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6个人次参与评价】

正确解读卢梭的著作(不怕卢梭显灵的请进!)

“喉舌”的题目果然非同凡响!

“喉舌”的题目果然非同凡响!还没开始解读就已经开始标榜自己的是“正确”的。

请问楼主,您想先把读者搞“正确”了再“解读”呢?还是先“解读”了再把读者搞“正确”?

领导们倒很是喜欢站在讲台上说:“同志们要正确地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
领导们一定觉得这样很过瘾,至少很有气势。
即使台下的人想说话,声音也很小,因为话筒在台上,在领导手里。


对不起,我刷大字了,从不喜欢刷大字的,以为有理不在字大,爱国不在字红。但是您的标题太抢“话筒”了,达到了声震寰宇的效果。俺的话如果用常规格式而言,其分贝最多就像一只嗡嗡叫、讨人嫌的蚊子。

拭目以待,让俺看看“喉舌”是如何统一咱们这些老百姓思想的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6 12: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0-6-16 14:07 发表 \"\"
我是来看有没有显灵,不好意思
统一思想到正确的旗帜下嘛,等“喉舌”讲话你也敢说“真无聊”。等思想统一了,你岂不是要说“无聊透顶了”。
理解吧,“喉舌”也要吃饭,而且吃得还是普通的饭,饭中可能有沙子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6 16: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16:48 发表 \"\"
可我认为是写给肩负对孩子履行教育义务的所有人的,这其中包括孩子的父母、传授知识的学校老师,以及监管国家教育的行政官员和所有肩负着对国家教育科学和教育工程建设工作的专家学者。这段文字充满了人类对渴望得到尽心履行教育义务的人的需求,渴望着人类教育科学的进步,渴望着由人类科学进步带给人类社会向文明迈进的脚步。 ...
“喉舌”继续读下去啊,“孩子的父母、传授知识的学校老师,以及监管国家教育的行政官员和所有肩负着对国家教育科学和教育工程建设工作的专家学者”之一等着听您的“正确”解读呢!
至于删帖,你还是自己先解读下去,再来说这个话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6 18:3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18:32 发表 \"\"
你此篇文字的意义为零,当然啦,我看着这帖也笑了,谢谢你带给我快乐哈!
是啊,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文字其意义好像不能说是零吧。快乐文字相对于“正确”解读主题而言,其意义可能为零。如同“喉舌”拿话筒发言时, 却突然转身打蚊子去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11:03 发表 \"\"
但卢梭要气得活转世的话,也不会冲着家长说这话的,因为说了没用呀,家长无权力、无能力用他的话去消灭万恶的应试教育,卢梭要把这话发在他的私博上、纸媒里、电视广播中、向我国教育部发EMAIL投诉,再向全国人大写信,可能也许说不定谁知道会不会有点作用。 ...
这段解读怎么让我感觉卢梭活转世晚了一些呢?为什么他要气得不行了才转世?为什么他不早点说呢?
“卢梭要把这话发在他的私博上、纸媒里、电视广播中、向我国教育部发EMAIL投诉,再向全国人大写信,可能也许说不定谁知道会不会有点作用。”
我怎么觉得这好像不是一个思想家应该做的事情呢?

能不能假设卢梭早点,而不是等到一船人都被打翻了,才活转世呢?例如: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准备给孩子作一些教育上的准备。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五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幼儿园班上的别的爸爸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张罗小学入学的事情,如考英语星级、学习汉字、学习珠心算、做公文数学、练习静坐。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19:50 发表 \"\"
这里的答案,我早解析过了,你理解不了还是记性不佳?这里的母亲们智商都相当高,只能恕我不重复了,你自己往上翻着复习吧!何为本、何为末,你始终搞不清,所以执着地本末倒置着,那谁也帮不了你。 ...
我看你满手沾着你视为蚊子的血,却没看见你解决任何一个实际的问题。
妈妈们面对你所说的现状应该怎么做?当然这是个大问题,也是我关心的问题。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准备给孩子作一些教育上的准备。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五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幼儿园班上的别的爸爸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张罗小学入学的事情,如考英语星级、学习汉字、学习珠心算、做公文数学、练习静坐。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楼主,你以为观众们是来看你表演怎么打蚊子的吗?

6月22日编辑:
楼主,对不起,我错误地使用了红字,向您道歉。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01: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5 18:08 发表 \"\"
你此帖也把带回了那段回忆中,谢谢你对我儿子的夸奖!那天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相当可爱。当时我有点不安,因为看着你们的孩子一个个地在学英语,而我却从来没有给儿子开过任何小灶,老实说,当时我是有一点点动摇,在思考是否应该调整我的想法,也给儿子报名学英语。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这么做。可就在上个月,我带儿子到学校陪我学英语时,我的同学用英语逗我儿子玩,结果令我吃惊的一慕发生:我儿子居然可以用英语与大家对话!我当时的感受很复杂,有幸福感,也有点自责,有惊喜,也有点好奇。我始终相信孩子的潜力不是成人可以精确估量的,一直以来,我都注重开发孩子本身的潜能:主动思维、激发创意灵感、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我们上的幼儿园是按最普通的公立学校,一直到现在快升小学四年级了,我们从来没有给他额外学过任何东西。我希望孩子能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尽量多地保留、激发他的潜力和主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不急于要求孩子能掌握额外的技能,只求他能从自身最根本的潜力能不受压制地健康发展。 ...
这就是你自己对我所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准备给孩子作一些教育上的准备。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当一位母亲在孩子五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幼儿园班上的别的爸爸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张罗小学入学的事情,如考英语星级、学习汉字、学习珠心算、做公文数学、练习静坐。楼主,您认为卢梭会说些什么呢?

