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孩子的潜力的?这些考试能得到什么结果?

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孩子的潜力的?这些考试能得到什么结果?

我想请教王老师,你们在选6岁的孩子时,一定是选有潜力的孩子。我认为学校选材选的马拉松选手,而不是短跑。所以培养的方法和选材的方法也不同。你们是如何选马拉松选手的?我个人认为马拉松的选手靠的是悟性,而不是小聪明。所以小时候表现很活跃的孩子多数在未来的20-30年都不太行。这点从我们小学、中学同学的经历中有体会的。很好奇,你们做教育的人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人的呢?我们做科研的这个领域都想做个模型然后做个预测什么的,你们怎么判断的呢?智商测试只是一方面,当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弥补了智商测试的不足,你们通过测试都能看出什么呢?很好奇。.

TOP

回复 3#wangwenge 的帖子

谢谢王老师的答复。
我是个教育外行,但有了孩子后,对教育很感兴趣。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所以常常来旺旺看很多人的交流,有时也很有收获的。说实话我真是好奇,每个领域是用什么方法来工作的?我是相信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判断的,只是好奇,怎么判断的呢。我们做理工的一般先把实际问题的物理过程弄的很明白,规律性搞清楚,如果能做物理模型或者数学模型就最好,然后预测,不准确就反复在实验中修正模型。不能做物理数学模型的,就做经验模型或公式。我们理工科容易是因为,我们的对象是物,即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不变化的(物没有脑袋)。而教育研究对象是人,这人跟你长一样的脑袋,对这样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法我很感兴趣。很好奇。有机会真想到实验让王老师给看看,如果老师做什么研究,真想让老师把我孩子也做实验对象。虽然我孩子不是天才。.

TOP

谢谢王老师的答复。我有个朋友就是做这个人工智能研究,他的结论就是每个人的脑袋生下来就长好了,后天教育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神经元给连接上。呵呵,老师说的很对,隔行如隔山。不是不相信,就是好奇。我这个人好奇心特别强。这个问题我是常想的,如果我回到30年前,也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实验是否能选我,我从小就不是出类拔萃,老师也说我反应不是很快。我到现在也如此,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知道的都尽量弄明白。很多人知道的很多,明白的很少。我来自一个小城市,学习还行,属于清华北大考不上,其它学校没问题。上了北京的一所高校,成绩也还行。所有这些我是要学习的,成绩在150人的系里也是前10吧。可是突然有一天,大三的一天,我坐在教室里,突然有种顿悟,我至今对这15年前的事还记忆犹新,就是一层窗户纸破了。我跑回宿舍,把床底下的大一、大二的书拿过来,发现以前没学明白。我以前考试是90分,那要学的。从那以后,我基本不是看书,是翻书,考试基本都是接近满分。所以我25岁博士毕业,而且我研究生的课程是全优,包括马列主义(根本没下什么功夫)我常常想,如果我从小就顿悟了,那不是天才了。但我至今也不明白,也没总结出来,我那天顿悟的是什么呢?我与别人同时看一本书,同时看一篇文章,我理解的东西跟别人不同。我自己也带研究生、博士生我也常琢磨,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没理解到点上呢????王老师能否给我解答一下,你说我顿悟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给弄明白了,那小孩子学习不是老轻松了。而且从那以后,我一考试就兴奋,我这个自信有,任何一个学科,只要给我一本书,给我一个星期,我很有信心考试优秀。如果做枪手是合法职业的,我就当枪手去。由于我上了个层次,后来接触了很多很优秀的人,包括在美国很多名校的人,我发现这类人都这样,人数不少的。学习如果是苦行僧的话,一定是不对的。请王老师给分析一下,以我为例,我变化的是什么?为什么突然明白了?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TOP

谢谢

谢谢王老师的解答。真希望有一种方法让所有的人学习变得很轻松.

TOP

请教王老师

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中也;困而知之;下也。我想实验选材时应该选第一种。怎么能知道是生而知之而不是学而知之的呢?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什么都学,小小孩子学公文数学,可以算加减乘除。不学的孩子,可能十以内都算的不快。但第二个孩子的加减都是自己在生活中明白的。请问,王老师的测试题能测试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之知吗?.

