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父母的心理必修课——发现萨提亚——萨提亚模式精华讲座

父母的心理必修课——发现萨提亚——萨提亚模式精华讲座

马来西亚林文采博士2010年1月15日下午(周五14:00-17:00)

萨提亚模式精华讲座

最短时间内了解萨提亚精华和核心



关于萨提亚模式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心理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心理学、哲学、组织管理学等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萨提亚成长模式,是目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流派之一。萨提亚模式的学习是一种内在体验和转化的过程。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重和接纳,并透过新的觉察而获得更多选择。萨提亚模式帮助每个人做自我内在的觉察,发掘出真正的、更高的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内心的生命能量,塑造更高层面的成功。




2007年,美国《心理月刊》杂志为纪念创刊25周年,对在过去25年间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家进行调查,萨提亚女士排名第五位。


2008年,中国《心理月刊》评为国内心理成长工作坊萨提亚模式名列榜首

2008年-2009年,萨提亚模式更迅速地将萨提亚领导力课程,萨提亚教练辅导技术课程,萨提亚EAP应用推进企业、组织。。。

自2004年萨提亚模式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朋友,包括企业家、高级经理人、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企业教练、为人父母者参加我们的各类工作坊和专业训练课程。。。



本次讲座内容:

l萨提亚信念系统

l应对姿态和一致性沟通

l冰山理论和内在转化

l萨提亚模式在家庭和其他系统中的运用

lQ&A


讲师:

林文采博士

著名萨提亚大师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的导师,25年的心理辅导经验。



学历: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

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

现任: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

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

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

费用: 300元/人
乐天亲子阅读生活馆推荐价:180元/人。

乐乐妈妈倾情推荐,愿以此优惠价和所有有缘人分享。相信参加了这次讲座以后,您会对自己家庭的系统模式能一窥端倪,有所觉察,说不定还能为解答您目前的一些困惑提供方法和方向(如人生的困惑,夫妻关系的困惑,亲子关系的困惑。。。)如果您想使自己变得更完善,生活更圆满,那么这次林文采博士的讲座将带你入门。

时间:

2010115(周五)1400-1700

地点:

上海市龙华西路515号南部大酒店12楼会议厅


报名方式:
1.  跟帖报名,并通过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账号:lelemama@live.cn ,支付宝备注栏里请务必注明姓名和联系电话
2.  电话报名,乐乐妈妈 13816974583
3.  如果想现金付款报名的,请务必电话联系我


乐乐妈妈育儿观点(毛遂自荐一下,呵呵):见本帖第二页99楼  

*李跃儿育儿访谈视频,关于孩子社交能力话题,视频链接详见第2楼
*《幼儿园》纪录片的视频 ,这个纪录片是当时我发帖召集大家看《小人国》时上传的,让大家比较一下传统和现代幼儿教育的不同以供讨论。视频链接见第一页37楼
*体验孩子的真情实感——纪录片《小人国》导演张同道专访的视频,张同道谈他自己通过跟踪拍摄《小人国》以来,对自己如何教育儿子方面的一些体会,看后也很受启发。视频链接见第三页103楼



活动记事:
* 2009年12月5日《小人国》团看,观看过《小人国》的家长可以一起来这里讨论一下幼儿教育这个话题
* 2010年元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奇幻心理剧 《小屁孩儿的烦恼》见本帖第三页100楼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10-1-12 20:00 编辑 ].

附件

小人国.jpg (61.04 KB)

2009-11-23 13:36

小人国.jpg

TOP

提供相关的李跃儿育儿访谈:
http://www.0-6.com/interview/boardcast.do?fId=20091125

访谈简介:

      “ 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如是说。

       确实,“ 人际关系” 能力如今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能在简单的游戏中建立起友谊,随着认知的发展,他们关于友谊的认识和掌握也在发生变化。怎样对待别人、怎样与别人成为好朋友、建立亲密的友谊,宝宝需要我们恰当的指引和关注。

      在李跃儿创办的幼儿园——巴学园里,童年的友谊那么鲜活和有魅力。这不,最近巴学园里的孩子们成了明星,在纪录片《小人国》里,他们对友谊、关爱、合作、分享以及冲突的表达,让很多人在泪水和欢笑中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童年友谊。孩子们是怎样建立友谊的?我们怎样看待和面对孩子的情感?孩子在一个群体之中如何表现自我、张扬自我?作为父母我们能帮助孩子做些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问询李跃儿。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26 21:40 编辑 ].

TOP

回复 3#dimmple 的帖子

相当于纪录片性质的。知道李跃儿的家长肯定知道李跃儿的北京巴学园,还有她的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及最近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和《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跟踪两载、历时三年完成的《小人国》拍摄了五岁的孩子王、二岁的探险家和四岁的情感公主,展示了即使父母也并不了解的儿童的真实状态,而主人公所在的幼儿园名叫巴学园。

11月15日,《小人国》上海首映式暨研讨会在上海国际电影城万达广场举行。上海的观众对这部已在北京等几大城市首映,并于11月7日刚刚捧回第十四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的数字真实电影期待已久,等不及11月20日的公映,于昨天爆满万达国际影城的首映式,急切地想要知道那鲜为人知的童年的秘密。

    观影结束后,不仅是大观众朋友们对这部令人震惊的、反映儿童真实世界的电影意犹未尽,迫切地想知道更多关于“小人国”以及“小人”们所生活的巴学园的故事。年龄不一的小观众朋友们也跃跃欲试,鱼贯地走上舞台,为能够读懂孩子们秘密的李跃儿老师和张同道导演助兴,孩子们从《小人国》里找到了各自喜欢的朋友,并纷纷表示:“我喜欢这样的幼儿园。”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学生们对巴学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问大李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在上海开办巴学园,我们想要在巴学园这样的环境里工作。”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不分年龄的。《小人国》唤醒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如果可以重来,我愿意在巴学园再过一次童年,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为身边的孩子们营造一个巴学园,让不能上北京李跃儿巴学园的孩子们也能在生命中留下一抹亮丽的童年。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济济一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小人国》这部真实纪录片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在会场投下两枚炸弹:非教育界专家们的焦虑和教育界专家们的震憾!

    非教育界专家们的焦虑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我的孩子不曾上过巴学园这样的幼儿园,不曾有过这样真实美好的童年;这样生活在自由、完全被尊重的环境里的孩子,以后上了小学怎么能适应当前的学校环境;政府为什么不大力推广这样美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过上这样美好的童年?