这也是卢梭在《爱弥儿》之“爱弥儿的童年期 三 消极的教育”中所告诉我们的。如果楼主您能在当时就看过《爱弥儿》,也许你不会再“有点不安”,也许你会站出来,对你朋友那些积极教育的想法进行干预,而后可能就不再有“英语二星、钢琴四级、珠心算中级、拼音全掌握、认识1000-2000汉字、能独立阅读,同时学习京剧、游泳、国际象棋,开始做优等生数学的战士”,你的朋友甚至会对考名校嗤之以鼻,也就不再有心理学教授提醒考名校的妈妈们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不会有、、、而你在认真地看过《爱弥儿》以后,你会对你的朋友有一丝不安。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6 22:59 编辑 ].

TOP

为爱弥儿删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6 22:08 编辑 ].

TOP

“喉舌”着急跳出来干吗呢?你不就是去“正确解读”了一下下别人的私生活吗?如果你都不能把自己的眼光从把思想家的私生活上移开,关注其精华的思想,你怎么能“正确解读”呢?.

TOP

回复 40#红树林 的帖子

去过复旦,比较熟悉;去过交大,非常熟悉。走进校园,如果您读过卢梭的书,处处能感觉到自然教育的气息,甚至能找到自然教育的图腾。如果你问问同学,你知道什么是自然教育嘛,他们未必知道;如果你问问年青的老师,他们也未必知道。
但是同学会成为BBMM,老师可能就已经是BBMM,他们却很可能像您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实践着卢梭的思想,甚至这种思想会成为您的核心,帮助您抵御各种各样关于教育关于孩子的躁进和诱惑。
也许您根本不承认您家庭教育的成员对您有过自然教育的启蒙,这也是卢梭的《爱弥儿》告诉过我们的,因为最好的教育、最适合你的教育是你自己的自悟,是一个没有终点要求的教育。不需要考试,不需要讲课,你只要这样做,跟随你的兴趣以及你的心,你便可以得到教育。
其他的BBMM呢,有的像您一样拥有很好的教育家庭。有的则完全是通过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而自悟。
但是,你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您的教育氛围,很多家庭,甚至在我们这一辈还没有一个大学生。所以,卢梭要找到一种“第一,要有非常好的计划,而且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实行;第二,操作要简单。至于第二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方法,而且他许诺“不管是何人、生于何地,能以我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我所想象中的人,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当然,这是我的理解,理解对否请自己看自己判断思考。我不要大家相信我,或者听我的,我不是专家。实质上,我绝不建议任何一个人未经思考地去听别人的话。)
所以,卢梭的《爱弥儿》一定是适合每个担负教育的责任看的,大家都看得懂的,不需要老师讲,不需要像教科书那样列入大学生课程(我不知道,师范大学是否有这样的课程),最低限度下,你只要是在带孩子,又识字的话,必能有所感悟。.

TOP

回复 42#红树林 的帖子

很惭愧的说,我没有听说过黄全愈,更别说是他的书了。可见我的教育知识是很浅薄的。但我看《爱弥儿》是我老师、我朋友让我看的,也许他们觉得以我浅薄的知识看看《爱弥儿》就可以了。
说到“如果不是被逼得万不得已,她们不会给孩子开小灶,加码学各种技能。”我绝对相信,再铁石心肠、在伶牙俐齿的人,当他们谈到自己的孩子,那一定是一副温柔、善良、甚至不自觉的眼含热泪。而你,我,hxy007等都生活在这同一块热土上,所有的BBMM都受到同样的逼迫。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何种原因没有在这种逼迫下低头,我只说我的。
说到“开小灶,加码学各种技能”,以现在的考试技术、教育技术,要说13岁考上大学虽然可能但是难点,但要在15岁考上大学,对某些人而言还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不是自然的学习,必然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成功者有代价,失败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那些毫不相干不参与的同学也要付出代价,因为那些个别成功的同学给大多数同学设立了一根太高的标杆。而本来这些同学不过是想进一所普通的高校而已。
能“开小灶,加码学各种技能”又能做到保持同学心理生理健康的是哪些人?他们有那个能耐,一定教育的高手啊,他们也许没看过《爱弥儿》,一定感受过自然教育。这会使他们认识到,非自然教育是不可取的,搞教育大跃进是不行的。
如果你的周围有大学老师的家庭,不妨问问、看看他们给加小灶吗?他们会让孩子在5岁就成为那样的钢铁战士吗?
逼迫的环境是一样的,教育规律也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0: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7 00:01 发表 \"\"

描红处内容,你应该冲教育专家和教育监管者去讲。同时也应该对你自己讲。
描绿处内容,你应该冲下面这位讲: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6 16:48 发表 \"\"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爱弥尔》是卢梭专门写给母亲的,可我认为是写给肩负对孩子履行教育义务的所有人的,这其中包括孩子的父母、传授知识的学校老师,以及监管国家教育的行政官员和所有肩负着对国家教育科学和教育工程建设工作的专家学者。这段文字充满了人类对渴望得到尽心履行教育义务的人的需求,渴望着人类教育科学的进步,渴望着由人类科学进步带给人类社会向文明迈进的脚步。 ...
喉舌,您已经很虚弱了,跟自己的“正确解读”干上了。不管描红还是描绿,你一定对你的儿子履行着教育义务。
您还是早点休息吧!明日,晴。.

