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21个人次参与评价】

喜欢古诗词的人 进来看看吧(一楼链接:原创诗词50余首、巧对妙续、散文、游记...)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离别,别亦难,
弦弦声声慢。
天若有情天易老,
大漠孤鸿远。.

TOP

回复 6098#cocoding 的帖子

哪里是诗,感叹几句啦。不早了 .

TOP

回复 6101#rabbithong 的帖子

解甲壮士,志在千里 ,为我们拓展了一个新的视觉!.

TOP

回复 6102#hxy007 的帖子

在那个历史背景下,青年才俊们的英气逼人、才气撩人,离愁但明媚,醉酒但不颓废,真好!
《赤壁》里的古琴,《天地英雄》里的二胡,被英雄们演绎的是何等的酣畅淋漓、出神入化呀!军中才子的琵琶曲,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试想象~~.

TOP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TOP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

TOP

冬季到了,养精蓄锐的时节,养生先从心理开始:善良、宽容、乐观、淡泊。谁能推荐一些古代关于养生的诗词或美文呢.

TOP

卖炭翁 我高中时读过的课文

不知这样的古诗是否像《硕鼠》和鲁迅文章一样,在现在的教科书中消失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15 21:39 编辑 ].

TOP

楼上的美图美文欣赏了 ,花花.

TOP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贾岛】唐 五律

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仙家缥缈弄,仿佛此中期。.

TOP

赠圆上人 【贾岛】唐 七律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TOP

宝鼎现 --- 春月 刘辰翁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萧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
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
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TOP

回复 6120#小哈妈妈 的帖子

真好看!这样一幅十字绣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眼力呢!令人钦佩。母爱的伟大和细腻。.

TOP

回复 6122#小哈妈妈 的帖子

好的!
我一个朋友,为了表表女儿对长辈的心意,绣了一幅“百寿图”,她说,眼睛都绣直了~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18 14:42 编辑 ].

TOP

回复 6124#小哈妈妈 的帖子

你上瘾了,呵呵。我老早喜欢那种传统的手绣,也绣过被套什么的,现在人懒了,能每天坚持看看中医书、泡泡脚...就自我满足了。对待父母,我努力多陪他们聊聊天,外出散散心,吃吃喝喝的,二老也蛮满足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哈妈妈 于 2009-11-18 14:59 发表
转贴:
蜀绣的歌词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 ...
读来很有韵味和寓意。想起我们那个年代结婚,还流行缎面绣花被的,6床、8床的,不同质地,不同颜色和图案,美极了!特别是那双龙凤红绿大被子,真是耀眼夺目....

TOP

回复 6128#小哈妈妈 的帖子

那就为你加油!争取春节能献上“混绣牡丹”.

TOP

回复 6130#小哈妈妈 的帖子

哇!真美 你的一针一线,令尊令堂一定会体会到的!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18 15:42 编辑 ].

TOP

回复 6132#happyyj 的帖子

看过新举措了,的确,人人心里一把秤。但是,要搞清楚被砸或被花的真正原因,还真得花时间看帖的,往往在背后操纵的人不露面。.

TOP

回复 6136#小哈妈妈 的帖子

对头,这个楼不就是我们自得其乐玩儿的地方吗,
亦痴亦狂
亦静亦动
亦佛亦魔
和而不同
结而不党.

TOP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TOP

妙文摘要 (齐鲁文化)

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九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刮。

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我已经衰老了!)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TOP

回复 6142#happyyj 的帖子


哈哈,“对对和”,侬晓得老麻将里的“十三不靠”吗?.

TOP

回复 6144#happyyj 的帖子

,我是听家里的长辈说的。有机会向你学习哦,你的形象越来越可爱了 .

TOP

回复 6146#cocoding 的帖子

我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时必慢,战之必败 ---新手的干活。我小学喜欢跳棋、军棋,长大了喜欢桥牌。准备退休后学习麻将。.

TOP

回复 6146#cocoding 的帖子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会... 鸡蛋多多,麻烦多多.

TOP

回复 6149#cocoding 的帖子

麻将也很好玩儿的,只是小时候没有环境。现在一有机会,我就要试试.

