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请教 “老猫 ”老师

喵呜

既然有人点名问,一定要回答了。不过不算什么专家,也只是一家之言。

首先、不学奥数会不会引起初中数学学习困难?
   不会。
   如果会困难,那么那么多没学奥数的孩子们就完蛋了。事实上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学过奥数,而大多数孩子顺利的学完了初中数学的全部课程并顺利毕业了。

其次、学习奥数会不会对初中数学产生帮助?
   会。
   帮助是肯定有的,当通过学习奥数,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不仅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帮助,甚至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帮助。
   
再次、学习奥数会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多少帮助?
   很少。
   奥数学习对于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有相当的帮助,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效果。但是对于相对较为简单,对于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的初中数学学习,短期的效益还不如题海战术有效。

最后、是否只有奥数能对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产生帮助?
   当然不是。
   个人认为,奥数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最好的手段(连“之一”都没有)。但是奥数决不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唯一的手段,事实上任何课目都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果孩子不喜欢奥数,那么逼着孩子学奥数,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本人很反对家长逼着孩子学奥数。

总之
奥数是很好的学科,但是不是唯一的好学科。
由于每个孩子的喜好不同,不应该走上奥数的独木桥。对于孩子的选择,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于初中的学生,大纲内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父母,不要因为别的家长在读,就去凑热闹。要学会适当的为孩子承担压力。
实际上发出声音的永远是少数人,但是他们是发出声音最多的。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07-7-16 20:0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INGMM 于 2007-7-16 16:41 发表
请教老猫老师,听说今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若没学过奥数,是做不出的.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这样。
这题所采用的方法一点都没有超出要求,如果平时做题习惯思考的学生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对这题的第一小题感到困难的同学。要么平时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听讲。要么做题不动脑筋,只管做完了交给老师。反正见到证明角平分线,除了证明两个角相等以外,也就向两边添垂线这种做法比较常见了。想到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学过奥数的,用了四点共圆,自然也解决了,只是运用超出要求的知识是否合适就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了。

这题的后两个小题,本质上是第一小题的推论,做出第一小题的,大多感到后两个小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同学仍然在后两个小题上被扣分。那又是基本功的问题,思路已经贯通,却不会如何表达。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07-7-16 17:3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piyrw03 于 2007-7-16 16:58 发表
确实有从来没有专门学过奥数(主动没有去学)的同学,今年中考数学照样取得150分。非常认同老猫老师的观点,除了“奥数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最好的手段(连“之一”都没有)。”,当然想来他是想强调些什么。
倒没有想到要强调什么。
当时写到这句的时候,就犹豫了一下,这句话比较容易引起争议。
想想还是写上去了,因为这是我的感受。

我从初一开始玩数学竞赛。一见钟情,相见恨晚,。。。。。。非常的投入,六年转眼就过去了。
考进大学以后,就没有再接触。后来就进了工厂,做了计划员。
结果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速度比别人快,同事们都说,毕竟是大学生。(那时候厂里面大学生还是不是很多的。)
但是自己知道不是,于是就想啊,想啊。终于有一天想通了,原来是当年初中玩数学竞赛的时候培养的很多习惯,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运用。
于是有了上面的感触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07-7-16 20:02 编辑 ].

TOP

回复 #8 刘蕙妈妈 的帖子

但愿是真的明白了。

强调一下:
1.奥数是好东西。
2.不是好东西就一定要。
3.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TOP

引用:
原帖由 wood 于 2007-7-17 13:12 发表
学奥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奥数;教奥数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奥数。
这样的境界是值得追求的。
这样的境界还不是最高的。

学奥数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奥数的也为了培养能力。
这才是至高的境界。

到那个时候,用什么学科来培养能力都无所谓了。

我有一个朋友做到了,我还没有做到,但是我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TOP

引用:
原帖由 炫炫爸 于 2007-7-18 14:09 发表
最高境界是学奥数,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哈哈。。。。。
苏东坡一日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佛”。苏东坡:“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佛印摇头。苏东坡:“屎”。不久,苏东坡很得意的把这件事情告诉苏小妹。苏小妹:“你认为你很胜利了么,其实你输了”。苏东坡:“为何”?苏小妹:“佛印心中有佛,所以见世间万物皆为佛,你心中有屎,所以见万物皆为屎”。.

TOP

你能在屎中见佛,那也是高段。

只怕某些人是一颗屎坏了一锅汤。.

TOP

引用:
原帖由 梅子2008 于 2007-7-18 22:50 发表
不好意思,踩了蓝贴,踩的不是LZ,是回答者
^_^
这个贴中的好评,恐怕大多也是我赚下的。加一个蓝贴,也不算亏。.

TOP

引用:
原帖由 梅子2008 于 2007-7-18 22:48 发表

老猫也太不厚道了吧,如此出言不逊,
而且暴露了一个最大弱点,没一点幽默细胞

为人师表的就不该学习幽默和调侃,就想把谁都当学生,想训就训一顿?

以为在你们教室里呢?望了自己在哪里坐着呢吧?
??

