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今天的案例:博士生却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我就瞎说说哈,从我从事的民工专业来看是这样的:

我始终这么认为,大学适合通才教育,在专业上学的是皮毛和入门及思想。大学就是进了大门,随时还能出去再换个其他旁门进入,无大碍。

硕士是专业开始,开始接触所从事专业工作初级,所以我认为硕士毕业基本清楚自己的专业适应度如何了。适合度高的,可就业,可继续深造。不适应的,赶紧换方向。

博士是专业的深入,接触专业面更广更深,当然,也可能只深不广,也可能只广不深。博士毕业时对自己在专业上有几斤几两会个量化认识了,也知道自己职业方向了。

但是,从学校出来到适应工作,都还有个过程。底子好专业适应度高的,职业发展顺利;反之,挫折些。有人可能就业了才发现自己专业适应度不高,不该吃这碗饭,只要有决心,赶紧改专业也未尝不可。

可以统计一下,本科毕业又多大比例从事本专业,我相信比例不高的。
硕士毕业又多大比例从事本专业?博士的比例又如何?我相信比例是增高的,但绝不是100%,甚至连90%都不可能。

我坚持认为,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及专业方向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也需要机会或说机遇的。我自己这么过来的,当然因为我比较笨,智商高的肯定先于我找到了。不论先后,从漫长的30~40年的职业生涯看,找到就成,慢几年算不了什么。

由此,对孩子来说,还是要给其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发现自我特长和发展方向,往往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

啰嗦了一堆,实际上是在说服我自己对女儿要耐心,我这个老蜗牛要给小蜗牛爬行的时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