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文课本变化不大
http://news.online.sh.cn 2010-09-09 14:32 [来源]:新闻晚报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没做大调整晚报 刘祥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李征 报道
新学期开学后,有消息称,外地对语文课本的增删有所变化。一些经典作品从必修本移到选读本当中,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记者从本市语文学界多位专家处了解到,上海的语文课本变化不大。
教材编写者:每次增删都是慎之又慎
二期课改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铁仙介绍,上海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自2002年开始编写,到2006年整体修订之后,语文课文篇目基本没有大的调整,每年只有一些微调。比如改正原先课文当中存在的个别错误,鲁迅作品也没有减少。
一位参加过语文教材编写的资深教师告诉记者,在教材改编过程当中,课文调整是件很正常的事。以上海为例,二期课改之前的老教材是按照文体分单元,之后的教材则是按主题分单元。同一主题当中课文篇目有限,这自然会导致课文的增删,“可以说,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
当然,教材的修订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绝大部分经典课文是不会从课本中消失的。 “比如说《鸿门宴》,涉及的知识点非常齐备,很难用其他文言文代替,因此是没法删的。 ”教材修订更多体现在课文篇目顺序的调整上,“因为教材的编写、修订是‘跟着年级走’的,即使高一、高二阶段的课文内容有较大变化,一旦引起教育界甚至外界的质疑,大部分有争议的经典课文还是会被放到高三课本里。不过高三阶段以复习为主,教师也没太多时间讲解这些经典课文了。 ”
此外,教材修订还体现在课文的具体内容里面,这位老师介绍,像《套中人》,以前的课文是没有“头”和“尾”的节选版,现在则恢复了小说全貌;《荷塘月色》里面“像刚出浴的美人”这样的语句也被恢复。“可以说,语文课文的调整和社会开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
这位教师还表示,由于语文课文的增删往往会引起社会热议,编写组每做一次增删、调整都是慎之又慎,“比如在编科普作品单元的时候,因为国内科普作品选择空间非常少,主编老师还曾经特意赶往美国拜访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沈致远,只是为了当面交流对科普作品的选用。 ”另外,教材的编写和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编写组成员都是上海语文教育界最权威、顶尖的专家,因此上海的语文教材至今还未引起过巨大争议。
专家声音:课文必须能够“穿越时空”
现在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教材编写应该与时俱进,多放入一些有人气的当代时文,多放点学生喜欢的浅易课文,少放点文言文,少放点太过深刻的课文。但在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看来,语文课文的编选恰恰应该以经典为主,以时文为辅。“有教材编写者曾经用 ‘不必大惊小怪’、‘语文课文应该不涉及意识形态,应选用回归语文本身的美文’来回应增删一事。这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像《项脊轩志》、《背影》这样的散文都是穿越了时空、超越了时代的经典作品,任何年代都能打动人心。 ”
在他看来,语文课文的增删不应该迁就学生,应该拒绝浅阅读、只能刺激感官不能引发思考的阅读、以兴趣而非实际需要为导向的阅读。“对经典课文就是应该精读、重点学习。 ”
周宏还认为,相比语文课文的增删,其实考试制度、命题方式的改革更为重要,“怎样考试决定了怎样教学。也许社会上热议纷纭,学生本人却毫无知觉,也不关心。就是说,如果考试制度、命题方式一直没有进步,再经典的课文也不可能得到学生本人的喜爱,课文的变化对于学生没有任何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