TOP

请教王老师,可能都很幼稚的问题,请您指导

生而知之,指得是靠自己的悟性去明白,而不是别人教的;学而之知是努力学习后而知道;困而知之就是说非常勤奋、疲惫而知道。这是指人的悟性的高低。我总认为,一个人,一个孩子只有自己去领悟,他才会走得远。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例如,同样是做3+5,如果孩子是自己明白,那就是明白了,如果别人告述他,他记住了,那这个孩子根本没有领悟,就差了一个层次。虽然表象上他会计算3+5。所以我想家长要做的是智慧的等待。而不是急于一时,短跑重在起步速度;需要用助跑器;而马拉松不需要。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我不反对小孩认字,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阅读中自然认识了,那非常好;如果是一遍一遍教,我很反对;我反对早阅读;孩子一旦阅读了,就不用耳朵记忆了,变成了视觉记忆;我反对什么公文数学;如果思维训练课是告述孩子一些规律,然后去做题的话,我也反对;。。。。。我反对的很多,但残酷的现实是,别的孩子都去学这个,考那个;如果孩子学前不认识一二千字的话,好像上学挺吃力的。上学吃力后,怕孩子的自信心受打击。
     很矛盾,也很痛苦。我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类的书,我的想法都是我自己成长中的个人体会,不知教育专家怎么看。我可以做实验解决我自己领域的问题,但我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所以很多人告述我,要我随波逐流,王老师怎么看呢?.

TOP

希望不要占用王老师太多的时间

王老师:我的问题可能都太幼稚了。就像别人要搞明白我自己领域的事情,我还真是不好回答;就像下棋,一个不入业余段;一个是职业围棋选手,怎么下呀!全当是王老师给我们扫盲了,非常感谢。.

TOP

不知你们的孩子进入最后一关了吗?我觉得你的孩子就很不错呀!!我不懂教育,但我认为,孩子的潜力不是看他现在知道了什么;而是看他如何知道的。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认为你的孩子就很有潜力,是个长跑的苗子。不知王老师怎么看?.

TOP

是的,很多老师喜欢规矩的孩子。这就是我对很多学校的教育,甚至很多老师的水平都不是很认可的原因。但老师也没有办法呀,他要面对40个小朋友,都这样的话,他的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了。对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的个性教育。因才施教说来简单,实际上确实教育的精华所在呀!!
我孩子中班,但我知道他不属于这个学校;他是不可能考上的。就算考上了,我孩子也很难跟上,会很吃力的。这是我的判断。我来实验这个圈子实际就是一个好奇,我想看看我认为最符合我胃口的学校是怎么来判断孩子的。.

TOP

回复 25#youyouou 的帖子

希望不要因为做老师喜欢的学生就丢了你本来最宝贵思维。做一个长跑运动员。.

TOP

“这可能不是什么语文理解上的问题,如果是老师不叫他,而是他自己上课抢着发言,发言则是出语惊人(有些是符合常识甚至相当正确,有些则不符合常规),则是一种个性问题。其实他自己知道老师需要的答案是什么,但就是不说。比如老师问:什么是不能吃的?他马上回答--大便。如果仔细分析,老师是有前提线索的,老师的线索是各种蘑菇中的彩色蘑菇。
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给予严厉的限制,宽松的教学环境不适合于他们。他会很聪明,但如果这方面不抑制,则就失去了优势,老师和同学都烦。”
王老师这段话很精辟,我儿子就这样。所以老师说上公开课不敢提问他,不知他会回答什么。我儿子回答的问题自己的逻辑还是清楚的,但老师的问题是有环境和前提的。这个问题老师也跟我讨论过,老师说我是说他对,还是不对呢?我也不知道。现在听王老师这么说,好像是要严厉限制的。依你的判断他是故意的?但我儿子好像不是故意的,例如,讲故事,我儿子总是自己瞎编故事,从来不讲你给他讲过的;老师让复述拔萝卜的故事,体现的是人多力量大,让他复述,他说难道他们没有钱,为什么不去超市买呢。请王老师给分析一下,我儿子是怎么个性格的孩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芊宝妈 于 2008-5-10 10:37 发表

是呀,你到底明白了什么?