    教育界专家们震撼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竟然也能找到这样的幼儿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系主任华爱华教授会后对大李老师说:“我搞了几十年儿童教育,走访了无数国外幼儿园,但我从没想到,中国竟然存在这样真实美好的幼儿园。我们以后要多了解巴学园,以便让这种教育得到更大的推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的另一个专家王振宇教授在会上明确表示:“巴学园的教育应成为中国幼儿园教育的标杆!。”

    专家们的发言我无法一一记住,但这旗帜鲜明的两枚炸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论是焦虑,还是震撼,都来自于人美对美好教育、美好人性的向往。焦虑会带来不安,焦虑也能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当非教育界的专家们在质问当今的幼儿园教育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管儿童教育的负责人提出了另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事实:“当我们质问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作为家长,又为孩子的教育做了什么呢?”谈到这里,在场的家长非常有感触,抢过话筒,发言道:“我跟随李跃儿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我的孩子虽然没有机会上巴学园,但很幸运地是我能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巴学园,所以我的孩子也有了美好的童年,他现在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在我的经历中,许多家长们对当今的学校教育存在诸多的不满,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撒手不管。绝大多数家长宁可随波逐流,而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一点点改变,即使巴学园真的摆在他面前时,她同样会对巴学园提出质疑。”

    讨论热烈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张导很高兴,人们能对这部纪录片发表不同的评论。这次首映式和研讨会,不论是焦虑也好,震撼也好,它都将引起人们对这鲜为人知的“小人国”的关注。一部纪录片,能在社会上引起诸多积极的反响,这也是对张导良苦用心的回报吧!感谢大李老师为中国的儿童教育树立了标杆,感谢张导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又令人回味的镜头。

    有了光,就有了希望,《小人国》这抹曙光,将给中国的儿童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TOP

于丹被《小人国》真实感动

于丹被《小人国》真实感动。

献给每一个爱的家庭
中国第一部幼儿电影
《 小 人 国 》
21世纪的育儿宝典
00后的心理实录

相关帖子链接:http://bbs.liyueer.com/viewthrea ... &extra=page%3D3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1-23 14:47 编辑 ].

TOP

您可以带您的孩子,家人一起前去观看。也算是一次亲子活动吧。.

TOP

回复 7#september 的帖子

我们乐乐同学估计有十几二十张的样子.

TOP

一个妈妈的观后感,选自李网的帖子

《小人国》观感——“爱和自由”的注解
自从接触到了李跃儿的教育理念,自从开始在李网潜水学习,就开始对远在北京的“巴学园”心生向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那里的孩子和老师是怎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的。儿童纪录片《小人国》终于让我小小地实现了一下愿望。

影片的拍摄手法有一种朴素的温情,那些让每个爸爸妈妈都感觉熟悉的琐细的场景与情节,看着看着却发现感动一点一点地渗入了心里,而还有很多感触和思考留给我们在影片之后细细回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忽然开始领悟到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爱和自由”,如今这四个字已经被无数父母挂在口边奉若法宝,但看着片中大李和老师们渗透在言行之中“爱与自由”,真的比在书上看来的要发人深省得多。

执着于每天守候小伙伴南德的辰辰,她只和南德一起玩,每天痴痴等待也不觉得苦,似乎她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南德;2岁的小锡坤正处在探索期,他把所有人的鞋子都扔进垃圾桶以探索垃圾桶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他不停地在教室里“搞破坏”,把东西洒的到处都是;5岁的“孩子王”池亦洋,身高力壮,一副“老大”风范,不仅在群体游戏中充当绝对的领导,还热衷于各种“权力”的探索,或是口出“狂言”,或是“欺负”别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如果在我们一般的父母看来,也许都是有点问题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在传统养育方式下长大的人,家庭传承给我的教育理念是比较严肃、抑制、保护型的。虽然已经接受了不少新型教育理念,但在面对上述孩子的行为时,我的心中还会忍不住升起一丝很本能的批判冲动。按照“正常”思路,辰辰总是粘着一个小朋友怎么得了?会不会造成交际能力低下?锡坤的探索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难道我们就由着他把周围弄成一团糟?池亦洋是不是暴力倾向太严重了?是不是需要多加管束?

那么大李和老师们是如何对待这些孩子的呢?

辰辰365天如一日的等待,老师们从来没有干涉,在了解到她不希望老师陪伴的时候,老师就允许她独自在门口等待南德,只是在寒冷的时候为她加暖衣服。而在一年之后,辰辰与南德分别去了不同的园区,但此时的辰辰,已经能够逐渐适应没有南德的日子,也交到了新的好朋友,而可贵的是,她这种天生的细腻的情感和无比的耐心被很好地保护下来了。

而锡坤的探索行为,影片中大李老师也给出了很好的应对示范。在锡坤把一筐珠子都洒在地上的时候,大李老师也开心地陪他一起探索,同时不着痕迹地引导他如何将珠子扫成一堆,放回筐里。既充分满足了锡坤在特定阶段的探索欲望,又进行了有建设性的行为引导,使他逐渐学会如何将东西归位。在这种自由下,锡坤对环境的探索能力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看着影片中他拆卸东西的灵活的小手,真的令我这个笨拙的大人都自叹不如呢。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许多家长联合起来找大李谈,商量是不是让池亦洋离开巴学园,因为受到他“欺负”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但大李出人意料地说:“池亦洋的确有他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但是我看到,池亦洋给我们整个园的孩子做出了一个非常男子汉式的示范。。。”的确,池亦洋身上有着许多这个时代的男孩子缺少的品质----坚强、洒脱、有担当、不娇气、果敢。。。从这段话里真的体会到了大李的良苦用心和高远的眼光,后来在大李和老师们的耐心接纳和引导下,池亦洋的暴力行为也少了很多,更增强了他性格中的正面部分。

所有这些事例,都浸润着大李和巴学园的老师们对孩子深沉的爱,孩子们也由此得到了他们良好生长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电影中两次出现的一个镜头,在茫茫的雪地里,巴学园的校车慢慢地启动,车身上写着八个大字:“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车灯染亮昏暗的暮色,慢慢前行。。。。

我想,以后面对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当她的行为表现让我又忍不住焦虑、不满、急躁、发怒的时候,我要想一想辰辰、锡坤、池亦洋还有巴学园的老师们,那样会提醒我要给孩子真正的爱,信任她,信任生命。

昨天观影个人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因为很多家长带了孩子去,加上放映厅很小,所以场内不是很安静,其实这部电影更适合家长们静静地观看、思索。另外,如果这部影片能够以导读的方式面向普通父母观众,可能大家理解的会更好一些。

看完影片觉得意犹未尽,要是更长一些就好了。将来出了DVD,是值得买回来收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brcstc 于 2009-11-24 10:37 发表
沪北电影院团在哪里呢?具体那一天?
沪北电影院地址是:洛川东路500号,闸北公园对面。公交路线 :46、65、66、95、107、108、114、210、234、518、576、722、741、839、849、858、912 ...
我跟他们要的是星期六或者星期日,家长们都休息的日子。刚刚跟电影院方面联系过,他们的硬盘坏了,要去拷贝的话,估计这星期六来不及了,他们会争取帮我想办法,具体日期要下午再打电话给我答复。如果这星期六来不及,那只能下星期了。
家长们可以先跟帖报名,我统计人数,等电影院拷了盘确定了日期后,我再通知大家付款。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1-25 13: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文文M 于 2009-11-24 14:59 发表
有兴趣的。沪北是不是闸北公园那个啊?
是的,没错.