TOP

自我在,你砸不烂

知道,我就是那块石头,硬不说,还臭,讨人嫌不说,教育水平还很低。
高高在上吗?不知道,按理说高处不胜寒,没感觉到冷。
教育类书籍大概我没你看得多,也很少找到教育方面的专家交流。就只看了这一本《爱弥儿》(你要建议我多扛几本泰斗巨著,我是扛不出来的)。关键在于我还在按照我的理解去实践。如果有人问我有关择校的问题,我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和实践的去说。
所以,不管你骂也好、撒泼也好,轻言细语也好,砸也好,我不心虚,我的内核是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不是在18世纪实践,是在21世纪实践。
我在WW上的发言好像蛮多了,看过我帖子的人应该知道,关于择校的帖子,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砸帖子的人你不是第一个。

自我在,你砸不烂。

其实你不用在《爱弥儿》上砸我,但是砸了也就砸了,不怪你。你关于“择校”的理论,粗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卢梭在《爱弥儿》里边也说了。不好意思,俺就看了这一本书。

“毋庸置疑,良好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我并非要证明当下教育的弊端,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了;我也绝不会将陈旧的理论填满这本书。
    我的初衷很简单:反对旧有教育方法的呼声喊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出一套更好的方法呢?这个时代的所谓学术,破坏多于建设。”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5 23:28 发表 \"\"
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他们不去努力构建出一个正确的教育模式、不去放眼全球教育行进国家的宝贵经验、不去努力构建科学的教育体制,只会高调喊口号,要求家长端正教育心态,不要贪图虚荣,不要用择校来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些个撑门面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就是个遮羞布而已。掀开布头来,露出的却是:正是这帮教育领域的各路责任人,用愚民了N个年代的应试教育,老早就把N代家长的心灵给扭曲得不成样了!我国几任政府领导下的教育失败局面,他们始终是始作俑者。看了专家指责家长的“专家解读”,我不禁想起一句百姓家喻户晓的成语:贼喊捉贼!!! ...
你看你看,你把择校归因到“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这是一副多么可怕的图景,除了苏三,洪洞县内无好人了。你如何提出一套更好的改良方案呢?如果我听信了你的话,我还敢把儿子送进学校吗?

怎么说呢,如果一双皮鞋开口了,扔了换一双新的,无疑是最彻底最爽快的了。如何能避免“破坏多于建设”呢?还是对教育而言,那似乎就很难了。

当然,你是一个妈妈,完全可以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执法者和教育建设者,那些教育局的官员、研究员和专家教授、校长、教师”的事,可是你又不信任他们,甚至怀疑他们在搞鬼,这么重要的任务你能交给他们吗?

所以,古话说,破而不立,非君子之道。砸人是容易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就不那么轻松了。即使找到了解决之道,不可行又是惘然。即使可行,咱老百姓不可行,还是徒劳的。

人啊,想做什么没有用,能做什么才是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01:4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02:30 发表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支持择生择校的家长既是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又是这种制度的帮凶。理性的自利者在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理性选择是达成共识,联合行动。 ...
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人特别能忽悠,使别人都达成了一致,而自己却偷跑给孩子加码,在竞争中占尽优势?.

TOP

有几个前提

1、参与的各方人等中,每个人必有有其善。例如,权势钱家庭中的父子亦有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父子之情。
2、每个人最终倾向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他可能会或者可能不会考虑到对别人的伤害。例如,一个权势钱家庭的父母会利用他所拥有的资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点跟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我们希望别人道德高尚,但是无法把希望寄托在道德高尚上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12:45 发表 \"\"

看来你和我先前一样,也没看懂。。。。请忽略C的帖子,看007和LZ的,你可能会看出来不同的观点。。。
嗯,我准备退出了,自认只是一个招砖引玉的石头。现在砖也有了,玉也有了,石头当然可以退休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飞飞MM 于 2010-6-17 13:49 发表 \"\"

受不了,我也没看你抛砖(文汇报的那个文章也不是你写),也没看你引玉(红树林这么说我还能接受下)   ~你真够可以的啊~哈哈,你也就和我一样,近来捣捣江湖~
对对对,砖们和玉们午休了,就剩两个捣浆糊的,暖场或者走过场吧。另外,没写错哦,我这块石头是“招”砖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3:5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17 14:46 发表 \"\"
很没意思额~掐理论最么劲~~有这功夫不如大家搞点实在的解题案例看看~~顺便严重感谢cc同学的小3数学期终攻略~~~
同学,你开小差了。上教育课,问数学题。老师讲课不认真听!
另外,豆夫兄也别急,择校里边会谈到这部分的,小声说一句,有空帮我看看“亲子英语”贴。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5:28 编辑 ].

TOP

回复 99#白毫银针 的帖子

既超然物外,又何必理喻凡尘呢?既是顽石,总有灰飞烟灭,归于尘土之日。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7:12 编辑 ].

TOP

关系户子弟和附属学校

有个同学现在北师大工作,某日到上海来玩,大家都是当父亲的人,自然会谈到学校的这些事儿。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11:28 发表 \"\"
  (3)关系户的子弟。学校跟许多社会机构、部门和个人有关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在招生时照顾这些它们。还有一类就是下面提到的传统关系: ...
这种关系户是每种学校都有的,打个比方说,一所学校建在某乡,如果乡长的孩子想进这所学校,而成绩尚可的话,学校是很难拒绝的。为什么呢?学校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在人家地头上,出门就是别人的管辖范围,少不了有一些来往,谁都愿意出门有条路,而不是出门就遇到墙。不过,这种关系户在每届学生中是微乎其微的。说实话,将来恐怕也很难断绝这种人情世故。
不过关系户的孩子即使进了这所学校,他毕竟还是要适应高出普通学校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强度的。作为老师而言,有相对的独立性,所有的学生不好不好交代,某个学生不好,也没人能责怪老师。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11:28 发表 \"\"
  有些学校前身是某单位的子弟学校,虽然已经纳入公办教育体系,但至今在人事、业务上还有创办单位有联系,会为这些单位的子弟入学开方便之门。 ...
同学的孩子最终没有选择进北师大的附小,我印象中他说了以下几个原因:
1、大多数都是北师大子弟,家庭情况相似,孩子的性情、见识也都相似。
2、孩子毕竟要踏上社会,如果他在学校里边接触地都是单一类型的孩子,走上社会后,突然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未必能够适应。
3、鉴于所有的孩子都有师大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他们的未来职业选择可能更倾向于师范,毕竟这是他们熟悉的环境。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当老师,当老师前途如何也不好预料。