TOP

回复 6151#cocoding 的帖子

理不屈词无穷的,照样会被砸的说.

TOP

念奴娇 寿薛稼堂 蒋捷

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

TOP

回复 6153#cocoding 的帖子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友如作画须求淡,论交何必先同调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19 15:54 编辑 ].

TOP

回复 6157#小哈妈妈 的帖子

看到这幅图和描述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个帖子《那些平淡的电影》,灯塔守望者、麦田守望者、马语者、简爱......,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像一首首隽永的诗,感谢上苍赋予人们拥有一颗敏感的、善良的心。生命的旅途很短暂,让我们尽情去感知、去享受她的美好.

TOP

回复 6160#happyyj 的帖子

.

TOP

回复 6162#happyyj 的帖子

学习了 。这句话经典:看不惯就绕道,记住ID,不浪费时间 .

TOP

回复 6164#happyyj 的帖子

“不听耳闻,不视而见,不言而谈”.

我想,能吧~一定程度上,知己间

脉脉不得语;无声胜有声;灵犀一点通;万里犹比邻;千里共婵娟.......

TOP

回复 6166#happyyj 的帖子

你看了那个“2012电影”帖吗?关于玛雅预言的,我又迷进去了,太阳系、地球的谜,人类的命运.......

TOP

回复 6168#happyyj 的帖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山外青山球外球(地球).

TOP

在这样一个周末的晚上,窗外是阴冷的气候,室内却是温馨无比,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我回顾这个帖子里的点点滴滴。好吧,就再做一个汇总,方便新朋友们的阅读,更可令楼里的同好重新领会一番,享受一次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0:42 编辑 ].

TOP

冷美眉(小哈妈妈)的心情随笔

1. 齐鲁行 随笔(一)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涘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前言   人生就是一场航行。喜欢天马行空在路上的感觉,所以大凡有空,我便和家人或朋友相约出行,目的地或许只是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抑或是遥远的西域大漠、北国冰雪。。。随性如我辈,香茗美酒要会赏味,粗茶淡饭也不必计较。当踏上行程,未来的一切就都在一个无法预料的空间等待着,是惊抑或喜?
   
    当激动人心的六十大庆的阅兵式开始的时候,我们全家正搭乘东航的班机前往济南。LG在闭目假寐,小哈则低头专注的看她的“洛克。费勒传”,曾几何时还是看儿童漫画的她竟然也跨越到了看人物传记了,而且还是如此世界性的人物,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我随手合上了手上的季老的《阅世心语》。
   “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辛笛的诗在这个时候很合时宜的冒了出来。我出神凝视窗外,记得上次去山东好像还是我们结婚的时候,十几年了,“近乡情更怯”,那里的朋友们可安好?地面上已经隐约看得见人家屋顶嗮着的苞米,金色的一片。
    山东,我们来了。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0:43 编辑 ].

TOP

冷美眉(小哈妈妈)的心情随笔

2. 随笔(二)喜上眉梢

鲁中大地的秋天是清冽的,空气干净的让人忍不住想深吸几口,那是我所喜欢的。
    这是一个矿区的家属区,居住着大约两万多人。整个小区非常安静,居民楼的门前,晒着剥好的金黄色的玉米,高高大大的青杨树挺拔俊秀,笔直伸向清亮的天空。主干道旁,“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秋日的阳光温柔的从树丛中穿透而出,在人行道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人们三五成群在路边下棋、打牌,走在路上,则不时有熟悉的朋友惊喜地上来招呼着,或者给你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大呼“回来啦!”。
   一只黑白长羽的鸟儿从面前飞过,停在了人家屋前高大的青杨树枝上。忍不住惊叫,“快看,好漂亮的大鸟!”没成想招来小哈的嘲笑,“老妈,那是喜鹊呀。”未及考虑哈哈的知识渊博,目光不由地追随鸟儿靓丽的身影,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真正的喜鹊。想起北方的那些民俗画中喜闻乐见的喜上梅梢的画面,愧疚于自己的无知。艺术真是来源于生活的率真,却非我等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所能凭空臆想的矫情。
    刹那间,在就“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的街市上,时光好似停留,内心竟然变得如此纯净。
    昂着头,象个孩童般的眯着双眼,只见飞羽的影子,在这澄静的天空中悄然滑过。

附草菲楼主赠诗:
              万叶秋声万树影,
              喜鹊迎君故地行。
              鲁中正是可人天,
              怎比归人心中情!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7 编辑 ].