TOP

人数统计:
乐乐妈妈:3张 已付款
花开的声音:3张 已付款
哆妈:3张 已付款
皮妈:2张 已付款
苏莉莉:2张 已付款
王思齐妈妈:3张 已付款

糖糖妈妈:7张 已付款
titi_tian:3张
maqianli:4张 已付款
彩虹色的花:3张 已付款
文文M :2张 已付款
小青蛙的妈妈:2张
duduzg:2张 已付款
pippi:20张 已付款
风隐:2张
遇儿予耳:2张
kissbonbon:2张
giannamm: 3张
一点通妈妈:2张 已付款
wcan:3张
小布妈:2张
婧妍妈:3张 已付款
琦莉哲:3张 已付款
杨聪妈妈:3张 已付款
郁海燕:3张 已付款
陈亚敏:2张 已付款
道道妈妈:3张 已付款
孙晓静:2张 已付款
eginli: 3 张 已付款
lisama: 3张 已付款
侯洪:3张 已付款
毕斯维:2张 已付款
kankan妈:2张 已付款
陈泳:1张 已付款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3 15:19 编辑 ].

TOP

刚刚电影院来电话,硬盘问题解决了。下周一排下周的片子,我周一再来告知具体日期和时间哦!.

TOP

时间要下周一给出,我也问电影院要周六下午3点后的,等于是预定了,但他们周一前不愿跟我确定,要这周结束后才能安排下周的排片计划。.

TOP

现在共43张了。.

TOP

刚刚上优酷网看了《幼儿园》纪录片的视频。建议大家先去看看,然后下周看《小人国》。回头我们这个帖子开观后感讨论哦。
《幼儿园》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4MTQyNDA=.html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1-26 15:4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风隐 于 2009-11-26 22:44 发表
我先报名1大1小2张
好.

TOP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记录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孩子比较熟悉,所以是适合孩子看的,但是我们建议同去的孩子稍大些,比方说3-4岁以上,可能会更坐得住些。估计大班的孩子都能跟您就巴学园进行讨论呢。呵呵
事实上我是强烈呼吁家长,包括爷爷奶奶辈的还有老师等从事教育工作的来看这部影片。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1-27 11:5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YBLUERIVER 于 2009-11-27 12:52 发表
巴学园吗?
为什么和《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学校是一样的名字?
有关系吗?
李跃儿的《巴学园》确实来源于《窗边的小豆豆》里的那个令人向往的巴学园,其实这个向往离现实并不远。.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点通妈妈 于 2009-11-27 12:55 发表
刚才看了《幼儿园》,真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谢谢lz,把这么好的片子介绍给我们这些做妈妈的。除了周日上午要上课,其余时间都可以,暂定2张。真是谢谢lz
好的,登记了。
不用客气哦,乐于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huqing556 于 2009-11-27 19:49 发表
我想看,但周围没人有支付宝。因此想如果你们定下来,我另外门口买票应该也可以吧。
是的,应该可以的。只要电影院方面通知我开票时我能胜利地地揣着1500元去买票(呵呵,意味着我组团成功),那么未曾付我钱但想去看的都可以去门口买票。
虽然报名人数已经超过50人了,但目前为止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希望确切日期公布后还能有50人确定跟团并付款给我。
为了确定能1500元到手去买票,到时我可能会多提供些付款方式吧。.

TOP

播映时间已确定,是本周六(12月5日)下午3:50,确定要来看的家长可以付款了。付款方式及说明请看1楼更新。.

TOP

引用:
原帖由 Emma_Mm 于 2009-11-30 14:17 发表
对不起啦,我们周末已去龙之梦看了,沪北就不用了。
很不错的片子,小班的女儿,看得很投入,最后在辰辰和南德因搬园而分离时,小人儿哭了,人家当事人都没哭!
少了3张!.

TOP

引用:
原帖由 上弦月 于 2009-11-30 21:15 发表
我要4张, 周六下午可以,谢谢!
好啊,那付款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聪妈妈 于 2009-12-1 13:39 发表
我已经支付宝付过款了,3张,周六是不是只需要开场前直接到影院那票就行了?多谢拉!
是啊,电影开场前去电影院拿票,问我拿哦,我事先会在那儿等着的。.

TOP

包场成功!
谢谢妈妈们的支持和信任!我明天就去电影院买票,我们周六电影院见啰。对了,记得在电影播放前10分钟到电影院哦,我在那儿发电影票。
还没有付款但想去看的家长可以去现场买票的,我们包的是600人的厅。现场买票票价35元/人。
再次感谢事先付款给我而使我们包场成功的家长们!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2 11:1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issbonbon 于 2009-12-2 11:12 发表


当天直接去买票也可以了?我正头大支付宝付款老是出状况
恩,贵个5块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鱼1017 于 2009-12-2 21:22 发表
还可以加入吗,我们两大一小
刚去把电影票买到手。顺便问了下工作人员,周六电影播映前,看到本帖想跟团看的,都可以到现场去买票,找我乐乐妈妈,可以按团价30元购买。.

TOP

到现场去买票情况有更新,见本帖1楼帖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huqing556 于 2009-12-3 15:25 发表

知道了。不过怎么找?身上贴牌子?
哈哈,是个办法。找发电影票的嘛,肯定是我。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3 16:07 编辑 ].

