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6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再论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

--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我自身并不算是一个家庭教育的专家,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家庭教育理论上的研究。我之所以敢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天,是因为我是一名父亲,而且我比大多数的家庭多出一个孩子。我有两个孩子,女儿13岁,儿子6岁,当然我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政策,因为儿子是我老婆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生的。这样我既有了教育女儿的经验,也有教育儿子的经验,我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很多毛病,并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纠正。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TOP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TOP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TOP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TOP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TOP

我的孩子从美国到中国读书... 有泪有笑有感想

我首先要感谢兰兰在上海读书的各个老师们。他们对兰兰的爱心、耐心和体谅。我想兰兰一辈子都会感激的。

我的小女兰兰一直在美国读书,是小学二年级。我今年五月中把她带回中国上海读书,不是读双语小学, 而是让她进和一般中国小孩一样的小学。可能读个一两年吧。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难啊。进入了最具竞争力的环境,现在已经过了三个星期,我看到了她的沮丧,她的勇气,她的适应力,她的进步,她的眼泪,她的成长,她的调皮,她的努力,我知道这个小女孩的巨大能量。做爸爸的我是放心了。爸爸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你。在此为文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

五月回到上海的第一天,兰兰妈妈就带她到教育局去办入学手续。承蒙上海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一切都很顺利,可以进任何一个小学。我们就选了个离家最近的区重点小学,校园很大,设备新颖。是上海某大学的附属小学,她们到了学校和校长和一些老师见面,作了些测验,认为兰兰是个程度不错的小孩。数学没问题,英文当然是非常好(她已经能读哈利波特的原文小说,至少是中国高中生的水准吧),就是中文要加强。办妥了下星期一上学插班的手续。我们就马上去买各类教科书(除了英文教科书),买上学的一些要用的本子,练习册,买书包,饭盒,雨衣,等等。兰兰要开始和美国迥然不同的日子了。

周末时,兰兰作了些电脑投影片(Powerpoint slides),老师希望她第一天介绍她自己和美国的学校。她在美国的小学时是资优班的学生(是考进去的,在此班里,学得东西比一般学生要多要快些。)在资优班里,兰兰已经作了好几个简单的独立研究,自己用Powerpoint作报告。所以她用Powerpoint的功夫不比我的一些研究生差(呵呵)。但是她中文较差,所以这次还是我们帮助她写些中文翻译。首先是一个世界地图,介绍美国和中国的地理位置。然后是我们生活的州,生活的城市位置,然后是一些老师的照片,和她在美国学校的作息上课时间:几点钟到校,上些什么课,几点吃中饭,有哪些课,几点放学,等等。有许多的照片。是个很好的展示。据她说她报告完后,好多小朋友都围着她要跟她做朋友。老师把她安排坐在班长旁边,让班长多帮助她。

前二天默写语文,她不会写。基本是全错,听说她哭了。但是她回来后还是笑笑的。没有和我们说她哭的事。

从此后,她每一天都要写作业,预习,订正,复习,到晚上十点。每一天的语文默写是她花最大功夫的项目。她努力承担着。

在中国受教育的小孩,到了相对宽松的美国念书,只要他们能突破语言的障碍,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是从美国到中国来念书的小孩,就不容易了。这适应的过程需要大家的耐心和自己的良好的品质。作爸爸的我很高兴,兰兰经过三个星期后,竟然默写能从原来的零分,到现在的70分。这是她努力的成果。我每一天都跟她说,你是和你自己比,只要你能进步,一生不断的进步,爸爸就以你为荣了。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爸爸不看结果。爸爸只看过程。

兰兰,我要你在八岁时的时候,接受这个突然高压的挑战,爸爸妈妈在此时都可以帮你,帮助你度过难关。其目的是为了你将来能在一生里能独自接受各种的挑战,知道怎么调适你的心情,知道怎么面对失败,知道怎们克服问题。那时候可能没有爸爸妈妈在旁边了,然而爸爸妈妈知道你早已经准备好了。

中美教育确实是有许多巨大的差异。各有其优点。我以兰兰所上的上海某小学和美国的小学(二年级)来比较。因为只是一所小学的样本,所以不够客观,就权当是一个家长的小小感怀罢了。没有任何的学术研讨的价值。

