去的定律,它换了一个视角来看待他们的牺牲,这样的视角转换能带来安慰和鼓励,但无法解释那些本不需要最优秀的人去赴死却一次又一次赴汤蹈火的残酷历史瞬间。作为献礼片,《无问西东》也不可避免的会为尊者讳,让历史中有争议的人譬如蒋南翔呈现过多的正面意义。
电影说要求真求实,但是,求真求实在这个本身并未解决巨大虚妄以及本末倒置的时代,需要付出的牺牲之巨大,或许并不是个人应该承担的。
《冲天》导演张钊维说,他要“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备忘录的姿态,也许是对那些过往牺牲的更好铭记,不单是怂恿着人们继续牺牲,而是为了将来更少无谓的牺牲。
所以,如果你要带孩子去看《无问西东》,最好准备更多的史料,让孩子对百年历史有更客观的看待,让他们为时代献上自己的真心时,能够有更批判性的眼光做出真正真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