TOP

  谢谢huqing556和一点通妈妈观看电影后还来跟帖谈自己的观后感。
  我也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吧。巴学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确实很理想,能让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当然好,但是目前来说类似的幼儿园还是相当少,所以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在传统园渡过自己的幼儿生活。那难道我们的家长就无可奈何了吗?
  其实我认为在幼儿阶段,父母的育儿理念以及家庭环境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孩子将来好不好起决定作用的倒并非是上什么幼儿园。但也不是说对幼儿园就没有要求,我们要明白的是目前传统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在社会还不能普遍提供持科学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时,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妈妈来说,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发展的童年,才是真正责无旁贷的。
如何做呢?我的建议是:
1. 现在已经有很多好的育儿论坛,妈妈们可以经常去逛逛采集育儿信息,取取经,交流交流育儿问题。
2. 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我们幸运的是现在国内外优秀的育儿书籍层出不穷,还可以方便地买到。不象我们父母那一代哦!
3. 愿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
4. 用心经营好的夫妻关系
5. 呵护孩子心灵,强大孩子心灵的力量,这个需要妈妈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这属于更深层次,也更全面,关于心灵成长的课题了,但也是作为妈妈必修的功课。首先妈妈得了解自己——你是否有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以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或者觉得自己不被接纳,父母不够爱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是否意识到也是因为内心的这些东西而限制了自己。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吗?你是否正在让你的孩子传承这些?当你不确定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时,你又如何教给孩子幸福?关于这个层次的话题,乐乐妈妈今后也会积极安排妈妈沙龙,给大家一些资源供分享或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或导师来办讲座。
  只有妈妈有了坚强的科学育儿理论和理念做后盾,以及相应的正确的理解,那就能清晰地分辨出学校的优点和弊端在哪里,就不会一味地“配合”学校教育而为难孩子或者相反地,打击学校原本正确的地方。
  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的例子,有朋友从日本带着在日本长大的儿子回国。落脚后安排儿子就近上一所小学,老师隔三差五跟家长反映她儿子的学习落后,跟不上别的同学,而且这样实在拖班级后腿,希望家长回去好好抓抓孩子的学习。这位朋友跟老师说:孩子拖班级后腿你要扣多少奖金?我补给你,你就当我家儿子智商落后,耐心对待他就行了。回到家后,这位妈妈对儿子说:儿子,妈妈对你的学习没有多少要求,你只要每门都考试及格60分就行了,为什么要考及格呢?因为如果你考不及格的话,暑假里就要补考,这样你暑假就不能出去玩了。这儿子想想有道理,他可不能没有暑假玩啊,于是学习态度认真,成绩渐渐进步,别说考试及格,不出两年已经属于班里优等生了,当然一开始并不容易,这期间他也渐渐探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相比那些原来吃幼儿园老本的孩子,对学习更主动更有兴趣。
  我们最应该信任的就是孩子的生命力——他希望自己好的渴望。我一直认为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适时的时候我们给予帮助即可,有些帮助是直接演示或者指导,而有些帮助则是不露痕迹,巧妙引导的。这是需要智慧和能力的,其实这个智慧和能力每个妈妈都能拥有!看你用了多少心在这上面了。核心是你要信任孩子,相信自己!
  《小人国》的上映其实也是提醒我们,这种顺应人类天性,注重孩子心灵培养而非以知识学习定优劣的教育方式已经渐渐成为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势在必行。也许就在我们的下一代,能适应社会,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将并非是金榜题名,能复述课本的考试机器,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充满张力,能灵活运用知识,具有独立人格和丰富创造力的心灵自由的人。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25 21:10 编辑 ].

TOP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奇幻心理剧 《小屁孩儿的烦恼》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小屁孩儿,你肯定有过以下的烦恼:
在学校被欺负不敢对大人讲------
犯了错误在外游荡不敢回家------
得不到肯定老受批评倍感沮丧------

如果你曾经是一个小屁孩儿,那你现在的烦恼的是:

我家的小屁孩儿到底每天在想什么?

分享成长的烦恼,沟通封闭的心灵,一部适合全家共同观看的儿童剧,期待您和家人的光临。

故事梗概:

…… 午夜时分,小屁孩儿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今天…… 真是倒霉透顶啦!!!
白天的一幕幕跳动在小脑瓜里 ……
丢东西!受嘲笑!!和男同学打架!!!
编瞎话!离家出走!变超人打败坏蛋!!!
严肃的爸爸,傲慢的女老师,恶作剧的同学们-----
他决定了!要去寻找一个公平的世界!!!


《小屁孩儿的烦恼》是瑞典著名导演、编剧Staffan Gothe的作品,突破传统儿童剧卡通式老套模式,手法幽默,以不同视角关怀儿童心理和情感。作品发表于1972年,在瑞典戏剧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20多年间,广受儿童及成人观众欢迎,被译成英、德、中、意大利等多国语言,久演不衰。


现在,这部经典之作再次搬上舞台,在可当代艺术中心小剧场 和我们相约元旦。

这是一份源于心灵的贺年大礼。献给所有渴望长大的孩子们和富有童心的大人们。


很高兴乐乐妈妈有此荣幸获得此次活动的优惠价格,为我们的朋友提供特别的支持。



在每场演出的前后,我们都特别推出:

*惊喜*之一 : 涂鸦天堂。欢迎大小朋友们同台作画,这里有足够多彩的画笔,带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情涂鸦

*惊喜*之二 : 角色互换。“您有体验过让孩子扮演大人的角色,带着父母进场吗?”在孩子感受大人的世界的同时,或许您也能回温了儿时的乐趣

*惊喜*之三 : 现场互动。“您道您孩子在想什么吗?”我们的特邀家庭心理咨询师会以游戏的形式让您与孩子做一次心灵的沟通

*惊喜*之四 : 书籍赠送。现场派发《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心灵成长手册》



费用:

原价:互动区150元/人;非互动区80元 / 人;学生票:60元 / 人;

“全家乐”套餐:198元 ( 2成人 + 1儿童 )

乐天亲子阅读生活馆优惠价:50元/人(互动区),也就是说一家三口的话互动区也只要150元。        

温馨提示:由于此优惠价格只限于乐乐妈妈邀请的朋友,故请务必跟帖报名短信提供真实姓名并提前到场,由特定人员分发。票价当场支付,不用支付宝先付了哦!

   

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晚场19:30

2010 年 1 月 1 日 —— 1月3日           下午场15:00

地点: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小剧场


报名电话:13816974583乐乐妈妈

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

TOP

体验孩子的真情实感——纪录片《小人国》导演张同道专访http://www.cndfilm.com/20091117/102954.shtml  由张同道执导的儿童纪录片《小人国》历时3年跟踪拍摄,以孩子王池亦洋、为友谊四季等候的4岁女孩辰辰和两岁的探索者锡坤的故事为中心,追踪生活的变化与成长,交叉叙事,中间穿插趣味镜头、生活状态和意味情境,在时间的递进里展开故事。

    这是一部艺术化的故事纪录片。在不损害真实品质的情况下尽可能贴近观众,感染观众,以情动人,但不滥情。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蹲守幼儿园三年,拍摄隐秘电影《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老师!欢迎您!

    [张同道] 谢谢!

