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我来开个新帖: 什么是教育?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2-11 08:20 发表
就是数理化生用英语上课;世界历史,地理,也用外语。讲哪国的历史,文学,就用哪国语言上,哲学课用德语。用课堂讨论代替“一课一练”,用严格的论文代替测验考试。
我梦境中的学校。
不要把每个孩子都当天才了……这样虽比现在的应试教育好,但也没减轻什么负担…….

TOP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9-2-10 22:25 发表


1."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语文和思想品德合并,一,二年级读,,,二年内识完字.三年级开始学,,,...直到高中,初通国学.初中开始设古典文学赏析,宋明理学.高中开始设西学 ...
有点过了,国学只要基础就行,喜欢文的自然会自己钻研下去,喜欢理工的就没必要费时间填鸭了。当然,基础是一定要的,不能让文化失传。既博又专才是正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盎鼓头妈妈 于 2009-2-11 09:06 发表
教育是你离开学校多年后还记得并能给你帮助的东西.
支持!这才是理!高考完就丢下的东西,鸡肋而以.

TOP

引用:
原帖由 Ada的妈妈 于 2009-2-11 15:44 发表
我理想的学校:
1  体育课必修 跑步,游泳,武术,三大项考核一定要达标才能毕业
2   国文必修  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准予毕业.以后没事儿二十四史可以当休闲读物来看.酒桌上,大家应酬,分韵写诗,对个 ...
要实现您这个就必须先把高考废除了,不然考试没标准了,呵呵
大家在这里也只能美好地想象,现实中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的,没个十年八载无法解决。重要的是,高层估计也懒得解决.

TOP

回复 81#PUPPET 的帖子

世风日下的问题用道德约束的办法来解决并不一定可靠,还是完善健全法制体系迫使人们养成好习惯来的有效,例如新加坡(虽然他们的法律确实过分丧失人权了)。另,精粹管精粹,但不代表合时宜,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中,故愚以为国学于今日乃修身养性之道,非治国平天下之良策(齐家应该还行)。此外国学中许多中庸的思想也会妨碍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甚至是国家在国际中的竞争(当然,国学中的部分内容其实是后人的误解,如“以德报怨”和“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的天壤之别,前者不过是封建帝王为了防止人民不甘欺压而起义的愚民教育,后者才是与汉姆拉比法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哲理。而儒学被奉为多代王朝的经典也与其入世顺民的政治作用分不开,而这在于现代社会便有些不妥了),此道为学者研究之用可,灌输于人生观还未形成的低年级学生还需讨论。当然,国学经典毋庸置疑,我只是在讨论其在当今社会是否适合于某些用途罢了。涉世不深,愚见未免稚嫩偏激,望指正。.

TOP

回复 88#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我们的校长?还是算了吧……我呆的学校在乡村,学校愚蠢校长也愚蠢,一点战略眼光也没有,还是东西部名校的校长有发言权。(我现在对这个学校正不满着呢……)今天我先睡了哦,明天放学再好好回复楼上两位的帖子…….

TOP

回复 89#PUPPET 的帖子

现在的教育确实疏于培养文化感了,才会让糟粕之物有机可乘,想身边能鉴赏古典音乐的除了我表妹外难找第二人(我是说美国,以前在西南位育里还是有不少志同道合者的),上次在班级里放钢琴协奏曲还招来一阵非议,真是甚感可悲……但是话说回来,流行音乐也没错,古典音乐也不过是很久以前的流行音乐罢了,呵呵。我也听一些摇滚,但是不会去做什么摇滚青年。不过现在的某些流行音乐以及流行文化确实不敢恭维。记得肖伯纳曾调侃:流行的就一定高尚吗,那流行性感冒应该也是很高尚的哟?

此外,我也很遗憾地发现:学生真的是分圈子的。虽然这么说会很冷酷,我的这个言论也不是为了孤立别人,但是观察下来这是事实。例如现在所谓的“90后非主流”文化,在我的母校就很少(也有,很少)存在。而在我的班级里更是集体对这种幼稚而不负责任的“文化”嗤之以鼻,虽然我们全班都是所谓的“90后”。(题外话一句,我个人认为以10年作为一个文化的区分度原本就是欠考虑的不成熟的表现)再举一例,去年去北京参加比赛让我感触良多,上海一共去了十一个学生,有欣赏古典音乐习惯的竟接近半数,我和那位复旦附中的同学更是同时放着不同版本的贝多芬《春》奏鸣曲取乐,这让我感触良多。所以说换个角度思考,现在比较现实的改善教育的方法或许是去研究如何扩大良好的学生圈子,这相对于一厢情愿急功近利地转化所有的学生或许会得到更好的付出/回报比。当然,这也许对部分学生不公平,理论上教育不能对任何学生不公平,所以对这点仍需讨论。