TOP

冷美眉(小哈妈妈)的心情随笔

3. 随笔三——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中午的时候,阳光透过小院那扇半掩着的有些斑驳锈迹的铁门,泻进满屋子的金黄,顿时整间屋子都笼罩在一层光晕之中,让人觉得温暖而慵懒。
    易说要带我们去寻找他小时候在大沙河边刻上了名字的那颗树。小哈兴奋地叫着,爸爸三十多年前种上的小树如今早该是参天大树了吧。易是去寻找儿时的记忆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想去看看矿区后面农村的生活场景。
    齐鲁地区的土地是真正的红土地。我们到的时候玉米刚刚收割完,只留下一片象青纱帐似的玉米杆子,浩浩荡荡的看不到边,人走在里面真是密不透风。道路两边新翻的地里,嫩绿的麦子刚冒出小芽,羞羞答答的探头张望着。几个农人在其中播撒。远处,隐约可见的青黛色的雾气在林间曼妙舞动着。
    小时候,老人们说这是个心比天高的孩子,总想知道村口外的那条路会通向一个怎样未知的世界。很多年后,这个好奇的孩子,“梦里不知身是客”,却在异地的秋天里寻找故乡的影子。眼神是否还是如此澄净?
    城市的变迁,让高楼代替了祖屋。摸鱼的那条小河成了别人的景观河,那里的水草可还记得我的模样?门口那棵长着青青柿子的树不知道被移到何处,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的收获的喜悦。
    我甚至于有些眼热易的那颗刻了名字的小树,三十多年了依然会守候在童年的河边。而我们,耳边没有了熟悉的邻人亲切的问候,却成了这人海中的浮萍。富有了,贫穷了,得到了又失去了。我知道城市必须向前,所以命令自己舍去,只是这恋恋的乡情却随着岁月越久香醇,浓得再也无法化开。
    独自走在乡间的林荫道上,树叶坠落的声音清晰可闻。
    秋天真好,哪里的秋天都好。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7 编辑 ].

TOP

冷美眉(小哈妈妈)的心情随笔

4. 中年是旷达?少年是忧伤?


星期六,三代人看马戏,想寻找一种久违的童趣。老妈很高兴,看小丑是小丑,笑得爽朗之极。我却分不清小丑和我,于是总在谢幕的时候看到小丑落寞的笑脸;小哈眉头紧锁,她看到的是狮和虎的哀伤。下面是她随笔中的一部分,看完之后我沉默良久,难道自己真的入世太深,而成了一颗“煮硬了的蛋”?

   “丛林的霸者,是狮是虎?我不清楚,但不会是我,我知道自己的脆弱。那些真正的霸者正在被我们玩弄,丧失了兽性的领主已然是行尸走肉……猫儿和狗儿的杂耍把戏成为了它们领取食物的方法,我无法再看下去了,这是一种难言的伤痛……”

    这让我想起花样年华的自己,敏感、忧伤。比如看钓鱼,我看人家悠闲自得,她却为鱼儿伤心。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隐藏着一片宁静的地方,池塘边一群钓鱼的人,犹如等待着什么似的,凝神注视着那平静的湖面。抛向天空的鱼钩带着不情愿坠入湖底,它们是为了那些还不知自己命运的鱼儿感到悲伤。。。。”

    写环保的随笔
   “漫步在林荫道下,参天的大树用他们无声的言语与损败的枝条诉说着那些伤痛的过往。它们身上的一条条痕迹,无意间透出了老树的无奈。
     这片静土也在用它奇特的方法去抚慰每一个受到创伤的人或物。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宁静土地也会成为下一个需要安抚的对象……”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作愁”。我希望她是这样的。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7 编辑 ].

