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vivian_JJ
(开学了呀!)
发表于 2006-8-7 11:54
只看此人
转贴一篇好文章-何谓贵族学校-记上海平和双语学校
贵族学校的上海定义
贵族更应该是一种尊贵气质的体现
“我喜欢迎着晨曦,躺在哈佛的草地上,微风吹过,那时的思绪最清晰。”黄显惠说这是她生命中最经典的一瞬。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基督徒,她的班主任吴新贤老师用绝顶善良来定义她的品质。
这个女孩的母校位于上海市繁华都市的一隅,巡洋舰造型的主楼被碧云国际社区葱郁的植物所掩映,这里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
以往媒体对所谓的“贵族学校”的论述,总有点肉食者鄙的味道。诸多关于“小贵族”斗富的报道中,此类学校的学生仿佛都是石崇和王恺的后代,也远不如其他群体敏而好学。
但这些印象,也许正在发生改变。2005年,上海平和双语学校IB班第一届12名毕业生中有10名被世界名校录取。
IB模式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翻译为国际文凭课程。IB在高中阶段的课程称为IBDP(大学预科)课程,目前全球已有千余所学校采用这项课程。毕业生被北美、欧洲、澳洲的大学广泛接受。IBDP的特点之一是课程广度深度皆备,特点之二是必须用英语(或法语、西班牙语)作为工作语言。
“作为你的申请文章的读者之一,我很想让你知道我确实喜欢阅读你的思想和见解,我必须承认我从你的文章中受益匪浅。我们认为你非常适合斯坦福大学,我们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亲自晤见。”这是斯坦福大学国际招生负责人Anna Takahashi给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赵小凡的提前录取通知书中的原话。
今年赵小凡的学妹黄显惠刚刚结束哈佛大学的暑期交流回到上海,就收到了华盛顿大学15000美金的大学奖学金;其同班同学程思达以雅思6.5分,托福643分,GRE1430分,IB满分的成绩获得去澳大利亚深造的机会;班长顾文俊凭借年初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的出色表现拿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30000加币的未来领袖奖学金,成为东亚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人们印象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年贵族,与只以赢利为目标的贵族学校,如何成就了这些出色的人才?
错位竞争
盘点近年来的贵族学校,往往打着“大学直通车”的幌子却又纷纷倒下,号称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的南洋教育发展集团,从2005年开始,旗下的10所学校,突然之间纷纷倒闭,今年1月10日,地处洛阳的最后一所南洋国际学校倒闭关门。
广州市所属的44所贵族学校,80%倒闭,成活下来的不到10%;60所专修学院,也只剩下六所在苦撑苦熬;重庆市社会力量办学最多时仅一个沙坪坝就有90多所民办学校,现在仅存30余所。即使现在存活下来的,也大多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这类高收费的学校通常被坊间定义为贵族学校,就在此类学校纷纷经历倒闭潮,出现信用危机的时候,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走过了10年风雨路,渐入佳境。
平和校长任国芳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倾诉他的无奈和艰辛:“公办学校占尽绝大部分优势教育资源,网罗了大批优秀生源,民办学校在政府的支持力度上,尤其是在财政支出上,显然不具优势,我们只能想办法错位竞争,这也是平和能活下来,并且能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分析市场,找准定位;看好生源,主动刹车。”任校长用这16个字概括了他们的错位竞争策略,“家庭背景的复杂化导致教育需求的多元化、深层化。”
上海作为国际型大都市,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聚拢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各路豪杰。他们中间有很多是外籍人士、“海归”派,多元的家庭背景构成教育需求的多元化,这部分家庭对儿女的教育既有本土化的文化需求,又希望要融中西文化精华于一体。
反观现行的传统高中教育,仍是应试教育,课程采用整齐划一的体系,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思路都服务于高考。因此,平和学校瞄准了这批一心想考国外大学的学生群体。
面对市场需求,平和学校没有急功近利想要做大做强。记者在任校长的办公室里,听到不断有人打电话进来,表示想要“塞点钱”进平和。“我们要做旗舰,而不是航空母舰。”吴新贤老师说。
“平和学校每届IB班的学员都控制在30人以内。”任校长说。作为中国第一批引进IB课程的学校,平和走在了风口浪尖,成为将中国基础教育直接与西方高等教育接轨的“吃螃蟹”者。“直到今天市教委还是不赞成我们办IB高中。”
据校方介绍,此类不受鼓励的IB高中在中国目前只有三家,另两家在北京和广州,和上海平和一样,他们也取得了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此外,天津、南京等一些学校也开始着手建立这一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国内有条件出国读书的学生群体,不但是经济条件,更需要学生本身有学习能力。”北京汇佳学校IB高中的一位老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如果比学生入学国外名牌大学的比例,国内再好再有名的高中都只有望其项背的份。”
拒绝说教
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第二届IB班学员刚刚结束EE(extended essay)考试,译作“扩展论文”,这是IB独一无二的课程,要求学生用40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初步涉足大学里将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这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当被问及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时,几乎众口一词地回答——CAS。
这项翻译成“创造、行动、服务”(Creativity,Action,Service)的课程是IBDP的核心课程之一。CAS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分享,例如通过参加戏剧、音乐、体育和社区服务活动来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天赋才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充分了解自身,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CAS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平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记者在旁听高中数学课时也颇有感触。苏云荪老师在讲到容积问题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解释概念,再做练习巩固概念;而是先提出一个假设,比如说要在市区建一个运动场馆,让学生分析怎样设定体积和面积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最后由学生提交各种可行性方案。
