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让学生养成质疑习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让学生养成质疑习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 ... /2010/1429324.shtml
蓝天 发表于 2010-11-29 11:11:00

让学生养成质疑习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尽管现在新课程已经实施五六年了,但是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差,仍旧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能质疑问难的学生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量的教师也缺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的这样一种意识,我想,这种缺乏学生主体积极活动的教学,长此以往,很难培养出一批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下面试图就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质疑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贵知疑。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指出:“学问,是什么意思呢?学就是学习,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又讲道:“普遍的情况是在学校里学习,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能够回答问题,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地说,可以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
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从、不轻信他人的意见,这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运用了猜想与联想、比较与分类、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等思维形式,发展了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会学习
养成质疑的习惯,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主动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领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有利于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数学教学中教师随时面临学生质疑带来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方能应付自如。同时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不断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教师在给予学生的同时获取得更多,从而造就一代勇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1、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小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当他们具有质疑意识时,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1)把握导向。教师应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确信“学会质疑就是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帮助学生克服“有疑问是由于自己脑子笨或没有认真听课”,“提问怕同学嘲笑”等思想顾虑,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人人争当质疑小能手的学习活动中。这里介绍三个例子说明“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会质疑就是学会学习”。
例1  1992年《报刊文摘》一篇短文阐述了某厂由于技术革新从德国引进一批机器,后机器出故障无法运作,厂长遍邀国内行家前来修理,但无法找到故障,无法修理。厂长只能请德国专家诊断、修理。厂长看到德国专家前三天一直在机器旁打转,第四天德国专家让厂长拿一根一米长的铜丝,在机器某个部位绕了几圈,结果机器可以正常运作了。当谈到报酬问题时,德国专家说,共计10000元人民币,厂长顿时大为生气:“一米长的铜丝要10000元?” 德国专家说:“其中发现故障需9999元,解决故障需1元。”
例2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例3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源于他看到“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而产生疑问“为什么不从树上掉到天上去呢?”
(2)保持兴趣。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无多大的意义,距离教师备课本有多远。教师都要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全盘否定,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质疑,更不能简单了事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你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让学生没有因质疑的不好而“坐不下去”。(这在培养质疑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3)及时评价。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而感到由衷高兴,应该默认个别学生“懂装不懂,无问找问”的质疑行为,要及时赞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大力赞赏高质量的质疑,要及时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去探讨、欣赏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敷衍草率做答或躲闪回避,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认识:把“今天我向老师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自己衡量学习水平或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准。
2、掌握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叫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这说明学生即使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如果不了解质疑的一般方法,还是不可能找出疑问,更不可能凭空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我从常见的几种思维方法中得到启发,质疑的一般方法有:
(1)因果质疑。对于常见的计算法则、公式、性质要及时追根溯源,要习惯于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解题时,有时做对了,有时做得不对,都值得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2)比较质疑。小学数学中不少概念的建立,除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外,往往是在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中获得的,要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中产生疑问。例如,课本面是长方形,篮球场也是长方形,课本面的四个角比篮球场的四个角小得多,怎么都是直角?
(3)类推质疑。从一些特殊、个别的规律或结论类推到一般情况中还能成立吗?以小能不能见大?以此可不可以类推到彼?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法则同样适应于多位数吗?比可以化简,为什么赛球时6:2不能说成3:1?
(4)逆推质疑。小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容易产生一种可逆心理。如甲比乙高,乙就比甲矮。但是在数学学习中许多是不可逆的。例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吗?30加上它的一半后,再减去一半还等于原来的数吗?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着眼点不同,思维过程也各有差异,在这里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质疑方法,教师只能给一些基本的质疑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条件、解决过程、结论中寻疑、质疑,让学生积累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3、提供质疑时机,让学生便于质疑
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质疑的重要性理论上是知道的,但是往往一进入课堂教学,急功近利的思想就抬头,放手让学生寻疑、质疑、探讨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不如以我为主演示、讲解,很快得出结论。这种观念如果不改变,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有时间去质疑,质疑习惯也就不可能形成。我认为让学生能够质疑,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提供质疑的机会和时间。
(1)创设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矛盾发展中,找出新、旧知识的区别点,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思想上产生疑问。这样,教师围绕“设疑—质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设计教学,学生不断处于“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发展过程,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教师就可以在三处知识的衔接转换处设疑:
a、新课引入中。师展示一个长方形木质镜框,引导设疑:你知道可以给这个镜框配多大的玻璃吗?学过这节课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b、新课展开中。为了感知面积单位存在的现实意义,带领学生先比较树叶和课本面面积的大小(观察法可区分),后比较2张纸片的大小(观察法无法区分)。引导设疑: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它们面积相差多大?
c、课堂练习时设计。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大约2(     ),一张邮票大约3(     ),一块手帕大约4(      ),从而使学生生疑: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规律?
(2)巧留教学空白。教学空白是指教师不要把话讲尽,而是留下一点内容、悬念或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
例如: 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先出示例题:3700÷600,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然后在黑板上呈现学生各种算法,不作评价,让学生自由质疑。(图略)
        结果学生质疑思路开阔,加以整理后发现有价值的疑问有:
a、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
b、余数到底是几?
c、哪一种算法最简便?
d、算法2和算法4中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0都不参加计算?对不对?
这些疑问基本涉及本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疑问展开讨论、争辩,得出结论,就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又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以说效果是理想的。因此教师要有意地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特别是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衔接转换处、联系过渡处、总结归纳处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质疑。平时要求学生随时有疑随时用文字或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以待合适的时机质疑。
4、形成质疑习惯,让学生乐于质疑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学生从一次次的质疑中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愉快,从而树立质疑的信心,产生乐于质疑的情绪体验。这样长期积累,学生就形成了质疑习惯。他们善于从数学课的某个学习环节、某道数学习题、某个数学观点中发现疑问,通过较深入的思考后,敢于和乐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主动参与到与其他同学的讨论活动中去,一起探索、尝试、实践直至释疑,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当然,教师既要重视优生的质疑(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要特别鼓励差生的质疑,因为差生有自卑感,不懂一般也不敢发问,所以教师一定要防止在课堂上只把师生质疑谈话集中在少数优生身上而把大多数学生当作陪客的现象。这种以少数人的质疑、释疑替代多数人的迷惑不解的做法,是一种变相的注入式。.