TOP

冷美眉(小哈妈妈)的心情随笔

5. 心情故事——冬日夜话

小哈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懒懒地斜靠在她身边,轻轻翻动着杂志。这样的场景从她出生开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无论平日里有多忙,睡觉之前我总会陪伴着她,一起聊聊天,或者念些美文看些美图。私下里我贪心的希望在小哈的梦里依然有妈妈的身影。
台灯温柔地照着, “妈妈,同学说我不合群。”
“是吗,你不是和同学相处的很好吗?”
“可是,同学们还是说我不合群,我有吗?”
“你没有不合群,只是比较有自己的个性而已。”
“噢。”小哈安心的睡了,不知道她是否真的释然?
其实,我明白,当一个喜欢研究哲学、喜欢探究奥秘的孩子到了青春妖娆的时期,当我们开始固执的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的时候,必然会有不合群的现象。只是生命如山花,且开又且落,好与不好便由着人去吧。
品寂寞,听花开。好像是草菲姐姐的题目,突然之间便从脑海里冒了出来,倒也有几分贴切。
新闻里报道北方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而上海这几天也够阴冷。爱的秋天如此短暂,新买的短靴还躺在鞋柜的角落里,无人喝彩。
鹅毛大雪,森林木屋。仙女和精灵,都在冬天的雪野出现。
童话世界,必定是晶莹的冬天?
低下头,小哈已经睡着了,一丝笑意还挂在嘴角。据说,入睡前的微笑会持续到第二天的清晨,而这样的脸庞会如朝露一般让人着迷。
关上灯,轻轻吻一下她的额头,蹑手蹑脚的离开。
我的宝贝已经长大,愿她的梦里都是春天。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8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一):寂然赠诗
  话说007一家贪便宜,不解风情,居然中秋节乘火车去南昌,准备与父亲及弟弟、大妹各家会合,一起上庐山。临行前,但见寂然诗太独酌诗楼,悲秋咏月。诗太盛情,赠诗一首。
引用:
原帖由 cocoding 于 2009-10-3 10:37 发表  
送老七
寂然

中秋月色傍林秋,
万里荧荧望一车。  
九江动车须早发,
庐山明月为君留。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05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二):飞车望月寄相思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0-9 14:34 发表  
……火车游很有风情的哦!我们曾乘火车去青岛玩儿,一路上开心的很,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呢,儿子忘记了许多飞机游,唯对那次火车行记忆深刻的
  007一家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一上火车,儿子赶紧打开《恶心的虫子》(《可怕的科学》丛书之一册)看了起来,说是要好好准备一下,到庐山研究那里的昆虫。LP则在看儿子写的那篇恶心的《国庆观大礼有感》,儿子杜撰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思想主意”,把她逗得笑倒在座位上……只有007透过车窗观看匆匆而过的中秋景物。
  动车行至浙西山区,夕阳西下,渐没于群山之中。小妹龙瑛来电说她和她相公小田在西湖边吃晚饭,准备夜游西湖。人家新婚燕尔,不愿意和我们同游庐山,情有可原。望着渐深的夜幕,渐起的月色,007开始打油。
其一
夕阳依山尽,
青峰落日圆。
月色渐西湖,
泛舟有佳人。

其二
明月映万川,
姿色各不同。
杭州那边好,
只因有龙瑛。

其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龙瑛相公谁?
月老指小田。
断桥说故事,
平湖看秋月。
但愿人长久,
百年共婵娟!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0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三):少女祭月神 
 
    时近九点,车到洪都南昌。出了火车站,已是皓月当空。从南昌大桥望去,赣江两岸灯火璀灿,烟花烂漫,不再见十多年前的静谥苍凉。大地如此嘈杂热闹,星空为之失色。腾王阁在月光灯火下若隐若现,失去了白天的雄壮。天上那轮圆月,像个弥勒佛,乐哈哈地注视着芸芸众生,呵护着绵延不断的人间烟火。
  夜空中升起了一盏盏孔明灯,飘飘摇摇,飞向远方,飞向月亮……也许,豫章故郡还保留着和007老家一样的古老风俗。在这中秋的月夜里,没有出嫁的农家少女,会点上烛火,摆上米粒,扎起稻草人,唱起古老的歌谣:“月亮公公,月亮婆婆,请到这里过一过……”
  是啊,只有这般纯洁的月亮,才是青春的女神!007这个时候真是有诗情了,可惜五个多小时旅程,弟弟一家等待我们吃团圆饭的催促,把007的思绪一下子就拉回到了热闹的现实中。
  如今,想得起中秋月夜的景致,却还原不了当时的情绪。遗憾之至,是为记也。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0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四):又奇又妖的庐山  

