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2-1-4 17:23 发表
就看对方家长怎样了。懂道理的,很容易解决。
先了解一下对方什么家庭的。还有老师是能公平解决事情吗?
我女儿吃了几次亏后,说以后有事再不找会老师和对方家长了,谁拿我东西,我就抢回来。她以前连个不字都 ...
可是如果这么“解决”,会不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对身边的人不信任,对自己的东西“保护感”增强的结果。还需要家长积极引导,区别对待。
家长就是当了爸爸妈妈的成人,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家长”的责任感,我遇到过对自己的孩子只管吃饱穿暖的家长,问他:您知道您儿子书包里有个杯子吗?他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我儿子不喝水的,他都是回家喝水!——这话还是当着孩子的面说的。我本来还想说什么的,后来什么都没说,直接去他儿子那拿出了我女儿的杯子。然后他在那里对他儿子大打出手的时候我阻止了他:您还是有空多跟您儿子多聊聊天多关心下他的想法,其实他是很喜欢跟我女儿聊天的,但是拿走小姑娘的东西只能让小姑娘反感而不会让她觉得您儿子很帅,这点需要您告诉他,而不是打他。那位爸爸的反应是“呆了”。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我建议让老师介入。其实家长的态度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说说我家妞的经过:有过2次老师介入成功拿回自己的东西后,我女儿在遇到“不良同学”的“不良行为”后就直接告诉老师,如果老师不管理,她就自己“解决”。不过据我所知(她回家告诉我的)她没有采用暴力(她太淑女了!!)例如她的一套彩纸被人偷了以后,老师说: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结果她第二天带去的彩笔又被偷了,然后下午彩笔出现在同学手里,老师“无法辨认笔是她的”,在索回自己的彩笔无望后她回家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带任何好玩好看的东西到学校了!我跟她说:不带去玩多可惜,下课时间多无聊啊,不妨带点好玩但是不贵的东西去跟同学们玩,如果他们喜欢就交换吧,只要开心,玩什么都好。1个月她就带了溜溜球去学校,3个溜溜球换回了1瓶玻璃珠子
1个纸折的盒子和一个别人的其他型号的据说是哥哥玩过的有收藏价值的旧溜溜球!当然还有3个朋友(女儿介绍给我认识了她的朋友)
孩子对老师依然很信任,但是对老师解决“不良行为”的能力已经不依赖了。她更独立的去分辨周围的朋友。也许愿意跟她交换并且孩子自己觉得“值得”的朋友造就了为人处世的第一阶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类似那种强迫交换的孩子应该是家教和校园教育冲突的矛盾结果。家教一定是“强行”的弱肉强食型,校园教育是“公平的”,2者一冲突,孩子自己就创造出了这样的结果,即不像家人教育的“强行夺取”也不是校园教育的“不拿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如果继续下去,成长性格很明显的“易怒,不稳定”。作为母亲,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远离危险,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