    [主持人]上周我们利用了一个午餐的时间,看了BTV的节目,也看到了《小人国》的花絮,非常感动,您真的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拍这个电影吗?

    [张同道] 2006年夏天开拍,到现在整整三年。

我应该给小孩拍点东西:

    [主持人]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想到要拍摄幼儿园孩子成长的过程呢?

    [张同道] 我原来拍的东西都跟大众有一点距离——文化的、艺术的,电影本身拍的比较多。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一个好友张以庆,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导演,拍了一个电影叫《幼儿园》,他的摄影师叫刘德东,他就把刘德东推荐给我,我们合作拍了一个《世纪长镜头》,但不是很满意。
    恰好这个时候,我看到法国人拍了一个片子,票房卖了一个亿的人民币,叫《是与有》,是拍法国一个小学和幼儿园,拍得也特别棒。看了这两个拍儿童的电影,我特别有感受。因为我孩子那年四岁,我想我应该给小孩拍点东西。这时候大学的老师邀请我去他的幼儿园,邀请了我很久,于是我就想去看看她办的幼儿园有什么特点。我带着问题去看这个幼儿园,结果我看到的,跟以庆拍的幼儿园以及跟法国的幼儿园和小学的混合体截然不同。

    [主持人] 三位导演,一位是法国导演,一位是您的好朋友,以及您近期刚刚完成的。这三位导演您自己来看,选择幼儿的类型是怎么样的一个差别呢?其实我们昨天刚刚看了《幼儿园》这部纪录片。

    [张同道] 差别很大,以庆拍的是传统幼儿园,我相信它是主流。“巴学园”拍的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些中国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希望改变幼教现状的努力。我知道“巴学园”是日本一个非常美好的学校,其实一开始它能不能成功,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完全是一个童话,上哪找这样的老师,他们毕业了怎么办?幼儿园是一个真空状态。很多家长看完了我的电影,说你展示的很好,可是我绝不把孩子送你那去。在你那待了几年,他还得回到现实中,他更适应不了。

    还有另外一点,看完之后,就是说我看完这个片子,我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原来生错了,因为教育的方法不对,我看完这个才知道怎么运用教育方法。我说还是要遵守国策,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巴学园”的印象,很奇特。它的那种理念、方法、营造的氛围,都是非常特别的。孩子们在那待得很愉快、很自由。

他的状态很自然,我当时第一次看到一个故事,是在我的电视片中的一集,一个叫大乐乐的小男孩,那一年他不到四岁,他特别喜欢一个小女孩叫毛毛,毛毛四岁,同龄的男孩跟女孩相比,都显得生涩,他特别想跟毛毛玩,但是他所有的主意毛毛都不接受,他提供的解决方案都不具有操作性。他送给毛毛很多礼物,可是毛毛有时候看都不看一眼。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毛毛直哭,大乐乐就抱着安慰她。我说这孩子太有意思了,后来他成为我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主持人] 其实你刚开始是因为《幼儿园》和《是与有》萌生了这种想法,但是真的选点到“巴学园”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时间和观察,锁定了你的拍摄主角?

    [张同道] 偶然,因为“巴学园”的创办人是我十几年的老同学,她一直请我去看,我一直没有给我自己足够的理由去看。但是看了这两个纪录片以后,我就很想去看这个幼儿园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一看,我就决定要拍,因为它太特别了,而且我非常赞赏他对待儿童的态度。可是拍这个也很难,儿童的片子最难拍。

    [主持人] 我们其实很好奇,这三年您是怎么拍的。首先令孩子对摄像机不反感,他不刻意在摄像机前表现,把它当成跟桌椅一样的摆设,才能更自然。第二个是我们在您剪辑的片花里,无论是池亦洋还是辰辰,这几个人物在您三年过程中,慢慢地浮现出水面的这些可以当做电影线索的主要人物,花了多长时间找这些线索?

    [张同道] 其实拍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想好了,写好剧本再拍摄,那不是纪录片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是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情和人物,我总共拍了13个人物,最后选到电影上是三个,是因为这三个人最极致,最有特点。拍纪录片有一个好想法和选材非常重要,还有一个就是摄影师。我就得找刘德东,刚好他拍完一个东西来到北京,因为他是湖北人,长期不在北京。
    我们一直有一个约定,说我们有机会再合作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说好。那天我就请老刘过来,我们俩一起吃饭,我把我的想法跟他讲了以后,他一听就很激动,说好啊!
    我说是这样,以庆那部作品是一个典型,是我个人非常十分喜欢的,《是与有》也是我很喜欢的,假如我拍幼儿园,如果顺着那个思路,就不如不拍,因为他已经做到尽善尽美,在这个道路上想超过他不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另辟蹊径。

    [主持人] 每当您说到以庆导演的电影的时候,我耳朵边会响起茉莉花的旋律。

    [张同道] 以庆是非常好的导演,所以我就知道,这条路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他是从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抓取很多有意义的状态。

    [主持人] 他是抓孩子的状态,穿成不同的影片。

    [张同道] 其实他是用理念去表现状态,他不追人物、不追故事。法国的《是与有》,影像拍得精美至极,他们用的机器、对光的选择都比我的好。但是,我的追求跟他们不同,我要什么?我跟我的摄影师刘德东一开始就约定,第一,取消任何导演的痕迹,不摆布孩子,这是一条,所有的都是自然跟踪。这是靠功夫,靠你蹲在那一天一天积累。不怕今天没事,怕的是有事的时候你不在,死死地跟,自然地跟,不加任何的主观判断,这是第一条。第二条,跟定人物。比如说今天跟池亦洋,你就把池亦洋给我跟住,别一会儿晃这,一会儿晃那,纪录片最怕的就是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不在。纪录片最珍贵的,就是时间的积累。

    这跟故事片不一样,故事片没拍好,再来一条,演员是我花钱请来的,没拍好重来。纪录片不一样,没拍好就永远没有了,你跟孩子说再来一条,他说的话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有说跟定人物,拍哪些人物我们再商量。后来我发现,跟定人物故事自然就来了。为什么过去我们拍那么多纪录片,只有状态没有故事,没跟,花的功夫不到,你只有功夫花够了,谁都有故事。而孩子的故事,跟成人不一样的是,他更自然。

选择故事的主角:

    [主持人] 那选出来的这些孩子,在大概三年的时间里,就是整个的拍摄时间,那么选定出了你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了吗?