1.
语文学习的压力是无法比拟的。美国学校教英文。中国学校是教中文。都是当地的语文。但是教法竟然有天壤之别。在美国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阅读。大量的阅读。重视的是认字。以及从阅读中了解文章的意思和逻辑思维。当然也会注意正确的拼写。不过只是每一个星期考一次拼字罢了。语文教育是以阅读为主。他们认为说和写的进步都是从阅读而来的。而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以鼓励为主,从鼓励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所以兰兰每一个星期一定要从学校图书馆借2本书回来看。

2.
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以教课本为主。现在上海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不知是哪位高人编辑的。已经远超过我们小时候三年级的语文水准,量大,质深,字多。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我一直认为学习中文的重点不在学得多,而在学得精才是重点。课文要精炼,课外阅读要多广。在少量的课本内容下老师可以“精”教课文,而学生一定要背诵和默写课文的一些内容才对,要懂得每一个字的意义,和学会怎么利用不同的字来造句,更要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我想删掉现在上海语文课本二分之一的内容也不为过。这样才会对小孩子的语文水准有较好的助益。

3.
语文是兰兰的挑战。经过兰兰的努力。我相信她会在短时间能和其他同学达到相似的水准。这种大量学习的教育方式是很适合向兰兰短期回国的孩子。但是,我不禁担忧起一般的上海小孩和上海的语文老师们。他们是多么地累啊。这是不需要的累。是有反作用的累。是不值得的累。一天得教一课新课文(才教得完课文),是对老师和二年级学生的严重伤害。(我另外为文来专门讨论此问题。)

4.
教育单位一定要了解。课文就是课文。课文绝对不能取代课外读物。在每天学习一个新课文的强大压力下,老师哪有有时间说别的内容?学生哪有时间看其他的课外读物?这是抹杀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受教育的目的,除了在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自我学习。

5.
我一生都在教育界的环境里。我对教育小孩有深刻的体认。我希望大家能体认到教育“小孩”是有其独特性的。教育小孩的目的绝对不在于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他们知道如何学习。讲通俗一点是过程比结果重要。而我们家长和社会很悲哀的是反其道而行。如此这般后,我很悲哀的看到了许多的成年人一旦离开了学校后就不肯再学习了。而问题的根本在那里呢?我们需要自省啊。然而更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连自省的能力都没有。
学钢琴被扭曲成考级。问问看那些学钢琴的小孩,有多少能体认到音乐的美丽?在此我用学钢琴来表示出一点粗浅的想法。例如,我总是要兰兰首先把一首曲子分段,找出它的规律性。然后我要兰兰想象每一个段落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兰兰的回答常常会让我惊讶。一个小孩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啊!接着让兰兰一段一段的练习。兰兰和所有小孩都一样,会沮丧。练了几遍还是出错就会沮丧。会不想弹了。然而在此时家长要理清教育理念。我再三地和我女儿说,“我就是不要你弹地对。你弹错爸爸高兴。假如你一下就弹对了,爸爸还不高兴呢。我喜欢你弹错!”呵呵。她慢慢地了解到爸爸在乎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去年有一次,兰兰的老师要她参加个钢琴比赛。那首曲子比较难。兰兰很担心她会弹不好。不能得到好成绩。我和兰兰说“爸爸只要你能练习这个曲子100遍。谈对一次算一遍。弹对100遍,爸爸就认为你胜利了。爸爸一点都不重视你能得到什么名次。爸爸只重视你有没有尽力地练习100 遍。”后来她练习了100遍,虽然她比赛时没有表现好,没有得到名次。但是比赛后我一点都不提比赛的结果。我只是一直地表扬她练习了100遍。我想兰兰应该懂了这点“过程比结果”重要的道理吧!今年她又去参加比赛,连老师都不看好她,而我知道她的巨大能量。和她对音乐性的掌握,结果跌破大家眼睛,得了个最好的优胜奖。而我没有怎么称赞她,我不以为意,我只是搂着她说“爸爸只是重视你的练习,得什么奖不重要。你在爸爸的心理,永远是最棒的。”
学数学被扭曲成学奥数。我很高兴上海教育单位已经体认到奥数对一般小孩的戕害。一般小孩因为要解奥数的题目而对数学充满了沮丧,从此一辈子就恐惧数学了。奥数是可以玩玩的。但是千万不要当真。二年级小孩子的数学教育重点是学习基本的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对基本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就已经是足够了。奥数是对数学天才有用的。而数学天才是千万人中才有一个吧!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数学天才。我也希望她不是数学天才。因为我见过真正的数学天才。那可是非常人般的奇特。
甚至学英文也有去考级?中国小孩子要如何学习英文?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太太是专家,绝对不是简单的移植一套英美所用的教材就完事了。也绝对不是简单的找几个外教来和小孩子讲讲话就解决了。而是编造一个适合中国环境的整体美语教材,其中包含了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看图识字,数学推演等等。还有点最重要的是要教育父母,教他们怎么教小孩英语。父亲或母亲在中国小孩子学英文上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会事半而功倍。我太太准备在中国推出一整套的系统。简单易学实用又实惠。希望对中国一般家庭学英文有深刻的助益。

