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慈爱诚实,父母法宝

慈爱诚实,父母法宝

慈爱诚实,父母法宝
作者:李文屏 | 出处:《中信》月刊 www.ccmlit.org

我听过不少父母经。可是,由于孩子有个性,我们有习性(比江山还难改),加上环境不同,别人的经验,对我们未必可行。

不过《圣经》上的话:「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箴言三3)却真是我在教养孩子时的「脚前灯,路上光」,是我听到的父母经之经。这经,将我与大女儿婷婷之间的天伦乐抢救回来。比如有时我太忙累,脸上常没笑容,她会乖巧地做她该做的事,同时半开玩笑地提醒:「妈妈,笑一笑!」若我还不笑,她就继续逗我:「妈妈,皱皱眉!」反复几次,我不好意思不咧开嘴,脸上肌肉活动开后,真笑起来也就容易了。

可是有一阵子,我和婷儿间不是这样。她害羞内向,不会表达自己。我则常提醒她做这样那样,或责备她这样那样没做好。虽然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可哪里出了毛病呢,却说不上来,直到有一天上帝提醒我。

那天,婷儿主动收拾好房间,然后过来问我说:「妈妈,我自己收拾好房间了。您喜欢吗?」望着她半渴望半不安的眼睛,电光从我心头一闪而过。我突然瞥见了那说不上来的不对劲是怎么回事:「婷儿非常愿意做好,但她以为她一定要做好妈妈才爱她。」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这个当妈妈的是多么的失败。

将她拉过来搂着,说:「妈妈当然喜欢,好孩子。妳没有收拾好,妈妈也喜欢妳,也爱妳。收拾好的话,妈妈会觉得婷儿好能干啊,婷儿又长大一些了,是妈妈的小帮手了。妈妈会为妳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一个孩子以为自己非做点什么才得父母的爱,岂不很可怜吗?上帝啊,我做错了什么让孩子居然有这种意识?

那天以后,我做了好些反省。只有婷儿时,初做父母,难免有错,但慈爱从不缺少。我们有过非常美好的时光。老二嘉儿出生后,尽管我仍爱婷儿,但将近三年的差异,使她一下子成了「巨人」。在忙碌照顾新的婴儿时,不知不觉对她要求多了。有一段时间,「巨人」有需要时,被要求等一等,因为小不点哭了;「巨人」要妈妈抱,妈妈说:「妳先玩玩吧,因为妹妹小,更需要妈妈抱。」要嘛就是「等妈把事情做完」;「巨人」正玩的玩具,妹妹也要玩,妈妈就说先给妹妹玩好不好,大的要照顾小的,姐姐应该让着妹妹;「巨人」想撒娇要妈妈帮忙做点什么,妈妈说:「妳已经大了,有些事情要自己做了,妳看,妈妈还要做这样做那样呢⋯⋯」

虽然在嘉儿三岁以后,我认为妹妹够大了,两姐妹间要实行「公平原则」,比如同时要一件东西时,大家轮流。至于「爱的原则」,大让小,或者小让大,就由她们自己决定,妈妈会奖励。可我发现,婷儿已经习惯做「巨人」,她甚至不在我这个妈妈面前放松、撒娇。

造成这局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正在经历信仰的低谷。不幸的是,一个基督徒若是与上帝的关系有问题,她与人的关系也必有问题,包括与自己所爱的儿女。我允许自己呆在低谷里面,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原有的心情。我的「没心情」虽然没让我停止对孩子尽责任,却绝对影响了爱所需要的精力和创造性。比如看到问题时,就是单刀直入批评,话语中没有建设性,恩慈也少。因为人心里有什么,嘴里就出什么。我的「没心情」对婷儿的影响尤其大,甚至她以为自己是造成那些心情的原因。

我还意识到,我和两个女儿之间的互动不同。老二很自然,年纪小幽默感大,一点好笑的事能把她乐得四脚朝天,所以我很自然就逗她多于逗姐姐,不知不觉就可以与老二闹成一团。同婷儿却不能,因为她一本正经,同样的玩法,她要嘛看在我是妈妈的面子上忍受我,要嘛会说:「别这样!」弄得你挺无趣。所以我与她的联系似乎就是「婷婷,该弹琴了。」「婷婷,作业都做完了吗?」「婷婷,房间怎么又不收拾?怎么又这么乱?」……全是她该做,做不好要挨批评的事。

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局面。我是妈妈,如果要改变不理想的情况,主动的人应该是我。我该积极做一些什么。我决心要好好爱她,给她慈爱。

可是,做起来很难。当她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比琴弹得勉强,玩具撒满一地,我还是会一气之下大声说她。虽然随即后悔,可已经来不及了。她又是一半无措一半恐惧地看着我。「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箴言十九11)有这么没有智能的妈妈,孩子能不可怜吗?我转身离开,满心悲痛。「上帝啊,我这是怎么啦?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却非做不可。如果袮要这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袮得来帮助我,恢复与袮的亲近关系,袮得帮助我!」

晚上,我悄悄凝视她侧睡的姿态(有人说这表示缺乏安全感)和窄窄的脸庞,泪水就难以抑制地溢出。她还这么小,生活对她已经不容易,如果我这个妈妈不能为她排忧解惑,至少不要再雪上加霜。她真不需要一个妈妈来对她凶了。

