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大师法语

大师法语

问:我们接受仁波切很多的教导,如持戒或控制自己不好的念头等等的修行,但根据心理学家的报导,长期压抑自己的心识会造成精神上或生理上的问题,这应该如何解释?
仁波切:我想任何修行者要去实践持戒或修行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尽自己可能的范围去做。你要一步步的做,一地地的进步,由现在的状况开始去做我们人的身体所能承受的,我们不能做超过它的范围,你可以慢慢的进步。如果有个老师在你身旁指导,时时纠正你的态度,无过之与不及是最好的。我可以了解心理学家所说的,因为事实上任何的压抑都不好,但对自我的训练或持戒并没有不好。如一个人最初想成为全村最富有的人,当他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又想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之后又想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但之后呢?我想他会发疯。贪得无厌,最后也可能会精神崩溃。所以我说要小心谨慎的修行,也就是要依着自己的能力而定。

问: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达到解脱,要得到解脱就得发菩提心,但有些人具足菩提心,却没有很多的时间修行,有些人不见得具足菩提心,却将修行仪轨一一完成,请问那一种人可以较快证悟成佛?
仁波切: 我以为要一世成佛的想法是深具野心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世成佛当然很好,但我们应实际点。如果我们在这一世进步百分之一,每一世都比前一世进步百分之一,那么在一百世之后,我便能达到佛的境界了。但谁知道我们已在六道轮回中经历了多少世了呢?难以计数。但由于我们累积了很多的善业才能一世为人,才能生为佛教徒,才能修持菩提心。而如能如前所述每世进步百分之一,然后一百世后成佛,自然非常好。以我个人来讲,如能一百世后成佛,我已经非常高兴了。如果要说我能在这一世成佛,那我应该什么事都不要做光去修行禅定就好了。但我们应实在的想想,我们到底能做到多少?
    一旦我们真心向道并具菩提心,而又说没时间修行的话,那是矛盾的。那是因为我们虽然信佛,但并未深思修行的精义。因只要你是生在地球上,就和大家一样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时的时间。也许你无法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修行,但每一刹那你都可以修持,可以施以悲心。它甚至比走路聊天还简单。也比一个人单独冥想还实际。我们可以看看工厂里几百人在污染的环境里,老板高高在上的看着员工,同事之间充满着争执与怨恨,在这种环境时间下是最好发展慈悲心的时候了,因为此时此刻,你正身处其中。所以说没时间修行是不实在的。任何时间地方都可以修行,而非仅有修法念咒才是修行。我们应将我们的修行运用到生活之中才能有实际的体会。所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天就有二十四小时那么多的时间能修行(仁波切的玩笑话)。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有人说您是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二世的转世,也有人说您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您觉得您是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我连一霎那记得我是蒋扬钦哲旺波、或是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的转世都没有过,至于文殊师利菩萨那就更遥不可及了。我觉得有点像是这样的状况:我被自己的业力所注定了,因而陷于这两个名号之下逃不出来。我祈祷我不要——即使只有一秒钟——自认为是这两位的转世。可是有些人可能由于他们的好的业报而被加持,因而投射出来认为我是这两位的转世,这是他们的善报。对此,我会很乐意作为他们的玩具。
问:印度有个哲学家叫做奥修,他的书可不可以看?如果可以,应该用什么态度去看?把它当作真理还是参考?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答:我认为什么样的书你都可以看。提这个问题的人好像有点担心奥修。如果要回答你宗教或精神上的问题的话,你当然可以看这样的书,我不能说,读奥修的书不能成佛。在我个人来说,不光对奥修的书,包括对很多其他所谓精神上的书,我都有相当的犹疑。很抱歉,当我读这类书的时候,我主要的心态就是在书里找一些碴,你知道,这样永远会在里面找到错的地方,因为你就是去找碴的嘛。如果你想找的是真理,那么我可以肯定你也找得到真理。为什么我对这类书不是全心拥护而是持怀疑的态度呢?因为我觉得很多所谓精神上的书和老师并不是告诉别人需要听的东西。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自己的尊严,而且应该保持它的尊严,一个宗教不该因门徒的爱好或时代的潮流而改变它的基本教理,如果是本时尚杂志,那它当然应该常常改变,因为每年的流行都不同,否则最基本的见解应该永远都不会改变。我自己对佛教的信心也许含有迷信的成份,但是我读了这么多年佛教的道理,并不是一直都用身为佛教徒的态度去读的,很多时候我也用找碴的态度去读,我曾经读过印度教的《薄伽梵歌》,希望以此为基础去找佛教的错处,不过我必须承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最后还是承认,佛教所讲的真理对我而言是真实而不可改变的,没有办法找到更高的真理了。
问:“将一切现象视为梦幻”这件事本身是否另外一场梦?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答:是。问题是这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梦。
问:如何用正确的态度来看上师?
答:我最近在尼泊尔买了一本书叫做《如何寻找上师》,里面从A到Z写了26条,看起来好像找上师很不容易。如果你能先回答我怎么样去找一个完美的爱人,那么也许我就能回答你怎么样去找一个上师,因为这两件事基本上是一样的。