人道庐山奇,我说庐山妖。

  (一)

  从地形图上看,庐山在平坦的长江中游平原上显得十分的突兀。这好端端的平原上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座山来呢?据说,此乃第四纪冰川时期造山运动使然。当时此地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陡峭的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遂成烟波浩淼鄱阳湖。山湖相伴,成为中华大地之佳境,引无数奇人异士、文人墨客、官贾百姓攀登绝项,俯瞰楚地之雄姿。

  (二)

  若论对庐山情有独钟,当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兵败被追,躲进庐山。走投无路之际,被一老僧引进一片神奇的竹林,朱元璋在竹林里听得到追兵的喊杀声,外边的追兵却不看见竹林和朱元璋。待追兵退去,老僧告知这是竹林寺,凡人进不得。朱感念之,题《庐山诗》一首。007在仙人洞黝黑的峭壁上看到他留下的这首诗,其内容稍不同于网上所传。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十二州。
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分再来游。

  可是,朱得天下之后,派人寻访竹林寺,终不得见。现在,竹林寺的寺名就刻在观妙亭旁的石壁上。据考,系明朝石刻。惟有其名并无其寺,无人知道寺在何处,人们只好说是“天上的寺院”,真是像传说中那么诡异!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1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心中的寺院

竹林本无寺,
观妙亦非亭。
千秋帝王梦,
皆付笑谈中。


  自汉儒董仲舒以降,天人感应说与帝王思想合流。文人儒士好穿凿附会,把皇帝与天地奇观扯在一起,甚至杜撰神奇故事,以证开国或当朝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期其帝业永祚,千秋万代。皇上无论智愚,莫不纳受这些马屁精的逢迎曲意,甚至也加入到山寨版传奇故事的制作之中。朱元璋与竹林寺的传说,当属此列吧?可是,撇去这些封建遗迹,007宁愿相信庐山一直有一座神奇的寺院。它,不在庐山的某个具体的位置,也不在天上,而在庐山游客的心中,供奉着我佛如来,寄托着民族情怀。

  (三)

  继续讲朱元璋有惊无险的“传奇故事”吧。他在鄱阳大战的前期,吃够了陈友谅的苦头。逃避于庐山,旧劫甫消又生新劫,仿佛在劫难逃。他离开竹林不远,又被发现,险遭追杀。
  这一回,他躲进了天池寺,救他的不再是神秘竹林,而是一只可能成精的神奇蜘蛛!当时,陈友谅带着部队已近寺庙。慌乱之中,他钻进文殊菩萨神龛后面。刚藏好就烟云升起,一只五彩蜘蛛在烟云中忙个不停,不一会儿神龛两边牵满了蜘蛛丝。陈友谅和他的追兵赶到,在寺内四处寻遍,却未见朱元璋的影子,只差这神龛还没搜。陈友谅看见神龛布满了蜘蛛网,断定朱不可能躲在里边,便带着部队追出了寺院。朱元璋在蜘蛛精的帮助之下,总算又逃过一劫!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2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五):饮憾诗山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0-11 14:37 发表  
庐山是很妖的,为它留下诗句的人很多...
  