记者随便问了一个学生:“你书桌里这本英文原版数学教材足有两本新华字典厚啊,有兴趣吗?看了会不会感到很头疼呢?”他回答说:“不会啊,呵呵,乍一看确实挺唬人,其实里面讲得深入浅出,而且每一个数理概念都结合实际问题,都不是空洞的说教。”
成功者背后
平和培养出的成功者背后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小故事。
比如说赵小凡来自山东,从小缺乏一个很好的外语环境,来到上海的第一年,连听课都觉得很费劲,于是她像大学生一样天天泡图书馆,周末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就看CNN、BBC,磨炼一年后,她的英语突飞猛进。
去年被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录取的郜艺除了学业上的不懈追求外,课余还做一些公益事业,她多次号召学弟学妹们给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书捐文具。钢琴十级证书的背后更多的是她鲜为人知的付出。
吴老师在总结平和学风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为了某门考试恶拼过,哪怕是即将迎接IB考试的毕业生,他们也没有挑灯夜战的习惯,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态的学习。另外,这群孩子能把同学关系处理得如此融洽让我吃惊,老师不会给谁单独开小灶,也没有人偷着学,因为没必要,他们不用像公校学生那样去挤独木桥,不是你进我退的概念。”
“正因为这样,我们老师也觉得在这里教书是一种享受,教学相长是我来到这里体会最深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从这些孩子们身上也汲取了不少养分。”
任校长听说过不少高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要上演一部现代版的焚书坑儒。“他们怎么能痛恨书到如此程度?” 平和IB高中二楼的图书馆里摆放着各类参考书和工具书,观察下来,鲜有教参和辅导书,更多的是一些启示性的书籍,也不乏《资本论》、《乌托邦》这类大学生的必读书目。更引人注目的是占据图书馆一半空间的英文原版书籍。
图书管理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借阅频率最高的就属这些原版资料了,尤其是考GRE必备的韦氏大辞典和皮特森出版社出版的微观经济学,因为这些都是IB课程的必备书籍,一本书动辄上百美金,所以只能是这届学生用完下一届接着用。记者随便翻看了几本,几乎找不到一处不洁痕迹,与新的别无两样。随后看到几个高一学生的笔记,才发现他们已经把书上的精华满满当当地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就读的郜艺说:“当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界的压迫时,你会反抗,会逃避;而当动力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你会主动、满怀热情地接受它。我不认为学习是一种困难或痛苦,而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
出国向左 高考向右
位于金桥开发区的金苹果双语学校和平和双语学校同属贵族学校,两所学校的学生有着迥然相异的性格。金苹果学校的费老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面对这些贵族子弟,她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在物质上的富有无法掩饰他们精神上的贫困。”她的话里更多的透出一种无奈。
“他根本不配我喊他爹!”这是金苹果初二(9)班的刘明明在一次主题为“我眼中的亲情”的语文课上说出的一句话。
班主任费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庭和刘明明相似,家庭的不幸让他们的人格开始慢慢分裂。”
费老师讲了一个发生在学校里的真实故事:一个初三女生,个子一米五不到,已经有120多斤,她从来没有节制过,相反,她的想法不可思议:就要让自己吃成个大胖子,让同学、老师,甚至让父母的朋友们都嘲笑自己。她觉得这样的结果可以使她的父亲难堪,很没面子很丢脸,她“报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她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的父亲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并且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女孩。“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维已经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孩子了,他们太社会化,甚至有时太世俗了。”费老师说这话的时候非常激动。
“贵族并非仅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更应该是一种尊贵气质的体现。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从平和的孩子们身上感受到这样一种气质——扎实勤奋、珍惜时间、无私、善良、包容。三年18万的学费决定了人人背后都得有一个殷实的家庭背景支撑着,可是在这个教室里,我怎么也嗅不到半点铜臭气。”平和学校吴老师边说边翻看着一张张毕业照,眉宇间流露着骄傲和自豪。
“金苹果学校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公办学校的‘预备队’。其背后的现实是,在忍受政策歧视、社会歧视的同时,还得在应试教育的评估体系中生存下来。一句话,先争取生存的权利,然后才能谈得上突破。 这是一种扭曲,这种扭曲注定了走高考道路的民办学校只能踉踉跄跄,一路艰辛。”金苹果学校校长吴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相比金苹果,平和是幸运的,但也不尽然。“我们用六年的努力证明我们有能力办好IB高中。尽管我们凭借IB特色赢得了市场,但是今后仍举步维艰。”任校长如是说。
广东碧桂圆学校校长程晋升曾比喻:“贵族学校创办之初如一条鲶鱼激活了众多公办学校,如今被激活的‘沙丁鱼’又反过来围攻‘鲶鱼’了。比如招生,历来划区为牢的名牌公办学校,现在开始以赞助费为诱饵向学区外学生频频招手;或者干脆联手成壁垒,搞公对公的对口升学,限制学生升入民办贵族学校。”
教育学专家王先庆在《中国教育业:垄断的最大牺牲品》一文中指出,正是这种垄断,不仅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而且还造成社会各阶层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尤其是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和中国财富的净流出。因此,打破垄断,引入社会各种力量办学同时给各种社会办学机构以公正的待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教育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胡卫教授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永远是教育本身。私立教育的真正功能将突出地体现在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上。如果说公立学校是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标志,那么私立学校则是国家实行教育民主化和多样化的另一标志。”(完)(《瞭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王雅文、记者张悦/上 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