6.
上海一些小学的英文教材,是从英国来的教材。有些用法并不适用在美国。随便举例而言,我没有在美国听人说校长是“Head Master”。大家都说是“Principal。” 我也没有在美国听人说瓢虫是“Ladybird”,大家都说是“Ladybug”。等等。无所谓对错。只是让大家知道上海所学的英文是英国式英文。而不是美国式英文。这两者是有差异的。还有就是强调语法而不是阅读。例如,教授deer的复数还是deer,sheep 的复数还是sheep。天啊。小学二年级的小孩需要知道这个吗?学了这些到大学毕业后又有什么用呢?我前个星期随便问个英语考过6级的女研究生,“inter”和“intra”的字根字首的意思,她竟然不知道,让我很惊讶。

在提一个看似小事,却有深刻含义的例子。前一阵子新闻中有介绍一个世博会的儿童项目。看到许多小孩子在一个有许多绿色灯的场地上踩踏着。这一片有许多绿色灯的场地代表了绿色的草地。一旦灯变成了不同昆虫的样子,小孩子就要马上踩上去,要把昆虫给踩死。好多小孩子在上面踩跳着。玩地不亦乐乎。记者访问一个小孩,小孩就照章念着。“因为昆虫会破坏我们的草地,所以我们要踩死它们。”多么可爱的小孩,多么可悲的教育,多么可恨的设计者啊。

全世界的都市小孩都一样,看到昆虫就大惊小怪。我女儿在美国学校也学了这个大惊小怪。在家里看到个壁虎,大惊小怪。在家里看到个蜘蛛,大惊小怪。经过我们的教育后就逐渐地懂了。很多昆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没有了昆虫,这食物链就瓦解了,我们人类文明也会灭亡。她小时候每当她要大惊小怪时,我总是马上说:“不要吓到了小虫!小虫这么小,你这么大。它们早就被你吓死了。”慢慢地。她明白了原来小虫也会害怕的。一个小孩假如能设身处地的从一个小虫去思考,我相信她是个能体贴人的好孩子啊。果不其然,前两个星期,她在上海的外婆住院,她偷偷地画了一张卡片,带到了医院给外婆。外婆激动地都要流泪了。真是个体贴人的小孩啊。当我们在教育小孩要“珍惜生命,爱惜环境”时,我们却在最醒目的世博会上,教育小孩,为了草地,踩死所有的小虫!这是我们的教育吗?

我认为教育小孩一定要抓小事。从小事中成就大事。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着手。其实说到底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就是要以身作则。我们希望小孩比我们好,我们希望一代代都能进步,就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要我们能一天天的学习和进步。而我们最大的困难,不是别人,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习以为常地一些观念。我们的固执是阻碍我们进步和下一代进步的障碍。教育的目的是在区别出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还是让学生能自我体认到学习的乐趣?

我从兰兰在中国学习的努力上,从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她对挫折的态度。我都要多向兰兰学习啊。这是一个作爸爸的心里话。兰兰,爸爸希望你是个关心人的孩子。不要养成势利的习性。成绩不是决断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你们班成绩最差的那个小孩,是受人欺负。爸爸看了都难过。就算大家都势利,你就是不要势利。你要多关怀别人,多帮助别人,绝对不在背后对人评头论足,要知道大家都是好孩子。都有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你千万不要做个自私自利的“好”学生。(爸爸认识成绩第一的所谓高考状元,)我要你的“好”不在于成绩上,而在于自我的进步上,对人说话处事的合宜上,和关怀别人的心胸上。这人生的路是长远的。爸爸会一直看着你,和你一同进步着。

爸爸就先写到这里了。  

爱你的爸爸。.