我们也很想知道
我这几天又反复想了想,我那天以后明白了什么?我觉得我明白了什么叫“明白”。我明白了“知道”和“明白”的差异。就如读一本书,不是你认识字就明白了。什么叫读明白了?知道了这点就掌握了精华和关键。.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gwenge 于 2008-5-11 08:42 发表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班级同学的同质性,比如智力水平一致,那就可以很流畅地控制教学进度和难度。同质性越差,因材施教的可能性越小。
因材施教是孔圣人的一个理想化的教育追求,现实中很难实现,但这句话--“因材 ...
明白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给儿子报考实验学校,那要看我儿子这一年是怎么成长的。我深深的清楚,我儿子就是一个普通的正常孩子。如果一个普通的正常孩子在实验可以让他发挥潜力的话,我会让我儿子试一试。如果实验收的超常孩子的话,我儿子不适合这里。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我孩子不是那种聪明孩子。我估计即使象中奖一样靠运气进了,读得也会很吃力。正确地定位很重要。这样不会好高骛远。实验选材有其一套科学的方法,所以选上的孩子就说明起码目前该孩子还是适合实验的;没有选上也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想问问家长,如果你去考实验你能考上吗?起码我认为6岁的我考不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优秀的人多着呢,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自己,对孩子。.

TOP

最近跟各位讨论感觉有很多收获。尤其感谢王老师在百忙之中的解答。关注实验是从张政的教学开始,喜欢来实验这个圈子,因为这里有一群优秀的孩子和优秀的家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走近或者走进实验。很多好的东西只能远远地欣赏,我还会经常的关注这里,为你们欢喜而欢喜忧愁而忧愁。.

TOP

pm-simple;芋乃小丸子

我们真是臭味相同呀!!关于教育的点,两位跟我一样的观点,我前面的帖子也说了教育就是适时的给予;但没有操作性。我确实很羡慕那些来什么都接受的孩子。我孩子不是这样的,我没有办法,所以说顺其自然。当无法前移时,我就等待,我的等待期限是中等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我孩子要做到,那时不能还是顺其自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

Pm-simple你给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那么小的孩子对什么都敏感,学什么都学的好?没想明白。我真想当实验的老师,这些孩子到底聪明到什么程度?过目不忘的人我见过;一目十行的人我见过;会6,7门语言的人我见过;没上学就可以读大书的孩子我见过;但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的。但样样行的孩子我真没见过,而且从网上看这种孩子好像还不少,真想见识一下。

关于音乐,我也很敢兴趣这个话题。我儿子学的是钢琴。关于学因为开发什么脑子,或许能吧,指望这个开发脑子我觉得有点可笑。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书,赵晓声的钢琴演奏之道,第一遍我是在飞机上看的;读完后,我一连读了4遍。半夜里我想冲动地给赵晓声写封信,但没有。那一刻我明白了,练琴的过程和科研是完全一回事;练琴的境界和科研也完全是一回事。科研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规律和物;科研的本质是有解的;只是你去揭示它。但音乐是没有固定的解的;它是用另一种表现形式表达了一种美。这就是说音乐的殿堂。之所以是殿堂是因为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但进去了,你才知道这是个殿堂。关于西方音乐和民乐都有精华;就如中国的唐诗宋词,那真叫一个美呀,回味无穷,一个字都不能差,越品越有滋味,这才是千古流传。我之所以选择西乐而不是民乐,主要基于两点:一点是钢琴比弦乐起步时相对容易,弦乐考耳朵辨音,钢琴起码音是不变的;第二个原因同芋乃小丸子相同,我们需要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民乐就如非洲的鼓,听听挺新鲜;但不是主流。没办法。.

TOP

回复 76#芋艿小丸子 的帖子

赞一个。
不过有一点略有不同,于丹说她很喜欢周杰伦,原因是他说周杰伦的歌词所表达的心境象李白一样。曾经根本看不惯周杰伦的我也试着听了听,品一品还是有些味道的。古典和现代有不同的美,只不过很多现代流行乐就象走进一间楼房,而中外的古典音乐是一座宫殿。有一次爬黄山,我们从山上返回,已经快到山底的时候,一些游客正往上爬。一个游客问我们快到山顶了吧,这里的风景真美呀!!!!我的一个同行的朋友说,哥们,到山顶得美死你!!!

[ 本帖最后由 yuyan7381 于 2008-5-13 05:36 编辑 ].

TOP

爬黄山.

TOP

发新话题