哪里训人了?
貌似是你在训我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echooooo 于 2007-7-18 23:41 发表
貌似颇有点郁闷吧?
兄弟间的调侃,总有人会不怎么理解,这不,有人拔刀相助了吧!
下次,大庭广众之下要注意着点——“小处不可随便”,嘻嘻。
呵呵。
echooooo兄啊,还是你理解我。
算了,不说话了。
应该向旺旺爸申请一个圈子,在里面可以任意闹。
圈子名叫什么呢?
“够不够砌墙”好不好?
.

TOP

回复 #33 echooooo 的帖子

咱境界本来就弱。.

TOP

还顺便验证了一个事实。
当10个好评成为精华以后,不会取消精华的。
:)
相当然一下,如果10个坏评,关闭帖子以后,再顶也不会解除关闭。

只是不知道,如果有人拼命的顶,会不会成为关闭的精华?
就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那样。.

TOP

^_^,的确如此。可惜大多数人只记住了最后一个烧饼。.

TOP

天天叫大人做重复的没有意义的事情也会觉得厌烦的。
大多数人的工作就是重复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做呢,因为有意义。比如可以赚钱养家。

所以原则上有两种处理的可能,第一种是使做的事情不是如此简单的重复;第二种是使做的事情有点意义。
这两个都是原则性的想法,具体的做法要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特点,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方法。
比如:第一种方案可以将简单的计算分散的不同的题目中去,这样感觉不到不停的在重复;第二种方案可以将他做题目的好坏和一些他在意的事情(如打游戏)联系起来。或者做的好,第二天可以少做重复的劳动,做的不好,就要增加。等等。

另外,关于怕麻烦,是不是父母平时流露过,计算没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想法出来?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07-7-30 15:54 编辑 ].

TOP

呵呵,正常的。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多少有点这样的。
父母在这个时候更要耐心一点。.

TOP

这是我这几天在写的论文的一部分。

1、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和数学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矛盾
        在数学有部分学生是极其喜爱数学的。对于这些来说,学习的源动力是对于数学的热爱。由于学习的动力来自内心,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娱乐。
        同样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不喜欢数学的,甚至有极少一部分同学是厌恶数学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在于学习的成绩和来自教师和家长的赞扬。
        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一个不强迫他们学习的教师,一个容忍他们偷懒的教师,对他们究竟是幸事或者不幸。将来他们成人以后,由于学习不到位而造成了后果,他们是否会对教师心怀抱恨?另一方面,如果由于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虽然对知识的掌握没有问题,但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甚至于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了终身学习的兴趣。是否也是得不偿失呢?.

TOP

这是老师的矛盾。家长应该会好一些。

毕竟只有一个孩子,花时间了解他,慢慢的将你的心融到他的心里去。也不不能完全的融进去,但是至少把代沟弥合掉一点。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会理解家长的。

做家长和做老师一样的,要把长辈的身份放下来。老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只是比他们学的早而已;家长是做人的引领者,因为我们比他们活的长。

对于孩子来说,让他觉得做的事情有意义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锦衣玉食,他们才看不到学习好有什么用的。.

TOP

那就好啊,把做题和打游戏联系起来。

不要布置太多的题目,多到他认为无法做完。
不要布置完题目,发现他很快做完了,就追加题目,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坏妈妈。
少布置一点,但是和做题的效果联系起来,不要只看答案对不对,要问他理由。.

TOP

家长们总是在说题海战术,其实你们是没有见过题海战术的。
我也没有见过, 上海的所有的做法,最多叫题湖战术,或者叫题池塘战术。

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有一次他去海安中学参观,走进一个高三的班级。发现每个人占了一个双人课桌,人坐在中间,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一堆书,大约各有二三十本。我的老师问了其中一个同学,是否全部做完了。那个同学回答没有。我老师觉得正常,没想到那个同学继续说,现在只做掉三分之二,到高考前一定能做完。 (那时是寒假)我老师回来对我们说的时候,都很感觉他的脸有点绿。
这才是题海战术。

数学题目一个小拐弯,就考倒一批人,这还是做的题目不够多。比如今天中考的最后一题,我的学生大多没有任何问题,原因很简单,他们做过了类似的题目。
如果有办法非常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那么孩子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结论推广的很远。但是事实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还是要通过恰当的习题量才能提高。
多少才算是恰当?牢固掌握才行。知识总结是不够的,要牢固掌握。
怎么算牢固掌握呢?简单,就是不怕转弯。

这些都比较空泛。
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做错题集。而且错题要按照知识点或者方法分类。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不同错误的频率是不一样的,先解决错误比较密集发生的分类,逐渐依次解决其他知识点。.

TOP

你崇拜管你崇拜。
俺做到宠辱不惊。.

TOP

搞透关键的题目是对的,只是没有做过足够多的题目,是无法了解什么题目是关键的。
而且每个人的足够多是不一样的。

要成功,努力是第一位的。
要取得伟大的成功,天资加努力。
事实上我们都早已忘了一定要做到伟大的成功的梦想了,只是当有孩子的时候,突然发现也有有机会取得新的伟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仍然是梦想。.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aishuaimm 于 2007-8-2 11:50 发表
爬金茂的人大概猫老师也不在乎,问题是他想怎么下来,
金茂还是好爬的,因为其结构是外骨架。
需要的是体力和毅力,当然还要不往下看。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