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呼吁旺网上的家长联合起来发电邮、打电话或写信给市教委

引用:
原帖由 nnukny 于 2009-1-3 17:18 发表
我们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小学的时候有2个版本,我们学校学老的,有的学校学新的2期,在小学前3年,明显是读新教材的学生字认得多,好象有差异,(但是学2期的孩子苦,家长更苦),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现在初中 ...
这不很说明问题了吗?读老教材很轻松,最后效果也一样.那这个新教材有何意义呢?不是折腾人吗?
教委难道有权不听民意吗?难道是我们家长瞎说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瞳心 于 2009-1-3 20:42 发表
推翻了新教材,重新用老教材,不是教委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教委会这样做吗?
或者重新编一本新教材,谁敢去重新编?编教材要几年?编完审核要多久?全面铺开要多久?
是啊,看来大家对教委的苦心还是领会不够,还得多多学习.不过,说到"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这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有时甚至是很了不得的事,否则会有这30年的辉煌吗?所以说邓小平是伟人,就伟大在这一点.
做家长的,自己心里明白掌握好度就行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葱妈妈 于 2009-1-4 14:07 发表
现在的小学教程是
语文在当英语教----泛读
英语在当语文教----单词和语法
数学在当脑筋急转弯教----奥数
有意思!还真是那么回事..

TOP

盼星星盼月亮,只盼那减负真正来

最近关于二期课改教材的话题超热,今天解放文汇两大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虽然都是原则性的,但还是透露出高层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转两段:
" 第五,关于教学改革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别不要搞得太大,学理工的应该关心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第六,关于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问题。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要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在制定规划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不少。只有把这些重大问题研究透彻,找准问题所在,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规划才能看得远,同时又有针对性,有现实感,真正成为管用的规划。
   
    制定教育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组建跨部门的工作班子,建立强有力的、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咨询队伍。工作班子和咨询专家的挑选要公开透明,体现规划制定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规划的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要使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这样,规划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历史上站得住。"
   
    (本文是作者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作了修改和补充。)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希望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能早点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