进了他住家附近的公办学校以后,他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当然他自己是搞教育的,教育方面的困难总还是可以化解的,可能要比进附属学校,累一些。
另外,他还说,要是儿子以后开公司的话,在他们班上就能找到合适的CEO、财务总监、技术总监,甚至是工头、工人,在师大的附属学校,就几乎没这个可能。当然这只是随便说说,孩子还小,将来未知。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7 19:33 编辑 ].

TOP

取消高考制度为什么行不通?(回楼主的话)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7 00:56 发表 \"\"
5:“择校难”源于学校的“择生”现象泛滥;而“择生”又源于学校将升学率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升学率又源自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所以,从应试教育→升学率→学校择生→家长择校难→家长无奈让孩子狂学各种技能,这其中,孩子和家长始终是受害者,是被动地接受应试教育迫害的受害者,而应试教育的始作俑者正是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教育领域的执政官员。然而,ccapging却对此似乎突然丧失了辨别能力,对此是避而不谈,只一味高兴卢梭的《爱弥尔》,对着家长拼命教育、指责,甚至当受害的家长被诬蔑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时,这位卢梭的追随者和《爱弥尔》的研究者却选择性失明,这在我眼里无疑是一种默认,故意的默认。...
在LZ现身旺网之前,旺网上的BBMM们刚讨论过类似的问题。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id=68515&page=1

“应试教育→升学率→学校择生→家长择校难→家长无奈让孩子狂学各种技能”无疑是现在教育的怪圈,并非LZ第一个发现,实际上身处这个怪圈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当然,ccpaging十篇的发言也许都顶不上LZ一句。

LZ不仅总结性的提出一个大家感同身受的问题,而且还指出了“应试教育的始作俑者正是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教育领域的执政官员”。请问LZ,如果你打算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的话,在旺网上跟一群“被动地接受应试教育迫害的受害者”讲有什么用呢?

这倒是完全应验了卢梭的一句话:“反对旧有教育方法的呼声喊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出一套更好的方法呢?”
LZ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卢梭立刻说到:“这个时代的所谓学术,破坏多于建设。”
LZ可能并不如那些在考名校过程中的人那样,感受到真正的由“应试”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也许在她看来,这一切不过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分析了,找到了症结,写一篇似乎言辞锋利的文字,两手一拍,任务完成。

解决方案呢?好像LZ找到了症结,大家群起而攻之,等人醒悟过来,手术刀一挥,症结消失了,社会这个大系统便正常了。这是多么“学术”的观点啊,但如卢梭所说,结果很可能是“破坏多于建设”的。

有人说啦,你CC算什么啊,别危言耸听,吓唬观众好哇?我不知道这种破坏是否会真的发生。但是历史上,还真有人这样干过,还真是有一场大破坏。这不是CC说的,CC没这么深刻,请见:
暮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1224

现在,如果有人提出要一刀切干脆利落得杀掉“应试”,会不会发生“破坏”呢?别问我,CC从来都不是专家。但是有一件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已经为最终的应试付出极大的BBMM一定会反对的。LZ,也许你可以查询到上海在校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有多少人,但你能计算出他们和他们的BBMM为应试付出了多少吗?能计算出他们反对的声音会是多少分贝吗?

所以,CC并非不言“应试”,这实在不是有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虽然这种风险不一定发生,但恐怕没有人希望它发生。

扭过头来又见卢梭之《爱弥儿》。似乎卢梭在说,试试把那个已经被一层层袜子包裹起来的“应试”怪物剥开,看看里边有什么。于是,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叫爱弥儿。于是,卢梭先生在书中一步步、不厌其烦地讲爱弥儿的诞生,建议爸爸妈妈们在爱弥儿的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要如何去教育和照顾。在此过程中,爱弥儿完成了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教育。新的人类诞生了。

以ccpaging之浅见,卢梭避开了“应试教育→升学率→学校择生→家长择校难→家长无奈让孩子狂学各种技能”中最强大、最牢不可破的一环,他没有切断一个成熟社会体系的循环,在血液的产生处入手,逐步地改良与替换。

卢梭的解决方案从诞生起,从婴儿起,他的话自然要对旺网上的BBMM们说。给教育官员们(不包括那些已经是BBMM的教育官员)看岂不是对牛谈琴?

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LZ好像呼吁过要教育官员、专家、学校、老师等引进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教育模式。怎么说好呢?这好像不是简单引进的事。我们好像引进了不少“先进”的东西,好像总有点水土不服。所以,这个问题还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即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样的?他们是否吸取了卢梭的精华?是否遭受过学术之“破坏大于建设”?

