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大家都是搞数学的 ... 只不过有的靠利用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愿望赚钱

除了为了得奖为了升学,学奥数到底有什么好处?奥数与数学有什么区别?奥数竞赛应该算能力测试,还是课程测试?奥数能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吗?如果能,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语言表达训练就很好,既能训练思维能力,将来生活工作中都能用到,为什么一定要用奥数?
我从来没有弄懂过奥数为什么那么热,请达人指教,谢谢!.

TOP

回复 8楼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解释。小学生读奥数多数是被升学绑架的,确实不适合读啊。奥数遍地开花,哪有那么多的天才。.

TOP

回复 61楼diena 的帖子

语言能力训练,二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有过推荐,如果没有较好的训练,表述又不注意的话,会很容易看出逻辑混乱,概念不清。
看哲学书,逻辑也归于哲学,不过,看这种书真的很累,不比学奥数轻松,没有兴趣大概也看不下来的。.

TOP

回复 29楼SHINE-ON 的帖子

那些高分的人应该是聪明的,人在异乡,总是多辛苦几分,如果他们从小在外国读书,凭他们的智商,可以更好,从这点来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TOP

以前看到一条微博,大意是奥数对中国的毒害在20年后可以看出,没有说为什么。家有孩子,也打过奥数的酱油,自然记住了,我不懂奥数,不可能想通为什么奥数会有那么大的危害。

看到seaheroli帖子说,奥数中很多专题都是套公式的,他家孩子不喜欢,我孩子以前读奥数时也说有些题只要套公式就很简单,但是老师不说为什么套这个公式,不讲道理不讲这个公式怎么来的,所以不喜欢,我没有能力弄懂的,打了几个月的酱油也就走人了。孩子是不是因为羡慕嫉妒恨才这么说奥数的呢?我想不是的。

所以,我想,会不会奥数记公式做题的模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活跃度?因为预先告诉孩子公式。一般难题,如果不教孩子套公式,在他脑子里,会想很多方法去解题,虽然多数路径是错的,但是他思考了,他不套用别人总结的公式,也不迷信老师教的公式,是不是这种思维就是独立思考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有人说奥数害人?

那些聪明的勤奋的孩子在奥数上胜出,是不是得益者呢?我很怀疑,因为即使没有奥数,他们也应该是胜利者,他们具备胜利者的条件,一是聪明,二是勤奋,三是家庭重视,四是有一定资源,如家长指导、财力和请好老师的能力。如果奥数真的像有些人说的副作用很大,那么像我孩子这样平平的人也罢了,那么高智商的孩子岂不是吃亏了?我一直认为高智商是最优质资源,浪费是最大的可惜。.

TOP

回复 77楼ccpaging 的帖子

您客气了,我对教育真的不太懂,没有专业学习过,可能是我陪着孩子成长的,可以关注到孩子成长的每一点变化,也算优势吧,只惜我孩子不让我扒他的事,有些事作为案例探讨也很有意思。.

TOP

回复 78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我不懂奥数,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奥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可能他听不懂,也有可能小学阶段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讲推理过程,还有一种可能是老师课堂上不讲,家长在家里教,中学没奥过,无从知道。或许你讲的公式推导在初中以上的奥数课上有讲。

女生在求学阶段不仅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名校男女生比例约4:6,有一种说法是,男生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女生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我觉得这种解释比较合理,学校那么多课程,不可能样样都喜欢,女生愿意多花精力就容易取胜。虽然我家是男孩子,倒是觉得女生受好的教育更重要一些。

智商,如果经过科学的测试,凭感觉认为的聪明、高智商真的是高智商吗?我只相信用科学方法统一标准测试出来数值才有意义。我还有一个想法,真正高智商(130以上)的孩子,愿意接受这种的训练吗?天才,在某些方面的想法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TOP

回复 92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智商,是对人聪明程度的科学表述,感觉无法量化,就没办法研究。.

TOP

回复 103楼ccpaging 的帖子

社会竞争中,高智商的人总是更容易胜出,不能以他们为标杆。分析过应试教育容易胜出的人的类型:1、高智商者,绝对优势者;2、成就优势者,渴望成功;3、竞争优势者,喜欢超过别人;4、学习优势者,喜欢学习,总能学到点东西;5、思维优势者,爱动脑筋。

但是有一些其他优势的孩子,这些优势在社会中非常重要,因为不喜欢应试教育而被淘汰,对他们对社会都是悲剧,比如,领导优势者,战略优势者等。孩子大了,如果不能在应试胜出,可以挖掘他的优势,扬长避短。.

TOP

回复 107楼SHINE-ON 的帖子

爱迪生无法就学,记得是他不停的发问,老师应付不过来,他妈妈领回去自己教了。爱因斯坦五岁不会讲话,估计是个传说,因为国外非常讲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幼儿的智力最先表现第一重要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新妈妈都要重视的,要有意训练一下。.

TOP

回复 110楼ccpaging 的帖子

是的,我孩子出生时,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的一个标准,就是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智力发展的表现,我是老老实实的按照这个标准做的。教育研究的资料是很多的,尽量利用,我是知识的消费者。.

TOP

回复 114楼SHINE-ON 的帖子

说得残酷一点,中国的教育,就是选拨一小部分人,淘汰大部分人的过程,过程是分阶段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研究生,如果还没有被淘汰,没关系,工作中能力不够,只能做与其学历明显不匹配的工作,还是会被淘汰,还有一些出挑的,基本可以称精英了。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多数人的努力,包括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是为了不被淘汰,其间也有会顺带提高点能力。这就是现实。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成就一个人,应该有前瞻性,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在我眼里,应试教育根本不算教育,是选拨人的一种方法而已。所以,有些明智的有能力的家长选择昂贵的体制外教育。另外,中小学中的公办名校掐尖真的是很卑鄙的做法,他们占用的是公共资源,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培养学生是他们的义务,有什么权利掐尖。.

TOP

回复 120楼油条 的帖子

有人要掐,有人愿被掐,不干我事,只是表达一下态度,如果我孩子愿意加入掐的游戏,我也不干预,18岁也不是一天长成的,只需告诉他事实就可以了。.

TOP

回复 122楼ccpaging 的帖子

针对公办教育,与家长无关,此地的家长为孩子操的心够多的了,但是他们不是专家,公办教育机构应该是,他们应该有专业人员研究科学教育方法在学校推广。.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6-2 20:11 发表
在儿子所在的公办小学,我碰到很多家长。大部分家长要的就是普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家长看的懂,就业的路很宽,生活的好坏也跟大学关系不大。活着,很简单,幸福,也不复杂。

反而接触了一些知识分子,老师什么的 ...
知识分子、老师更关心教育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验,也是这样成功的,就像商人肯定更重视培养孩子的经商能力,公务员都想让孩子也成为公务员。.

TOP

回复 121楼SHINE-ON 的帖子

就看硬性规定的55%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有什么依据?既不考虑人口基数在减少,又不考虑学生能力的提高,试卷逐渐变难,分数日益提高,家长学生除了在竞争中想方设法胜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