    [张同道] 我最早就是发现了那个叫大乐乐的孩子,所以早期跟的是大乐乐。

    [主持人] 就是他跟毛毛之间的情感故事。

    [张同道] 对,我们有两集故事片,叫《毛毛、乐乐和宝宝》。那个故事很复杂,因为毛毛本来是跟宝宝在一起,乐乐非常想参与进来,但是他又参与不进去,想尽各种办法,最后参与进去了,最后宝宝又不干了,这是三个人之间的情感故事。但是后来我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辰辰身上去了,我去的时候,辰辰大概已经等了两个礼拜了,我们就开始拍辰辰,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因为一个孩子在门口等另一个孩子,这个事并不罕见。让我们惊奇的是,她就这样等下来了,一等就一年。

    [主持人] 我看到辰辰的妈妈后来在BTV你们录制节目的现场,看到这段她就哭了。她还不知道,然后这个南德的妈妈就开始检讨了,说我要是知道,就应该让他起早。

    [张同道] 南德妈妈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奇怪的是,每天辰辰都来得早,南德都来得晚。个别的时候,也拍到他们俩一起来,有时候南德还不来。最可怕的不是等,而是等了很长时间没有来。

    [主持人] 反正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刘德东和你两个人发现了锡坤神秘的行为。

    [张同道] 拍到辰辰的部分是最美的。

    [主持人] 导演拍到的素材永远是非常珍贵,真的要组建一个影片,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

    [张同道] 那是一个割肉的过程。这个时候,就发现了池亦洋的事。这个时候,一群家长闹着要把池亦洋开除掉,说他们的孩子在那待着不舒服,要不开他,我们就走,找大李老师。我就问这个孩子怎么了,就开始拍这个孩子。

    [主持人] 池亦洋很帅,很有领袖风范。

    [张同道 他是我看到的最聪明的孩子之一,我们就开始拍他。拍了一系列让男孩家长很不愉悦的举动,于是这些男孩的家长串联起来找大李老师解决公道。

    [主持人] 后来这个事怎么解决的呢?因为我们在片子里没看到。

    [张同道] 大李老师舌战群雄,她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男人,还要说服他们。她说我认为池亦洋身上还有闪光的东西,她说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怎么解决,而且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池亦洋也是孩子,不能把他当做坏孩子,你要是直接把他当成坏孩子处理,他将来肯定变成坏孩子。所以要教育他、帮助他,还不能伤害他。我们一起跟她拍摄,她在那个原地蹲就蹲了很久,观察、研究办法。后来我发现她的办法也不是非常奏效的,池亦洋的意志太坚定,超人的意志,以及后来发生到他跟大李老师对抗。

    [主持人] 我们在看足球犯规事件,他旁边还有帮腔的,当时我同事还说,他真是一个小领袖,他跟大李老师、幼儿园的园长辩论说,你不懂足球,旁边的小男孩也能跟着说。

    [张同道] 在这个群体中,老师不是权威,池亦洋说了算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老师说上课了,都没用,池亦洋说都放下,上课了,才有用。

    [主持人] 在家长要求开除池亦洋的时候,这些孩子照样跟池亦洋玩。虽然池亦洋有的时候会打人,那他打人是有理由的?

    [张同道] 也不能认为都有理由,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不一定有。你抢人家的棍子也没道理,但是你想一个五岁的孩子,事事都有道理也不太可能。成人也不是做所有事都有道理,我开车的时候,就经常看见有人加塞。

    但是怎么让孩子不受伤害,就要从一个大家忍受暴君一样的心态,转变到大家愿意跟他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他当时的智慧还不够,主要应该是从这个角度,让他认识到你要更多地想到为这个团体做事,帮助大家,而不是欺负人。

    我电影里有一段,他一个人在那里躺着,他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池亦洋得到了成长。人的成长绝不都是在和风下,尤其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没有经历过风雨,没有打过架叫什么男人?

    [主持人] 后来还有锡坤了,池亦洋是孩子王的角度,辰辰和南德也是情感上的一些东西。锡坤很特别。

    [张同道] 对,他非常特殊,我们拍的时候,锡坤刚刚过两岁的生日。其实我们第一次拍的时候是之前的几个月,他还不到两岁,应该是1岁9个月,拍的时候还穿着尿不湿。

    锡坤是意外发现,池亦洋是闯进镜头的,辰辰是我们观察到的。但是锡坤是无意中闯来的,为什么呢?有一阵子幼儿园的老师们和孩子们都在闹,说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穿着两只鞋子来,放学的时候,找不到另外一只了,有的更惨,两只都找不到了。

    [主持人] 对,我印象在“巴学园”,他们是进这个楼的右手边摆了一个鞋架。

    [张同道] 就是楼门外,夏天秋天都摆那,冬天的时候摆在室内。而且孩子在里面活动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外面的鞋子去哪了。除了鞋子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教具也找不到了,经常玩着玩着就没了。

    [主持人] 这是幼儿园里的悬疑案。

    [张同道] 大李老师出了一个主意,以后鞋子写上名字,但是还会丢。那就肯定不是谁拿走的,谁拿鞋子呢?何况是一只鞋子。所以这个事很奇怪,但是有一天,我们的摄影师发现了,我们摄影师拍的时候,那天外头人很多,孩子们都在楼背后的花园里和屋子里,外头只有锡坤一个人。他抱着一个球塞到垃圾筒里去了,而且他还没有垃圾筒高,把东西放进去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他要历尽千辛万难把东西放进去,先放球,后来再是鞋子,最后是很多东西都放进去了。对他来讲,这是抱定了一个共产党员誓死立功的决心,才能把它做成功,不亚于董存瑞炸碉堡,弄不开树底下那个垃圾筒,很高,他得点脚尖放进去。

    [主持人] 就是常规的蓝色的垃圾筒,要踩一下,盖才能起来。一般的孩子没有这个高。

    [张同道] 这个孩子特别聪明,他把东西放进去以后怎么办呢?他就晃垃圾筒,然后东西就掉进去了。我们拍到这场的时候,往前一追忆,肯定全是被他扔了。然后清洁工到下午五点的时候,把这个往垃圾车里一倒就拉走了。人家也不检查里面有什么,人家认为肯定是垃圾,老师也没想到。那天下午从里面拿出来的足球、鞋子、筐子,乱七八糟的。从那天开始,老师们就增加了一项工作,倒垃圾之前,一定要把东西捡回来,捡鞋成了老师们的工作,而且一捡就捡一个多月。

    [主持人] 没教育锡坤吗?