(别等了,聋子点炮仗--散了。ccpaging是没那个能耐给出答案的。)
=================================================
2010-6-22 编辑修改
跟楼主道个歉,原帖不恰当地使用了楼主的职业称谓。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1: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8 15:32 发表 \"\"
我几次提到,本楼是砸ccpaging的楼,几时成了“学术楼”了哟。。。。 ...
就是就是,怎么歪楼了呢?.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一



像我现在就对某些ID选择性失明了,但是红树林同志的引用帮我恢复了对这部分ID的视力。而且,我发现这还是很好的一个题目,留待晚上再写吧。
、、、
数日后续写。

=================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6-18 09:17 发表

看过卢梭不等于看懂卢梭,看懂卢梭也不代表自己就能活用卢梭。研究卢梭的学者也多数把“卢梭”当饭吃而已。再说了,哪怕卢梭复活也未必继续坚持《爱弥尔》表述的观点。
=================
看到这段话,令我想起hxy007常回的一句话: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于是我重新从电脑中找出了《爱弥儿》的TXT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联系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并不完整的事实进行分析,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前后对照,我的理解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要说这些理解是真正的正确,或者说卢梭爬起来,会对我说同样的话,我吃不准了。
我甚至都吃不准是否正确理解了“假居士的跟班”的原意。即使我正确理解了,“假居士的跟班”也完全可能跟我开个玩笑,另说一种解释。甚至他解释了以后,我还是吃不准我是否正确理解了他的解释。感觉上,这段话本身已经很像在大学里边常玩的思维游戏了。

你看看,即便是普通人的普通一句话,要“正确解读”、要看“懂”、要旁人理解得跟作者的意思完全一致,好像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信吗?嘿嘿,你试试三年级以上的“阅读理解”就信了。恐怕只有中国特色之应试教育才能培养出对“‘阅读理解’有唯一正确之标准答案”坚信不移的同学。

所以,我对卢梭之《爱弥儿》的理解只能是“‘非正确’地理解卢梭的著作”,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正常人的理解所做出的公允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如果用考分评价的话,可能小于六十分,幸好这不是考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12:48 编辑 ].

TOP

回复 126#红树林 的帖子

你又歪楼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18 15:56 发表 \"\"
你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歪楼!  
外面看看大记者挂的是学院的招牌,进楼一看,唉、、、大记者在打蚊子。不由使人想起一个灯谜:XXX大记者与喉舌--表里如一。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8 21:53 编辑 ].

TOP

农人与书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18 16:12 发表 \"\"
暴风雨啊~~~~你来得更猛烈点吧~~~大字报啊~~~久违啦~~~颇有些工作组批斗知识分子臭老九的意思~~老同学啊~~你多保重吧~~
谢谢老同学好意。怎么说好呢?

有些喜欢砸石头的,不懂得牛顿第三定律。网络上砸没什么危险,放出去就不好说了。待到自然发现更有意义的事情,就不砸了。
有的喜欢刷大字,自己看起来内心舒服,咱们得成全人家,不能剥夺人家仅剩的一DD愉悦。待到自觉了自信与自我,就不刷了。

细细想想,如此贴之大字倒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排版。老同学,趁砖们和玉们没来,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村的小伙子,浓眉大眼,长的一表人才,学习也好。高中毕业却无书可读,只好奔波于田间地头。农闲时,混迹于牛鬼蛇神之间,讨教一些知识。
一日,从牛棚出来,突然发现泥地里有一本脏且残的小书。小伙子小心拎了起来,用袖子拂去封面上的泥土,几个毛笔写就的大字跃然纸上--“正确解读卢梭的著作”,副标题--“不怕卢梭显灵的请进!”
小伙子心想:“卢梭,好像听老牛教授说过,是一个法国人。”急急翻开一看,却是满篇大字、红字写得都是大跃进中的先进事迹,(此处不一一列举,节约网络资源若干)。
“原来是一本挂羊头卖狗肉的书。”小伙子把书扔回了地上,转身欲继续前行。
就在这一瞬间,和煦的春风吹过,翻开了地上的书本,小伙子隐隐约约发现书中某几页似乎有蝇头小字。他十分好奇,重又捡起了书本,就着春天的阳光,仔细翻阅。
原来那些蝇头小字才是真正的卢梭真言,只是与原书不尽相同,猜想是老牛教授中的好事者重新做了诠释,对不对,却是不知了。
小伙子一边走一边看,十分入迷,竞未发现对面走来了村里的土化学家--汪爸。
汪爸故意撞了小伙子的肩膀,乘机抢走了书,一阵急翻。小伙子欲夺回书,汪爸不肯。几经谈判两人达成了一致--汪爸用药水把原来无聊的铅印大字洗掉,大家轮流看那些蝇头小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8 22: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18 22:46 发表 \"\"
好听的故事~~~边看你的故事,边看老美踢球~~等待看小铅字
不会吧,陪太子看老美踢球?老美的足球好像不咋地。.

TOP

俺喜欢巴西和阿根廷的马纳多纳。.

TOP

引用:
原帖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6-18 23:05 发表 \"\"
那个白胡子小老头在场边肢体语言丰富极了。有个性的1
我在想,当年他的粉丝不好学他。我就是留出胡子也还是黑的。但是能欣赏到他自由的心灵也就很够了。.

TOP

成功择校后怎么可能会受到伤害呢?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17 14:08 发表 \"\"
成功择校并且确信从中获得实惠的家长,是择校的铁杆坚持者。成功择校久而久之却发现自己孩子深受其害的人,立场就复杂了。 ...
请教几个问题:
择校当然是择好校或者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没有人会择对自己不利的学校,对吧?如果我们择对了学校还择校成功了,怎么也能获利吧?
理论上,BBMM中也可能存在一时糊涂的,择错了校。可是,怎么才算是择错了学校呢?久而久之以后,孩子已经在学校里边学习了一段时间,如果学业不好,可能有很多原因,不一定就是择错校造成的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0 17: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6-21 00:23 发表 \"\"

