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来吧,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

举个栗子吧

无语了,想批评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说个具体的事例,你是怎么教的,孩子又是怎么理解的,大家帮你分析分析。.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fcfld 于 2011-11-24 15:43 发表 \"\"
我让他读题,读一遍,他能做了我高兴
他不能做,再读,然后提醒重点句子,当然这个时候这分贝是上去了,要是读三遍还不会,我想我大概摩拳擦掌了
我换人吧
小二生,其实几乎包括整个小学各阶段的孩子,他们不是通过语言来接受和理解信息,或者换句话说,通过语言来理解信息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要通过学习来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你让他读N遍,他不明白,就还是不明白。俺儿子现在已经是小五生了,小二有啥应用题,我已经忘记了,不过,我印象中,在整个小学阶段,还没有遇到过不能“摆弄”、不能“编故事”、不能“表演”的数学题。

别只说不练哦,也别让孩子反复的读题了,再碰到不明白题意,让孩子把棋子、黄豆、花生、米粒,随便什么东西,拿出来练。.

TOP

回复 94楼fcfld 的帖子

何不让孩子跟你一起做呢,你来画样子,他来剪、沾。.

TOP

回复 97楼fcfld 的帖子


多让他尝试。即便明知道他做的不对,也不要急,让他撞墙去。撞墙了,自然会反思。你不让他撞墙,按你说的一做就成功了,他就没有反思的机会了。画个正方形不正,做个正方体不方,鼓励他再试,今天做不了,明天再来,你就先打算他做个十次几十次,心里就不急了。

父母亲和孩子都不过是共享一段生命的过程,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lislin 于 2011-11-24 16:32 发表 \"\"
LS讲的很有道理哦!不愧是前辈。学习了。昨天一道应用题是今天是星期三,再过10天是星期几,讲了几遍也反应不过来,后来拿来日历研究一下就完全明白了。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想各种方法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 ...
儿子小时候,俺也没少走这条弯路,也急过,也吼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孩子的理解能力。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怀疑都是不对的。“一条8CM长的绳子对折三次后有多长?”俺懒得说,自己剪断绳子去试呗。.

TOP

回复 105楼luying21cn 的帖子

不会。抽象是建立在大量具象之上归纳总结思考以后形成的,顺其自然地发展就可以了。.

TOP

回复 113楼chgtq 的帖子

那真正是“教材”,不是“学材”。学生看“教材”就看不懂,一定要老师教。这样的话,实际上根本否定了学生“探究”的可能性。
如果老师认可“探究”,那还行。如果老师不认可“探究”,就可能变成灌输和死记硬背了。

书太薄了。.

TOP

回复 118楼chgtq 的帖子

是的,问题很多,一言难尽。

如果把同学对数学的认知比作一棵树的生长,那么,知识就是这棵树上的果实。一棵树从幼苗到结出果实,往往要经历一个蛮长的过程,要从土壤中吸取营养,要进行光合作用,要先长叶,要先开花,要经风历雨、、、现在的教学把这些过程全省,老师把知识的果实直接粘在了树枝上。当然,这也不容易,果实容易掉下来,要反复的粘啊粘。到了秋天,别的树还结不出果实,这树,看起来已经成绩斐然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iwei200319 于 2011-11-28 13:05 发表 \"\"
线段图确实是好方法,很多题目都是一下子理解不来,但线段图画好了,就一下子看得很清楚了,但是目前儿子碰到的问题是图老是画不准确。
在数学的历史上,以“形”解题是埃及人和希腊人的强项,中国和印度则善于使用"数"。形和数都可以用来研究数学问题。数学上几次大的发展都跟形数的结合有关。所以,用形来解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普遍来说,小学数学对“形”不够重视。所以,在画不准是正常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像学习“数”一样,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换言之,有些问题,用“数”可以解的时候,不要满足,刻意地试试用“形”能不能解,如此形数的能力可以在相互对照、相互促进中逐步提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