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22 01:20 发表 
我比你更過份呢!小混從幼兒開始,凡是未經思考的發問,我一概不作答,啟發啟發讓她再去想想。
小學一年級,她來問功課,我就指個方向,也不作答。她會想方設法套我的答案,我就隨便給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她喜滋滋地交差去了,隔了一天,又哭喪者臉拿著本子來給我看紅叉叉,我一臉無辜地說:誰規定父母非得會這些啊?還是別問我了,免得又錯。
從此,天下太平,功課就沒我甚麼事了。偶爾見我在旁邊,她會隨口問問,我也隨口亂答,她會狐疑地看著我,思忖著我的答案是否靠譜,最後還是自己想辦法去了 ...
嗯,不得不“严厉地指责”下,你这个行为结结实实是个厚妈的行为。
如果孩子能说出“我不玩XXX,要去看书了。”妈妈会感动。是的,如果孩子这么说,真的应该感动,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通过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压力,让孩子自觉自愿的说出来,就难上加难了。
应试教育的直接效果,简单易行,不管搞素质教育的人如何批评,不管妈妈们愿意不愿意,它就在那里。趋易避难,本来就是天性。
如果应试的压力小一些,在应试和素质之间尚有转圜的余地,还算有一条路可走。如果应试的压力大,应试和素质之间就只剩下一条细细的钢丝了。要走这条钢丝,对家长老师孩子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对这种挑战视而不见,肯定是错误的。完全顺应应试教育,孩子吃不消,也是错误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必须用两手了,一手抓住钢丝,走不下去,吊着爬上去,一手呼吁降低应试要求。
要说降低应试要求,校方和老师都不可怕,“我不甩你就是了,能奈我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5 07:0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