    [张同道] 这就是“巴学园”跟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常规看的话,肯定是个破坏行为。但是老李的解释让我觉得她确实是一个儿童教育专家是。她说为什么扔呢?因为把东西往里一扔之后就看不着了,跑哪去了呢?锡坤觉得很奇怪,锡坤就想搞清楚,这个大圆筒里面究竟有多大?最后的解说词,就是锡坤想搞明白这个垃圾筒的肚子究竟有多大,他在探索空间。

    [主持人] 对,空间大小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张同道] 对,一看这个东西,我们现在知道,小孩看不到,也没有人告诉他垃圾筒里放什么。就像我们这儿一个东西没了,像变魔术一样,到底能放多少东西呢?他天天放,也没放满。

    [主持人] 他不知道每天清洁工会把垃圾筒倒空,所以他每天放都放不满。

    [张同道] 因为收垃圾是等孩子们走以后才收,孩子们在的时候不会倒垃圾。后来锡坤的行为证明大李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他穿大人的鞋坐的门口,专心致志的不知疲倦地尝试各种各样的鞋,穿上了就走一圈,像凯旋的将军一样就回来了,在他的小脚丫和大鞋子之间要寻找一种空间关系。所以,后来我就发现,凡是锡坤走过的地方,就像收割机一样。

    [主持人] 这个不到两岁的小孩,真是太有意思了!

    [张同道] 所以,我们都认为,这个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学家,他太有探索精神了。总之有可能的地方,他都会探索。那么高的柜子,一格一格的,他一层一层往上爬,爬了两格摔下来了,然后告诉别人这个柜子容易摔下来。

    [主持人] 他试过了就会告诉别人。

    [张同道] 对,就像一个科学家,像一个登月工程师,“我站在了月球的表面”。他非常有成就感和光荣感。

拍给年轻的爸爸妈妈的电影:

    [主持人] 刚才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小人国》这部电影,及里面的四个人物,辰辰、池亦洋、锡坤、大李老师,,您希望什么人来看这部影片?

    [张同道] 非常简单,我这部电影就是拍给年轻的爸爸妈妈。

    [主持人] 您希望传递给他们的是什么?

    [张同道] 这首先是我自己的反思。

    [主持人] 我们在这边补充一下,张同道老师,他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同时也是纪录片部的导演,您的孩子已经7岁了?

    [张同道] 对,跟电影中的池亦洋一样大,我的儿子也在那个幼儿园里待过。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比如说打字要练习,摄影要练习,唯独做父母,没有上岗证、也没有毕业证,也没有进修,突然就成了父母。

爱也有错误,爱也会杀人:

    [主持人] 我们再具体阐述一下。

    [张同道] 我们怎么对待孩子?我们怎么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鲁迅在很多年前就写过文章,《今天我们怎么样做父亲》,这个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当代父母对孩子基本上是两种态度。第一,是传统的中国父母,严教,棍棒教育,一定要把孩子严格管理好。你看人家的邻居的A有多好,你为什么不像A一样?孩子做事没做完,就说你看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着。我们要求26个字母长得都像A,有可能吗?但恰好很遗憾,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要求所有的字母都长得像A,但是你再像A,也不可能成为A。你既然是一个很好的C,干吗一定要成为非常蹩脚的一个A呢?也就是说,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发现你的孩子有什么特点,我认为不是优点和缺点,而是特点,特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每个人都不可替代。

    就像天上的每一个星斗都不相同,世上的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孩子也是如此。假如你不能认识到孩子的特点,你任何教育都将是公式化、概念化,最终会严重地损害孩子。你非要让他像A,他天生气质就不是A,他很痛苦,你因为孩子做不到也很痛苦。人痛苦的时候,情绪会变坏,这时候往往会做出更愚蠢的事情。所以,这样的教育,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因为爱孩子,包括批评、甚至体罚、惩罚孩子的人,都是因为他太爱孩子。但是爱也有错误,爱也会杀人。

    [主持人] 对,爱需要方法。

    [张同道] 有方法,爱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东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够成就什么事情,这种想法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要看到,不能把我们以及我们祖先没做成的事,都让我们的孩子干完,也不现实。假如说我们自己本身不够优秀,怎么让孩子一定优秀?假如说我们已经很优秀,为什么让孩子还那么优秀呢?

    所以,我说这两句话的目的,不管是你优秀还是你并不优秀,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是他的生活,不是你的生活。

    [主持人] 这是需要父母去自省的一个问题。

    [张同道] 我觉得这是做父母上岗证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识。第二个类型,就是独生子女,小皇帝。尤其是在6个家长看守一个孩子的时候,那简直是一般遵照皇帝般的待遇,要什么有什么,尤其是家境好一点的,孩子什么都不让碰,碰着就怕伤着。可是这样的孩子,结果是什么?脾气惯坏了,心理惯坏了,自然接触不到。最后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小霸王,而且对自己严重缺乏正确的认识,他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而长远的伤害。因为童年对人的一生,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记。就像一个池塘,如果童年的池塘里是一池清水,阳光灿烂,你一生不管在哪,它都会温暖他每一个生活的角度。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能给你带来温暖,它是取之不尽的生活的动力源,是到银行里存了一笔永远取不尽的款。

    可是假如童年的池塘里装的都是脏水,这个脏水你以后永远排不干净,就像在银行里的债务,一辈子还不清,不仅毁掉孩子的幸福,还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伤害。比如说历史上罪恶昭著的家伙希特勒,童年的记忆造成了以后的不幸。

    [主持人] 我们在关注儿童教育的时候,他们谈到一个韩国电视剧《蓝色生死恋》,就是孩子抱错了,一个是和风细雨中成长起来的,另外一个逆境重重。因为在和风细雨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她之后的表现非常好。但是相反另外一个孩子即便最后回到了后来非常好的家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

    [张同道] 误过了朝阳,也将误过黄昏。

了解自己的孩子 打捞消失的童年:

    [主持人] 也就是说您的这个片子其实不光给那些当爸爸妈妈的人看,那些准备要孩子的父母,其实最应该看了。

   [张同道] 我前天做过三场内部放映,来的很多就是准妈妈、准爸爸。有一场看到辰辰在等待,尤其是在寒风中等待,还流着鼻涕,都看哭了。

    [主持人] 我们这儿的员工也看哭了。

    [张同道] 也有很多的朋友给我发短信,说看着看着就看哭了,尤其是看到辰辰这段。我听到这个消息,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人用心在思考、在感受、在生活。还有人类能够沟通,能够用爱互相温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还会感动,我们会感受生活的美。其实辰辰,你看着她很苦,你要不让她去门口等待,她会更苦。

    [主持人] 其实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张同道] 对,因为这是她的意愿,她完成了自己的意愿,那就是幸福的。

    [持人] 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们,我们在一个午休的时间,看了整个《小人国》里面的几个片段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观感,因为您用一些最真实的一些幼儿园的孩子们,几岁大的孩子,他们的表现都是最真实的,最真情的一些流露。