    言之甚是!庐山地处楚国,楚有敬鬼神的独特地域文化。庐山本不妖,妖的是积淀于庐山的楚文化。
  楚地还有敬士大夫的传统,江西更有耕读传家的风气。当年王勃曾在《腾王阁序》盛赞:“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确实是个人杰地灵才俊代涌的风水宝地,光唐宋八大家就有三家出在江西。风气所至,江西的小秀才们都染上了咏诗作赋的雅兴,庐山诗多便可理解。007在南昌工作多年,对此多有感慨。加之庐山奇特,千百年来吸引了各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留下无数诗篇。
  007在仙人洞休息时曾经翻看摊子上摆着的一本《庐山风光诗词》,厚厚的有几百页,书中所辑纯粹是诗词,没有任何注释,容量极大,蔚为壮观。纵然如是,007还是没有在该诗集里找到朱元璋那首《庐山诗》,也没有找到毛泽东为他太太写的那首诗。应该不是疏忽,而是诗词太多,挂一漏万。说庐山是座诗山,并不为过。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2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六):又奇又妖的庐山(再续)
  
    帮助朱元璋躲过一劫的天池寺,后被朱元璋封为“护国寺”。可惜此寺已毁,遗址上仅留两口方井,曰“大天池”,古寺即因此而得名。初到“大天池”不由哑然失笑:不知是哪个促狭鬼这么搞怪,把这两口相连的小方井叫做“大天池”。双井合起来也不会有007的卧室大,何大之有?盖因庐山有两个天池,相对而言此大彼小,故分别称为大小天池也。
  长白山天池水自天上来,天山天池水由雪山化,庐山大天池虽远不及前两个天池大,但它却是一眼神奇的清泉。它奇就奇在,无论旱涝,池水终年不涸,并且总是保持在一个水位上,千年不变。池旁石碑写着一个传说:两千多年前,文殊菩萨骑着青狮从五台山路经此处,见这里的寺僧饮水困难,心生慈悲,施展法力,双手插石,土开石裂,留下两个旱坑,又施法引来灵水,这便是眼前大天池了。传说不足为信,但池水不涸,水平不变的事实,着实令人称奇。庐山实在是奇得很,妖得很!
  007看碑文时,见两个情侣模样的青年往池里丢硬币。池水清澈见底,池底有多个盆子。据说其中一个事关姻缘,情侣若能把硬币扔进此盆,便可百年好合。那两个小青年屡扔不中,颇为泄气,女孩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直埋怨男孩仍得太中,没有考虑水的浮力。007心生慈悲,施展法力,让男孩附耳过来,秘授机宜。男孩遵嘱行事,丢出的硬币果然中盆。男孩牵着女孩,来到007跟前,虔诚拜谢。007合十还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两青年抬起头来,但见夕阳西下,霞光万丈,007身后好像泛起了一个金轮……
  嘿嘿,要是那对青年果能同结连理,要是那个男青年是个江西小秀才,他大概要编排出一个新的传奇故事来了!

  (五)
  我出外旅游前,也喜欢先查一下当地的古迹历史、民间人文,会添趣百倍。我仿佛看到了聪慧的小苍笛仰着头、听你生动地说着,不时还发表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
  你想错了耶!儿子对庐山的风光和传说不感兴趣,一路之上他就关心庐山的虫鸟。甚至在龙首崖,大家纷纷称奇悬崖峭壁斜出的那棵卧龙松时,他却仔细察看那棵青松有没有鸟窝,有没有毛毛虫。庐山的植被保护得非常好,奇怪的是庐山上极少见虫子。儿子说,他只看到过毛毛虫和蚱蜢,还听到有树芯虫在树干中钻洞的吱吱声。从游五老峰起,他准备了一个空塑料甁,让007帮他在瓶盖上打个洞,他要把逮到的虫子放在瓶里。一路上他见一只逮一只,直到下山也只抓到20来只虫子……
  007游山,喜欢吹口哨,逗鸟欢唱。山中的小鸟像樵夫一样,辛勤劳动之中不忘喊一喊号子,对一对山歌。007欢快的哨声,时常会感染某只心有灵犀的小鸟。人鸟唱和,往往又会引导更多的小鸟加入合唱重唱。歌声从一处响起,逐渐传染开出去,如若有松涛,便会是一场动人心魄的交响音乐会。可是,这一回来到庐山,007的魅力实效。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清脆的鸟鸣呼应。直到傍晚在回宾馆的路上,哨声才引来几声“呱——呱——”的乌鸦声……
  秋天的山林,傍晚时分,即使没有鸟叫声,也应该十分热闹。可是,我们在庐山却没有听到秋虫呢哝的天籁。经过花径,穿过一片松林,但觉万籁寂静,别一有番风味。007突然想起柳宗元的《江雪》,随口说道:“庐山鸟飞绝。”儿子接口就说:“花径虫踪灭。”有趣,有趣!打油下去,便有一首“诗”:
庐山鸟飞绝,
花径不见花。
百年卧龙松,
独倚龙首崖。