是哟,世道不一样了,搞数学的人在讨论时政民生,搞文科的偏偏开个数学帖……大家MS全才,什么都懂,真正懂的人自然火气特别大,在这一点上007特别能够理解楼主。
听起来好像是在批评我这个学数学的哦。外,是你先开数学贴抢我们饭碗的。我都认可数学的力量需要人文来驾驭的。你这个学文科的为什么就不能承认科学的置疑精神对人文也是有帮助的昵?
唉,什么都好讨论,唯有“I believe”是不容讨论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00: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21 00:35 发表 \"\"
这么晚还不休息 等着看巴西啊?
唉,同学,你不会是在陪太子加班吧?学多少都不要紧,睡眠时间是不可少的。看来你也是个努力的好同学啊。
晕,还以为老师们都结言了呢?原来还没下课啊。我们是不是又违反纪律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00:3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6-21 00:40 发表 \"\"

偶就是看到老师们又来上课了,赶紧回来肖习啊~~~偶们赶紧找个位置坐好哈~~
嗯嗯,我也是加班给Alex写点数学上东西。
回楼主:
ccpaging的名字很好记,就是长了个CC头的三条腿的动物,你要记不住,就写 CC 好了,腿脚可以不要,留下俺的头就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0:41 发表 \"\"
我跟着歪一把:“文”是概念方向,如首脑;“理”是技能工具,如四肢。难得言简意赅一把,也满爽的…………
晕,俺的“文”最弱了,难不成 CC 这个头也留不下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0:58 发表 \"\"
就等你回这帖呢!

你那CC和三脚什么的,我研究不来,可能不是我的强项。谜底是啥?  
ccpaging的谜底是三脚猫啊。我一定回帖。

但是,你提了这么多我问题,容我慢慢消化,如果要给个期限的话,希望是一周。另外,在好多方面我都“无知”的,说不得将来要向大家“叩其两端而问焉”。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要浪费时间。”貌似讨论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是也是浪费时间啊?慢慢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1 01:27 发表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你不会是想表达:“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吧???!!!
哦,应该是“叩其两端而竭焉”。问题多不可怕,不知道问题也不可怕,慢慢地从两端开始叩,问题总会水落石出的。这是在解数学题时常用的方法。
好像有时候“高不高”是不要紧的,与裹足不前相比,重要的是迈出第一小步,也许走的不是那么正,说不定方向也不对,但总是可以慢慢地修正。
再借助孔老先生的方法,总能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高低都不可限量。.

TOP

非正确理解之二:卢梭讲的是自然教育

引用:
原帖由 豆豆爸爸 于 2010-6-21 08:01 发表 \"\"
没看懂大家争的是什么,只看到《爱弥儿》进来了。
女儿上小学前我接手教育,老婆让我充实下理论,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儿》。4年中国式教育体验下来,感觉是卢梭老先生的理论,跟中国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可能卢讲的是人 ...
我理解的与您有些不同,卢梭讲的是自然教育,有营造自然的环境、处于自然的状态、遵循自然的过程、获得自然的结果、、、还有别的我没有领会到的别的“自然”。

现实的教育状况在很多方面都是非自然且反自然的,例如:
非自然的学习环境:把孩子送进成绩好、功课好的同学中去,把权势子弟送进权势子弟中间,把富人子弟送入富人子弟。在这种非自然的环境中,同类孩子中不好的部分没有被抑制和抵消,其不好的影响可能慢慢超过同类聚集所带来的好处。搞林业的人知道,单一品种的经济林总比自然森林更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弱。
非自然的学习状态:不相信同学有受教育与提高自己的初始愿望,灌输而不是强调通过迎合同学的初始愿望去学习。
非自然的学习过程:为考试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得自身的进步。训练考试技巧、死背知识,而不是对问题追根溯源。

最后得到非自然的学习结果:
不能为社会提供方方面面受到与其社会职能相适应的人。
不能为社会提供自然健康的人,更多的却是不断受到考试重重打击、不断收到各种恶评的非自然健康的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12:47 编辑 ].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三:制度与愿望的对立(一)

不知道我是否正确理解了楼主言论?择校的原因在于应试,而幼升小采用应试的手段更加深应试之恶。我同意我的这个理解,这好像有点废话,被砸过多次以后,自己也有点吃不准怎么才算是“正确理解”别人的话了。但这个理解很重要,因为下面将围绕这个理解而展开,所以,为避免错误理解,大家就权当是我自己的观点看好啦,对错在你。
幼升小考试、小升初的证书、中考、高考,可能某些人还要面对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应聘面试等等,在这些所有的考试中,高考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集中注意力,下面只就高考展开分析。

高考是什么?为什么有高考?说到高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举,先让我们看看科举是怎么回事?

关于科举,我前面是列举过材料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阅。可能也有些BBMM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在这里还是准备以鄙人有限的知识对科举做一个非正确的解读。但我确实不喜欢那种两句一个引用出处的考据式学术文章,写起来力有不逮,读起来也是费力,所以,我只保证做非正确的解读,对错在你。

科举始于隋朝,主要功能是选拔官员。在此之前,官员主要是贵族世袭和现任官员推荐,在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不多的情况下,管理工作比较简单,这种世袭和推荐的制度可以支持当时对官员的需求。随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疆域拓展,管理工作复杂了,国家所需的官员不足。而且,国家管理者还发现,贵族的素质一代比一代差,官员的缺口更大。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科举这种从民间选拔智者补充官员缺口的制度就诞生了。这一诞生就不得了,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不仅中国人搞科举,英国人也从中国学习了这套制度。

所以,科举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管理国家的需求,跟考生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不是一回事。.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三:制度与愿望的对立(二)