    而这些是特别打动人的,他没有那些人工造势的成份在里面,从而就很容易地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通过您的这部影片,我们好象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看完这个电影,都有话讲。而且每个人都会联系自己的童年,比如说我小时候怎么样怎么样。

    [张同道] 我有两句话,第一句看了我的这部电影,所有的父母都会突然发现,原来我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实证明,很多人确实如此,“原来我的孩子是这样”。

    因为我记住了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时候的自然流露,孩子在父母跟前和不在跟前时候是不一样的。就像人在镜头面前做鬼脸一样,没有镜头的时候,他不会做。人在团体中和人在个人状态的时候,差别很大。第二个就是我这部电影,要为每一个成年人打捞消失的童年。因为6岁以前的事,多数都不记得了,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发现我就是那个池亦洋,我就是那个锡坤,我就是某某某,很多人都是这样。看完之后,突然想起自己的童年,甚至还想起一两件事。

    [主持人] 您这部电影勾起我们对美好或者不美好童年的回忆。而且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同事,他们都讲了说自从上礼拜看了您这个片子,脑子里一直想童年的事。有一些事情因为你小,你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也没有人来帮你解决,后来这些问题一直带到成长之后。前两天我跟一个心理学老师沟通过,其实也谈到了这部片子。他说可能我们三四十岁的时候,外表都成熟了,可是内心还是有一块没长成,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张同道] 他只不过形式不一样,就像一棵树,有些人性的东西,基本的气质、性格、行为方式,都是这样。假如是一块伤疤,随着树的长大,伤疤会不断长大。

    [主持人] 我觉得被您拍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这些父母看到《小人国》的试映以后,他们有什么反馈?

    [张同道] 准确地讲,现在没有全部给父母放映,因为这部片子在专业机器里才能看,平时很难看到,我准备首映式请他们来看。他们第一知道我一直在拍摄,第二我前面有一些内容也给他们看过一些,非常感谢他们,这些家长特别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主持人] 一方面从您的角度很感谢。像我这样的家长,我真的很羡慕被拍摄的孩子,因为透过您和摄影师你们用镜头进行这三年的拍摄,拍了很多这些家长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张同道] 我跟你说句实话,这部片子拍了以后,我觉得我对不起我的儿子。我把别人的东西记录得那么好,唯独没有拍我自己的儿子,我也记录了很多我儿子的东西,但是多东西都失去了那种精彩。

    [主持人] 我们从影片之外,也是回应您刚刚讲到的话题。那您觉得我们看了片子之后,觉得看到的不是我们孩子真正的表现。那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方式,家长能真正地看到孩子呢?

    [张同道] 两个方面,第一个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你面前总是害怕,总是担心你了解他的真实生活,或者了解了之后,你横加干涉、经常职责,他就更不让你知道。随着年轻的增大,孩子跟你的这种隔膜会越来越深,最后会成为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

    反映在初中阶段,离家出走、叛逆、对抗都会发生。我说的这是关系处理得不好的,但即使关系处理得好的,孩子在你面前,他不是有意地去隐藏。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年龄相差悬殊,他的这种亲情关系,给了他另外一种感受,他不可能把跟其他孩子相处的状态,在你面前都表现出来,这是永远没办法的。也就是说,父母永远不可能从他自己的眼中亲眼看到孩子非常自然的状态。

    [主持人] 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

    [张同道] 这是一个悖论,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

家长的角度谈拍摄体会

    [主持人]在今天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请张导给我们的这些父母,通过您这三年来的拍摄,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再讲一讲您的心得、体会。

     [张同道] 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在这几年中,我觉得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我的孩子身上、从我拍摄的孩子身上,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要变成一个施与的过程,而是变成一个交互的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让孩子有尊严、有自信。这样去学习、去生活,那么孩子会得到幸福的感觉,幸福不都是给他汽车、给他好的食品和用具。

    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首先他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孩子也是有人格的。没有人愿意在斥责声中度过,你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孩子更不愿意接受。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我们都希望孩子生活得幸福、美好,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怎么样让孩子更幸福,爱需要有方法。

    [主持人] 好的,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张同道老师的作客,跟我们分享他三年的成果,《小人国》以及另外一部18集的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谢谢您!

   [张同道] 我也很幸运,因为这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对话。

    [主持人]我们也预祝《小人国》能让更多的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健康,谢谢您!再会!

[ 本帖最后由 家有小猪小牛 于 2009-12-29 20:28 编辑 ].

TOP

马来西亚林文采博士2010年1月15日下午(周五14:00-17:00)

萨提亚模式精华讲座

最短时间内了解萨提亚精华和核心



关于萨提亚模式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心理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心理学、哲学、组织管理学等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萨提亚成长模式,是目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流派之一。萨提亚模式的学习是一种内在体验和转化的过程。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重和接纳,并透过新的觉察而获得更多选择。萨提亚模式帮助每个人做自我内在的觉察,发掘出真正的、更高的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内心的生命能量,塑造更高层面的成功。




2007年,美国《心理月刊》杂志为纪念创刊25周年,对在过去25年间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家进行调查,萨提亚女士排名第五位。


2008年,中国《心理月刊》评为国内心理成长工作坊萨提亚模式名列榜首

2008年-2009年,萨提亚模式更迅速地将萨提亚领导力课程,萨提亚教练辅导技术课程,萨提亚EAP应用推进企业、组织。。。

自2004年萨提亚模式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朋友,包括企业家、高级经理人、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企业教练、为人父母者参加我们的各类工作坊和专业训练课程。。。



本次讲座内容:

l萨提亚信念系统

l应对姿态和一致性沟通

l冰山理论和内在转化

l萨提亚模式在家庭和其他系统中的运用

lQ&A


讲师:

林文采博士

著名萨提亚大师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的导师,25年的心理辅导经验。



学历: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

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

现任: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

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

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

费用: 300元/人
乐天亲子阅读生活馆推荐价:180元/人。

乐乐妈妈倾情推荐,愿以此优惠价和所有有缘人分享。相信参加了这次讲座以后,您会对自己家庭的系统模式能一窥端倪,有所觉察,说不定还能为解答您目前的一些困惑提供方法和方向(如人生的困惑,夫妻关系的困惑,亲子关系的困惑。。。)如果您想使自己变得更完善,生活更圆满,那么这次林文采博士的讲座将带你入门。

时间:

2010115(周五)1400-1700


地点:

上海市龙华西路515号南部大酒店12楼会议厅


报名方式:
1.  跟帖报名,并通过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账号:lelemama@live.cn ,支付宝备注栏里请务必注明姓名和联系电话
2.  电话报名,乐乐妈妈 13816974583
3.  如果想现金付款报名的,请务必电话联系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