TOP

接触到的初中生,一概作业超多,再加上周末补课,所以没有时间思考了。.

TOP

回复 2楼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以我原来的学习经验,以及带孩子这几年的经验:思考比作业重要,把一个问题研究透,比做的多重要。
不过,如果以学生成绩考核老师这一点不改变,做老师的,很难静下心来,做这些难而效果不明显的事情。
又只能靠家长了。即便不能把这件事儿做好,至少也不要无意中压制了。.

TOP

楼主讲的非常好!
有时候让小孩明白一道题目花的时间和精力未必少于做10道题目的时间和精力。

昨天辅导小一新生的题目:
12-(  )>4,求括号内最大值
学校内应该教过,先在>上写个5,然后12-5=7,括号内填7.

估计我家小儿上课没认真听讲,总是在括号内填5.
于是先用天平让他明白=、>、<的含义,先让他明白符号左右所有的数字加加减减是个整体。
然后编故事。
妈妈今天买了一包糖,12颗。
你可以先吃几颗,但是必须留超过4颗糖留给爸爸。你可以吃几颗才可以保证满足要求?你最多可以吃几颗?
于是一道题讨论的时间远远超过做10道题的时间,但相信让小儿最终明白了此题的含义。
谈论完毕自己出了个题让小儿试做看看是否理解,觉得明白了之后让小儿睡觉,我接下来将他的作业完成了。.

TOP

赞!!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门普遍来不及思考,老师没有时间答疑哟。.

TOP

回复 4楼小点点宝宝123 的帖子

给花,尤其是最后一句。

我试过把这个过程成文,给老师,老师还蛮有兴趣的。不是说推荐给老师看。可以尝试自己总结下,或者等孩子大点了让他总结,就是一篇数学小论文。.

TOP

回复 6楼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CC老师鼓励。
应该先谢谢你,从你的帖中经常能得到启发!

我让小家伙根据例题自己出题目给我做作为巩固,小家伙昨天正好吃馄饨,结果用馄饨来考我。
你说的做个总结是个好办法!.

TOP

回复 3楼ccpaging 的帖子

以我原来的学习经验,以及带孩子这几年的经验:思考比作业重要,把一个问题研究透,比做的多重要。不过,如果以学生成绩考核老师这一点不改变,做老师的,很难静下心来,做这些难而效果不明显的事情。又只能靠家长了。即便不能把这件事儿做好,至少也不要无意中压制了。
--------------------
这个要顶!

不过在当今小学里,数学考试常常太过讲求速度,稍微做点题也是无奈之举。
特别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发现质疑习惯是比较少。.

TOP

回复 8楼弈格爸 的帖子

@巴学园:也许孩子并不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的是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

@ccpaging:孩子越是小,他们的世界越是简单、丰富多彩、无拘无束。学习应遵循这样一种自然的方式。从一个疑问开始,慢慢的玩,慢慢的探索,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咀嚼体味。如果成人把自己成熟想法施加于其上,看起来很省事,其实破坏了孩子的自然的生命力。

为什么要在小学养成质疑素质呢?因为小学的数学问题相对简单,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进行这种基于质疑的学习。如果在小学做不到这一点,到了初中,数学知识更加复杂,那时,除了被灌输,就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TOP

回复 2楼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是。听说到了高中,如果上课没听清楚,回家连再复习一遍课文的时间都木有。吓得刮刮抖~~.