前面说过,科举是一种制度,目的仅仅是用于补充官员。在二月河写的《康熙大帝》曾经写过两件事,一件是举办鸿儒科把明朝遗存有学问的人召集起来,编写明史,避免他们在民间结党反清,另一件事是,康熙初年(不确定)举办科举考试,因兵祸连连,国家初定,书生缺乏,竞使粗通文墨的明珠中举。由此两件事可看出来,康熙视科举为工具,缺什么取什么,要什么干什么。康熙后期,更有一些书生越过科举考试,被康熙直接提拔,如高士奇。不过,大部分的考生视高士奇之提拔为奇遇,可可遇而不可求。
那么,科举是不是可以由皇帝说了算,予取予夺呢?不完全是这样。国家初定,官员缺口大,需要科举,这不是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国家定了,生活安逸,官员缺口也不大,是不是就可以不办科举了呢?不行,因为大家为了科举考试接受了“头悬梁,针刺骨”的教育过程,有很多的才俊之士,不把他们弄到翰林院里边去搞研究,难保他们心中没有怨气,难保有怨气又有才华的几个人,结为朋党作乱。有才气有智慧的人是得罪不起的,把他们选出来去抄书吧。这是乾隆干得事。前面永乐帝也干过。
有没有不信邪的,不搞科举,最后被推翻了的呢?有啊,有人说辛亥革命跟清朝废除科举,以及传统科举不能纳西学之士如孙中山等入朝,有一定关系。当然,我也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关系。
不过,历史上才俊之士不能通过科举入仕、施展抱负的,一种是焉了,改写游记、鬼故事、爱情故事什么的,一种是毛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毛了可能就是以一顶百。其它情况有吗?我不知道,你来补充补充?

(好像有点跑题了,跟择校、考生父母没什么关系,不能怪俺,科举是跟这没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00:1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6-22 00:06 发表 \"\"

楼主这篇回帖是给WW最佳辩手的吗?
一般来说,育儿贴中不需要有这么激烈的言辞,在WW上时政板块才会如此。所以你让大多数人觉得惊诧。既然你是新来的,就好意告诉你这规则。自己家的孩子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网上讨 ...
适合人来疯,像007这样的,旺爸好像也有点。.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三:制度与愿望的对立(三)

有人问:A,你说了这么多科举,好像也有点歪楼哦!你都没说科举和高考是不是一会事?让我想想、、、
科举的时候,所有的考生都是要脱光衣服接受检查的。
高考呢,现在有女生,不好意思搞这个调调的,不过每临高考,当地无线电管理局有一个特殊任务,开着无线测向车追查永不消逝的电波,开着无线电干扰车实施全频谱的无线电压制。
科举考试期间一律不能上公厕,拉屎拉尿在一个屋。
高考期间可以上厕所,现代文明,以人为本嘛,好像有老师陪同的(是吧),这也算是一种压制性干扰。

当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即它们都是制度之一种,有着独立的利益诉求。这种制度还有各自的机构予以实施,(我承认,这是废话,没有机构制度怎能实施呢,不准随地吐痰都有专门的机构管,何况是这么大的大事)。科举的机构是学政,高考的机构是教委(我吃不准,对错由你)。它们从国家那里拿到拨款,然后使用这些拨款,最后把国家需要的人才还给国家。

所以,科举是制度,高考还是制度。

说到这,如果我们把一系列的问题都归于应试,然后把矛头指向教育行政官员,把他撤掉换一个,能解决教育问题吗?
不行,他的任务就是从国家那里拿钱,花出去,再选拔人才。换谁,他也是这个事。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3:35 编辑 ].

TOP

回复 262#红树林 的帖子

别急别急,如果需要等待一个高质量的回复,俺愿意的。不过,我还是视自己是插科打诨的,其实还是再等玉们。.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三:制度与愿望的对立(四)

前面了讲了这么多制度的事儿,这次咱们说说愿望吧!我这里指得是受教育的愿望。

要上小学,要上中学,要上大学,如果这位同学还不厌倦的话,还可以读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教育的愿望,我对《爱弥儿》的非正确理解好像支持这样一个结论,卢梭也相信这一点。如果有一位同学不愿意上小学,肯定落在了ccpaging这种非正确理解卢梭的人的手里,被带坏了。

那么,这些愿望是不是一定能得到实现呢?你学政不是搞教育的吗,我要教育啊,你怎么能不给我教育呢?

我的非正确理解是,不一定。他所谓之教育,与我愿望之教育不是一回事。当他的利益与我教育的愿望一致的时候,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一致的时候,我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我的愿望很强烈,非这么干不可,那就必须付出非常之代价,包括但不限于金钱。

譬如说,我的运气很好,83年参加高考,正好碰上俺们那旮旯高中两年改三年,省重点出第一批高三,市重点没毕业生,俺们区重点是获利了,全冲进大学、大专。那时大学大专是享受国家拨款的,每月还有额外补贴。国家缺人才啊。像我这种略通文墨的人也混进去了,惭愧的说。
但是,俺运气在高考时被用尽了,大学毕业后,我的愿望是读第二学位,不是读研究生哦。但是,不行,国家缺人才啊,赶紧送到国营企业吧。我的愿望没有被实现,甚至都不好意思提。国家太缺人了,也不富裕,给你钱读本科,就烧高香吧你。我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实现。

你说美国?美国也这样啊,前几天看见一个报道,说美国碰上金融危机了,州政府劝大家不要上大学了。州里边最需要的7种人才,如超市售货员等,都不需要大学知识。哈哈,现在的美国高中生跟我当年一样,不能实现教育愿望了。看到这报道,心里是有点幸灾乐祸的。

回过头来,看到儿子,我又高兴不起来了。高考这个制度是为哪些部门培养人才的?公务员、行政人员、国营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它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现在需要公务员吗?好像有个公务员与人口的比例的排名,俺们好像蛮高的,不过据说对公务员的统计口径有争议,大家自己感觉吧。国营企业需要人吗?笑话。国营基本等于垄断,那就是说,它不需要员工赚钱,多一个员工就多一个人分钱,人越少越好。当然,有一些国营企业是好的,他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他是努力的,譬如说,你所在的那个国营企业。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3:37 编辑 ].

