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茄妈的免费作文课实录 (3)

茄妈的免费作文课实录 (3)

12月10日下午  第三课

内容:猜宝宝;猜妈妈;藏东西

对象:元元、白煮蛋、九斤妹、丁丁

情况回顾:

先要对这次来上课的宝宝们说声抱歉,因为茄妈上班上得脑子有点胡里胡涂,所以最后竟然漏了一个活动环节,只好下次补上了。

因为这次参加的孩子比较多,年龄也有一定差距,最大的丁丁已经一年级了,最小的元元才上幼儿园中班,所以决定响应白煮蛋上次的要求,以活动的形式为主。因为只有活动,才有可能激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同兴趣,也只有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才可能因人而宜添加不同的难度。

第一个游戏是猜宝宝。白煮蛋和九斤妹这一次表现得非常抢眼,与前两次相比进步巨大。白煮蛋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觉,他非但从我的示例中一下子找出了句式特点与目标特征,并且立刻活学活用,模仿得精准到位。而九斤妹则摆脱了前两次的拘束与胆怯,非常活跃地参与其中,叙述时语句的完整性、前后的逻辑性都比前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丁丁不愧是四个孩子里年龄最大的,他非但完全掌握了这个游戏的要领,并且将另外几个孩子的话中被表扬的部分全部吸收为自己所用,而且还领会了这个游戏的主旨:那就是抓住被描述人物与其它人最大的、唯一的不同,用一句话,就达到精准定位的结果。元元因为年龄太小,而且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基本上没有说话,只有最后的自我介绍部分稍稍讲了两句。

第二个游戏是猜妈妈。白煮蛋在第一轮就基本掌握了要领,而九斤妹那句“只有她是站着的”,更是说明她的观察能力与思辨总结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丁丁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不必用“俯下身来”的方式与之交流的孩子,对于我的要求他总是可以立即领会,并且马上实施,一年级的孩子到底不一样啊。元元虽然没有参与到描述中来,但她还是可以与其它孩子一样,从别人的描述中找到那个被描述的妈妈,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懂了,但说不出来”吧?

第三个游戏是应九斤妹妈妈的要求,再重复一遍上轮的藏东西。白煮蛋的藏、说,都比上次有了明显的进步,他藏的地方并不好找,但因为描述得比较精准,所以孩子们还是找到了;元元终于放下了害羞,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准确而大胆地把藏物地点给描述了出来,相当不错;九斤妹把东西藏在了滑板车的后轮旁边,可她在描述中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说出“滑板车”这个名词,反而试图去描述“滑板车”这个概念,最后让大家都一头雾水,这说明她还是没有完全搞懂这个游戏的规则,对于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她还是有点混乱;因为丁丁比其它几个孩子都大,所以我要求他藏东西的地方也相对复杂,但在启发之下,他还是讲出了“在书柜里,从上往下数第二行,从右往左数第二排,在这一格中的一个白色的盒子里”。而按照这个描述去寻找标的,对于另外三个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最后还是在我的一次次重复加比划之下才找到的。


总结:

在猜宝宝的时候,白煮蛋讲了一句话“他也是第一次来上我们这个课的”,当茄妈要求他给“我们这个课”定一下性时,白煮蛋思考再三,最后将之定名为“表达能力课”,估计是他妈妈反复强化教育“老师说你的表达能力太差”滴结果。

这次可能因为孩子多的原因,感觉是三次课中效果最好的一次。几个孩子基本都完成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教学要求,象丁丁第一次来,还超标完成了,相当不错。元元年龄最小,又是头回参与,可到最后也终于可以与大家玩到一起,并且用“在写字的那张桌子上面,一块放铅笔的板下面”这样比较规范的语言将藏物地点描述出来,于一个中班的孩子而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至于白煮蛋和九斤妹,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自己的课程,茄妈当初设计的应该说是“作文课”,但现在,三轮上下来,感觉自己所想教给孩子们的,可能不仅仅是作文、不仅仅是表达,还有思维的一种方式。在上课的同时,我还希望孩子们会在这样游戏式的教学里渐渐找到一种游戏的小集体式的感觉,而不象外面普通的辅导班,所有人都是匆匆的过客。这样一些初衷,在三次课后渐渐得到了实现,白煮蛋说话开始连贯而有逻辑、九斤妹说话开始响亮而有自信,这一切都让茄妈觉得很欣慰。

前几天有网友问茄妈,一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几乎言必称我,句必有“我”,这样的状况应该如何来纠正,我只能告诉她,这很正常。印象中,一直到二年级下,蕃茄写作文还会有很多个“我”,甚至有时候会在一句话里出来两个“我”,但这个现象从三年级渐渐开始消失了。茄妈认为这可能是孩子在一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还是一句句片断式的,而书写的速度又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所以写下来的东西经常会出现重复、跳跃,甚至前后错位这种情况。有时候一段话里类似的错误太多了,我只能叫他写完以后再读读通不通,可他偏生还会自动忽略那些不通顺的、重复的地方,还读得特别流畅,让茄妈哭笑不得。

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两年多前,茄妈象那位网友妈妈一样抓狂,急着想要纠正,而两年过去了,如今的茄妈可以很轻松地告诉她“这很正常”。也许,这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成长过程,而孩子,也是一样。

给他们时间,他们,都会长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