我埋进被子里痛悔哭泣,我祷告上帝改变我的性情,理顺我的心,因为事情可以杂乱,但心不可以。我求上帝赐给我管教的智慧,求上帝让我可以将做错的补过来,将失去的追回来,将我无法补办的拿过去,以祂自己来补上⋯⋯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抱婷儿──温柔的;我无缘无故地就去亲她──轻轻的;我没有理由就搂她,有机会就表达说我爱她,欣赏她。在提醒她收拾、练琴这样的事情上,我也尽量改变了语气,权威少了,爱意多了;她没有做好什么,我也和颜悦色地不生气,而是同她谈我的理由和想法,也请她讲出她的理由和想法。有时候,我的脾气心情还会占上风,变得果决、严厉和不耐烦,出现了「问罪」的态度,而婷儿见我一「问罪」就害怕,一害怕就不说话,一不说话就更激怒我,而我的怒气又让她更不敢说话,恶性循环。这时,我心里的耳朵会变得较敏感,能听到圣灵的提醒而做紧急剎车,深呼吸,然后特别蹲下,抱她过来,解释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态度,声明我的那种态度不好,跟她道歉,请她不要介意,让她知道我很爱她,也教她如何用语言表达她的内心感受……就这样,她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对「巨人」的释放。我紧紧抱着她,与她一起流泪,深知母亲对年幼的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我向上帝认错,求上帝帮助我看好祂赐给的「产业」(诗一二七3) 。

渐渐的,婷儿在我面前开放了,像她幼小时一样。一天,我在厨房忙,七岁多的婷儿跑来对我说:「妈妈,我给您表演我们班上的节目好不好?」

「啊?!……好啊!好啊!」我愣了一下,以为听错了。她们班上的节目以对话、唱歌为主,婷儿在我面前可以「无声地开放」,比如跳舞;但讲话、唱歌?嗯……是我听错了吗?

我赶快停下手里的活,笑瞇瞇地做观众。剧长约半个小时,人物众多,但婷儿居然一个人表演整个剧中的人物,记住了所有的台词,一会儿是个男孩,一会儿是个女农;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或抑扬顿挫,或童音婉转,转化自然,活灵活现。

等婷儿神采飞扬地带着我的赞扬跑开,我回到锅台前重操旧「业」,边挥铲边挥泪:「上帝啊,感谢袮,袮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后有一天,我在电话里向一个朋友讨教父母经,想知道如何可以帮助孩子更投入群体生活。她问我:「那个边弹琴边唱歌的就是你们家婷婷吧?」

我说:「是。」

「那我觉得妳根本就是多虑了。她唱歌唱得这么大声,快乐得很。一个可以放声高歌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放得开的孩子。只要她放得开,自在,为人好,群体生活妳就不用太担心了。」

我对她的担心的确在减少。教会主日学的老师们也开始对我说:「哎,妳家婷婷现在真不错,以前她好像比较孤僻,现在越来越放得开了。」

我满心感恩,上帝的爱也在这些老师身上,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明眼可见的。在爱的阳光下,封闭的花朵自然会打开。而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道晨光。

婷儿三年级汇报表演,她的角色是小邮差,跑遍全国,将淘金热时期的加州历史串连起来。那天表演完后,她的老师拉住我说:「妳看见了吗?凯洛(婷儿的英文名)好棒啊!她的表演非常成功,她平时的表达也很好。妳注意到没有?她朋友也增加了不少。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我知道妳一定做了什么。不管妳做了什么,就继续做吧。」

是要继续做。其实不做也是一种做,只是效果堪忧就是了。为人父母要「做」得好,慈爱诚实是首要原则,所以上帝教导「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我因为曾经让慈爱(对孩子)诚实(对孩子和对自己)离开了我,所以我的孩子遭罪了;而当我重新让自己靠近上帝,听取祂的话,将慈爱诚实的法则重新刻在心版上,还「挂在颈项上」(随时表达出来,包括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孩子就有福了。「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十七22)有母亲的慈爱随时环绕,婷儿等于多得一副随时的良药来应对生活中的碰撞和创痛。我同大女儿之间的天伦之乐曾经一度渐行渐远,是上帝的法则,我们可以重新拥有「高质量时间」,使孩子的童年真的成为童年。

求上帝继续保守。.

TOP

写得真好,几次想落泪,这是许多母亲的心路历程,也喜欢那位老师,“你一定做了什么,但不管你做了什么,就继续做吧”,这是多么智慧的老师啊。.

TOP

感谢上帝,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主!.

TOP

求主帮助我,让我能用慈爱诚实对待孩子,让他快乐!阿门!.

TOP

谢谢分享,今天回家就操练一下,呵呵.

TOP

感谢天父!让我看到这么好的文章..

TOP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我们众人同在!.

TOP

让我们一起用慈爱,诚实对待我们的孩子,用主的话语带领孩子来的主的跟前,时常仰望主,信靠主。.

TOP

快乐每一天

感谢主.

TOP

感谢 主

看的我很心酸,眼泪也掉下了。因为我也会象婷妈那样对自已的亲人发脾气。真的有时我们会变的很脆弱需要多亲近 主,亲近 神才可以使自已变的更坚强。.

TOP

写得真的很好!谢谢!.

TOP

我们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的完美,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就像神爱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好,而是因为,我们都是祂的孩子。

很受益,谢谢分享。.

TOP

孩子是这样一心以父为重要,  想想自己,真是差太远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