TOP

非正确理解之三:制度与愿望的对立(五)

(绕了一大圈,你肯定累了,我也累了,立刻收官。)

非正确地理解卢梭,卢梭在《爱弥儿》是否定制度对自我教育之益处,他对学院(应该是指当时的)嗤之以鼻,他认为制度只会扼杀人类之天性(非正确地理解为受教育的愿望,对错由你)。
他好像在告诉我们,制度只会去做它想要做,符合它利益的事情,制度跟你的愿望是对立的。
当然,我不这样认为,就像旺爸说的,咱得了便宜,不能把它说得太过不堪。但是,我认为,当制度的利益和我们教育的愿望是不一致的时候,那冲突就发生了。而我们离制度的要求越近,越是迎合它的要求,我们离自己的愿望就越远。
如果要实现自己被教育的愿望,而高考又是必需要参加的,那我只能参加。

中考能省哇?小升初能省哇?期中考试能省哇?期末考试能省哇?教学水平抽查考试,能省哇?幼升小的考试,能省哇?
能省的都省了吧,上赶着去迎合制度的需求,制度是不会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稀里糊涂地满足你的教育愿望的。

(完,洗洗睡,累死我了、、、).

TOP

回复 249#红树林 的帖子

哦,对不起。我错怪了您使用大字。
你试试,左手按住 Ctrl 键,右手调节鼠标中间的滚轮,看看能不能放大缩小网页上的字体?很多新版本的浏览器都支持这个功能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3:40 编辑 ].

TOP

要行使自由的权力,很累,想得脑仁疼。想通的,成了思想家,想不通的,搞民主去了,还是投票比较简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11:12 编辑 ].

TOP

清秋大梦

引用:
原帖由 桥哥 于 2010-6-22 19:37 发表 \"\"
我初步站在正方一方。
同意。我们站在一方。开个玩笑。

会不会我们把“择校”和学校的想象得过于可爱了?

有时,我也坐在家里想,要是咱们镇上有十所风格不同的地段学校就好啦,咱可以自由的选啊择啊,这个学校不满意,换下一个,这个班不满意,换下一个,这个老师太年轻,经验不足,换个年龄大点有经验的老师,年龄还不能太大、、、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突然,孩子他妈把我摇醒了:“分发的SB门票下来了,是7月的。”
我惊呼:“完蛋,儿子他爷他奶9月才能来啊!咱就不能另择一个时间吗?”
老婆说:“想得美,你以为你是谁啊?做你的清秋大梦吧。”
于是,我倒头又睡下了。

醒了再想想,十所学校,怎么可能呢?现在就造了三所小学(两所民办),儿子班上超员到50人。能多造一所学校,满足制度规定的每班30人,我就要烧高香了。
再仔细想想,十所学校,这么大的校园面积,这么多的老师,为了打造不同的教学风格,班多而学生少,咱们这个镇付得起吗?能维持吗?会不会倒闭掉几所学校。这好像完全可能发生的哦,毕竟学政只管为国家提供人才,够了就行。拨款也只有这么多,都按人头给的,多请老师,老师的工资就要下降、、、诸如此类。

想了又想,算了又算,好像都不可能实现似的。除非这个BBMM倍儿有钱,赞助一个学校出来,除非这个BBMM倍儿有权,市里区里的学校随便选。要是我这么想,我能超越权和势,超越其他老百姓获得更优质的教育,那我还是老百姓吗?怎么想,这事儿好像都不靠谱,像做梦一样。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2 22:44 编辑 ].

TOP

歪楼不是我的错

引用:
原帖由 红树林 于 2010-6-23 01:26 发表 \"\"
改着改着,中间不断出的事,最后也和我们这里一样,改歪楼罗!
…… ...
有一个公司接了一个批量生产大衣柜的活。做这个活的经理原来是做财务的,把这个活安排给一个电焊工出身的工头。工头一直认为木头做的东西不如铁做的结实。他要求下面的木匠员工们在所有经过精挑细选的木料上包一层铁皮,再把铁皮的部分焊起来,这样做出来的大衣柜才能令他满意。可是,木匠们不会焊啊。于是工头就给大家办培训班,定期考试、评比,用奖励、奖金等激励木匠们学好电焊技术。最后,大衣柜终于被批量的生产出来了,木匠们还按照电焊技术的要求对大衣柜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完全达到了工头所要求的标准,外形也很美观,基本等于埃菲尔铁塔的家庭版吧。公司把货交给了甲方,甲方收到以后勃然大怒,我们要的是大衣柜,你们怎么给我埃菲尔铁塔啊。甲方退了货。现在公司的仓库里边堆满了埃菲尔铁塔家庭版。
木匠们很委屈,拿不够工资啊!
工头很委屈,尽心尽力了啊!
经理很委屈,我一干财务的,我容易吗我!
木头们很痛苦啦,我们都是被选出来的精英木头,干吗给我们包铁皮,干吗用焊枪把我们烤焦!
种树人很伤心,十年树木啊!

如果是你接手这个烂公司,你打算怎么从哪里动手?

关于歪楼:
事实上,我自认对歪楼是有很大贡献的,但这不能怪俺,俺是学数学的。让学数学的谈论教育,还大量的写各种文字,不歪楼是不可能的。
如果搞教育的多写教育、搞人文的多写文字,把那个学数学的想说的话都写在前面,让学数学的无话可说,让他灰溜溜地回去搞数学,这楼就一定不会歪。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3 19:3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