关于教育的公平问题,我想起了一件事(思维有些跳跃,见笑)。记得初二升初三暑假去向明中学参加一个公益的夏令营(新民晚报办的,关于创新性教育的,免费,收获良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办了一届,很令人惋惜),向明中学的校长来作报告,是位女校长。报告中她说道:“上次有个国外的教育专家团来向明中学参观,我们向他们自豪地展示学校的教育设备,但是冷不丁被他们问了一句:‘这个学校任何学生都能上么?’我说:‘不是,只有有能力的好学生才能考入’他们又问:‘这是用纳税人的钱兴建的么?’我说:‘是的’他们就质问道:‘既然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为什么他们孩子不能都到这里上学?’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或许众BBMM可以就此讨论一下,呵呵~

关于博览方面,我在文学上欠缺很多,光顾着看专业书籍了,呵呵~等“专”够了再回过头补习吧。.

TOP

回复 91#英君妈妈 的帖子

《窗外的小豆豆》耳闻过,那个电车学校很令人感动呢!.

TOP

回复 75#dadapai 的帖子

直接射影“公仆”我多少会有些不舒服呢……再怎么我父母也都是公务员呢~呵呵~
我父母八辈子清廉,我打保票.

TOP

想了半天,觉得要是得不到完全的自主权的话我还真不敢当校长……虽说现在很多学校是民办的,但多少还是被教育局牵制着。要是一意孤行的话估计办不长久;但要是违心的话怕遭报应,我还是歇歇吧……

关于校长,上次在唐氏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听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老师的报告被震撼了,在现场努力控制住才没流泪。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激动得想哭。没有见过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为了学生如此怒发冲冠,义愤填膺,她下场的时候还是由别人搀扶着的呢!刚刚过去的2月7日是她的八十大寿,在此借WW宝地住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国教育会永远记住您的!

附听报告时拍摄的照片及于漪校长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现年79岁。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教学风格】
  1彼枷胄浴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敝匮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鼻槿ば浴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4敝悄苄浴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5蔽难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6闭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永远的师者:于漪
  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骄傲的学生--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4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发生过许多变化,但她心中钟爱的职业始终只有一个:永远的教师。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
  凭着激情,她在走出校门教了8年的历史课后,毅然改行拿起了语文教材,并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她一直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和出色的历史教师,但面对学生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从语法、修辞、逻辑到中外文学史、甚至哲学、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一一学习,天天明灯伴夜到三更。奠定了自己作为师者的基础。《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中学生作文指引》、《教师学概论》等著述,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种基于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硕果。1978年,于漪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成绩而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一位一身正气的校长
  凭着一身正气,1985年于漪走上了几经变迁的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岗位。当时,那是一所伤痕累累的学校。踏进校门,于漪看到的是衰败的校舍、涣散的教师队伍。于漪作出一系列令当时社会震惊的决定:教师实行坐班制,学生一剪头发,二穿校服。并斩钉截铁地面对校内外的各种议论;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能都允许;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她着手开展两代师德的教育,请离休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请盲人乐队用精彩的演奏诉说怎样做生活的强者,让教师、学生讨论当代教师和师范生的形象。规划兴建了图书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开辟了大草坪,植树种花,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硬是将学校营造成一块育人的净土。于漪有许多耀眼的荣誉:全国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但最为珍贵的是--永远的师者。
  一种清新的教学风格
  1、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附件

IMG_4393副本.jpg (117.52 KB)

2009-2-18 08:02

于漪校长

IMG_4393副本.jpg

TOP

回复 96#dadapai 的帖子

没事儿~我也就是说说……当然知道您不会一棒子打死的~我父母都是公安,上海还好,貌似外省对公安的印象非常恐怖呢,每次在网上看到他们不顾一切地诋毁公安我都会有些不自在。不过好像确实那些地方的公安警匪勾结,很混乱……我一直去母亲单位的,觉得她的同事都是很正直的人,他们的队长还是全国十佳青年和平安英雄呢~呵呵~.

TOP

回复 102#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恩,她在报告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将现在的教育大骂一通,痛心疾首。她的想法之前瞻性和时代性是我之前难以想象的。再次祝愿这位优秀的教育家能晚年幸福!.

TOP

回复 109#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领奖的时候听的……您这回彻底变成主持人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