TOP

小学第一年的家长感受(1)
       小学上了一年,总结点东西吧。
       不是特别喜欢和书本打交道的孩子、比较活泼的孩子、为人处事很机灵的孩子,最好不要早上学。这类孩子不是很痴迷读书,比较讨厌约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点吃力,孩子大一岁正常上学会好很多。另外上学前的最后一年最好能学会写字,熟悉写字,认字多少倒无所谓。因为写字速度和写作业速度关联性实在太大了。
       回想宝宝的一年级,丢三落四,困歪歪的小样,真是又心疼,又哭笑不得,可惜后悔药没处买去。开始的3个月总是一放学回家就困,困的迷迷糊糊;到现在为止都总是忘记老师留的作业;小手指还没有发育好,写字很慢,还歪歪扭扭的;考试不看题目就开始做题;经常漏掉试卷上的题目,说是根本没看见这个题。总之,还太稚嫩,跌跌撞撞的。早一年、晚一年其实无所谓,弄得孩子遭罪,大人挨累,何苦呢?
       我发现其实很多看起来木呐、沉默的宝宝们,反而具备早上学的条件,因为他们比较内向,耐得住性子,写作业之类的不太需要家长太多的关注;这类孩子因为不太喜欢交流,会下意识的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从学习中获得在学校的乐趣。哪些小时候尽显聪明伶俐的宝宝们,大多数性格外向,兴趣比较多,比较杂,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把书本和作业永远排到最后去做;而且这类性格外向的孩子容易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从团体中就能感受到学校的乐趣,对学习本身并不是特别热衷。.

TOP

小学第一年的家长感受(2)
      最大的感受是‘绝望’,小学一年级,突然发现很多事情,我们是根本没办法扭转孩子的作法,影响孩子的作法的,或者说收效甚微。
      家长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时候绝对是学龄前,按理说虽然上了小学,但年龄也只是在慢慢增长。但是进入小学之后,父母的影响力确实在明显的下降,孩子多了很多很多的‘反抗’,她根本就不听你的,还有无数的反驳,无数的疑问,搞得你筋疲力尽,肝火上升。
      这一年里面,我伤透了脑筋,那些育儿书本上的理念很难实施下去,很难有预期的收效,而学龄前几乎随便拿一个观点稍加调整来实施就能有预期的效果。孩子的独立性强了很多、有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思维方式,他们虽然还依赖父母、缠绕的父母,但不再重视父母的观点,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你如果强行扭转后果很严重--孩子会争吵、哭闹、生闷气。 这个时候,除了想尽办法忽悠着写完那点作业,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总不能看着一个6、7岁的孩子天天愁眉不展的吧,对孩子生长发育绝对没有好处的。
      不过孩子不会止步不前的,在1年级的暑假里,我们突然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了,做作业比较主动认真,我按照大粽子爹的方法陪着学英语也收效显著。.

TOP

小学第一年的家长感受(3)
    不要指望孩子什么都好,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尽快认清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尽快和孩子一起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发现其实我前面自己写的东西,到具体执行的时候反而自己忘记了,育儿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寻找未来职业和兴趣的结合点,这个点找到了就是成功,不需要要求孩子样样都好。
    一样米养百样人,不要把力气花在修正哪些孩子与生俱来的缺点上面,而是把力气更多的花在刀刃上,让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TOP

小学第一年的家长感受(4)
      “现在是你最幸福的时光,孩子就算再怎么不听话也是绕着你转,夫妻两个是赚钱最多的时候,也是花钱没有顾及的时候;夫妻双方的父母身体都还健康。。。。如果这个时候不好好享受幸福时光,那你还打算什么时候享受呢?”------来自孩子的姥姥。
      自从听了孩子姥姥的这句话,我重新调整自己的目光,发现我的宝宝真的长大了,越长越漂亮了,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很文静;在游泳池里因为怕水、怕男孩子打水仗,缠在我身上,软软的叫:“妈妈,妈妈。”;每天都和我申请一下今天是不是可以吃冷饮,然后快活的、美滋滋的用小勺很珍惜的挖冷饮吃;心满意足的啃吃西瓜,开心的不得了;每天挑选自己的衣服;跟着《迪斯尼神气英语》学那个语音语调学的惟妙惟肖,热衷于从早到晚开着这个动画片做玩耍时的配音;给姑姑打电话,叹着气说活着真没意思,都没有人陪她聊天;东赖西赖,左赖右赖,拖着不肯吹笛子,说自己现在处于笛子的停滞期,过了这一阵子就好了。。。。。   朦胧中,仿佛回看到了自己少女时光的一点浮光掠影。
      正视孩子的缺点,随时关注孩子的优点,享受孩子依恋父母的最后几年时光,等到他们翅膀硬了,飞走了的时候,做父母的才会没有遗憾。.

TOP

 6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