  到了宾馆,007找来一个当地人询问:为什么山上不见虫鸟?答曰:这里太高了,鸟和虫子都在山腰和山脚。这个解释,007不满意。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也不过一千四百多米,比它高得多的山都是百鸟共生,为什么偏偏这庐山是个例外呢?儿子说得好:这里的虫子太少,所以小鸟就不来了。问题是,庐山为什么虫子特别少?莫非被那只搭救朱元璋的千年蜘蛛精给吃光了?
  庐山啊,你可真妖!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2 编辑 ].

TOP

苍笛(hxy007)的游记

明月送我上匡庐(七):又奇又妖的庐山
  
    据当地人说,从山脚到山腰,庐山虫鸟繁多,野猪特别多。但山腰以上少虫鸟,不被叮咬,确实是一奇。
  当地人解释:此地山高,虫鸟懒得来。
  007在庐山下的星子县又听到另外一种解释:山下是湖区,这里食物丰富,是虫鸟的天堂,所以它们才懒得上庐山。
  你说,庐山多樟树,樟树能驱虫。这又是一种解释。
  但是,007想提出一种大胆的猜想:庐山存在一种神秘的物质或气场,适合植物生长,却不适合动物生长。人也好,鸟也罢,昆虫也好,野猪也罢,都是庐山的过客。能够在此长久居留的人和动物,都不是凡类。就人而言,大概只有朱元璋、毛泽东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庐山之灵气,受其庇护。
  古代帝王宁愿去封泰山,春风得意的达官贵族宁愿去拜泰山,也不会来风光更加秀美的庐山游览。也许泰山雄美,有浩然正气,连着赞美泰山的诗都充满祥瑞大气。007在1992年曾经上过泰山,印象最深的当属诗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则不一样。庐山秀美,有神妖护祐,所以连赞美它的诗都有妖气仙气。远的如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近的如毛泽东为他太太给他拍的“庐山仙人洞照”所题之诗: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两首庐山诗够大气吧!邪门的是,有的人想象歪得离谱,竟然从前一首诗中“考证”出了李白的妻子和女儿的姓名,还把后一首诗跟古代某篇情色小说扯在一起。007看了这些离谱的歪释,好笑至无言。不管怎么说,庐山真是妖得很。所以,古代帝王一般都不那么自信,对庐山只好敬而远之(朱和尚元璋是个例外)。
  自清末民初始,达官贵族在洋人的带动下才不怕神明不信妖邪,敢在庐山上大兴土木。尤其是宋美龄,1920年代在这里兴建避暑别墅,蒋介石称之为“美庐”。上梁不正,下梁歪。影响所及,民国要员们纷纷成为跟屁虫,在庐山建起了公馆别野。其中有位要员竟然把老母亲的尸骨埋在天池岭上了,并在葬地之上修筑一座不伦不类的寺庙——圆佛殿。庐山一时热闹之极,成为民国之“夏都”!可惜啊,好景不长,“美庐”“夏都”建了不过20来年,国民党就丢了花花的大好河山。007的太太进美庐瞄了一眼,见到当年蒋氏夫妇用过的那些家俱已经破旧不堪,很是一番感慨。
  共和国建立之后,中共中央多次在庐山开会,印象中也没有好结果。一次会议下来,彭大将军等一批领导人倒楣了。再一次会议下来,得意了没几年的林彪陈伯达,也被毛主席骂得灰溜溜……唉,庐山是个仙境,是个魔境,不适合来此商议军国大事的。来庐山,就当游客,当过客。看看就走,不要恋山,不要久留。

[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09-11-20 21:3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