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关于泄题

我们和孩子达成的共识是,能力是自己的,考试是对能力的测试,分数是评价的手段,能力提高了,无论何时何地如何考,你都处于“不倒翁”的状态,我们要把自己炼成“不倒翁”。
培训班我们还是参加的,可以节省家长很多宝贵时间,参加的一个是常态的语文+数学,为了系统地学习知识。我们家长负责答疑解难。由于我们起步晚,4年级才开始,众所周知的这个班的入学考试时间还错过了,在家自学了一段时间,结果第一次2月的比赛,得了个阳光普照奖,补缺进人培训班参加系统学习至今,收益很大。明显的是,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奖项。
经常教导孩子,读书要靠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培训班和父母都是“领进门”,能力的培养则要靠自己的了。挑战自我,答案放在旁边也不看,卷子完成后评测是理所当然的,有朦朦胧胧的解题思路当时未想清楚的,也等实在做不出了再参考。一切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目标。先向老师请教,能力提高以后和老师讨论,进而自己的奇思妙想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最终建立自我。
归根到底,扪心自问我读书的目的是。。答案也就有了。.

TOP

中国是一个讲究谋略计策的国家,老祖宗留给了我们孙子兵法。
所以,海外留学生感到,美国人“心眼太直”,e洲人“太浪漫,不讲实际”,日本人“太傻,一板一眼”。.

TOP

讲一件真实的事,一家美国公司携专利进人中国,先独资打拼,由于不熟悉中国特有的商业道道,没有如美国本土公司那样取得成功。接着和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签订合同时,美国人实在,只知道审计,中国人聪明,。。若干年后,公司越来越兴旺,美国人发觉还是没有赚到多少,合同到期时,撒伙单干了。改革开放30年也有些制度了,美国人拥有专利,商品货真价实,在竞争中活了下来。.

TOP

昨日小孩问我要10元说是希望杯的复赛费,

我:4月有较长时间出差,不参加了吧。
小孩:不行,我要知道自己的水平。
欲说还休,我:听我说, 现在有一些现象。。
小孩:大千世界,无所不有。 (我们的常话)

我:虽说有香港城大教授拒贿,但据说是出于文化自觉。
小孩:你们不总是说 要放眼世界 吗?
我:。。无语。看来小孩和我一样深受“毒害”。

记得在那儿看到过篇文章,“ 许多小孩都会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许多大人都理所当然的说:“飞机当然在天上飞,因为它是飞机。” 事实是,飞机之所以能在天上飞,是因为在许多年前人类就有着希望在天空上振翅高飞的想法。 希望大人们都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你所能像想的事情,你都可以办得到。”
 假如没有人愿意到海洋里去畅游,我们人类今天就不可能拥有远洋大轮;假如谁也不想到宇宙中探秘,今天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卫星或宇宙飞船。 你必须知道,每一项奇迹诞生之前总会有人疯狂而且执着地相信着它必然会存在,并且为它的诞生付出巨大的努力。”

社会的改变同样如此。

[ 本帖最后由 登高望远 于 2009-3-25 07:33 编辑 ].

TOP

(转载)


  我寻找新教师,他将紧紧追随那些闪光的法规,他将看到它们的全貌,看见它们完整的美姿,看到这世界是灵魂之镜,看到地球引力规律与心灵纯净合而为一。他将宣示:义务,亦即职责,就是科学,就是美和快乐。

——爱默生《对神学员毕业班的演讲》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一名刚刚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和一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当时,这一事件震动了中美两国,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可惜的是,中国教育界并没有因此而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变革。

十多年之后,中国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模式依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有人惊呼,青年人中,冷漠、放纵、自私、自我中心成为精神时尚。

天津一名大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将自己的外婆勒死之后在浴缸中分尸;
湖北的几名中学生为了收取"保护费",将同班同学用乱刀砍死在胡同里。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卢刚可耻地死去了,千万个卢刚正在茁壮成长。这种现象的发生,标志着教育可怕的失败。

今天的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人何以成为人的教育,以及爱和宽容的教育。

在这座小小的大学城中,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安·柯莱瑞大道",以纪念这位惨死的全美著名的测验专家。
爱荷华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爱荷华大学的医学院在全美首屈一指,爱荷华居民的文化素质在全美的评比中也名列前茅。

惨剧发生之后,当地的许多人开始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然而,就在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的第三天,她的家属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邻居的大人和孩子们,她遍及各国的学术界的同事、学生、朋友和亲属。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迈克、保罗·克莱瑞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四日

这封信件比整个残酷的枪杀事件更有报道的价值。这封信战胜了邪恶与死亡,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和宽容。

这封信件展示了美国教育中最为宝贵的一个侧面:这就是爱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宽容的教育。

教育必须深入心灵,成为人性中的良知良能的催化剂,美国教育家米克尔约翰说过:"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心灵和意志,以使他们获得智慧、独立性,进而获得作为一个自治公民的尊严。

一个社会应当寄希望于三种东西——真理、青年和爱。"青年"是和"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纽带要靠教育来联结。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世界上充满幸福快乐的地方,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大乐事。学到东西是最幸福的事情,因为每一点新东西,都可以使你变成一个新人。在这一过程中,爱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线索,成为公民社会最坚固的基石。不懂得爱的人不配称之为公民。
。。。


安·柯莱瑞是衣阿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她的父亲曾到中国传教,她出生在上海,对中国很有感情,并对中国留学生相当爱护。1991年11月1日万圣节这天,中国留学生卢刚在刚刚获得衣阿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r\n

  开枪杀人的卢刚是北京市人,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选拔,毕业后旋即以交换学生身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衣阿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时年22岁。聪明但自负的卢刚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获得诺贝尔奖学金,但因学校人际关系纠纷从而对导师心怀不满,最终酿成悲惨血案。


[ 本帖最后由 登高望远 于 2009-3-26 11:4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