问:什么是成佛?成佛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答:成佛的好处就是你能够用比较轻松的态度来对待事情。
问:如何停止忙碌?
答:要把我们的野心降低。如果你觉得不太可能,那么至少应该这样想:我们所期望的事情也许不会出现。
腾讯读书:您曾说因为我们很容易迷失,因此安住当下很重要。如果安住的就是迷失的想法,我们到底是在迷失还是在安住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的,我们易于迷失和蒙受困惑;更有甚者,我们听任事物使自己迷惑。我的意思是指,心醉神迷就像是一支镇痛剂,它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我们无法忍受不为所惑的状态。我们百无聊赖,我们凄清孤苦,这叫人不堪忍受。由此,我们得为自己注入一管迷醉剂——恁凭何种迷醉剂;而在当今的世界,迷醉剂唾手可得,其花样则与日剧增甚或与时剧增。
诚然,“当下”蕴有通往存在之途。这极为简单,而最大的挑战亦在于其简单。我们恰恰不想要的就是简单。你在喝茶,单是知道茶和茶味与你同在即可,不论脑袋里想着什么。知晓它并满足于知晓本身,这对我们而言还不够;我们总是在渴望某种故事性或戏剧性的东西。此外,我们也理所当然地想要和别人联结在一起,因此,(人际)关系格外重要,伴随(人际)关系接踵而至的则是千差万别的迷失。


原文地址:关于出家作者:第七世龙彻活佛
   广州的赵*道友发心要到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了。这本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是从赵*道友周边的朋友对这件事的反应看,很多人,包括一些佛弟子,对出家的理解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误区。

   很多人,即使是一些皈依多年的佛弟子潜意识里都觉得出家是一件悲哀的事,认为出家是一种逃避。包括我自己也曾跟赵*道友说过,不要仅仅因为事业不顺或失恋等原因出家,这只能算一种逃避,佛子出家的动机应该是为自己和众生的解脱。但是我这里指的逃避的意义和他们所说的逃避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耽于世俗的生活才是一种逃避。人的一生很短暂,一期的生命结束之时,我们在尘世中苦苦追求的金钱,地位,名声等都随缘散去,生命继续不由自主地随着善恶业在轮回的苦海里浮沉。真正能从轮回的苦海里拯救我们的是觉悟的自我。但是我们不向内探求,而是盲目地向外寻找,企图通过美食华服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等种种虚幻的世间法来让自己快乐,难道这不是一种最大的逃避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只要不是消极厌世,都算不上逃避。有的人追求的是学有所成,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等世间圆满(当然世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圆满),这个没有错;而有的人追求的是开发智慧、证悟解脱,其实这是更为积极的。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只是在过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什么是消极?什么是积极?对每个人来说,消极和积极都是相对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去判断他人的选择。


*修行的真谛*
顶果钦哲 仁波切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
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像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像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者,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像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将会感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去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