TOP

引用:
原帖由 burninglife 于 2012-2-16 09:57 发表 \"\"
是。听说到了高中,如果上课没听清楚,回家连再复习一遍课文的时间都木有。吓得刮刮抖~~
现在初中的情况是提前学的,比如七年级上教材上的内容会是六年级上的考试题目,很少有学生看教材的,九月份女儿就上六年级了,肯定会有更多的体会。
我再想能否用相对轻松的方法做到提升学习兴趣和成绩。.

TOP

@ccpaging:孩子越是小,他们的世界越是简单、丰富多彩、无拘无束。学习应遵循这样一种自然的方式。从一个疑问开始,慢慢的玩,慢慢的探索,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咀嚼体味。如果成人把自己成熟想法施加于其上,看起来很省事,其实破坏了孩子的自然的生命力

顶这句!.

TOP

回复 11楼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要学到完整的数学知识,体验、猜想、思考、解决问题、检查、反思,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

对照下,做了哪些,那么,数学也就学了这么多。.

TOP

好思考,爱质疑。这个跟每个孩子的性格有没有关系?

你平时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可以谈一下。.

TOP

回复 14楼弈格爸 的帖子

我认为,在一开始,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来学习,以及通过与周围的人的互动来学习。以一个三口之家来看,父母在面对问题所采取的态度,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他们各自与孩子互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进了幼儿园和学校以后,孩子会接触到家庭意外的人,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观察和模仿。

质疑是天生就有的。孩子所面对的是全新的世界,处处都是问题。思考,也是必然的应有之举。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爱思考,有质疑的习惯,那么,家长所要做的工作是保持。具体的说,面临问题和质疑的时候,对于强势的思考型家长来说,要展示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尽量让孩子参与到你的思考过程中,而且要学会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甚至一眼就看出来孩子这样做是错,只要是安全的,就要咬牙忍住不去提醒。.

TOP

回复 10楼burninglife 的帖子

我家的才多大啊,已被这个家默本那个预习卷练习卷搞得脱头落辔,她说老师能不能给点有意思的新花样的作业啊,每天都这样,作业布置不用抄就知道,太无聊了~~~.

TOP

回复 16楼SHINE-ON 的帖子

还有预习卷啊?
天哪, 看来我真该向我们孩子学校的老师致以深深地鞠躬, 感谢他们能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童年~~.

TOP

回复 15楼ccpaging 的帖子

咬牙两字用的太贴切了,有的时候甚至需要贴个大纸条在脑门上.

TOP

昨天晚上介绍老公用你的学习方法和儿子讨论了一道数学题, 觉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数学题也变得有趣多了..

TOP

回复 14楼弈格爸 的帖子

我觉得质疑与每个孩子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家长可以后天培养一些,但根本上来说是天生的。比如:

获奖名单公布后,陶哲轩接受了瑞典媒体的 采访,表现十分谦逊,称对获奖感到意外。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感觉对某个事物没有正 确了解、没有通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那会让我很抓狂。我必须坐下来把每一件事情搞清楚。我不会接受事物的表面意义,我几乎是强迫自己用各种方式来学习各种 数学。这样做我能从数学的其它领域有所洞察。我也应用很多跨学科的工具和技巧。”.

TOP

回复 2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我也一直怀疑这个,天生的性格。

数学家说的咬牙不说,如果碰到不喜欢长时间思考的孩子,以这类孩子的天性,一会儿就不会想了,你

就是给他一星期时间,他也只会为这个问题思考5分钟,不会时不时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发现所有这样的孩子,有个解决问题的欲望大小在起作用。.

TOP

回复 21楼弈格爸 的帖子

这是个好问题。靠孩子本身的能力,短时间可以做出来,通常都不够深入。那么,对于一个比较难,比较深入的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其质疑下去,一步步把问题解决了,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下一些功夫了。方法不难,那就是把问题分成若干小的部分。这不是我个人的发现。笛卡尔在数学方法论中早就说过--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通俗地说,就是搭阶梯。

根据个人的经验,有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如牛吃草、分数加法、勾股定理等,可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每周都搞一两次。每当孩子走不下去了,或者是累了,或者是这个部分的问题太难,那么,及时地停下来,留下一个白。同时,家长或者老师仔细想想,是否要搭个梯子。在合适的时候,再重新提起。如此继续下去,你会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再去解决它,周而复始,孩子就自动地把学习进行下去了。.

TOP

回复 22楼ccpaging 的帖子

請問如何和孩子學習勾股定理? 讓孩子證明勾股定理? 那難度可太大了.

TOP

回复 23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勾股定理,在这个圈子里,已经研究十多天了。只不过标题不是“如何证明勾股定理”。Enjoy 这个发现之旅吧。.

TOP

回复 24楼ccpaging 的帖子

你说的是那个"用四个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凑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帖子? 那个也挺难的.

TOP

很有启发, 关注中.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